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雍正帝
清朝第5位皇帝
在位时期:1722年12月20日-1735年10月7日(12年292天)
雍正皇帝像
雍正皇帝像
清世宗宪皇帝朝服全身像
前任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继任清高宗弘历(乾隆帝
首都北京
皇宫紫禁城
爱新觉罗
胤禛
封爵和硕雍亲王
出生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
出生地 大清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立储创始清朝秘密立储制度
皇四子弘历
逝世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1735年10月8日)(56岁)
逝世地 大清北京圆明园九洲清晏殿
陵墓清泰陵
父亲圣祖仁皇帝玄烨
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雍正帝
汉语名称
汉语雍正帝
蒙古语名称
传统蒙文 ᠨᠠᠶ᠋ᠢᠷᠠᠯᠲᠤ
ᠲᠥᠪ
ᠬᠠᠭᠠᠨ
西里尔蒙文 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
满语名称
满文 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ᡨᠣᠪ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转写Hūwaliyasun Tob hūwangdi
太清转写Hvwaliyasun Tob hvwangdi

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名胤禛满语ᡳᠨ
ᠵᡝᠨ
转写In Jen),法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1],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1722年12月20日至1735年10月7日在位,年号雍正”。死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通称世宗宪皇帝满语ᡧᡳᡯ᠊ᡠ᠊ᠩ
ᡨᡝᠮᡤᡝᡨᡠᠯᡝᡥᡝ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šidzung temgetulehe hūwangdi)。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于1722年12月27日登基(农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保姆为顺善夫人王氏及恭勤夫人谢氏[2]。雍正皇帝的风格是有名的勤劳亲为,因此对内政民生的问题,用着强力的手段进行铁腕施政,例如在中央设置军机处密折制度来加强皇权,在地方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打击贪腐的王公官吏和废除贱籍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清朝经济和国力进一步增加,对外则通过对俄国谈判确定蒙古北部边疆,平定青海,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的控制,但同时由于在位期间正值壮年,针对当时的时弊果断做出处置,仍有诸多改革被后世肯定,并在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人物生平

年轻时的雍正

出生与早年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紫禁城永和宫,为康熙帝第四子,母亲是孝恭仁皇后。康熙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因胤禛性情急躁刚烈,父皇康熙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

储位斗争中的角色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第一次赐给胤禛爵位,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赐皇家园林圆明园给贝勒胤禛,十一月,胤禛恭请康熙幸(圆明园)进宴用膳(1707年至1722年,康熙帝总共去了圆明园12次)[3][4]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日,康熙第一次罢黜皇太子允礽允禔马齐就因帮助允禩争太子之位,就被康熙斥责和疏远过。[5]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十日,康熙帝谕曰:“兹值复立皇太子允礽大庆之日,著封胤禛的爵位为亲王……”。十月二十一日,多罗贝勒胤禛册封为和硕雍亲王。[6]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胤禛妾室典仪之女藩邸格格钮祜禄氏(熹妃)生下雍亲王胤禛第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再次废黜允礽,此时不再立皇太子。因此争夺储位斗争更加激烈。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鲜国王所派的使臣回国后,向朝鲜国王表明大清康熙皇帝当时的意旨:“(胤禛二哥)允礽之子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太子)允礽”;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亦表明康熙皇帝当时意旨:“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7][8]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依照往常邀请康熙帝在自宅的圆明园进宴用膳,弟兄亦邀请集结在圆明园。(乾隆朝以后,于《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因乾隆之故在圆明园进宴用膳,康熙连称乾隆生母为有福之人;但是在《圣祖仁皇帝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起居注》上并未记载任何乾隆母子受康熙惊爱的历史,也未赏赐他们世子福晋,唯独遗诏承认乾隆帝受康熙帝钟爱抚养宫中)。[9][10][11][12][13]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禛登基为雍正皇帝,颁立恩诏于天下曰:“……昔允礽弱龄建立深为康熙帝圣慈钟爱,寝处时依恩勤倍笃,不幸中年神志昏愦病类风狂,皇考念宗社重任付托为艰,不得已再行废斥,待至十有余年,沈疾如故,痊可无期,是以皇考升遐之日,诏朕缵承大统,朕之昆弟子侄甚多,惟思一体相关敦睦罔替,共享升平之福永图磐石之安……”。[14][15]

胤禛二哥允礽的第二子弘皙是胤禛上位后第一位晋升王爵的侄辈。据朝鲜使臣回国后,向朝鲜国王禀报大清国所盛传的:“康熙帝于升遐之日所留下的最后遗言:‘允礽的第二子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和硕亲王’,康熙帝言讫而逝”。(朝鲜国王实录里并没有载录康熙预备为皇子封王,只有载录康熙特为弘皙一人特封和硕亲王)[16]

