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广州起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乙未广州起义
十次革命起义的一部分
日期1895年10月26日
地点
结果 起义未成
参战方
 大清 兴中会
指挥官与领导者
清朝 谭钟麟 孙中山
陆皓东(被捕后牺牲)
杨衢云
伤亡与损失
数十人被捕,3人被杀,2人死于狱中

乙未广州起义,又名乙未广州之役,是兴中会于1895年在广州计划发动的一场反清起义。该起义于1895年年初开始筹划,由孙中山等人指挥,并在广州王家祠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其他地方则设立了配套设施。起义原计划于10月26日发动,但由于杨衢云在香港的人员物资调度出现问题,加之兴中会内部有人告密,致使起义未能发动而直接失败。陆皓东等人被捕后遇害。这是兴中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反清起义,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武装斗争的开端。

背景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了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兴中会,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反清革命团体[1]:11-12。1895年初,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黄咏商、杨衢云和谢缵泰在香港建立兴中会分会,并将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创立的辅仁文社并入。香港分会对外悬挂的是“乾亨行”的招牌,以经商为革命作掩护[2]:60。同年3月,孙中山前往广州设立兴中会分会,会址位于双门底王家祠云岗别墅[a],门外挂“农学会”牌匾,以“研讨农桑新法”作为活动掩护。活跃近半年,会员人数扩充至数百人[b],以会党、民团、绿林为主要力量。该分会还另外设立数十处分支机关来容纳往来会员、存放秘密文件以及制造军火[3]:92。此外,孙中山于1895年3月在香港向《德臣西报》主笔黎德和《士蔑西报》主笔邓肯等人请求帮助[2]:61-62,最终对方同意在舆论上给予帮助[5]:79。8月27日,起义事宜准备到基本成熟时,因发现有暗探,兴中会关闭了“乾亨行”[6]:44

前夕

1895年8月29日,孙中山和谢缵泰等人在香港西营盘杏花酒店召开会议,商讨起义事宜[6]:44。按照孙中山最初的计划,起义人数贵在精而不在多[4]:98,将起义部队每5人分为一队,每队都带好步枪、短枪和炸弹。进攻两广总督署时,要直扑后方的家眷住处,将两广总督俘虏或击毙。如果城外有清军援军前来,如果走大路则在双门底或惠爱街等处予以伏击,如果走小路则直接将两旁房屋炸塌,而负责相关阻击任务的战士需要二三十人。另有一二十人围攻旗界。完成任务的人员要放火作为信号,同时为其他各路人员壮大声势[1]:12-13。但这一想法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因为此举人力过于单薄,实在过于冒险[4]:98。考虑到虽然当时广州城内已经有警察,但防营同样有拘捕的权利,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决定于当年的重阳节,即10月26日在广州发动起义。根据广州当地民俗,重阳节会将族人聚集起来扫墓,各路人马此时进入广州不会引起注意。起义人马以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旗号,每人均在胳膊上缠好红带作为标志,以“除暴安民”[c]为口令[1]:12-13。起义发动前,要联络好广州城内防营、三元里乡团、周边各处绿林,以及潮汕和惠州等地的会党一同举事,另外担任广东水师管带的兴中会会员程奎光则负责联络水师官兵[3]:92-93。军火放置在位于咸虾栏的一处分机关内。最终募集来的起义人员的共有3000人,均为杨衢云在新安等地招募的散勇,以及香港工人和反清组织三点会的成员。北江一路起义部队由刘裕率领,龙眼洞一路由一名麦姓革命党人率领,杨衢云则负责从香港赶来的起义部队及从香港运送军火,吴子才负责潮汕方面的人员[1]:13-14,孙中山、郑士良、陈少白和陆皓东以及若干名军官和欧美技师在广州坐镇指挥[2]:63。起义经费由革命党人黄咏商、邓荫南、余育之等人捐出,共计数万元[3]:92-93。此外,朱淇负责起草讨满檄文,黎德等人负责起草英文版对外宣言,何启、谢缵泰负责修订。成品原计划在起义时张贴于广州城内外[5]:79-80

但起义的准备工作被广东省河缉捕管带李家焯发现一些端倪,并上报两广总督谭钟麟,称孙中山等人形迹可疑。此外,英国香港总督也向清政府方向发报,称有人将军火运往广州[3]:93。但这些汇报信息并未得到谭钟麟的重视[5]:81

