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铁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京原铁路
配属北京机务段的东风4D型柴油机车第0157号牵引6437次列车通过本线永定河大桥(2018年5月)
概览
营运地区 中国
服务类型普速、货运
主要车站石景山南良各庄白涧涞源灵丘繁峙代县原平
技术数据
线路长度418.64公里
最高速度设计时速100 km/h
运营允许速度80 km/h
正线数目1(单线铁路
车站数目50(含石景山南原平,不含石景山南以上北京枢纽内各站)
轨距1435毫米(标准轨
最小曲线半径600米
最大坡度12‰
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计算机自动连锁
运营信息
开通营运1973年
营运者中国铁路总公司
路线图

京原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山西省中北部城市原平市的单线铁路。线路途经北京市西南部的丰台区房山区河北省西部的涞水县易县涞源县山西省东北部的灵丘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自石景山南站起至原平站止,全长418.64公里。

线路在石景山南站自丰沙铁路析出,在跨越永定河后经燕山地区向西,穿越太行山余脉后在十渡附近进入拒马河沿岸峡谷,在九次跨越拒马河后至涞源县境内的北屯抵达涞源盆地,随后向西穿越驿马岭进入山西省境内,途经灵丘并穿越平型关后沿恒山南麓的滹沱河谷地向西偏南方向延伸,直至抵达原平站与北同蒲铁路接轨。全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修建用于战备,1971年10月完成全线铺轨铺轨,1972年12月31日起开行客运列车,1973年1月1日移交铁道部运营管理[1]。全线共设50座车站,为方便沿线居民出行,绝大多数保留客运业务并保留各站停的普通旅客列车

出于防护需要,平型关以东约280公里的线路沿拒马河沿岸山体修建,共修筑隧道及棚洞130余座(其中1000米以上长隧道26座),100米以上大桥20座。十渡野三坡区间25公里路段桥隧毗连,修建难度不亚于同时期的成昆铁路,铁道兵伤亡惨重。

铁路途经环北京贫困带、太行山连片特困带及晋北特困带,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差,城市发展水平低。本线开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沿线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图集

修建

前身

京原铁路最早建成的区间为原平至枣林段。该段的前身为1936年通车的米轨原平铁路,全长42公里,1937年崞县至阳明堡段被拆除,1941年原平至崞县改为准轨,在解放区军民的不断破袭下,于1944年拆除。

1958年3月为建设五台山铁矿,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原平枣林段勘测设计并编制设计意见书。1958年4月至6月,北京至枣林段进行勘测。6月设计意见书通过铁道部鉴定,线路东端在石景山南站接轨,西端在原平接轨。1958年10月为适应五台山铁矿建厂的需要,西段(原平枣林)提前修建,由1936年竣工的米轨原平铁路改建而成。1958年10月,太原局在民工配合下组织施工。1959年4月提出设计,线路全长59.7公里,技术条件为Ⅰ级干线,限坡6‰,最小曲线半径800米,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预留1050米,总概算1491.6万元。设计文件未经鉴定即交付施工。1960年10月铺轨至枣林,上部建筑为支线标准,1961年7月临时运营,开行工程列车。沙河、中河、七里河、二道河等桥以便桥便线通车。1962年一季度七里河大桥正桥正线通车。配套工程由于压缩基本建设,未能完成[2]

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赫鲁晓夫的改革而恶化;同时随着越南战争加剧及美国向台湾海峡增兵,中美关系亦日益紧张;受苏美两国影响,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中国亦持敌对态度。当时中国军工产业均分布于东部及沿海地区,一旦开战位置将极其不利,故“三线建设”计划被提上中国战略层面。为便于在必须时将中国国家领导人由北京撤出,中共中央开始谋划贯穿北京市区的地下铁道以及由北京市近郊通向太行山深处的铁路线。在这样的思想下,建设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以及能与地铁接轨进入西郊山区的京原铁路的计划呼之欲出[3]

修建历史

196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复《京原铁路初步设计》鉴定意见。1964年,国家计委批复《京原铁路计划任务书》,与初步设计鉴定意见相比,线路技术标准发生变化。1965年2月,国家对京原铁路作出投资安排,决定加快修建[2]

1965年4月,铁道兵党委就修建京原铁路问题,给总参谋长罗瑞卿并周恩来总理、彭真、李富春,薄一波写报告,提出京原线是重点工程,所以必须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以保证按期完成任务。

1965年6月,铁道兵第四、第十三师各两个团进驻北京市房山地区及河北省涞源地区进行施工准备。6月,第十三师奉命执行援越抗美任务;7月26日,总参谋部批准组建铁道兵扩编第十四师接替第十三师工程任务。

1965年11月,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4个月之后,京原铁路东段工程正式开工,至1967年,全线全面开工建设。京原铁路东段新建工程自北京石景山南起至山西忻州市枣林止,与1961年7月临时开通的枣林至原平铁路相接,全长359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负责施工。全线通信信号工程由铁道兵直属第一、第二通信工程营负责,新线运输管理工作由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担任[4]。线路设计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限制坡度12‰,最小曲线半径600米,钢轨重60kg/m,设车站46个[注 1],车站到发线有效长850米。桥梁289座,延长19.73公里,其中特大桥3座,大桥68座,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隧道120座,延长87公里。桥隧总延长占全线长度约四分之一。

