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596原子弹爆炸(1964年10月16日)
解放军第一颗自由落体核弹A2923,摄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东风二型导弹,摄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两弹一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核弹导弹人造卫星的简称。 1960-1970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1964年)、试射了第一枚装载核弹头地对地导弹(1966年)、试爆了第一枚氢弹(196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1]。“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前期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而其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为之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2][3]

1940年代-1950年代,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一批留学海外的科研工作者陆续回到中国[4][5]。1956年,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国务院颁发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6]。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开展两弹一星的研究,早期苏联方面也提供了重要协助,而中苏交恶后苏联方面也撤走了所有资助,这一系列事件造成了中共中央领导人之间对是否继续发展两弹一星的分歧[7][8]。最终,中共中央于1962年11月成立了“中央专门委员会”、专门负责国防尖端事业的决策和管理,周恩来担任委员会主任,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也继续进行、由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等人直接领导[8][9][10][11][12][13]

1964年10月16日,596原子弹罗布泊成功爆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4]。1966-1970年间,中国的核导弹、氢弹、人造卫星相继问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但毛泽东等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这些项目的研制以及中国后续的科研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仅在青海省的核基地内,截止1971年9月就有四千多名职工受到迫害和审查、310多人伤残、40多名职工自尽、5人遭到枪决。期间,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遭到广泛地批判和迫害[15],只有钱学森等少部分人因为周恩来特别列出的名单受保护[10][16][17][18][19]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邓小平等人主导了拨乱反正,为姚桐斌、赵九章等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两弹一星元勋平反,并将姚桐斌追认为烈士[20][21][22][23][24]。与此同时,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平反并恢复名誉[25][26][27][28]。1986年,四位两弹一星元勋致信邓小平,促成了中国的“863计划[29]

名词含义

关于两弹一星的内涵,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30];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31][32]

历史沿革

早期筹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人主持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中提到:“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33][34]

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召集了几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规划编制工作,最终于1956年12月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6]

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明确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7]1958年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搞就搞个大的。”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而苏联方面从1955年起也提供了重要协助。

中苏交恶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33]中苏交恶后,苏联方面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和相关资助[11][35]

1961年起,一系列不利事件造成了中共中央领导人之间对是否继续发展两弹一星的争论和分歧,其中聂荣臻等人主张推进“两弹一星”工程[8][36][37]。1962年10月,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罗瑞卿等人同意,批准了原子弹计划的继续进行[8]。1962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正式组建了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后称中央专门委员会,即中央专委),成为中共中央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也得以继续、由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等人直接领导[10][13][38]

里程碑事件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7年6月17日第六次核试验中引爆了自行研发的类似美国泰勒-乌拉姆构型的多级热核炸弹,与第一次引爆裂变弹相距仅32个月,是从裂变(原子弹)到聚变核弹(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引爆的核弹当量331万吨。有一些中文资料中的片言只语显示,中国当时采用了同美国的泰勒-乌拉姆构型略有区别的于敏设计方案(设计全重为一吨左右,爆炸当量百万吨以上),这个方案的要点在于使用X射线透镜而非X射线反射镜来实现从初级到次级的能量传送,即“球柱球结构”[40][41]

“文化大革命”冲击

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对两弹一星以及中国科研的后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部分科研项目停滞、科研队伍解散,众多科研工作者受到政治迫害,许多拥有英美留学背景的科研人员被打成“间谍”或“特务”[10][42]。截止1971年9月13日,中国位于青海省的核基地内,四千多名职工受到迫害和审查,310多人致伤、致残,40多名职工自尽,5人遭到枪决。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视为“反动分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广泛批判和贬低,甚至被称为“臭老九”[15]。1968年,“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被毒打致死、“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自杀身亡[16]。而“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于1968年不幸空难逝世后,其太太李佩(中国语言学家)被隔离审查、自杀未遂[43]。“两弹元勋”邓稼先及其家人、 “氢弹之父”于敏及其家人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迫害[17][18][19]钱三强和太太何泽慧一起下放到了陕西五七干校

另一方面,钱学森等少部分人受到了周恩来的庇护,周恩来于1966年8月特别列出了一份名单交由毛泽东批准,其中被点名保护的人物因该名单而免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直接批斗与人身攻击[10]。对于其中被保护的科研人员,周恩来强调:“这些同志都是搞国防科研的尖子,即使不是直接参加某工程的,也要保护,主要是从政治上保护他们,不许侵犯他们、抓走他们;如果有人要武斗、抓人,可以用武力保护。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不受干扰,不被冲击。”[10]

拨乱反正及后续

1967年人民画报,氢弹成功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

1978年12月,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取代时任党主席兼总理华国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44]。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主导了拨乱反正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为姚桐斌、赵九章等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两弹一星元勋平反,并将姚桐斌追认为烈士[20][21][22][23][24]。与此同时,邓小平强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并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平反并恢复名誉[25][26][27][28]

改革开放时期,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曾向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授的待遇、每个教授每月至少100元的建议,该提议获得了邓的认可并很快得到落实,全国的教授(其中有许多是“两弹一星”工程的科研人员)从那时起,每月都得到了100元的额外补贴[45]。1986年,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两弹一星元勋”致信邓小平,促成了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863计划[29]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46]。 此23位科学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径80毫米,为99.9%黄金所制,重约515克。奖章主体图案以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组成。[47]

