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页面被资深编者保护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的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的位置
首都北京
最大城市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人口
上海市[1]
通用语言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认可的地方语言
通用文字规范汉字[注 3][5][6]
族群
宗教(2014年)(CFPS[8]
成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余成员国身份详见中国所参加的国际组织列表
政府单一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共和国[9]
习近平
习近平
李强
赵乐际
王沪宁
蔡奇
韩正
刘金国
张军
应勇
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负责制定行政法规
特别行政区立法机构:
现役军人2 000 000人(2021年)(第1名
1949年10月1日
• 首部宪法颁布
1954年9月20日
• “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1971年10月25日
1978年12月18日
1982年12月4日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11日
面积
• 总计
约960万平方千米(第3名
• 水域率
2.8%
人口
• 2023年估计
14.41亿人[注 7]第2名
• 2020年普查
1 443 497 378人[注 8]
• 密度
145人/平方千米(第83名
GDP(本币)2023年估计
• 总计
126.058万亿元人民币[注 9][10]
• 人均
89 424元人民币[注 9][10]
GDPPPP2023年估计
• 总计
32.898万亿美元[注 9][15]第1名
• 人均
23 309美元[注 9][15]第73名
GDP(国际汇率)2023年估计
• 总计
17.889万亿美元[注 9][10]第2名
• 人均
12 681美元[注 9][10]第64名
人类发展指数 0.768[注 9][16](2021年)
 · 第79名
货币人民币[注 10]CNY、RMB、¥
时区UTC+8北京时间
日期格式
• 历法
公历农历[注 11]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中国内地、台湾地区)
靠左行驶(港澳地区)
电话区号+86(中国内地)+852(香港)+853(澳门)+886(台湾)
ISO 3166码CN
互联网顶级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简称为“中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以北京为首都。

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领海,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陆地面积第三大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长度约2.28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万千米,海域分布着大小岛屿7600个,面积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35759平方千米。中国同14国陆上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全国划分为34个一级行政区,包括23个、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众多、文化多元。截至2023年末,中国有人口14.41亿[注 7],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中国政府划定的民族有56个,其中汉族为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约九成;此外还有未划定的民系以及外国归化人士等。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尚有84.5万外国人长居在中国境内。各民族都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民俗和民族特色,共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并在当代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拥有43处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居全世界第五位;而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文物与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的工业门类,是少数能够自行生产包括军事装备和核武器在内的绝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交通、能源、航天、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21年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为2.44%,虽然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整体平均水平,但也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常备部队和后备武装部队,共同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中国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拥有三位一体核力量隐身战斗机电磁弹射式航空母舰等军事力量的国家。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一贯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中国与183个国家建立有外交关系。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南南合作,并在近年来倡导“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是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组成,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由两把麦稻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麦稻杆下方交叉点上,中心则交结着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的红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国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中“中华”代表中华民族,“人民”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国体。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最初起草时曾决定国名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但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最终决议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时会称作“新中国”,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旧中国”做区分。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系统的合法权利,“中国”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见称呼。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简称“中”或“华”,如“中日关系”、“驻华大使”等。

历史

参见:中国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领导者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其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诞生,并即刻开始履行作为一个革命政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经历大革命及其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及其曲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1947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线开始转向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以磅礴之势,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华东、华北广大地区,并使得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以保存其反革命力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20]

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早在1948年4月30日,即号召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0]。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9月30日下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产生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其他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2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8]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
“三反”运动,公审贪污官员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三反”运动“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年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2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过渡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史称“三大改造”的运动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续建鞍山钢铁厂

1953年至1957年之间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依靠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随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规定了对知识分子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正确政策,促进了这方面事业的繁荣。

中共八大开幕式

1956年9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7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建议;但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农村人民公社大食堂是“共产风”的集中体现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从1958年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在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1962年1月召开的有7000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这个时期,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同志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毛泽东所重用过的林彪、江青等人组成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一直没有停止的。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终于战胜了他们。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同年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这个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2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设立经济特区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思想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逐渐形成。党在各方面工作中恢复并制定一系列正确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党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础上,1982年9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1985年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完成了党的领导层的新老交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深刻认识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党还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都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

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即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9月,他在同英国首相会见时,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1983年他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强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他针对分裂中国的图谋,强调不能放弃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中共十二大以后,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在经过两年的谈判后,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经过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由于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导致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同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重要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中共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8年长江洪水

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战胜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实现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非典疫情纪念碑
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

2002年至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2007年至2008年间,国际金融危机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接踵而至。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彰显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2011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国发展新要求出发,一以贯之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召开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发展稳定重大工作。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制定新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取消农业税,不断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收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中欧班列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应对新冠疫情

2019年末至2023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在疫情初期,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在疫情中期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后期,根据对病毒变异趋势的科学判断,有序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2020年底,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2021年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起点[19]。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地理

