乐陵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乐陵郡东汉末到初的郡。

沿革

汉献帝建安后期,分平原郡厌次、乐陵二县,勃海郡阳信、新乐二县,乐安郡湿沃县置乐陵郡,治厌次城(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北),属冀州。辖境在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其中,新乐县为新置县,湿沃(一作“漯沃”)县为复置县。[1]

魏齐王正始五年(244年),徙封曲阳王曹茂为乐陵王,改乐陵郡为乐陵国[2]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以乐陵国转封石苞[3]永嘉之乱后,国除为乐陵郡

十六国时期,乐陵郡先后为后赵及其残余势力(319年-353年)、前燕(353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后燕(384年-396年)所有。[4]

北魏太武帝皇始元年(396年),攻占后燕乐陵郡。后省并新乐县,移治乐陵城(今山东省乐陵市东南)。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沧州,乐陵郡改属沧州;勃海郡般、重合、平昌三县改属乐陵郡。孝昌中(525年-528年),析置重平县。北魏后废帝中兴元年(531年),分乐陵郡般、重合、重平、平昌四县置安德郡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安德郡并入乐陵郡。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分乐陵郡复置安德郡。至此,乐陵郡领四县:乐陵、阳信、厌次、湿沃。[5]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并厌次、湿沃二县;废安德郡,般、重合、重平三县并入平昌县,改属乐陵郡。至此,乐陵郡领三县:乐陵、阳信、平昌。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乐陵郡,领县直属沧州[4]

人口

长官

乐陵太守(-244年)

乐陵相(244年-310年代)

乐陵太守(310年代-318年)

乐陵太守(330年-577年)

乐陵郡守(577年-583年)

国主

  • 乐陵王曹茂,244年-265年在位。
  • 乐陵武公石苞,265年-273年在位。[3]
    • 乐陵公石统
        • 乐陵公石演(武公曾孙),301年-?在位。[31]
  • 赵公石勒,318年-319年在位,乐陵郡为赵国封内十三郡之一。
  • 赵王石勒,319年-330年在位,乐陵郡为赵国封内二十四郡之一。[32]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
  2.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3. 3.0 3.1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4. 4.0 4.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5. 5.0 5.1 《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中第五》
  6.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7.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8.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9. 《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10. 《南齐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四》
  11.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晋纪十一》
  12.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
  13.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14. 《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15. 《魏书·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16. 《魏书·卷九十一·列传术艺第七十九》
  17. 《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18. 《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19. 《魏书·卷二十一下·献文六王列传第九下》
  20. 《魏书·卷八十七·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21. 《魏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22. 《魏书·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23. 《魏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24.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染华墓志
  25. 《魏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26. 《魏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27. 《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28. 《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29. 29.0 29.1 29.2 《北齐书·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八》
  30. 《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七》
  31.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
  32. 《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