雍正便服,手持如意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亲生皇子皇女中,只追封侧福晋李氏满十八岁的皇二女爵位:和硕格格为和硕怀恪公主(因康熙帝的未成年儿子一律不封爵位,雍正遵从前朝康熙的旨意皇子皇女未满18岁的均不册封爵位)。[17]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雍正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喻曰:“康熙帝去年升遐之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为储君人选谋定的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康熙帝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18]命诸臣皆退,仍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以康熙旨意,首度破例以元年极早订立储君,将密封遗诏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特别不立皇太子。[19]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卯时,郑家庄建成后,雍正以康熙遗命,分家理郡王弘晳距京城外二十里的郑各家庄,特命人以隆重礼数礼遇弘皙、和他的众多妻妾子女及已成年弟弟,一起藏身至皇城外面,分至四百房。并安排弘皙的一子仍由十五阿哥允禑养育之。而弘晳生父允礽因有罪因此仍旧被禁锢于皇城之内咸安宫[20]。雍正帝十分关心弘晳,弘皙亦于奏折中称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为:“皇父”,与弘晳关系融洽。[21][22][23],并命数千位兵丁家臣奴仆保护弘皙的郑各家庄。

并且,弘皙每月可特别例行一次赴京参与朝会射箭及坛庙祭祀等活动。[24][25][26]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三十日,雍正帝谕万寿节,命令停止朝贺与筵宴,遣官祭神祇与清朝祖宗的陵寝(顺治时期和康熙时期,元旦万寿节免众人群聚朝贺筳宴行庆贺礼,其中原因是因京城的痘疹瘟疫盛行)[27][28][29][30][31][32][33]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日,适逢康熙忌辰,雍正命熹妃所生皇四子弘历祭景陵[34]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允礽病逝后,雍正帝追封二哥允礽为和硕理亲王,谥号曰:密,以亲王例下葬。奉雍正谕旨曰:“允礽病逝前奏曰:臣蒙皇上种种施恩甚厚,臣心实深感激,又训弘皙,你若能一心竭诚效力以事君父(雍正皇帝),方为令子,此皆二阿哥允礽至诚由衷之言”。[35]

而且,雍正还特别赐弘皙之生母李佳氏为允礽的侧福晋,令弘皙尽心孝养李佳氏。并且让允礽各妻妾,皆能丰衣足食,以终余年。[36]

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大臣等谨奏:“皇上因允礽事所降谕旨恩恤稠叠至优至渥,臣等伏思允礽获罪废禁多年,我皇上仁厚如天御极之初,即封其子弘晳为郡王……”。[37]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给鄂尔泰御笔朱批中有提到:‘朕之关心(你),胜朕顽劣之皇子’。雍正八年(1730年)又说:‘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资,朕弟侄辈也缺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康熙帝早鉴之矣’[38]

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雍正帝谕旨:“朕仰赖康熙帝福庇……见宫中传留古玩器皿,皆质朴之物,朕仰思康熙恭俭至德,实可垂法万世,朕意欲俟暇时,将宫中所有之物,或系康熙传留,或朕藩邸旧蓄,分晰标记,以明康熙之俭德,俾世世子孙共知之”。[39]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十一日,雍正帝谕曰:“朕幼蒙康熙帝慈爱教育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康熙帝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此朕之兄弟及大小臣工所共知者。朕在藩邸时仰托康熙帝福庇安富尊荣循理守分不交结一人、不与闻一事”。[40]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奉雍正帝谕旨:“朕自幼蒙(康熙帝)钟爱器重在诸兄弟之上,宫中何人不知,及至传位于朕之遗诏,乃诸兄弟面承于御榻之前者,是以诸兄弟皆俯首臣伏于朕前而不敢有异议,今云康熙帝欲传位于允禵,隆科多更改遗诏传位于朕,是尊允禵而辱朕躬(雍正帝)并辱康熙帝之旨焉……,曾静张熙等系朕特旨赦宥之人,彼本地之人若以其贻羞桑梓有嫉恶暗伤者,其治罪亦然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40]雍正八年(1730年),是年雍正帝本人的论著《大义觉迷录》一书发行于全国各地。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雍正帝晋封弘皙继承父亲(前任皇太子)允礽之位:和硕理亲王。(当时,其他皇子按照惯例均没有册封王爵)

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依历朝历代的惯例,康熙朝汉文谕旨朱批奏折部分档案收录于《圣祖仁皇帝实录》和《圣祖圣训》编纂告成。[41]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帝预备封只剩两位皇子王爵时,谕宗人府:“朕幼弟(18岁)允秘,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康熙)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嘉悦著封亲王。皇四子弘历(21岁)、皇五子弘昼(21岁),年岁俱已二十外,亦著封为亲王,所有一切典礼著照例举行”。[42][43]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于圆明园病重,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朝夕侍奉其侧。晚上八点,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至雍正皇帝寝室,恭捧上御笔亲书曰:‘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二十三日夜子时,雍正帝躺在病床上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后在圆明园驾崩,时年五十七岁。皇太子弘历回乾清宫揭开密封遗诏,喻旨:“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圣祖康熙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皇太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以雍正驾崩前遗命嘱托封乾隆皇帝生母熹妃钮钴禄氏为皇太后(欠缺册封熹贵妃和裕妃的金册或金宝印,《世宗宪皇帝实录》亦未载册文)。封和亲王弘昼之母耿氏为皇贵太妃[44]。两名抚育乾隆为皇子时的养母(皇考皇贵妃)及(皇考贵妃),雍正时期本不封她们太妃,乾隆帝最后晋封她们皇贵太妃[45][46]