疆域

黑龙江省漠河市的黑龙江上的冬季临时围栏,表示夏季主航道(即国境)的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的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东部边缘

中国的疆域北至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曾母暗沙附近,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境内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市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23]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24]

中国的陆地边界长度约2.28万千米,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25]。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万千米。海域分布着大小岛屿7600个,面积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35759平方千米[24]

地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地势
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居庸关,以西为太行山,以东为大兴安岭余脉燕山
冬季的华北平原
丹霞山阳元石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达4500米,其西南边缘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青藏高原东、北侧边缘的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构成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在该分界线以东、北侧,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盆地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交替分布,一般统称为第二阶梯。其间的吐鲁番盆地是世界第三大低洼地,吐鲁番盆地中心的艾丁湖,湖底海拔为-154.31米[26],是中国最低点。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系

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以东,直至近海大陆架边缘的区域,一般统称为第三阶梯。第三阶梯北部为连续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间间有丘陵和低山台地。长江以南至东海、南海为东南丘陵。海岸线以外,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海底的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大陆架。大陆架是否为单独的一级阶梯,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大岛屿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也都在大陆架上。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在200米以内,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27][28]

大陆架以外则是南海海盆和通称为“台湾以东洋面”的菲律宾海西部。南海海盆是全世界最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平均水深达4000米,四周为不规则的大陆坡,南海诸岛的主要岛礁、暗礁均在大陆坡上。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中国境内受地表组成物质控制而形成的大面积特殊地貌,有华北的黄土地貌和西南的喀斯特地貌

气候及自然环境

中国南北纵跨50个纬度、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大气候带;东西辽阔,地势起伏很大,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山气候区三个自然区域。不同地区气候殊异。在季风区,夏冬两季风向变化明显,降雨量较大,且有季节变化。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29]。《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将中国划分为3大自然区域、7个自然地区和33个自然区。

自然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的水资源规模较大,但时空分布不均,受气候影响较大,且人均资源量较低。中国内地范围内水资源多年平均值约为2.762万亿立方米,其中心地上水资源多年平均值(又称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2.65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平均径流深为280.8mm),矿化度不大于2g/L的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值约为8010亿立方米(二者之间有重复)[30]。中国内地的水资源总量,按多年平均值排序,在全世界排名在第五位,但折合到人均则只有每人不足20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3。

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已探明矿产173种,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31]。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32]。中国的能源矿产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铀等储量及品位较低,开采困难,依赖进口,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能源战略[33]

中国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中国的陆地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86万亿千瓦[34];按1992年至2022年平均年最佳斜面总辐照量计算,年可利用太阳能辐照量约为170.4万亿千瓦时[35];全国有2/3的地区年辐射量在5000万亿焦每平方米(1389千瓦时每平方米)以上[34]。中国陆地70米高度的风能可开发量为50亿千瓦[34];近海和深远海150米高度、离岸200千米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7.8亿千瓦[36]。中国河流可开发水能资源3.79亿千瓦,年预估发电量达1.92万亿千瓦时[37]。中国沿岸和近海及毗邻海域的各类海洋能资源技术可利用量约为9.81亿千瓦[38]。中国内地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5.7万亿千瓦时),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15.17万亿千瓦时),其中高温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00万吨标准煤(1464.4亿千瓦时),发电潜力712万千瓦[39]

生物多样性

银杏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32]

中国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属。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80余种[32]

大熊猫

据统计,中国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32]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为三级半,即: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省、自治区基本无法管理少则数十个、多则百余个县市,因此大量设置专区(地区),并随着1982年宪法对“较大的市”的安排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陆续改为设立地级市。

目前,中国内地实务上的行政区划层级为四级,即: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一般分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分为县、自治县、区,并根据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命令代管县级市;地区、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县级市;直辖市分为县、自治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区分为乡、镇和不设置政权组织的城区部分。在县级行政区不设置政权组织的城区部分,县级行政区人民政府设置街道办事处作为其派出机关。

在乡级行政区划以下,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设置村民委员会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行政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再之下则为聚落意义上的自然村和居民小区。

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框架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别于中国内地的政治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必要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一级行政区。根据两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特别行政区以下不再设置政权性机构。台湾当局在其实际治理区另外划分行政区划,中国政府不承认这些行政区划的划分。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43个县级行政区、38602个乡级行政区[40]

