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陇西郡,是一个中国古代,其范围历史上有显著变化,秦汉时辖地范围较大,一度包括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的天水兰州等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处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争之地。秦初置三十六郡时,陇西是其中之一,秦汉时郡治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南),三国时后迁到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唐时改陇西郡为渭州,陇西郡之名从此消失,郡治襄武县保留了陇西之名,成为陇西县时改名巩昌府民国以后改名陇西县。

行政建置沿革

秦朝陇西郡

先秦时期

战国时期义渠国之地,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以前秦攻义渠后置郡。[1]因位在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为渭河平原陇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仍置陇西郡,治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辖,辖县数不明,据近人后晓荣《秦朝政区地理》所考证,秦朝陇西领郡领县为狄道、西、兰干、略阳、上邽、冀、邸道、故道、临洮、獂道、绵诸、襄武、阿阳、下辨、辨道、戎道、武都道、予道、薄道、成纪、枹罕等21县。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一部的总和(《西汉政区地理》)。为当时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之要郡,兵家必争之要地。

西汉继承秦朝领县。西汉时大概新增安故、首阳、大夏、羌道、白石等县;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兰干、略阳、冀、獂道、绵诸、阿阳、戎道、成纪等县置天水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故道、下辨道、武都道等县移属武都郡;始元六年(前81年),白石、枹罕2县移属金城郡。 西汉末领狄道、上邽、氐道、予道、襄武、临洮、西,安故、首阳、大夏、羌道11县,属凉州刺史部

元始二年(2年),凉州地区总户口有26万6799户,总人口107万1325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86%。其中陇西郡有户数53,964,人口236,824,人口占当时全国比例0.41%,郡域面积约25,4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9.31人。[2]

东汉时陇西郡治领县如旧,属凉州,但永和五年(140年)时,人口锐减到5628户,29637人。东汉初省予道县。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其枹罕、白石、河关等13县属陇西郡[3],次年(37年)以允吾、浩亹、令居等10县复置金城郡。永元元年(89年)前置鄣县(治今甘肃省漳县西)[4]。永初五年(111年)以前,上邽、西、羌道3县移属汉阳郡[5]。因羌乱,永初五年(111年)三月,郡治由狄道县内徙到襄武县,延光三年(124年)还治狄道县。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后凉州并入雍州,归属雍州管辖。建安末因乱而废枹罕、白石2县。

东汉末,领狄道、安故、氐道、首阳、大夏、襄武、临洮、鄣、河关9县。

魏晋十六国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陇西郡迁治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领狄道、安故、氐道、首阳、大夏、襄武、临洮、鄣、河关9县。安故、大夏、鄣、氐道4县无考。魏末领襄武、首阳、临洮、狄道、河关、枹罕6县。

泰始元年(265年)晋代魏后,封宗室司马泰为陇西王,改陇西郡为陇西国,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司马泰改封高密王,陇西国除。[6][7]郡治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领襄武、首阳、临洮、狄道、河关、枹罕6县。西晋时废枹罕县。[8]太康年间(280-289)人口统计,晋代陇西国仅有三千户。元康年间(291-299)狄道、临洮、河关3县移属狄道郡。[9]西晋末领襄武、首阳2县。

太兴二年(319年)秦州刺史陈安投降前赵主刘曜[10]

十六国前赵后赵时,陇西郡仍属秦州。前秦改属河州后凉属凉州。后秦属雍州。西秦复属秦州。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北魏属渭州。西魏、北周因之。北周陇西郡领襄武、鄣、新兴3县。[11]隋文帝时实行废郡存州制,陇西郡被废除,由渭州管辖。

隋代陇西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渭州置陇西郡,治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领襄武、陇西、鄣、长川、渭源5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改置渭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渭州为陇西郡。仍治襄武县(今陇西县东南),有户6425,人口24520。下辖四县:襄武县陇西县鄣县渭源县[12]属陇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天下改郡为州,最终改陇西郡为渭州,陇西郡之名从此消失,郡治襄武县保留了陇西之名,成为陇西县。