雍正帝朝服立像

乾隆帝以西北军事底定撤除军机处,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并兼理军机事务,总理事务王大臣以这四人: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原兼任军机大臣鄂尔泰、张廷玉改在总理事务处。(乾隆2年,准总理事务王大臣解职,复设军机处,乾隆以总理事务王大臣……入值军机处)。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奉乾隆帝谕旨:“允礽之子弘㬙弘晥、孙永璥,(不满6岁)因年尚幼穉,蒙雍正垂慈恩养,仍住宫中,年已长成,雍正原欲赐宅另居尚未降旨,兹朕仰体圣慈为筹画久远之计,其应加封王爵,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内务府定议”。[47]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总理事务鄂尔泰恭拟上崇庆皇太后的尊号[48][49]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乾隆帝下令将曾静和张熙押往京师凌迟处死,同时宣布《大义觉迷录》列为全国禁书,停止刊刻,私藏者治罪,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销毁。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开始正式发行《乐善堂全集》。[50]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乾隆帝的叔父果亲王允礼薨,乾隆帝命年幼的六弟弘曕过继允礼的子嗣,且帮助弘曕袭果亲王爵位。(雍正时期乾隆三哥弘时获罪,过继阿其那允禩的子嗣)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乾隆帝谕曰:“理亲王弘皙乃允礽之子……雍正皇帝御极,敕封郡王,晋封亲王,是朕帮助弘晳的王爵”。对此,弘皙在宗人府听审时,极力反抗不实供述。而宗人府又查出弘晳的罪是与允禄、弘昇、弘昌、弘晈等私相交结,因此乾隆帝革除弘皙的亲王爵位。[51]二十九日,宗人府奏曰:“理亲王弘晳因罪革退,其王爵请令何人承袭”。乾隆帝命由弘皙之弟弘㬙递降继承允礽之位,封为理郡王。[52]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特别命人编撰诸多历史史籍,例如:《钦定古今储贰金鉴》《钦定皇朝文献通考》《钦定皇朝通典》……,奉乾隆帝谕旨,均收录以下[53][54]:“弘皙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皇祖康熙有鉴于兹,自允礽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康熙龙驭上宾,传位雍正绍登大宝,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雍正元年,即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书密封匣,常以随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升遐,朕同尔时大臣等敬谨启视传位于朕之御笔,复取出内府缄盒密记,核对吻合……”。

登上皇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圣祖病重时于畅春园召集雍正多位亲兄弟:诚亲王允祉、淳郡王允祐、贝勒允禩、贝子允禟、敦郡王允䄉、贝子允祹允祥至御榻前,:“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死时,包括宫人内侍和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当时也都在场,并于宣谕完毕七个时辰之后才病逝的,此之后才再次由隆科多负责宣述康熙帝的遗诏[55][56]。雍正继位,任命康熙皇八子允禩、皇十三子允祥马齐和隆科多总理事务[57]

去世

清朝官方文献记载[58],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逝世前晚间时刻,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两人皆随侍在侧,雍正帝病情加重时,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恭捧上御笔亲书密旨,立皇四子弘历为太子后,雍正帝就于二十三日夜子时圆明园病逝,享年58岁。皇四子弘历登基继位,亲自命人把生父安葬于清泰陵[注 1][注 2]

为政举措

政治

加强专制

  • 军机处雍正八年,成立军机处[57],当时主要为了紧急应对西北军情,协助办理皇帝处理对准噶尔用兵的各种军务。而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皇亲国戚中担任。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大臣雍正时期,依然是并存的,并且双方职责各不尽相同,共同点皆需要处理军务。只是1792年乾隆当政时,废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以军机处为主要专一事权。例如雍正时期的首席军机大臣:怡亲王允祥、大学士鄂尔泰
  • 密折制:雍正还在中央进一步完善密折制度来监视臣民。
  • 整肃兄弟:雍正二年四月,明诏训饬康熙帝皇八子,令王公大臣察其善恶;削康熙帝皇十子爵永远拘禁之;十二月,康熙帝前废太子死[57]。雍正三年二月,谕示康熙帝皇八子罪状;四年正月除宗籍,易名“阿其那”(满语骂人的话,意义众说纷纭,有“驮负罪过”、“驱赶犬只”、“冷冻的鱼”等众说),九月死[57]。雍正三年二月,谕示康熙帝皇九子罪状,八月革爵;四年五月改名“塞思黑”,八月死[57]。雍正三年二月,谕示康熙皇十子胤誐罪状[57]。雍正二年七月,命同母弟、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守陵;三年二月,谕示其罪状,十二月降爵;四年五月禁锢[57]。雍正六年六月,康熙皇三子胤祉因罪降爵;八年二月复亲王爵,五月因康熙皇十三子之丧时“迟到早散,面无戚容”而削爵拘禁[57]。关于雍正帝与亲兄弟之间的争议,请参见:《大义觉迷录》。
雍正帝戎装像

