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历代变更
设置 三国吴
使用状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三国 临贺郡
西晋 临贺郡
东晋/十六国 临贺郡
南北朝 临贺郡(宋)
临庆郡(宋)
临贺郡(齐)
临贺郡(梁)
临贺郡(陈)
唐朝 贺州→临贺郡(742年)
改称为贺州(758年)

临贺郡,中国古代的

建置沿革

六朝

三国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置临贺郡,治所临贺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贺街)。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钟山湖南省江华江永。属交州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临贺郡改属广州

晋武帝太康中,临贺郡领七县: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宁新。[1]晋成帝时,临贺郡改属荆州

宋文帝时,分封阳县立宋昌、宋兴、开建、武化、往往、永固、绥南七县。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分开建、武化、宋昌三县立宋建郡,临贺郡与宋建郡改属广州,次年复属湘州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悉省所立新县,唯留开建县。[2]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六月,改临贺郡为临庆郡,追改东平王刘休倩为临庆冲王。[3]泰始七年(471年),临庆王刘跻还本国,复改临庆郡为临贺郡。[4]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临贺郡,其地属贺州隋炀帝大业初,废贺州。[5]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贺州为临贺郡。临贺郡领六县: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水、荡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临贺郡为贺州。[6]

人口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临贺郡有2500户。[1]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临贺郡有3715户,31587口。[2]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临贺郡有4500户。[6]

行政长官

临贺太守(226年—348年)

临贺相(348年—360年)

临贺太守(360年—463年)

临贺内史(463年—465年)

临贺太守(465年—470年)

临庆内史(470年—471年)

临贺太守(471年—489年)

临贺内史(489年—498年)

临贺太守(498年—532年)

临贺内史(532年—549年)

  • 欧阳𬱟,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离任。[13]

临贺太守(549年—583年)

临贺内史(583年—589年)

临贺郡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东晋临贺国(348年—360年)

临贺国(348年—360年)[14]
以伐蜀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贺郡开国公 桓温 348年—360年
改封南郡,本爵降一等(临贺县开国公)赐予次子济

南朝宋临贺国(463年—465年)

临贺国(463年—465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贺郡王 刘子产 463年—465年 宋孝武帝第十八子
出后南平国,国除

南朝宋临庆国(470年—471年)

东平国(454年—470年)/临庆国(470年—471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平郡王→临庆郡王 冲王 刘休倩 454年 宋文帝第十六子
2 东平郡王 刘子嗣 463年—466年 刘休倩兄子
3 东平郡王 刘智井 470年 刘休倩兄子
4 临庆郡王 刘跻 470年—471年 刘智井第八弟
还本,国除

南朝齐临贺国(489年—498年)

临贺国(489年—498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贺郡王 萧子岳 489年—498年 齐武帝第十六子
伏诛,国除

南朝梁临贺国(532年—549年)

临贺国(532年—54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贺郡王 萧正德 532年—548年 萧宏子
伏诛,国除

南朝陈临贺国(583年—589年)

临贺国(583年—58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贺郡王 陈叔敖 583年—589年 陈宣帝第二十一子
陈亡,国除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1.0 1.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2.0 2.1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3. 《宋书 卷八 本纪第八》
  4. 《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5.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6. 6.0 6.1 《旧唐书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7. 《三国志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
  8. 《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9. 《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10. 《隋书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11. 《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12. 《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
  13. 《陈书 卷九 列传第三》
  14. 《晋书 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