参见

参考文献

  1. 1.0 1.1 新中国档案: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新华社. 2009-09-14 (中文). 
  2. 中国航天50年纪念特稿:开天辟地 创建航天基业. 新浪. 《中国航天报》. 2006-10-08 (中文). 
  3.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组图). 国际在线. 千龙新闻网. 2007-10-02 (中文). 
  4. 钱学森往事:两弹一星的那些日子. 新浪. 《中国经济周刊》. 2009-11-11 (中文). 
  5. 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网 (中文). 
  6. 6.0 6.1 我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09-09-11 (中文). 
  7. 7.0 7.1 毛泽东: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 没有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人民网. 《党的文献》. 2010-03-26 (中文). 
  8. 8.0 8.1 8.2 8.3 彭继超. 刘杰立下军令状:最迟1965年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东风巨响》 (中文). 
  9. 新中国峥嵘岁月. 新华网. 2019-09-24. 
  1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杨明伟. 周恩来与中央专门委员会. 人民网. 2018-05-28 (中文). 
  11. 11.0 11.1 顾保孜. 逼出来的“两弹一星”--周恩来纪念网. 人民网. 《湘潮》. 2019-05-14 (中文). 
  12. 中央专门委员会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10-14 (中文). 
  13. 13.0 13.1 姜悦楷. “两弹”研制的领导者——聂荣臻元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4. 14.0 14.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9-07-16 (中文). 
  15. 15.0 15.1 王扬宗. 知识分子:从“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网. 《科学时报》. 2008-03-14 (中文). 
  16. 16.0 16.1 彭洁清. “两弹元勋”姚桐斌文革被造反派用钢棍砸死. 凤凰网. 人民网. 2013-03-10 (中文). 
  17. 17.0 17.1 文革时的遭遇—生平故事. 邓稼先网. 2011-11-14. 
  18. 18.0 18.1 史嘉年. 两弹一星元勋、九三学社成员邓稼先. 上海统一战线. 九三学社. 2013-06-20 (中文). 
  19. 19.0 19.1 陈海波; 齐芳. 身为一叶无轻重 愿将一生献宏谋. 《光明日报》. 2019年 (中文). 
  20. 20.0 20.1 邓小平与拨乱反正(上篇). 中国网. 《北京日报》. 2004-08 (中文). 
  21. 21.0 21.1 刘金田. 邓小平推动冤假错案的平反. 人民网. 中央文献研究室. 2015-01-05 (中文). 
  22. 22.0 22.1 他当之无愧——追授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PDF).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3. 23.0 23.1 记“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助推中国火箭上天. 中国网. 2013-03-11 (中文). 
  24. 24.0 24.1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一生. 中国网. 人民网. 2016-10-10 (中文). 
  25. 25.0 25.1 邓小平为知识分子正名全过程. 新浪. 海外网. 2014-09-04 (中文). 
  26. 26.0 26.1 邓小平.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人民网). 《邓小平文选》第2卷. 1978-03-18 (中文). 
  27. 27.0 27.1 沈谦芳. 邓小平: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人民网. 广安在线. 2019-01-30 (中文). 
  28. 28.0 28.1 纪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提出20周年. 新华网. 2008年 (中文). 
  29. 29.0 29.1 1986年邓小平亲自决策启动“863”计划--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网. 2014-12-31 (中文). 
  30. 张劲夫.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 中国科学院. 《科学新闻》周刊. 1999年 (中文). 
  31. 向“两弹一星”功臣致敬(社论). 《人民日报》. 1999-09-19 (中文). 
  32. “两弹一星”奠定中国大国地位. 中国中央电视台. 《环球时报》. 2007年10月18日 (中文). 
  33. 33.0 33.1 王志刚,张力伟,李晓东. 毛泽东与两弹一星. 人民网. 《海南日报》. 2013-05-27 (中文). 
  34. 王志刚. 毛泽东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9-18 (中文). 
  35. 赫鲁晓夫为何强烈反对中国的“大跃进”. 观察者网. 《百年潮》. 2013-04-07 (中文). 
  36. 1962:在两弹一星的“至暗”时刻. 腾讯. 《中国新闻周刊》. 2019-10-03 (中文). 
  37.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新纪元. 观察者网. 《百年潮》. 2013-02-03 (中文). 
  38. 陈晓燕. 当事人披露两弹一星研制不为人知内幕. 《北京科技报》. 2006-03-21 (中文). 
  39.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凤凰网. [2019-10-24]. 
  40. "1100"工程 “氢弹之父”于敏的不朽功勋
  41. 中国人突破氢弹实录
  42. 言莹. 王大珩:邓小平口中的“扫厕所专家”. 搜狐. 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4-08-16 (中文). 
  43.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国科大教授李佩先生逝世. 科学网. 2017-01-12 (中文). 
  44. 张树军. 邓小平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民网. 《百年潮》. 2019-01-23 (中文). 
  45. 陈省身回忆邓小平. 新浪. 《今晚报》. 2004-11-04 (中文). 
  46.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 彪炳史册. 新华网. 《人民日报》. 2019-09-18 (中文). 
  47. 中国氢弹试爆50年. 科学网 (中文).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