整顿吏治

康熙帝在位晚年,对下属过度宽纵,导致大清吏治腐败,官风松懈。雍正帝登基后第一项任务就是整顿吏治。一方面雍正帝告诫官员,在给总督的上谕中说:“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59],登基一周年时又说到:“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60]。另一方面完善监督体系,紧抓思想反腐,并注重官员、民众的思想道德教化,树立反腐典范[61]

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又打击朋党势力,他看到朋党之间各抒政见,妄议朝政,扰乱君父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认为“朋党最为恶习”[62],因此宣称“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63],“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64]

秘密立储

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太子,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用人方法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隆科多。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尊称为“舅舅”。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雍正三年七月削隆科多太保衔;雍正四年正月削职;雍正五年十月廷臣上四十二罪款,下狱,永远禁锢;雍正七年六月,死于禁所[57]。其较为宠信的四位臣工:李卫江苏人)、田文镜福建人)、张廷玉安徽人)、鄂尔泰;李卫和张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以民族分,汉族占了四分之三,足见雍正确实了解也重用汉人。雍正四年十二月,河南、陕西、四川均摊丁银入地并征;谢济世劾田文镜,被褫职,发赴阿尔泰军前效力,陆生柟亦以党援同时遭遣[57]

整顿旗务

清兵入关以后,国家承平日久,军备废弛。而作为大清军队主力的八旗兵也是丧失斗志,特别是在旗的八旗子弟,每日游手好闲,贪图享乐。雍正帝对于此情此景对八旗旗务进行了一些整顿,例如:给那些无所事事的旗人分的土地和农具,让其自力更生,派遣八旗子弟去前线参战等[65]

雍正八案

九子夺嫡胤禔软禁、年羹尧案、曾静吕留良案、隆科多案、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屈大均案。

军事

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元年三月,封年羹尧三等公;四月命康熙皇十四子留护康熙帝遗体;五月,生母仁寿皇太后死;八月,密封立四子弘历上谕于正大光明匾后;十月授年羹尧抚远大将军[57]。雍正二年三月,平定青海,进年羹尧为一等公[57]。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雍正三年三月,下诏斥责年羹尧,四月调为杭州将军,六月削太保衔,七月黜为闲散旗员,十二月廷臣上九十二罪款,赐死,斩其子年富[57]

经济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贪污成风,加上诸王皇族同官僚结党营私,致使财政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混乱不堪,“积弊甚大”。仅户部就亏空白银二百多万两[66]。面对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税制上推动“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一系列改革。

同时,设会考府,清查亏空[67]。推广养廉银制度,养廉银不但是一项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清朝前期整顿制度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6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祭先农坛图

文化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对科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创考差先例,改革选派考官制度;变更考的试内容和重点;增设考试科目,考生的资格限制有所放宽;还创行“朝考”、翻译翰林“大考”等复试制,变通一试而定终身的制度;调整用人政策,数途并用,以抑科甲。这些措施的实行力剔积弊的施政作风[69]

文字狱

雍正时期大兴文字狱,以打击全国各地对皇帝和朝廷散布不实谣言的逆党,雍正当时怀疑是逆党所为,此事件甚至波及雍正多位亲兄弟年羹尧隆科多等多人(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70][71]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死;十二月斩《西征随笔》作者汪景祺[57]。雍正四年三月,钱名世以曾投诗年羹尧获罪,雍正亲书“名教罪人”悬其家门,又命文臣作诗文刺恶他[57]。又有人对于隆、年的死因,指出是由于年、隆位重之后过于骄奢、行为不检,加上结党营私,触犯了皇权的大忌,为雍正所不容。但雍正早年过于宠信放纵,随后又残酷打击,被史学家所批评。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以谤讪下狱,五年五月死,戮尸[57]

大义觉迷录

雍正七年五月,曾静供称因读吕留良书而有谋反;十年十二月,治吕留良罪,与儿子吕葆中、门人严鸿逵一同戮尸,斩另一儿子吕毅中与门生沈在宽[57]。雍正七年九月,颁行《大义觉迷录[57]湖南汉人曾静和其门徒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因此主要不满身为“蛮夷满人皇帝的统治,并于乡野间误信受逆党指使散布的流言蜚语现任皇帝凶暴等恶名的影响[70][72][73],因此曾静著作逆书于民间各地宣扬雍正帝篡位和十大不实罪状。雍正六年(1728年),曾静张熙游说当时的封疆大吏岳钟琪反清复明,岳钟琪假装同意,反过来逮捕此二人。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等的审问下,曾静表示认罪,并写了《归仁录》表示悔过,后来并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雍正皇帝本人的上谕,以及曾静的口供《归仁录》,合为《大义觉迷录》一书。在此书中,雍正帝阐述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论述所谓的民族“大一统”观,并亲自驳斥自上位期间所有的传言,为自己的十大罪状作出进一步解释和辩白。[74]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帝下令将曾静和张熙押往京师凌迟处死,同时宣布《大义觉迷录》列为全国禁书,停止刊刻,私藏者治罪,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销毁。