一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区,又称省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 简称或别称 省会首府 地区 名称 简称或别称 省会首府 地区
北京市 通州区 华北 湖北省 武汉市 中南
天津市 河西区 湖南省 长沙市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广东省 广州市
山西省 太原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海南省 海口市
辽宁省 沈阳市 东北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西区
吉林省 长春市 澳门特别行政区 风顺堂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重庆市 渝中区 西南
上海市 沪/申 黄浦区 华东 四川省 川/蜀 成都市
江苏省 南京市 贵州省 黔/贵 贵阳市
浙江省 杭州市 云南省 滇/云 昆明市
安徽省 合肥市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福建省 福州市 陕西省 陕/秦 西安市 西北
江西省 南昌市 甘肃省 甘/陇 兰州市
山东省 济南市 青海省 西宁市
台湾省 台北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不设首府,括注为政府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级行政区设置、省会产生过变更,本表仅为目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驻北京市西城区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在2020年11月1日0时,中国全国有人口1 443 497 378人,在过去10年间年均增长0.52%。中国内地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其中0至9岁儿童性别比为112.44。中国内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为13.50%,1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则为17.95%。此外,长居于中国内地的港澳台居民有584 998人,外国人有845 697人[41]

2022年底,中国内地人口为14.1175亿人,较上一年末减少85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完全因生育水平原因而出现人口负增长[42]。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统计机构的数据,2022年底,香港特区人口为733.32万人[43],澳门特区人口为67.28万人[44],台湾地区人口为2326.464万人[45]

中国内地的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以连接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的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的人口占中国内地人口的93.5%,西北半壁只占6.5%,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是西北半壁的18.68倍[46]

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政府在1949年至1979年之间,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认定并划分了56个民族。

在已经认定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中国内地有12.8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91.11%[41],是中国的主体民族[47]。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内地人口超过100万的主要少数民族包括[41]:壮族(1958万)、维吾尔族(1178万)、回族(1139万)、苗族(1108万)、满族(1045万)、彝族(984万)、土家族(960万)、藏族(707万)、蒙古族(630万)、布依族(358万)、侗族(350万)、瑶族(331万)、白族(209万)、哈尼族(173万)、朝鲜族(170万)、黎族(160万)、哈萨克族(156万)、傣族(133万)。

除56个已经认定的民族外,中国尚有相当数量未被识别的民族,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有84万人填报自己为未定族称人口,数量超过任何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此外,中华民族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国归化人口,其中不属于任何已被识别民族的有1.66万人[41]

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划分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聚落和城市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城乡聚落体系。在历史上长期实行的制的基础上,1921年2月15日,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军政府宣布在广州市施行市制,这是中国第一个建制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有68个建制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城乡关系可以总结为“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废除城乡之间人口自由流动的同时逐步将户籍管理与居民教育、医疗等权益挂钩,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与此同时,1955年的《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则规定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以及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属重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需时,可以设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解除,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虽然农村经济在1985年以前曾有短暂复苏,但迅速转向衰退,至今未能恢复。城市建制同时开始膨胀,建制市脱离狭域市制,转向包含城市中心及周边乡镇农村的广域市制度。截至2023年4月,中国有建制市(含特别行政区)701个,近6亿人生活在城市中。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根据城区人口划定城市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48]。中国有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和城区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各10个。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远离其户籍地,在户籍地以外居住。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内地有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人口492 762 506人,其中跨省级行政区流动的人口124 837 153人;在省内跨市区流动的人口250 979 606人;在市区内跨乡镇街道流动的人口116 945 747人;占比分别为8.84%、17.78%和8.28%[41]

城市群是一定区域内多个城市之间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国19个城市群的布局[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城市排名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2)
排名 城市名称 一级行政区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称 一级行政区 人口
上海市
上海市

北京市
北京市

1 上海市 上海市 24 758 900 11 西安市 陕西省 7 700 000 深圳市
深圳市

重庆市
重庆市

2 北京市 北京市 19 128 000 12 郑州市 河南省 7 667 500
3 深圳市 广东省 17 661 800 13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7 333 200
4 重庆市 重庆市 16 175 000 14 南京市 江苏省 6 993 100
5 广州市 广东省 13 697 000 15 济南市 山东省 6 628 000
6 成都市 四川省 12 572 400 16 合肥市 安徽省 6 504 000
7 天津市 天津市 11 600 700 17 沈阳市 辽宁省 6 000 000
8 东莞市 广东省 10 824 400 18 青岛市 山东省 5 839 100
9 武汉市 湖北省 10 806 400 19 长沙市 湖南省 5 205 100
10 杭州市 浙江省 10 021 000 20 苏州市 江苏省 5 000 800

政治

宪法

1954年9月21日,北京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因为制定宪法的条件尚不成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党的指导思想日益“左”倾,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成为空文,国家机构运转失灵。1975年制定的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受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形势和错误理论的干扰,破坏了原宪法中民主的原则,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全国人大又制定了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及其1979年、1980年修正案,并最终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又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修正,形成了现行的宪法[50]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包括序言、正文4章138条、宪法修正案52条(根据宪法修正案重新整理后的宪法正文为4章143条)。序言阐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与成就,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根本任务、国家内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等,规定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第一章“总纲”主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以及行政区划划分、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各项制度。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承担的基本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分别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组成、职权等作了具体规定。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分别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同时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种议行合一的政体。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来自全国34个一级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超过3000名代表组成,一般每年集会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机关的职权。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赵乐际

