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历代变更
设置 西晋
使用状况 江西省南康市
三国 庐陵郡南部都尉(吴)
西晋 南康郡
东晋/十六国 南康郡
南北朝 南康郡(宋)
南康郡(齐)
南康郡(梁)
南康郡(陈)
隋朝 虔州→南康郡(607年)
改称为虔州(622年)
唐朝 虔州→南康郡(742年)
改称为虔州(758年)

南康郡西晋唐朝时设置的一个

建制沿革

西晋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改孙吴所设的庐陵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所赣县,属杨州。包括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之地。晋惠帝元康元年,南康郡改属江州。

南康郡领有五县:赣县赣雩都平固南康揭阳[1]

东晋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封谢石为南康郡开国公,改南康太守为南康相。[2]

南朝宋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时,南康郡领有八县:赣、宁都、雩都、平固、南康、揭阳、南野虔化[3]

南朝齐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改封南康郡公褚蓁于巴东,封皇子萧子琳为南康郡王,改南康相为南康内史。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诛萧子琳,改南康内史为南康太守。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封萧宝融为南康郡王,改南康太守为南康内史。永元二年(500年),萧宝融称宣城王,改南康内史为南康太守。

南朝梁

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封皇子萧绩为南康郡王,改南康太守为南康内史。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改南康内史为南康太守。

南朝陈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南康太守为南康内史。

隋朝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南康郡,置虔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虔州为南康郡。南康郡领四县:赣、虔化、雩都、南康。[4]

唐朝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江左,改南康郡为虔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虔州为南康郡。领赣、虔化、南康、雩都、信丰、大庾六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康郡为虔州。[5]

行政长官

南康太守(282年—385年)

  •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怀帝时在任。[6]
  •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晋元帝时在任。[6]
  • 何惔,庐江灊人,东晋时在任。[7]

南康相(385年—490年)

南康太守(500年—508年)

南康内史(508年—550年)

南康内史(557年—589年)

南康郡太守(607年—622年)

南康郡太守(742年—758年)

李丹(天宝年间)[29]

国主

东晋南康国(385年—420年)

东晋南康国(385年—420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开国公 襄公 谢石 385年—388年
2 南康郡开国公 谢汪 谢石子
3 南康郡开国公 谢明慧 ?—399年 谢汪从父兄子
4 南康郡开国公 谢暠 ?—420年 谢明慧从父兄子

南朝宋南康国(420年—479年)

南朝宋南康国(420年—47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开国公 文宣公 刘穆之 420年追封
2 南康郡开国公 刘虑之 420年—? 刘穆之子
3 南康郡开国公 刘邕 刘虑之子
4 南康郡开国公 刘肜 ?—460年 刘邕子
5 南康郡开国公 刘彪 460年—479年 刘肜弟

南朝齐南康国(479年—490年)

南朝齐南康国(479年—490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开国公 文简公 褚渊 479年—482年 齐高帝第十子
2 南康郡开国公 褚贲 484年—488年 褚渊长子
3 南康郡开国公 穆子 褚蓁 488年—490年 褚贲弟

南朝齐南康国(490年—498年)

南朝齐南康国(490年—498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王 萧子琳 490年—498年 齐武帝第十九子

南朝齐南康国(499年—500年)

南朝齐南康国(499年—500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王 萧宝融 499年—500年 齐明帝第八子

南朝梁南康国(508年—550年)

南朝梁南康国(508年—550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王 简王 萧绩 508年—529年 梁武帝第四子
2 南康嗣王 萧会理 531年—550年 萧绩长子

南朝陈南康国(557年—589年)

南朝陈南康国(557年—58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康郡王 忠壮王 陈休先 557年追封 陈武帝第三弟
2 南康郡王 愍王 陈昙朗 557年遥封 陈休先子
3 南康嗣王 陈方泰 560年—589年 陈昙朗长子

参见

注释

  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晋书 卷九 帝纪第九》
  3.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4.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5.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6. 6.0 6.1 《晋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7. 《晋书 卷九十三列 传第六十三》
  8. 《晋书 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9. 《宋书 卷十八 志第八》
  10. 《宋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二》
  11.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12. 12.0 12.1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13. 《宋书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14. 《南齐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15. 《宋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16. 《南齐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17. 《南齐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18. 《南齐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十九》
  19. 《梁书 卷十三 列传第七》
  20.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21. 21.0 21.1 《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
  22. 《陈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九》
  23. 《陈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24. 《陈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25. 《陈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八》
  26. 《陈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
  27. 《隋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
  28. 《新唐书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29.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