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第一玄菟郡、第二玄菟郡、第三玄菟郡

玄菟郡汉四郡之一,其疆域屡屡因为战争及行政重组而有所改变。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设立时疆域最广阔,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 大约是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东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被撤销,玄菟郡迁至今吉林省一带,东汉时西移至辽东。之后为高句丽所灭。

历史

西元三世纪的朝鲜半岛

玄菟郡所在地,原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征卫满,并于次年灭其国,置四郡,是为汉四郡,皆属幽州。汉四郡除玄菟郡外,还包括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但以玄菟郡的面积最大。郡治位于玄菟城(一说夫租县,即今日咸镜南道咸兴市)。玄菟郡有户口4万5006户,人口22万1845人。除了管治本郡以外,扶余国东沃沮高句丽亦从属于玄菟郡。

公元前82年(汉昭帝始元五年),西汉调整玄菟郡之疆界,废真番郡、临屯郡,并把当中部分编入玄菟郡及乐浪郡。之后,玄菟郡的郡治移往高句骊县,即今日吉林省集安市通沟乡(一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地区)。江内之地划入玄菟郡,江外之地划入乐浪郡,此时的玄菟郡大约南达清川江大同江上游北岸,与乐浪郡为邻;北达哈达岭辉发河一带,与夫余为邻;其西为辽东郡,以长城为界;其东以长白山为界与沃沮相接,居民以汉人与高句丽人为主。

公元12年(新朝始建国四年),王莽改高句丽为“下句丽”,仍属幽州。其部将严尤诱杀高句丽的君主(被杀者有琉璃明王、琉璃明王的部将延丕闵中王三种说法),高句丽遂脱离中原王朝独立,开始吞并玄菟当时的辖县。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坚壁清野,退入国内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东汉接受高句丽的朝贡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将长城内候城、高显、辽阳三县划归玄菟,将玄菟迁到长城以内,辖今日沈阳抚顺一带,人口约4万余。不久,高句丽又开始蚕食玄菟郡在长城内的辖地,屡次入侵。中平六年(189年),公孙度割据辽东,玄菟为其属地,其太守一直都由公孙家担任。

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公孙渊,废候城县,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

265年,西晋建立,废辽阳县。后归慕容垂;后慕容宝以句丽王为平州牧居之。同时东晋也任命当地势力佟寿等人为玄菟郡等地太守。

404年,高句丽乘中原内战之机,占领辽东全境,玄菟郡为其占领,设玄菟城管领。

及至唐高宗新罗联军灭高句丽,玄菟郡全境尽归唐朝,原境被改编成安东都护府

历任太守

参考文献

引用

  1. 汉书/卷十九、资治通鉴/卷三十:尚书令五鹿充宗为少府, 五年贬为玄菟太守。
  2. 汉书卷九十三/成帝初: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
  3. 汉书/卷六十八、资治通鉴/卷二十五:玄菟太守霍云
  4. 后汉书·卷二十七 :[宣]彪官至玄菟太守。
  5. 后汉书·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高句骊)二八一三页:建光元年(121年)春,玄菟太守
  6. 后汉书·卷八十五 二八一二页: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玄菟太守公孙域
  7. 三国志/卷八 公孙度:玄菟太守公孙琙
  8. 后汉书·卷八十五 二八一三页:建宁二年(169年),玄菟太守耿临
  9. 三国史记卷十六 高句丽本纪 第四:(新大王)五年(169年),“将兵助玄菟太守公孙度 讨富山贼”
  10. 吴书·吴书·吴主传》:太守王赞领户二百
  11. 三国志·魏书·毌丘俭传》: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
  12. 晋书/卷四十五
  13.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晋书/卷百零八:玄菟太守裴武
  14. 晋书/卷百零九、资治通鉴/卷九十五:郎中令高诩为玄菟太守
  15.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玄菟太守河间刘佩
  16.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百济近肖古王七年),玄菟太守乙逸
  17. 《冬寿墓志》
  18. 资治通鉴/卷百零四:玄菟太守吉贞
  19. 北齐书/卷一:六世祖高隐,晋玄菟太守。

来源

书籍
期刊文章
  • 倪屹(2002年):《第二玄菟郡探讨》,《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2期,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