政党及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其地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在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有8个参政党,统称为民主党派,他们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反对蒋介石及其中国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参与新政协的党派。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方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为王沪宁

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国家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只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权力,属于虚位元首

国家主席是一个国家机构,其下设置国家主席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以及设置国家副主席,作为协助,并有受托代行主席职权和在主席缺位时继任主席的权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主席任期为五年,可以连选连任,并无连任次数限制。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习近平

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同时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设置政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履行行政机关的职能;1954年《宪法》施行后,原中央人民政府解散,其行政机关职能由国务院承担,国务院同时仍以“中央人民政府”为称谓。在建国初期,国家行政机关规模庞大,1979年至1982年间,国务院组成部门有59个,为历史之最。1982年开始,中央政府逐渐将各部委的业务职能划出成立国有企业,剩余的行政职能整并(即政企分离),经过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虽然其间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又增设了一批部门,但组成部门数量逐步减少。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组成部门26个,另有直属机构14个,直属事业单位7个。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为李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1954年宪法下称“人民委员会”,在1967年至1979年间称“革命委员会”,是地方的行政机关,同时在大部分时期均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司法及监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专职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承担司法方面职能(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的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它监督。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军事法院也设三级:基层法院,包括驻各省市区和香港部队军事法院和在京直属部队军事法院;各大战区、总直属军事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海事法院设在沿海大中城市和长江流域的大城市。

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其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部分,行使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其承担一定的司法职能(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侦察,司法行政机关负责辅助国家司法职能实施),具有司法机关的属性。最高行政机关下设置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相应层级的公安、国家安全和司法行政机构[5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监察机关为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履行监察职能,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实施监督。

财政收支

2022年,中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6万亿元,主要来源分别为增值税(5.15万亿元)、企业收入税(4.37万亿元)、消费税(1.77万亿元)、个人收入税(1.49万亿元)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4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主要支出方面分别为教育支出(3.94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25万亿元)、农林水支出(2.25万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9万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94万亿元)、国防支出(1.48万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44万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20万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14万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00万亿元);自财政各种调节资金中净调出2.33万亿元,赤字3.37万亿元。如包含社会保险收支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广义政府收入29.99万亿元,支出37.84万亿元,收支差额7.85万亿元[52]

军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使用的99A式主战坦克(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的05式两栖步兵战车(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兵[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规模为200万人,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役部队,分为5个军种和中央军委直属的1个兵种:陆军(下分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特种兵)、海军(下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岸防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空军(下分航空兵、防空兵、空降兵)、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下分航天系统、网络系统)、联勤保障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另有预备役部队约185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解放军总员额达到550万人,经过1950年、1955年、1958年、1982年、1997年、2003年、2015年历次裁军,裁减至现有规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规模约为150万人,分为3个警种:武警内卫部队、武警机动部队、海警部队。

中国民兵分为两类,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规模约为800万人。其他18至35岁的男性公民均为普通民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所有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均应进行兵役登记,准备应征入伍;但由于适役人员数量极大,仅需征集一部分士兵服现役即可,这一批士兵称义务兵役制士兵或义务兵。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批准可以选改为志愿兵役制士兵,即军士。此外,表现优秀的现役士兵以及军队院校毕业学员、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军队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则可以被选任为军官[5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20型隐身战斗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是全世界第一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高超音速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使用的武器多数为国产,少数为自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引进的武器装备。中国是全世界少数可以自行生产隐身战斗机的国家之一。2022年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下水,标志着中国即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技术并应用于航空母舰上的国家。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在武装部队中列装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中国是全球五个核大国之一,拥有核武器及相应的投射能力。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其要旨在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为全军统帅。现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为习近平。

外交关系

1950年,由胡乔木建议,天安门城楼东侧的巨幅标语确定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该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56]。1974年4月9日,邓小平率团代表中国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并发言,向全世界庄重宣誓: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帝国主义[57]。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作为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战略,倾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此后,中国开始注重发展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西方国家也纷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2月27日,中国等亚太26国在海南省博鳌镇发起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10月24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始筹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上18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5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要求所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都要拒绝承认占据台湾地区的台湾当局的合法性(无论以何种名义),与其断绝一切官方往来,并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

1952年时,中国内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1亿元,至2022年达到120.47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70年间平均增速为7.9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1952年时为50.5:20.8:28.7,此时中国虽然有一些工业,但还是一个农业国;1970年时为34.8:40.3:24.9,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2012年时为9.1:45.4:45.5,中国经济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9]

根据初步核算数据,2023年中国内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增长5.2%;三次产业构成为7.1:38.3:54.6;支出法三种方面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分别为最终消费支出4.3%、资本形成总额1.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增长5.4%,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为12681美元[60]