1967年春,全线控制工程驿马岭隧道与平型关隧道相继开工。由于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简陋,施工期间事故不断。4月,铁道兵十四师掘进驿马岭隧道时,因未探测到西洞口20米处存在地下河,一个50人的工兵班坠入岩洞,全员均告遇难[5]。事故发生后设计人员将隧道开凿位置北移并以整体道床形式穿过。

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京原铁路自建设伊始一直处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加之为了打通北京与为保障北京成品油供应而建设的燕山石化基地的交通联系,中共中央要求尽快完成京原铁路建设,铁道部最终决定先期开通石景山至燕山石化基地附近的良各庄站共计35公里的路段。1969年6月1日,京原铁路东段(石景山南至良各庄段)开始铺轨,并于10月1日作为建国二十周年献礼通车启用。

1970年4月20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军区以晋革发【1970】140号、晋军字【1970】183号联合发文《关于成立“京原铁路山西段建设支援指挥部”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成立京原铁路山西段建设支援指挥部,由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冯福林同志任司令员,太原警备区副司令员崔凤岐同志、铁道兵第四师副师长吴英义同志任副司含员,雁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单良才同志任副司令员兼参媒长,忻县军分区副政委易常青同志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雁北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陈效峰忻县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赵文甫两同志分别担任后勤部正副部长(具体分工由指挥部集体协商确定)。有关地、市及省生产组有关单位派人参加指挥部具体工作”

“大原市组织五千人,忻县地区组织一万五千人,雁北地区组织五千人,并以县为单位组成民兵团,民兵团配属于铁道兵。为便于施工领导,大原、忻县雁北地区分别成立铁路修建指挥组,领导成员以部队为主,民兵团领导参加,实行统一指挥。施工地段由各指挥组协商确定。”

对于施工民兵的待遇,“凡参加施工建设的地方人员,统称民兵战土,每人每天补助人民币一元三角二分,国家干部每人每天补助二角,粮食每人除带足自己口粮外,不足部分按照同工种民工定量,由国家补齐。”

1970年4月20日开始,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以城区武装部和街道居委会具体负责发出通知:招收修建京原铁路“民兵建设兵团”,街道干部挨家动员许愿,不政审,不体检,说等工程一完,即可分配工作;4月中下旬 山西省太原市民兵建设兵团第一师三个团陆续组建完成。兵团师、团、连干部从山西省军区、太原市警备区以及公检法人员中抽调,战士主要从“老三届”学生中招收。短短时间第一团在南城区招收了2116人,第二团在北城区招收了2956人、第三团在河西区招收了2280人。4月26日新组建的“民兵建设兵团”各团以连队为单位开始集训。4月28-30日第一师三个团开始正式发放铁建兵团录取通知。第三团通知书的落款是“河西区民兵建设兵团”,签发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市河西区人民武装部”。5月7日,一团、二团以连为单位乘汽车出发。师部设在马庄,司令员崔凤岐,政委王殿文。后由太原市警备区副司令刘生恺接任。师部迁繁峙县砂河镇。第一团团部驻地繁峙县大营镇,团长葛庆堡、政委姚汉龙、副职杨希源、于振盟、暴水清。第二团团部驻地繁峙县砂河镇,团长孙联友、政委靳务锁、副职梁玉公、赵方山。第三团团部驻地繁峙县西连仲村,团长白天福、政委张文奎、副职马锡英、冀凤林、张三迷。各团团部设有政工组、施工组、后勤组、卫生所、后陆续成立宣传队。粮食定量56斤,其中细粮占15%。蔬菜以土豆为主。每月工资39.6元,其中要扣除伙食费15元。5月14日,全师开始施工,填筑铁路路基。

1970年9月,京原铁路东段(良各庄至枣林段)分别自枣林和良各庄起铺轨,10月30日,京原铁路在灵丘站接轨,全线铺轨完成,建设转入收尾和试运行阶段。

1970年11月23日,太原市革命委员会《关于成立“太原古交铁路修建指挥部”并启用公章的通知》(并革[70]183号),山西铁路建设兵团第一师转战太原古交铁路被提上议程。1970年12月13日起,一师的一团、二团分批回太原休整,准备奔赴古交铁路建设现场。1971年1月18日,一师三团转场灵丘,完成与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三师的交接,与铁道兵8740部队的配合。开始了灵丘段京原线的建设。1971年9月30日,一师三团从大营站乘火车返回太原,老连队战士开始陆续分配工作;10月8日三团在太原召开大会宣布撤销。“1970年、1971年全线使用民兵过于集中, 达7万余人, 对工程、农业生产不无影响。”