10月10日[d],兴中会成员商讨事成之后由谁担任总统[e]。为此兴中会成员分成两派,郑士良、陈少白等人支持孙中山担任总统一职,而杨衢云则以自己负责香港方面的军械、财政、军队等权利,认为自己应当成为总统。为避免革命党内讧,孙中山同意了杨衢云的要求。得到同意的杨衢云开始在香港筹建一支名为总统卫队的小队,该小队人手一只怀表、一支手枪,粮饷也有单独配额。这样的特殊待遇不仅延缓了起义事宜准备,同时枪械的不合理分配引起了其他参与起义的人员的不满[1]:15-16

经过

10月25日,除去从香港出发的人马之外,其他人员均已分批抵达广州。起义即将举行的10月26日上午8时,杨衢云用暗语给孙中山发去电报称“货不能来”,示意军火延期抵达广州,延缓两日再起义[1]:16。孙中山随即下令取消起义计划,各路队伍退回出发地,同时复电杨衢云不要前来广州。但杨衢云仍然将军火和400名参与起义的已经派往广州,无法撤回[3]:93

见到起义没有发动的兴中会成员朱湘,因担心受牵连,便以同为兴中会成员的弟弟朱淇的名义向李家焯告密。同时港英当局在码头发现即将上船的起义人员,随即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了清政府[2]:63。清政府得知消息后将长洲的营勇调回广州城防御,并随即派人搜查王家祠、咸虾栏等兴中会活跃地点,抓捕了陆皓东[f]、程耀宸、程奎光、程怀等人[g],并查获了大批军械和军服。至此兴中会广州分会被完全破坏[3]:93。10月28日,运送军火的船抵达广州,靠前的几艘船随即被等候多时的清军查获,负责运送的革命党人朱贵全、丘四等45人连同所运军火全部被扣押[3]:93,随后抵达的人见到相关情况销毁了对应标记,得以幸免。至此起义彻底失败[1]:17

清政府随即通缉孙中山、杨衢云、郑士良和陈少白等16人,而孙中山、郑士良和陈少白等人先后逃出广州,乘船抵达唐家湾后经香港前往日本[4]:101。11月7日,陆皓东、朱贵全和丘四在广州遇害,程奎光在其他海军士兵的保护下得以免除死刑,但最终病死于狱中[1]:17-18[h]。程耀宸病死于狱中[3]:93

影响

这次起义是兴中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因其爆发于乙未年,故而又称“乙未广州起义”“乙未广州之役”[3]:93。这次起义也被部分学者看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武装斗争的开端[2]:64,但这场起义本身对中国的革命形势未产生重大影响[6]:46。而牺牲的陆皓东责备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4]:101

注释

  1. 分会会址又名王家巷王氏书舍[3]:92
  2. 有说法称此时仅有159人,其中商人87人,工人39人,会党群众10人,其他23人[4]:97
  3. 也有说法称口号为“除暴安良”[3]:92-93
  4. 当年阴历八月廿二。另有说法称在10月18日后几天,即阴历九月初[1]:15
  5. 此处的“总统”在其他文献中也被称为兴中会会长[2]:62
  6. 陆皓东原本已经和孙中山登上了离开的船只,但随后下船王家祠取机要文件遭遇清军,因而被捕[7]:10
  7. 被捕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2]:63和6人[6]:45等说法。
  8. 有说法称程奎光在监狱中被打死[3]:93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丘权政,杜春和等 选编 (编).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09-01. 
  2. 2.0 2.1 2.2 2.3 2.4 2.5 2.6 章开沅,林增平 主编 (编). 辛亥革命史 上.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0-02-01. ISBN 7-5473-0123-1.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 主编 (编). 越秀史稿 第4卷 清代 下. 广州: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5-12-01. ISBN 978-7-5454-4454-4. 
  4. 4.0 4.1 4.2 4.3 4.4 方志钦,蒋祖缘 主编 (编). 广东通史 近代 下.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6-01. ISBN 978-7-5361-3772-1. 
  5. 5.0 5.1 5.2 沈晓敏,倪俊明 著 (编). 喋血南国 辛亥革命在广东.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08-01. ISBN 978-7-218-07223-4. 
  6. 6.0 6.1 6.2 6.3 丁身尊 主编;广东民国史研究会 编 (编). 广东民国史.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04-01. ISBN 7-218-04486-7. 
  7. 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广州市语言史研究馆 (编). 广州文史 第50辑 孙中山在广州.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18-02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