第一产业

农业机械化作业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基本实现了粮食的完全自给,并可供出口,在此基础上自他国进口粮食,主要用于调剂、畜牧业及工业。中国每年自外国进口大豆9000万吨、谷物5000万吨,主要用于畜牧业。截至2023年,中国内地有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万平方千米)[61]。2021年,中国内地居民人均畜、禽、水、蛋、奶类消费量合计达到87千克。

第二产业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

中国工业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且有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62]

第三产业

现时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以第三产业替换旧有的第二产业经济模式,改以第三产业带动经济成长,并自动化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以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国内持续成长的第三产业对基础工业的需求。2012年,中国的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最大比重,主导了中国的经济。

交通

中国铁路CR400BF-Z型动车组京广高速铁路上穿越北京冬奥公园
中国东方航空运营的中国商飞C919客运飞机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最大的车站前门站(现在是北京地铁2号线8号线的换乘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铁路长度只有2.18万千米,公路长度(不含村道)只有8.08万千米。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2万千米[63];全国公路里程535.48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73万千米[64]。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中国的民用航空从建国时的几乎不存在发展至2022年的66家航空公司、4165架飞机、254个运输机场、4670条定期航班航线,全年运输起飞架次256.57万架次、完成运输飞行小时627.56万小时[65]

1971年1月15日,中国第一条中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至2022年底,全国有58座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系统。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为主干,以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为补充。

2022年,全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0.9亿件,邮政邮路、快递服务网路分别有4.4万条、21.2万条[66]

2022年底时,全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8万千米,其中原油渠道2.8万千米,成品油渠道3.2万千米,天然气渠道12万千米[67]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业务;至2022年底,中国全国有固定电话用户1.7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16.83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9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4.54亿户,光缆线路长度5958万千米[68];全国有IPv4地址3.92亿个、IPv6 /32地址块67369块,域名数3440万个,网站387万个;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5.6%[69]。中国拥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百度网易字节跳动等。

科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科技水平较为落后。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开始提速,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推动了中国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科研经费从895.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442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31.3515%,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00%增长至2020年的2.4%。时至今日,现在中国在多领域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果,但同时在部分领域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此为其拍摄的全景图

对外贸易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是世界贸易总额第一大国、出口额第一大国、进口额第二大国,以及货物进出口最大的国家。2023年,中国海关关税区(即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中国内地海关特殊监管区“二线”以外)范围内的进出口商品总值为41.7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人民币,进口17.98万亿元人民币,出超5.7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内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70];同时,有120余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

建国早期,因为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进行。1980年代,中国超过一半的出口为原料等初级产品,机电产品只占7.7%。2012年国际贸易总额中,一般贸易占52%、加工贸易占48%;出口美国最多的商品,依序为手机与广播设备、电脑、电脑设备、影音设备、玩具等。2010年代初,中国因国内贷款问题而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因次贷危机陷入困境后,中国出口量与国际市场需求亦遭削弱。

居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至2022年的36883元。

2011年,中国政府划定了年人均收入2300元(相当于每天1.9购买力平价美元)的贫困标准,当年农村贫困人口1.22亿人;2012年为9899万人,2018年为1660万人;至2020年底,这一数字减少至零,同时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阶层人群之间的收入不均问题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基尼系数,2013年以来维持在0.47一线。2020年时,李克强曾表示中国“当前有6亿人口的每个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

2015年12月23日,中国内地最后一个无电区域通电,中国实现了电力全覆盖。2022年,中国内地平均每户有手机2.59部,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四大件”均超过1台,计算机0.48台,家用汽车0.44辆。2020年时,全国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41.76平方米,渠道自来水覆盖率为91.33%,燃气覆盖率为67.22%。

中国居民的消费选择日渐多元化。恩格尔系数,即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自1978年的63.9%下降到2022年的30.5%,服务性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

文化及社会

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普通话也称为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规范汉语方言。规范汉字即经整理、简化并包含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等政府颁布字表中的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官方语言文字,并且认为“官方语言文字”的确立和使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观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71]

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其语言,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等也基本使用或转用汉语,其他许多民族也都不同程度地转用或兼用汉语。中国有约30种文字,除汉族使用汉字以外,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以汉字书写他们的书面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土、羌等民族制订了文字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72]

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泰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73]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根据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中国内地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73]。中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批次5058处。国家核定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各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余片,确定历史建筑6.35万处,中国传统村落8155个[74]。中国有世界遗产57项,包括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国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73]。2022年末,全国文物机构藏品5630.43万件;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1340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663个,文物系统管理的国有博物馆3782个[7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22年末,中国全国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共有在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3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2个。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25个[75]