蒙古与藏族

雍正二年(1724年)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办事大臣衙门最初设于察罕托洛亥(青海湖东南),后改驻西宁,故乾隆以后又称为西宁办事大臣。

雍正五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西南各族

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用朝廷分发的流官,史称“改土归流”,派遣官吏统治,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

外交

  • 严厉禁止天主教传教
  • 俄国订定《恰克图条约
  •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地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雍正严禁中国商人出海经商,还设置各种障碍,并说道"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在沿海各省的要求下,虽放宽海禁,但仍加以限制盘剥。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75]

社会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实施“废除贱籍”一项改革。雍正帝下令为贱民开豁为民,编入正户,准许置产定居、考试,宣示废除贱民阶级,但影响有限,未能改变社会大众的歧视风气,贱民仍然存在,如福州疍民群体较明显存续到清末,及所谓发功臣暨披甲家为辛者库。[76][77][78]

陵墓

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三陵。清入关后,从顺治帝康熙帝都安葬到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马兰峪皇家陵园,即清东陵。雍正帝另选北京西边的易县开辟自己的陵墓,即清西陵

家族

后妃

雍亲王胤禛的妻和妾室皆一起活至雍正帝登基即位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封为皇后,侧福晋年氏封为贵妃,侧福晋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

封号、谥号 备注
皇后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本名失考,正宫皇后,侍卫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生一子,弘晖八岁殇。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原为熹妃,后升熹贵妃,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弘历。乾隆四十二年,年八十六崩。
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 巡抚年遐龄之女,雍正元年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加封皇贵妃,旋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纯悫皇贵妃耿氏 管领耿德金之女。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雍正帝封裕妃册文在史书中未找到)。乾隆时,初尊为皇考裕贵妃,孝圣宪皇后崩,尊为皇考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一子,弘昼。
齐妃李氏 知府李文熚之女。三子,弘昐、弘昀、弘时,仅弘时活至成年至雍正登基,其他两位皆殇;一女,下嫁星德。
谦妃刘氏 管领刘满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雍正年间入宫,初为答应,累进为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生皇六子,翌日晋为谦嫔。乾隆时尊为皇考谦妃。一子,果恭郡王弘曕。
宁妃武氏 知州武柱国之女,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宁妃去世。死后葬于清西陵泰陵妃园寝。
懋嫔宋氏 主事金柱之女。生二女,皆殇。
贵人
郭贵人 雍正初年封郭常在,雍正七年正月已晋郭贵人。乾隆元年正月未受晋封。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时,彩棺奉移泰陵妃园寝,三月十三日正式下葬。
李贵人 雍正七年封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
安贵人 本名安春晓,雍正时为贵人,从未晋位。家世没有仼何记载。雍正七年四月后入宫。乾隆十四年正月至乾隆十五年底期间去世。
海贵人 雍正三年为常在,乾隆元年正月已晋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
张贵人 雍正七年四月后入宫,初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晋为张贵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贵人 照看履懿亲王及和恭亲王之嬷嬷,雍正帝赏其贵人之位,“老”字为称呼。雍正三年已为贵人,与康熙帝后妃同居宁寿宫。乾隆元年四月在景山病死。乾隆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葬清东陵附近之苏麻喇姑园寝,因其非为后妃,故不入葬泰陵妃园寝。
常在
那常在 雍正七年四月后入宫。雍正十三年前卒。葬泰陵妃园寝。
李常在 雍正八年已入宫,称李答应;雍正十年闰五月晋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后卒。葬泰陵妃园寝。
马常在 雍正七年七月马答应已入宫,雍正八年晋为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冬旬已去世了。乾隆四十年十月葬泰陵妃园寝。
春常在 雍正十三年正月,某氏被称为储秀宫姑娘;同年十月储秀宫姑娘已被高宗尊封为春常在。乾隆三十年,春常在去世,葬泰陵妃园寝。
高常在 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雍正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雍正十二年底之间。葬泰陵妃园寝。
常常在 雍正十年八月,常常在去世。葬泰陵妃园寝。
顾常在 雍正七年四月后入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
吉常在 雍正五年四月已经入宫为大答应,未知是否为高级妇差。《食肉底账》称其为“吉官”。乾隆元年正月已晋为吉常在。乾隆十四年正月仍在《食肉底账》中出现。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答应
苏答应 据《清西陵史话》,苏答应雍正四年七月出现,或于雍正七年十二月至雍正八年正月期间已无记载,或为高级妇差,葬地不详。
汪答应 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常答应 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大答应
云答应 雍正五年四月已经入宫为大答应,或为高级妇差。《食肉底账》称其为“云惠[79]”。雍正九年四月去世,送至六股道埋葬,未经盖造衙门围墙。乾隆三年四月盖造云答应衙门三间及大门三间,成砌周围围墙。
兰答应 雍正五年四月已经入宫为大答应,《食肉底账》称其为“兰英”,尽管乾隆元年正月改称为兰答应[80],但档案上仍载其为大答应。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或为高级妇差,待考。
姑娘
启祥宫姑娘 雍正十年七月的档案有一位代称为启祥宫的姑娘,雍正十三年的档案已不见启祥宫之名,或为高级妇差,葬地不详。
格格
伊格格 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格格为亲王妾室的称号,可能是雍正帝为亲王时的妾室。
张格格 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格格为亲王妾室的称号,可能是雍正帝为亲王时的妾室。
苏格格 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格格为亲王妾室的称号,可能是雍正帝为亲王时的妾室。