县名 现在地名 简介 备注
襄武县 上。
陇西县 上。
鄣县 下。天授二年曰武阳县神龙元年复故名。南二里有盐井。
渭源县 上。高宗上元二年更名首阳县,于渭源故县别置渭源县。仪凤三年省首阳入渭源。有鸟鼠同穴山,一名青雀山。

长官

陇西守(—前148年)

陇西太守(前148年—9年)

厌戎连率(9年—23年)

  • 蔡勋,陈留圉人,新莽始建国中在任。[18]

陇西太守(23年—265年)

陇西相(265年—289年)

陇西内史(289年—296年)

陇西太守(296年—395年)

陇西内史(395年—413年)

陇西太守(413年—557年)

陇西郡守(557年—583年)

陇西太守(607年—618年)

陇西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注释

  1.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发陇西。”;《汉书·地理志》:“陇西郡,秦置。”;《水经·河水注》:“狄道故城……汉陇西郡治,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后汉书·西羌传》:“至赧王四十三年,宣太后夸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2.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元始二年郡国人口密度表,第96页。
  3. 枹罕,故属金城;白石,故属金城;河关,故属金城。 《续汉志 卷二十三 郡国五》
  4. 周振鹤《东汉政区地理》,页144。
  5. 周振鹤《东汉政区地理》,页143。
  6.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从叔父司马〕泰为陇西王。”;卷4〈惠帝纪〉:“〔元康〕六年春正月,大赦。太尉、陇西王泰为尚书令。”;卷37〈宗室列传〉:“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
  7. 据《晋书·高密文献王泰传》记载“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守尚书令与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时,据《晋书·惠帝纪》,司马泰守尚书令时间在元康六年(296年)正月。
  8.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6页。
  9.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分陇西之狄道、临洮、河关,又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合九县置狄道郡,属秦州。”
  10. 《晋书》卷6〈元帝纪〉:“〔太兴二年四月〕,秦州刺史陈安叛,降于刘曜。”
  11.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2〈陇右〉,第150-151页。
  12. 新唐书·志第三十·地理四》陇右道,盖古雍、梁二州之境......渭州陇西郡,中都督府。土贡:龙须席、麝香、秦艽。户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县四:有府四,曰渭源、平乐、临源、万年。襄武,上。陇西,上。鄣,下。天授二年曰武阳,神龙元年复故名。南二里有盐井。渭源。上。高宗上元二年更名首阳,于渭源故县别置渭源县。仪凤三年省首阳入渭源。有鸟鼠同穴山,一名青雀山。
  13. 《新唐书 卷七十上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14. 《史记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15. 《史记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16. 16.0 16.1 《汉书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17. 《汉书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母将何传第四十七》
  18. 《后汉书 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19. 《后汉书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20. 《后汉书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21. 《后汉书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22. 《后汉书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23. 23.0 23.1 《后汉书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24. 《后汉书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25. 《后汉书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26. 《后汉书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27. 《后汉书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28. 《三国志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29. 《三国志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裴注引《三辅决录注》
  30. 《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31. 《三国志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32. 32.0 32.1 《晋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33. 《新唐书 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34. 《晋书 卷四 帝纪第四》
  35. 《隋书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36. 《晋书 卷一百三 载记第三》
  37. 《晋书 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
  38. 《晋书 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
  39. 《晋书 卷一百十八 载记第十八》
  40. 《晋书 卷一百十九 载记第十九》
  41. 《周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42. 《王司徒墓志》
  43.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44. 《魏书 卷八十七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45. 《周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
  46.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47. 《隋书 卷三 帝纪第三》
  48. 《新唐书 卷七十三下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49. 《新唐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

参考资料

  • 《秦朝郡守考述》
  •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93年4月,ISBN:66667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