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注 1][1][2]

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北地郡由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青铜峡市境内)徙池阳(在今陕西泾阳西北),永初二年(108年),羌族部落头领滇零夺取了原富平城。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尚书仆射虞诩上书汉顺帝,认为包括富平在内河套宁夏平原4郡水草丰美,阻山带河,不可久弃。建议仍迁回原地。汉顺帝采纳之。派郭璜督促原郡居民,各还旧县,郭璜宁夏青铜峡峡口开汉延渠,灌溉良田,并修复城郭,大兴屯垦。于是,富平县在迁出吴忠18年(111—129年)后,迁回原地,仍为北地郡治。

永和四年(139年),羌乱再次爆发。北地郡太守贾福(驻富平县)守不住了,又仓皇将富平县迁往冯翊(今西安郊区高陵),在迁徙途中民众死伤无数。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又迁回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至曹魏西晋时,析冯翊郡侨置于长安近郊,郡治亦名富平县(今陕西富平)。

先秦北地郡

秦朝

王蘧常先生的考证,秦北地郡辖县可考者有:

西汉

据《汉书》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有户64461,人口210688。领县19:

东汉

郡治马领县,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重归旧土,郡治富平县。建武十年(34年)到二十年(44年)间被迫放弃领地,郡民内徙,省马领、直路、灵武、昫衍、方渠、除道、五街、归德、回获、略畔道、郁郅、义管道、大要13县。建武二十六年(50年)恢复北地郡旧土,郡民重归本土,永初五年(111年)北地郡内徙至左冯翊池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重归旧土,安定郡参栾县来隶[3]鹑觚县移属安定郡。

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有户3122,人口18637。领县6:

永和六年(141年)北地郡再次内徙至左冯翊祋祤县境,并设富平、泥阳二侨县,终汉世未再返回旧地。

曹魏、西晋

据钱仪吉及杨晨《三国会要》记载,曹魏时领县与西晋相同。据《晋书》记载,西晋时有户2600,人口不明,领县有2:

历代郡守

西汉

东汉

注释

  1. 顾祖禹说,详见《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作治富平。

参考文献

引用

  1.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7: 11. ISBN 978-988-237-014-2 (中文). 
  2. 秦汉简史. 中华书局. 2018: 164. ISBN 978-7-101-13205-2 (中文). 
  3. 参栾,故属安定。 《续汉志 卷二十三 郡国五》

来源

书籍
  • 王蘧常:《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ISBN 978-7-5325-2815-8
  • 杨善群补:《秦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ISBN 978-7-5325-3860-7
  •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93年4月,ISBN 666671995-6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ISBN 978-7-5325-0216-5
  • 班固:《汉书》,鼎文书局,1986年,ISBN 5-550-23012-7
  • 范晔:《后汉书》,鼎文书局,1979年,ISBN 5-550-23013-5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