后代

满清贵族缺于子息的人,大都因为出过痘疹天花所伤,假使种痘也无力预防。雍正三年(1725年),患痘疹者居多。奉上谕:“派种痘之医生令其诊视若痘疹科医生不敷用,著奏请添取特谕”。[81]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8子4女只剩下四位皇子,其中只有三名皇子活至成年:皇三子弘时(雍正四年,弘时突然获罪,雍正命皇三子弘时过继给阿其那允禩的子嗣)、皇四子(乾隆弘历、皇五子弘昼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皇帝只追赠已逝世皇次女和硕怀恪公主爵位(所有皇子在雍正早中期均不封爵位)。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雍正皇子皇女只剩下两位时:皇四子(乾隆帝)弘历封和硕宝亲王爵位、皇五子弘昼封和硕和亲王爵位。

雍正即使拥有众多妃嫔,但在位十三年之间仅诞育两名皇子:福沛(夭折)、皇六子弘曕。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乾隆帝令六弟弘曕过继给已病逝的果亲王允礼,然于二十八年后宣判弘曕谋民霸占财物,弘曕获罪降封多罗贝勒爵位,永远停俸。


皇子

皇子
姓名 生母 备注
弘晖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时为嫡福晋) 长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8岁殇。乾隆时追封为端亲王。
弘昐 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 实际上的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2岁殇(1697年7月19日-1699年3月30日)。弘昐是胤禛府内第一位早夭之子。
弘昀 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 二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10岁殇。
弘时 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 三子,雍正命弘时过继康熙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二月除宗籍,五年八月暴毙[57]。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生,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卒。
弘历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时为侍妾格格) 四子,高宗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驾崩。
弘昼 纯懿皇贵妃耿氏(时为侍妾格格) 五子,和恭亲王。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日,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日58岁卒。
福宜 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1岁殇。
福惠(弘晟) 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生,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8岁殇。乾隆时追封为怀亲王。
福沛 敦肃皇贵妃年氏 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生,即日殇。
弘曕 谦妃刘氏(时为刘贵人) 六子(果恭郡王),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乾隆初年出嗣过继果毅亲王允礼,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32岁卒。

养子

雍正帝在宫中特别抚养废太子允礽多位年幼的子孙。

封号、谥号 生父 生母
养子理郡王弘㬙 理亲王允礽 侧福晋程佳氏
养子辅国公弘晥 理亲王允礽 侧福晋程佳氏
养孙永璥 理亲王允礽第三子弘晋 嫡福晋兆佳氏

皇女

出生年 封号、谥号 生母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夭折 懋嫔宋氏(时为侍妾格格)
次女(1695年-1717年)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生 和硕怀恪公主 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夭折 懋嫔宋氏(时为侍妾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夭折 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养女

雍正朝有永和宫公主及永和宫格格等称,由于当时世宗的亲生女儿皆已离世,此时居住在六宫区域的公主应为其养女。例如:废太子允礽的女儿,雍正帝特别收为养女。

 封号、谥号 生父 生母 备注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 理亲王允礽第六女 侧福晋唐氏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二日丑时出生。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理藩院额外侍郎观音保。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 怡亲王允祥第四女 福晋兆佳氏 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初十日寅时出生。雍正七年(1729)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嫁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多尔济塞布腾。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 庄亲王允禄长女 福晋郭络罗氏 康熙五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出生。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齐默特多尔济。
养女和硕格格 允禔第十三女 妾晋氏 雍正二年六月出生。初为县主,乾隆二年六月指与喀喇沁贝勒僧衮扎布,在崇庆皇太后前哭泣奏请未婚守节,后抚养著未婚夫的子侄,五世同堂。嘉庆帝闻知其守寡逾六十年而御书匾额“贞祺康荫”送至该部蒙古。

评价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82]

