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包鐵路張家口聯絡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京包鐵路張家口聯絡線
鐵路盡頭
0
張家口站
(今已撤銷)
2
茶坊乘降所
連接京包鐵路,往包頭方向
10
張家口南站
(今張家口站)
連接京包鐵路,往北京方向

京包鐵路張家口聯絡線,俗稱張家口線,是一條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張家口市鐵路,是原京張鐵路的組成部分。該鐵路連接了位於京包鐵路上的原張家口南站(1957年通車,2019年已更名為張家口站)和位於張家口市城區中心北側的原張家口站(1909年通車,現已撤銷),線路穿越張家口市城區的南部、中部地區。全線長度僅為10公里,共設車站兩座,乘降所一處。因該鐵路主要連接了張家口站和張家口南站,因而也有時被稱為張張線張張鐵路

歷史

譚景棠京張路工撮影》中通車典禮上的張家口站

張家口線原為京張鐵路的一部分,連接張家口境內寧遠站張家口站,是京張鐵路尾端的一段鐵路。1909年建成通車。當時的線路走向從今京包鐵路沙嶺子站向北引出,到張家口市橋東區寧遠堡村東側,建有寧遠火車站

鐵路從寧遠站引出後,一路向北偏西,穿越今張家口市主城區前屯村西、柳樹屯村西,高廟村東,在今鐵道東街南側張家口鐵路由北向西彎道處接入,繼續向北至茶坊乘降所,到張家口南口,沿今勝利北路至太平橋,轉向西北經過今張家口體育場,清水河東側,折返至解放北路,從北側進入張家口站[1]。從張家口站引出的線路向南至張家口南口處,復接入來時線路,使京張鐵路在終點處形成圍繞張家口站的一段環形鐵路(燈泡線),列車無需掉頭即可返回北京方向。

本段鐵路1914年至1957年間
主要站點與連接線路示意圖
路線長度 20公里
軌距 1435(標準軌)毫米
電化模式 無(交流
進出站環形鐵路
張家口站
張家口南口岔道
清水河鐵路橋
連接京綏鐵路,往綏遠方向
寧遠站
連接京綏鐵路,往北京方向

1914年,從張家口站繼續向西修建張綏鐵路(張家口歸綏)首段至豐鎮站。此時張家口線由原折返至張家口南口處的線路引出,折向西,經過鐵路橋跨越清水河,延伸至今張家口市橋西區境內,在今張家口市第四中學西南側,折向南,經四方台村、南新村、高家屯村、沈家屯村、閻家屯村西,在今許家莊村北側向西延伸,至豐鎮。後鐵路繼續修建,1916年京張鐵路、張綏鐵路兩路合併,改稱京綏鐵路,於1921年建成通車至歸綏。1923年再次延伸至包頭,從北京到包頭的鐵路始更名為京包鐵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張家口段鐵路線進行裁彎取直改造,拆除寧遠站,由寧遠站舊址附近直接折向西,新修建張家口南站,從張家口南站西側直接跨越清水河接入今許家莊村北側的鐵路。1957年該工程完工,張家口南站投入使用以後,從北京去往大同集寧呼和浩特包頭方向的火車不再繞行張家口市區經過張家口站,可由新建成線路直接經過張家口南站西去。而由張家口站南側南口附近至許家莊村北的原張綏鐵路一段,則拆除南端部分,保留張家口站至高家屯村段,作為張家口市內煤炭公司、金屬公司、木材公司、蔬果公司等單位的鐵路專用線。同時,原來寧遠站北側至鐵道東街段的舊有鐵路也隨之拆除,同時,為保持張家口站的正常通車,由張家口南站西側新修建聯絡線連接張家口站,新鐵路線從張家口南站西,在清水河東岸折向北,沿河岸修建至今張家口盛華大街西側向東轉彎,跨越今鑽石路,在鐵道東街南側接至舊有線路。另外,原來由張家口南口繞行太平橋、張家口體育場、解放北路的線路也同時拆除,至此,張家口站的環形鐵路改為單向鐵路,進入張家口站的列車需要調換車頭方向方可出站。京包鐵路張家口聯絡線初具雛形。

1960年,張家口市政府逐步利用拆除環形鐵路的路基和兩側空間修建了如今的張家口市內主幹道勝利北路、解放北路和張家口體育場等設施。其中勝利北路在當年即竣工[2]

張家口站至高家屯村段的鐵路專用線,由於貨運量的逐步減少,在20世紀90年代漸漸失去其使用價值,並且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日漸顯現出對城市布局的限制,在2008年最終被徹底拆除。專用線跨清水河的鐵路橋,原名東方紅大橋,在拆除過程中被保留,改造為跨河的步行觀景橋,更名為鑽石橋[3]。2009年9月10日,張家口市地名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發布清水河洋河跨河大橋標準名稱的公告》,對本市內清水河、洋河跨河大橋標準名稱向社會公告。在公告中,鑽石橋被改回原名——東方紅橋[4]

現狀與未來

隨著張家口南站的運量不斷擴大,張家口市區中心的逐步南移等因素,張家口站的原有功能日益弱化,張家口市政府多次以現有的張家口聯絡線線路影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為由,建議將張家口站客貨運功能全部轉移至張家口南站,張家口站改建成紀念館,拆除張家口聯絡線線路[5]

雖然張家口站的運輸功能弱化,但是作為京張鐵路的終點站,其歷史意義巨大。有市民對政府改造線路的規劃能否得到落實、歷史建築能否有效保護表示憂慮,擔憂政府以美好規劃為幌子,一拆了之,建議對此段鐵路予以保留,經過改造或在合適的時候成為連接城市南北向的輕軌。就此提法市政府也有過類似規劃,但就張家口市經濟水平、人口等諸多因素而言,短期內無法實現。

2014年7月1日調圖後,張家口站正式停用,原來始發、終到張家口站的兩趟列車改到張家口南站[6][7]。2019年3月2日,張家口站客票業務也停止辦理,而原張家口南站更名為張家口站[8]

線路概況

京張鐵路驗道專車,前排為工程技術人員,右三為詹天佑、左一為詹文彪。
  • 線路全長(營運里程):原長度約12公里,1914年後增至約20公里,1957年後約為16公里,現全長10公里
  • 軌道間距:1435mm (標準軌距)
  • 車站數量:2個車站,1個乘降所
  • 複線區間:無,全線為單線區間
  • 電氣化區間:無
  • 地上區間:全線

全線車站列表

序號 站名 公里數 所屬行政區 級別 備註
1 張家口站 0公里 張家口市橋東區 一等站 京張鐵路的終點。
# 茶坊乘降所 2公里 張家口市橋東區 無等級 是為了方便在張家口市內的鐵路職工上下班而設置的臨時停車點,有一條長度不足百米的月台,無人職守。
2 張家口南站 10公里 張家口市橋東區 二等站 京包鐵路京包鐵路張家口聯絡線分線站。在此站西側,京包鐵路繼續向西延伸,直通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而京張鐵路則折向北方,經茶坊乘降所,到10公里以外的張家口站為終點。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