当代文化

作家莫言
流行音乐歌手那英

中国当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下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国文化的整体特点是由于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状态,而政治对文化的强干涉仍在持续,所以革命-反革命的二元对抗仍然是中国文化内在的思维方式的主流。其表现在文学上即是新社会主义文学,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样板文学、样板戏剧等。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的政治化倾向被根本扭转。此后的中国当代文化,虽然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又时常受到政治实用主义、经济实用主义和反现实主义三种思维的影响[76]。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推出一系列文化扶持政策,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作品,其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与口碑俱佳的文化产品,但也有很多单纯的“献礼”作品,挤占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77]

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流派有新现实主义文学、新自由文学、新青年文学、网络文学等。当代音乐包括现代国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类型,流行音乐与海外华语流行音乐人交流频密,开始出现“全球华语流行音乐”的总体称谓。戏曲不断推陈出新,产生了一批现代戏曲曲目。中国美术早期是苏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民国时期左翼艺术家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和少部分国画三种美术风格主导,后来也受到复兴的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影响[78]。电子游戏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初期在中国内地受到贬抑,但后来也有相当长足的发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中国的现当代建筑一度以新古典主义为主,前期受斯大林式建筑风格影响,后期则逐渐回归到中国自己的经典建筑风格,同时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大量出现。近年的中国建筑,一方面迅速转向新未来主义和可持续建筑的实践,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丑陋建筑和滥建高楼的问题,并受到国家重视[79]

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三个大类;根据其组织形式和采编人员,又可以分为主流媒体、市场化和民营媒体、自媒体三类。

纸质媒体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积极通过杂志、书籍等媒介传播马克思主义。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苏瑞金成立,同时即创办了《红色中华》报和《无线电日讯》。2021年,全国共新出版图书22.53万种,期刊10185种,报纸1752种,书报刊总印数421.75亿册(张、份)[80]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接触电子媒体,并利用电子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开办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于1941年12月3日开始向侵华日军播出日语节目。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积极接收和改造各地电影制片厂、广播电台,建立全国广播网。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二家、中国内地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这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全中文电视频道。

198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媒体逐步开始市场化运作。同时,随着1987年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突破和2003年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启动,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全面采用数字技术,从而提升了制作和传播的效率,也成为了广义上的“新媒体”的一部分。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2000年代,不仅大量传统媒体开设了互联网网站,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亦开设了商业新闻网站[81];此外,部分由民间资本独立创办的商业新闻网站也开始出现,这些新闻网站通过小规模编辑团队与智库结合形成新闻及专业评论编发能力[82]。同时,随着互联网受众的增加,部分个人或小的内容创作团体面向其他个人,创作各种内容并接受反馈,从而形成了自媒体行业。自媒体极大的扩展了媒体的范畴,但部分自媒体从业者成为传播反动、虚假或不良信息的媒介[83],引起了政府的关注[84]

教育

中国是全世界较早产生体系化教育的地方。自1986年以来,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年龄在6岁至15岁之间。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前,设置学前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设置各类高级中等教育和各级各类高等教育。

2023年全年,中国内地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万人,在学研究生388.3万人,毕业生101.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42.2万人,在校生3775.0万人,毕业生104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6.5万人,在校生1737.9万人,毕业生537.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967.8万人,在校生2803.6万人,毕业生860.4万人;初中招生1754.6万人,在校生5243.7万人,毕业生1623.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77.9万人,在校生10836.0万人,毕业生1763.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5.5万人,在校生91.2万人,毕业生17.3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60][85]。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内地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文盲率为2.67%[41]

医疗

2002年至2003年间的非典疫情和2019年至2023年间的新冠疫情是中国公共卫生方面经历过的两次集中挑战。在非典疫情结束以后,中国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渐成型[86]。新冠疫情则推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87][88]

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之间,社会保障实质上是国家保障。在城镇,对每个公民的保障编列在各个企业的预算之中,而总体的层次则偏低,尤其是随着19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企业劳动保险,尤其是对退休职工和患病职工的保障,难以适应公平保障的要求[89][90]。而在农村,19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创立,农民自发地将合作社的经济互助共济理念和经验运用到医疗领域,创建了农业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创制性的保障制度使得农民不至于因病致贫、返贫,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提高医疗水平的范例;但是,随着1980年代合作经济的解体,合作医疗制度也逐渐式微[91]。1990年代开始的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从零创立的,在总结了之前企业劳动保险和农业合作医疗的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内地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等部分组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92]。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个部分,合称“五险”。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等。社会福利依托养老院、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开展。优抚安置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面向低收入人员和新市民,由各地实施,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此外,广义的社会保障还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等强制储蓄、依托于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等。

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展体育事业。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广播体操。1995年,政府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群众体育事务的发展有所规划。

民间体育在中国各地逐渐盛行。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能提升身体体适能能力,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老年群体中广受欢迎。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12套广场舞优秀作品。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虽然商业化接连受挫,但是民间仍然有相当的参与度,贵州等地有“村超”“村BA”等全民体育实践。围棋、国际象棋、麻将、桥牌、电子竞技等智力运动在中国广受欢迎。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公路网络和公园体系,马拉松定向越野自行车等运动近年也有较大发展。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举办A类马拉松赛事330场。许多传统体育项目也获得广泛欢迎,包括龙舟竞赛、蒙古搏克、赛马比赛等。