《清世宗实录》: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半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举止端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濬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83]

李氏朝鲜君臣受儒家正统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对清国以及清国皇帝的态度多持批评态度,甚至有妖魔化倾向。朝鲜人毫无忌讳地记录康熙帝的“雌雄眼”容貌,还认为雍正帝贪财爱银[84]。但是朝鲜使臣李樴亲见雍正“气象英发,语言洪亮”[85]

英国历史学家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有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养廉银)。虽然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雍正未能了解与解决明清两代作为内敛式王朝的根本问题,但满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于雍正一朝的改革。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评价雍正:“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值。而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86]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珍认为雍正是一位善于观察与思考者,其思想的敏锐性以及思维广度与深度,都超过允禩允禵等人[87]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认为:“雍正是有名能专制的。他的上一代是康熙。在中国历史上,康熙也算是一个好皇帝,至于雍正便太专制了。我们现在看他的朱批上谕,就可以看出清朝皇帝是如何般统制中国的。在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长官一切活动他都知道,大概全国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的。因此许多人的私生活,连家人父子亲戚的琐碎事,都瞒不过他。一切奏章,他都详细批。他虽精明,同时是独裁。但他有他的精力,他有他的聪明,中外事,无论大小,旁人还不知道,他已经知道了……不能说皇帝私下决定了,不再给政府行政长官预闻就可办。这决不能说是一种制度,也不能说它是习惯法,只能说它是法术。为什么?因为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心则决不能形成出制度。”[88]:123[89]

争议

即位之谜

雍正皇帝于生前还在位期间,全国各地民间早已经对雍正继位之谜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详见:大义觉迷录

从古至今民间多年来有“十改于”和“十改第”的说法,指因为“于”字和“第”字在构做上均含有“十”字,所以雍正把遗诏上“传位十四子”一句改为“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进而把皇位继承权从身为康熙帝第十四个儿子的允禵手上夺去。[90]

“十改于”和“十改第”这两个说法已被台北“中研院”的人员加以否定。[91]他们说清朝时代的官方文书里如果提及皇族和皇帝的子嗣,文书里一定会把那人的正式爵位、皇室兄弟之间的排名与名字完整列出。[91]根据台北“中研院”现在保存的康熙遗诏,雍正在遗诏上被称为“雍亲王皇四子胤禛”。[92]如此类推,如果康熙原本是属意让允禵继位的话,那文书里则会把允禵写成“贝勒皇十四子胤禵”,写法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完全不同。

康熙遗诏亦以满文和蒙文书写与中文一同的内容。满文里,“于”和“十”两字的写法完全不同,并没有矫饰可能。亦有人说“于”字是简体字,等于繁体字里的“于”字。因为“于”和“十”写法差别甚大,所以在更改方面会有难度。

死因之谜

乡野民间流传著各种雍正皇帝死因。

  • 病死:有人认为雍正帝“是中风死去的”[93]
  • 丹药中毒:近年来由于对清朝的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也有很大可能[94],而乾隆帝即位后,马上将圆明园内的炼丹道士和民间术士全部赶出[95]。某些近年与雍正帝有关的电视剧集(例如后宫甄嬛传)都根据此说法而描述雍正之死因。

轶事典故

个人信仰

雍正帝笃信佛教,热衷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密宗章嘉活佛交往密切;雍正也研究禅宗,精通《金刚经》,并著作佛学书籍数部,为章嘉活佛认可其参透三关,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认为已觉悟的皇帝。雍正帝也喜欢道教,常常服食道士金丹。雍正元年重申禁止天主教,史称雍正禁教

喜爱装扮

雍正皇帝委托宫廷画师郎世宁,创作一幅《雍正行乐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显示雍正喜爱打扮成不同年代的各式人物。

早期未即位前(九子夺嫡时期),就曾委托画师给自己家人画《春耕图》进献给康熙皇帝以表明无争位之心,后来的乾隆皇帝也有相似的喜好。


影视作品

注释

  1. 张廷玉在《自订年谱》称八月二十日,雍正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但“犹听政如常”。二十二日晚上漏将二鼓,宫里宦官,急宣张廷玉火速进宫。《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
  2.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朝夕侍侧。戌刻,上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至寝宫前。‘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恭捧上御笔亲书密旨,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少顷,皇太子传旨,著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己丑子刻,上崩。(宣读)遗诏曰:“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

