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北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汝阴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北齐废。隋朝大业年间,改颍州为汝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六年复改颍州。下领四县: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沈丘县[1]。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颍上阜南太和界首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顺昌府金朝时复为颍州。元朝时,属汝宁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归属中都,即凤阳府。下领两县:颍上县、太和县[2]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颍州府

隋代行政区划变迁
区划 开皇元年 区划 大业3年
颍州 谯州 汝阴郡
汝阴郡 陈留郡 颍川郡 谯郡 颍川郡 汝阴县 颍上县
颍阳县 清丘县
下蔡县
汝阴县
郑城县
陈留县 许昌县 萧县 不详
唐朝颍州辖县
618年 汝阴县清丘县下蔡县颍上县颍阳县
619年 汝阴县[3]清丘县下蔡县颍上县颍阳县(新增高唐县[4]永安县[5]永乐县[6]
621年 汝阴县清丘县颍上县[7]颍阳县高唐县永安县永乐县下蔡县改属涡州
623年 汝阴县清丘县颍上县颍阳县(废除高唐县永安县永乐县
627年 汝阴县颍上县沈丘县[8]来属,废除清丘县颍阳县
628年 汝阴县[9]颍上县沈丘县
634年 汝阴县颍上县沈丘县下蔡县来属)
636年 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废除沈丘县
706年 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重设沈丘县

刺史

唐朝颍州刺史

注释

  1. 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颍州汝阴郡,上。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土贡:施、绵、糟白鱼。户三万七百七,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县四:汝阴,紧。武德初有永安、高唐、永乐、清丘、颍阳等县,六年省永安、高唐、永乐,贞观元年省清丘、颍阳,皆入汝阴。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引润水溉田二百顷,永徽中,刺史柳宝积修。颍上。上。下蔡,上。武德四年置涡州,八年州废。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鸡陂,六十里有黄陂,东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废,唐复之,溉田数百顷。沈丘。中。本阝州,领沈丘、宛丘。唐初州废,以宛丘隶陈州,沈丘来属。后省沈丘入汝阴,神龙二年复置......
  2.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凤阳府......颍州元属汝宁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县流入,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县流入,经朱皋镇入淮。又北有颍河,自河南沈丘县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于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又经州城北,又经颍上县,至寿州同入于淮。永乐九年,河复故道。宣德、正统、成化、正德间,河、颍时通时塞,俗亦称颍为小黄河。西北又有沈丘镇巡检司。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颍上州东南。东有颍河。南有淮河。东北有西肥水。太和州西北。南有颍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检司......
  3.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街道岳湖口
  4. 安徽省阜阳市苏集乡
  5. 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
  6. 安徽省阜阳市西湖镇
  7. 安徽省颍上县颍河乡十二里店孜
  8. 安徽省临泉县
  9. 安徽省阜阳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