1972年2月14日,停在小西庄站10多辆60吨的满载焦煤的列车,由于该站调车员的疏忽大意,未给火车皮轮子放置铁鞋,发生列车溜逸事故。列车随着铁路20‰的下坡,从小西庄站往上行(石景山南站)方向溜逸。调度命令下方各站拿枕木、棉被等当障碍物放在铁路线上阻挡或颠覆列车,然而列车的下溜速度太快(后测得每小时达80公里时速),障碍物根本无济于事。溜逸列车经王安镇站、塔崖驿站、紫荆关站到奇峰塔站,最终在奇峰塔站通过道岔时发生颠覆。奇峰塔整个车站站房、扳道房等都被颠覆列车上的焦煤埋没,幸未造成人员伤亡[6]

1972年底,全部线路及行车设施、车站竣工。1973年1月1日,京原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京原线完成投资共5.6亿元, 平均每公里157.5万元。整个投资控制在国家投资指标以内。全线路基土石方2861万立方米。全线平均土石方造价每千立米2760元。“全线人力预铺轨正线139公里,站线48公里,占总数量的40%。人力预铺轨每公里增加费用1万多元,除石景山南至良各庄站9公里外,其余效果不大,加大了工程造价。”民工共出工2258万工天,占全部工天的43%。

运营历史

1972年12月31日晚,京原铁路首次开行客运列车。17时许,开往涞源的557次(现6437次)列车自永定门站始发,22时许,开往太原的287次(现K601次)直快列车自北京站开出。出于安全需要,首发车次并没有举行开行仪式,且离京列车均在夜间开行。这一运行图至今依然保留。

1973年1月1日,京原铁路正式交付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下属北京铁路局运营。

1975年,开始全线贯通电源改造工程。灵丘至原平段工程于1979年建成,石景山南至灵丘段工程因变电器设备到货延迟,于1981年建成;

1976年至1979年,将良各庄、大灰厂、上万、南观村4站股道有效长度延长至850米;

1978年,受浮图峪段地质条件影响,在浮图峪站北京端(K170+630、K170+782)增建两处明洞,分别命名为浮图峪、浮图峪甲,后更名为浮图峪甲、浮图峪乙;

1979年1月1日,南观村站至良各庄站区间增加石化站,后于1982年5月扩建为燕山站;

20世纪80年代,白涧站增建调车线;

1982年至1985年,整治驿马岭、横岭、平型关等隧道病害[2]

1983年,上庄站福山口站区间增设苟各庄站,同年紫荆关站塔崖驿站区间增设大盘石站,两站均为会让站

20世纪80年代末,重建涞源、浮图峪站房,由下行侧迁至上行侧,原站房废弃;

1988年,阳明堡站崞阳镇站区间增设王董堡站

1989年,经铁道部批准,上庄站更名野三坡站

2005年3月18日太原铁路局成立,原属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分局的灵丘站原平站区间改由太原局管理,分界点位于本线K234处。

2009年12月15日,经铁道部批准,苟各庄站更名为百里峡站[7]

2011年,增建野三坡站进出站天桥及涞源站站台联络天桥。

2016年3月,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灵丘~原平)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2017年12月28日,接触网成功送电并顺利完成热滑试验,2018年1月1日,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开通运营[8]

2019年5月7日,京原铁路北京局管段(石景山南~原平)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9]

重要车站及经行列车

本线沿线较重要的车站有燕山站(毗邻燕山石化厂区,四等站)、良各庄站(石油编组站,二等站)、十渡站(位于十渡风景区,四等站)、野三坡站百里峡站(位于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四等站)、白涧站区段站,三等站)、涞源站(三等站)、灵丘站(三等站)、五台山站(位于五台山风景区,四等站)、繁峙站(三等站)、代县站(三等站)、原平站(一等站)。

截至2019年1月,本线只有4对图定旅客列车,分别是K601/602次列车北京太原)、K603/604次列车(北京—运城)、6437/6438次列车北京西大涧)和8817/8818次列车灵丘太原)。

未来计划

北京市郊铁路京原线将利用本线石景山南至涞源站区间开通市郊列车,并计划改造部分车站。

参见

注释

  1. 燕山站苟各庄站大盘石站王董堡站为通车后增设,不计入修建设置车站数

参考资料

[10]

  1. 铁道兵·综述·五、加强战备,修建京原铁路和北京地下铁道. 铁道兵家园. [2015-01-04]. 
  2. 2.0 2.1 2.2 北京铁路局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铁路局志:1881~1987. 上册.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168–172. ISBN 9787113021009. 
  3. 张常顺 安玉娥 赵焕然. 三家店工务段 , 编. 三家店工务段志. 2004年12月: 34. 
  4.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中国各铁路线路简介-铁路资料库-铁道论坛. bbs.railcn.net. [2018-03-04]. 
  5. 中国铁路隧道桥梁工程案例(驿马岭隧道). [2015-03-16]. 
  6. 赵远昌. 与京原线“壬子年溜车重大事故”擦肩而过的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文艺宣传队. 铁道兵文化网. [2021-03-02]. 
  7. 汉网-武汉晨报. 京广线等7个铁路站点更名. [2009-12-23]. 
  8. 袁永江 李科. 京原铁路太原局管段电气化改造全线开通运营. 2018-01-05. 
  9. 京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集团公司动态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www.eeb.cn. [2022-06-09]. 
  10.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报告书 (PDF). 2016-08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