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屡获佳绩。2019年,中国运动员在128次305人在33个大项上获得世界冠军。中国在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等项目上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在田径、篮球等项目上处于亚洲前列。一部分中国并非强项的体育运动,也有运动员前往海外发展。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奥林匹克五环和雪花台(后来作为该次冬奥会的主火炬台)

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主办了大量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其中国际和地区性综合体育赛事主要包括: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2001年北京大运会2007年长春亚冬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7年台北大运会2019年武汉军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1年成都大运会(延期至2023年)及2022年杭州亚运会(延期至2023年)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已经分别获得2025年亚冬会和2025年世运会的主办权。

宗教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全国性合法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各个宗教都有对应的宗教团体,受各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且设置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18年,中国信教公民约有2亿人,其中基督教信徒3800多万人,天主教信徒约600万人,其他宗教的具体信徒数字难以统计。中国存在多种民间信仰,与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结合在一起,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群众较多[93]

注释

  1. 其中一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列为其官方语言和文字之一。
  2. 澳门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两文三语政策,除了用现代标准汉语外,特别行政区政府还分别使用汉语粤方言葡萄牙语英语,作为具正式地位的官方语言。
  3. 规范汉字即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规范汉字,有时也被称为简体字。与此同时,在一些特殊领域,政府仍允许使用传统汉字。另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亦使用传统汉字,也被称为繁体字
  4. 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等变体。
  5. 其中基督新教占比2.19%,天主教占比0.34%。
  6. 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但单独国家主席的职务,其排名从来不会是第一位。
  7. 7.0 7.1 中国内地人口为140 967万人[10],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11],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7万人[12],台湾地区人口为2 342.0442万人[13]
  8. 数据采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的全国总人口,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台湾地区人口。其中,中国内地人口为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14]
  9. 9.0 9.1 9.2 9.3 9.4 9.5 9.6 数据仅包括中国内地。
  10. 另外在香港特区使用法定货币港元(HKD、HK$),在澳门特区使用法定货币澳门币(MOP、MOP$),在台湾地区使用流通货币新台币(NTD、NT$)。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历法和纪年法为公历制度,农历虽然主要在民间使用,但亦有部分法定节假日以农历为标准(如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还有部分民族及宗教信仰以自身历法来庆祝其传统节日,如藏历伊斯兰历壮历等。

