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郡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歷代變更
設置 西晉
使用狀況 江西省南康市
三國 廬陵郡南部都尉(吳)
西晉 南康郡
東晉/十六國 南康郡
南北朝 南康郡(宋)
南康郡(齊)
南康郡(梁)
南康郡(陳)
隋朝 虔州→南康郡(607年)
改稱為虔州(622年)
唐朝 虔州→南康郡(742年)
改稱為虔州(758年)

南康郡西晉唐朝時設置的一個

建制沿革

西晉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改孫吳所設的廬陵南部都尉為南康郡,治所贛縣,屬楊州。包括今江西省南康贛縣興國寧都以南之地。晉惠帝元康元年,南康郡改屬江州。

南康郡領有五縣:贛縣贛雩都平固南康揭陽[1]

東晉

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封謝石為南康郡開國公,改南康太守為南康相。[2]

南朝宋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時,南康郡領有八縣:贛、寧都、雩都、平固、南康、揭陽、南野虔化[3]

南朝齊

齊武帝永明八年(490年),改封南康郡公褚蓁於巴東,封皇子蕭子琳為南康郡王,改南康相為南康內史。齊明帝永泰元年(498年),誅蕭子琳,改南康內史為南康太守。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封蕭寶融為南康郡王,改南康太守為南康內史。永元二年(500年),蕭寶融稱宣城王,改南康內史為南康太守。

南朝梁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封皇子蕭績為南康郡王,改南康太守為南康內史。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年),改南康內史為南康太守。

南朝陳

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南康太守為南康內史。

隋朝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南康郡,置虔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虔州為南康郡。南康郡領四縣:贛、虔化、雩都、南康。[4]

唐朝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江左,改南康郡為虔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虔州為南康郡。領贛、虔化、南康、雩都、信豐、大庾六縣。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南康郡為虔州。[5]

行政長官

南康太守(282年—385年)

  • 虞潭,字思奧,會稽餘姚人,晉懷帝時在任。[6]
  • 顧眾,字長始,吳郡吳人,晉元帝時在任。[6]
  • 何惔,廬江灊人,東晉時在任。[7]

南康相(385年—490年)

南康太守(500年—508年)

南康內史(508年—550年)

南康內史(557年—589年)

南康郡太守(607年—622年)

南康郡太守(742年—758年)

李丹(天寶年間)[29]

國主

東晉南康國(385年—420年)

東晉南康國(385年—420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開國公 襄公 謝石 385年—388年
2 南康郡開國公 謝汪 謝石子
3 南康郡開國公 謝明慧 ?—399年 謝汪從父兄子
4 南康郡開國公 謝暠 ?—420年 謝明慧從父兄子

南朝宋南康國(420年—479年)

南朝宋南康國(420年—47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開國公 文宣公 劉穆之 420年追封
2 南康郡開國公 劉慮之 420年—? 劉穆之子
3 南康郡開國公 劉邕 劉慮之子
4 南康郡開國公 劉肜 ?—460年 劉邕子
5 南康郡開國公 劉彪 460年—479年 劉肜弟

南朝齊南康國(479年—490年)

南朝齊南康國(479年—490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開國公 文簡公 褚淵 479年—482年 齊高帝第十子
2 南康郡開國公 褚賁 484年—488年 褚淵長子
3 南康郡開國公 穆子 褚蓁 488年—490年 褚賁弟

南朝齊南康國(490年—498年)

南朝齊南康國(490年—498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王 蕭子琳 490年—498年 齊武帝第十九子

南朝齊南康國(499年—500年)

南朝齊南康國(499年—500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王 蕭寶融 499年—500年 齊明帝第八子

南朝梁南康國(508年—550年)

南朝梁南康國(508年—550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王 簡王 蕭績 508年—529年 梁武帝第四子
2 南康嗣王 蕭會理 531年—550年 蕭績長子

南朝陳南康國(557年—589年)

南朝陳南康國(557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郡王 忠壯王 陳休先 557年追封 陳武帝第三弟
2 南康郡王 愍王 陳曇朗 557年遙封 陳休先子
3 南康嗣王 陳方泰 560年—589年 陳曇朗長子

參見

注釋

  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
  3.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4.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5.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6. 6.0 6.1 《晉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7. 《晉書 卷九十三列 傳第六十三》
  8. 《晉書 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9. 《宋書 卷十八 志第八》
  10.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11.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12. 12.0 12.1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13. 《宋書 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14. 《南齊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15.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16. 《南齊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17. 《南齊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三十三》
  18.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
  19. 《梁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
  20.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21. 21.0 21.1 《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22. 《陳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
  23.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24.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
  25. 《陳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26. 《陳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27. 《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28. 《新唐書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29.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