参见

参考文献

  1. 统计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09-19]. 
  2. 杭州有望成中国第16座千万人口城市 会遇到哪些难题. 新华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3. 统计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09-19]. 
  4. 中国新闻网. 西藏那曲撤地设市,成为中国平均海拔最高、最年轻城市. 澎湃新闻. 
  5. 5.0 5.1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Standard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 (Order of the President No.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000年10月31日 [2016年1月22日] (英文).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005年8月31日 [2016年1月22日] (简体中文).
  7. 中华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06-30]. 
  8. Statistics on Religions and Church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Update for the Year 2016 (PDF). [2023-06-1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B/OL].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MmM5MDlmZGQ2NzhiZjE3OTAxNjc4YmY1YTQ4MzAwNGI.
  10. 10.0 10.1 10.2 10.3 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4-02-29 [2024-03-30]. 
  11. 二零二三年年底人口數字 [2024年2月20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2024-02-20 [2024-02-24]. 
  12. 2023年全年及第4季人口統計.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 2023-03-07 [2024-03-14]. 
  13. 2023年台湾地区人口增长转正 但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 新华网. 2024-01-10 [2024-01-17]. 
  1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国家统计局. [2023-10-23]. 
  15. 15.0 1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hina. 《全球经济展望》. 2023-10-05 [2023-12-29] (英语). 
  16. 2021/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诞生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10-18]. 
  18. 18.0 18.1 什么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11-10]. 
  19. 19.0 19.1 19.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11-16. 
  20. 20.0 20.1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010237268. 
  21. 雷丽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 中国政府网. [2023-11-10]. 
  22. 马娟. 现代史. 中国政府网. [2023-11-11]. 
  2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中国疆域四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3-08-23 [2023-08-23]. 
  24. 24.0 24.1 国情. 中国政府网. [2023-08-23]. 
  25.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26. 国家测绘局关于启用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洼地)高程新数据的公告. 国家测绘局. 2008-09-28 [2011-09-05]. 
  27. 中国地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7-04-24 [2023-12-02]. 
  28.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政府网. [2023-12-02]. 
  29. 气候. 中国政府网. [2023-12-02]. 
  30. 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 2023-06-30 [2023-12-03]. 
  31.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 自然资源部. [2023-11-11]. 
  32. 32.0 32.1 32.2 32.3 自然资源. 中国政府网. [2023-11-11]. 
  33.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知多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11-11]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34. 34.0 34.1 34.2 从数据看,我国哪里适合发展风能、太阳能.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23-11-09]. 
  35. 2022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 中国气象局. [2023-11-09]. 
  36. 郝瑀然.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政府网. [2023-11-09]. 
  37. 中国水能资源概况(图).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3-11-09]. 
  38. 史宏达 王传崑:我国海洋能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23-11-09]. 
  39.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 (PDF).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3-11-11].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民政部. [2023-11-11]. 
  41.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国家统计局. [2023-10-22]. 
  42. 王萍萍:人口总量略有下降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中国经济网. [2023-10-26]. 
  43. 二零二二年年底人口數字 [2023年2月16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2023-02-16 [2023-10-29]. 
  44. 2022年第4季人口統計.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 [2023-10-29]. 
  45. 台湾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 新华网. 2023-01-10 [2023-10-29]. 
  46. 基于“七普”的“胡焕庸线”两侧人口集疏新态势及影响因素. 地理学报. ISSN 0375-5444. doi:10.11821/dlxb202212006 (cn). 
  47. 汉族概况.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10-22]. 
  48. 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14-11-20 [2023-10-23]. 
  49. 温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01-14].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发展完善历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3-11-07]. 
  51. 薛源. 我国的司法体制. 中国政府网. 2017-11-08 [2023-10-29]. 
  52. 2022年全国财政决算. 财政部预算司. [2024-03-15]. 
  53. 丁杨.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23-11-07]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国政府网. 2021-08-21 [2024-03-30]. 
  55. 刘杨.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 中国政府网. [2023-12-03]. 
  56. 中国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3-10-29]. 
  57. “永不称霸”——联合国大会上的中国声音. 环球网. [2023-10-29]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58.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2-17]. 
  59. 周跃辉.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人民网理论. 2018-01-31 [2024-03-30]. 
  60. 60.0 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4-02-29 [2024-03-30]. 
  61. 王洋. 去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 中国政府网. 2023-04-17 [2024-03-30]. 
  62. 杨鹤. 中国制造业何以稳居世界第一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3-11-07]. 
  63. 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 (PDF). 国家铁路局. 2023-05-29 [2023-10-22]. 
  64. 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3-10-22]. 
  65. 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PDF).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23-10-22]. 
  66. 202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3-05-30 [2023-10-22]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67. 油气管网将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国家能源局. www.nea.gov.cn. [2024-03-30]. 
  68. 2022年中国通信产业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10-22]. 
  69.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3-03-02 [2023-10-22]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70. 2023年统计月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2024-02-27]. 
  71. 不宜将国家通用语言称作“国语”“官方语言”.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 [2023-11-10]. 
  72. 俞曼悦.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2021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3-11-10]. 
  73. 73.0 73.1 73.2 曹晓轩. 中国文物保护状况. 中国政府网. [2023-11-11]. 
  74. 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至142座. 腾讯新闻. 现代快报. [2023-11-11]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75. 75.0 75.1 王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政府网. [2023-11-11]. 
  76. 董健; 丁帆; 王彬彬.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 2006, (01): 96-104. 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06.01.021. 
  77. 300部献礼剧扎堆,为何爆款寥寥?. 澎湃新闻. [2023-11-11]. 
  78. 曲凌云. 八十年代西方艺术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绘画发展研究. 2016. doi:10.7666/d.D01054624. 
  79. 宋岩.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23-11-11]. 
  80. 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PDF).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3-11-10]. 
  81. 罗悦, 肖文甲, 王佳乐.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新闻网站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以新浪、网易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 (北京). 2016, 007 (021): 69–70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82. 金仲伟. 观察者网:坚守打造“智库+媒体”. 网络传播 (北京). 2017, (2): 52–5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83. 程业棋. 试论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 新闻爱好者. 2019, (11): 94-96 [2024-03-30]. doi:10.16017/j.cnki.xwahz.2019.11.025. 
  84. 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加强“自媒体”管理. 法制日报. [2024-03-30]. 
  85.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24-03-01 [2024-03-30]. 
  86.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469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02-08 [2024-03-30]. 
  87. 总书记部署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www.qstheory.cn. [2024-03-30]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88. 从“非典”到新冠,中国该如何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4-03-30]. 
  89. 社会保障. www.gov.cn. [2023-12-29]. 
  90. 中国的社会保障. www.gov.cn. [2023-12-29]. 
  91. 孙淑云; 任雪娇.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 (PDF).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9): 24-32. doi:10.13246/j.cnki.iae.2018.09.004. 
  92. 中国的社会保障. www.gov.cn. [2024-01-05]. 
  93. 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 中国政府网. 2018-04-03 [2023-10-2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