参考文献

引用

  1. 陈捷先《雍正写真》远流出版 ISBN 957-32-4505-1
  2. 《八旗通志初集五十八》
  3. 康熙《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707年12月4日)皇四子多罗贝勒胤禛恭请(康熙)幸(圆明园)进宴。
  4. 康熙《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丁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康熙)幸(圆明园)进宴。
  5.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领侍卫内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等,问曰:“朕躬违和,命尔等于诸阿哥中保奏可为储贰者,尔等何以独保胤禩?胤禩获罪于朕……岂可使为皇太子,况胤禩乃胤禔之党,胤禔曾奏言请立胤禩为皇太子伊当辅之,可见伊等结党潜谋……其日先举胤禩者为谁,尔等各据实陈奏”。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谕曰:“……废太子胤礽获罪之处虚诬者甚多,今马齐、佟国维与胤禔为党,倡言欲立胤禩为皇太子殊属可恨,朕于此不胜忿恚,况胤禩乃缧绁罪人……”。
  6. 《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之二百三十七》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日,康熙帝谕宗人府:……兹值复立皇太子胤礽大庆之日。胤祉、胤禛、胤祺,俱著封为亲王。胤祐、胤䄉,俱著封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著封为贝子。尔衙门即传谕旨,察例具奏。
  7. 朝鲜王朝李朝实录》记载。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冬至使赵泰采等自淸国还。 上引见,问胡皇太子事,泰曰:“皇帝当初防禁甚严,而近来少宽之,且以放太甲于桐宫, 出试题,故彼人亦谓终当复位,而但太子不良, 虽十年废囚, 断无改过之望,缔结不逞之徒,专事牟利,财产可埒一国,德琳之狱, 亦由于此。然皇长孙(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
  8. 《朝鲜王朝李朝实录》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上曰:“……太子允礽尚被拘囚耶?”枋曰: 或云: “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
  9. (一。)康熙《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康熙六十一年七月二十日,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康熙帝总共去圆明园十二次,没有一次提及乾隆帝弘历。康熙和雍正时期,所作诗集历史没有任何提及康熙帝眷顾乾隆帝弘历)
  10. (二。)雍正《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二年,雍正召诸王宗室等俱入谕曰:“自前岁恭请皇考康熙临幸(圆明园)花园,弟兄毕集,自后曾具膳招庄亲王、公允祹看花、又曾具膳招诚亲王,因病不赴、又曾招恒亲王、怡亲王、果郡王,逮允禵出征时亦曾屡次具膳召之此外更无有也。或有疑朕与二阿哥不睦者,夫二阿哥为皇太子时,乃国之储君也,二阿哥未得罪之先,但尽弟道臣道凡事敬谨,因皇考康熙隆恩,笃朕(指:雍正皇帝自己)”。
  11. (三。)乾隆《高宗纯皇帝实录》自己证实这段历史: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乾隆弘历十二岁时,初见康熙圣祖于圆明园之镂月开云,见(乾隆)弘历即惊爱,命宫中养育…。狮子岭之北为世宗藩邸扈跸时赐(圆明园),康熙圣祖幸(圆明园)中进膳…(藩邸格格钮祜禄氏)问安,天颜喜溢连称有之人。(弘历的生母藩邸格格,康熙未赐她胤禛的福晋康熙亦未给胤禛的儿子备位封爵位:世子
  12. (四。)乾隆《日下旧闻考》《皇清文颖》自己证实这段历史:“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予十二岁时,皇考雍正以花时,恭请皇祖康熙幸是圆明园于此地”。
  13. 《雍正帝遗诏》:“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14. 世宗宪皇帝登极恩诏,藏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5.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世宗宪皇帝实录 卷之一》《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卷四》《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卷一》《世宗宪皇帝圣训 卷三》《江西通志卷首之三》《江南通志卷首首三之一》《湖广通志卷首》《山东通志卷一之三》《皇朝文献通考 卷一百三十》
  16. 《朝鲜李朝实录》中景宗二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有这样的记载:远接使金演迎敕而归,以闻于译舌者言于户曹判书李台佐曰:“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康熙)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或养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仍以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训诫胤禛。解脱其头项所挂念珠与胤禛曰:"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又曰:"废太子(允礽)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言讫而逝”。《朝鲜王朝实录》李朝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陈慰正使砺山君 枋、副使金始焕行到沈阳, 以道路所闻驰启,……又曰: “康熙皇帝既封废太子之子弘皙为,新皇以在邸时宫室、服御、金银、臧获及王府官属,,一倂移给。又放废人(允礽),使之诣哭殡次,旋即就锢”。
  17.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第三集 卷十四》《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日:“朕之剧疾业已全愈,从前朕之诸子所以不封以王爵者,良恐幼年贵显必至骄泰恣意而行,故封爵不逾贝勒,此亦朕予之以进勉之路也…”。
  18.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世宗宪皇帝实录 卷之十》《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卷十》《皇朝文献通考 卷一百三十四》《钦定皇朝通典 卷五十三》《清史稿》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面谕曰:圣祖仁皇帝为……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乃命诸臣退,仍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出。
  19.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圣㫖 上曰:“尔诸臣既同心遵奉谕㫖,朕心深为慰悦,乃命诸臣退仍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出”。
  20. 《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 上谕前奉皇考(康熙)谕旨,二阿哥(允礽)断不可放出。 朕惟皇考(康熙)之旨,是遵彼时,若有旨完结,朕亦遵行耳。朕惟仰体皇考(康熙)圣意,弘晳亦得尽其子道,出殡时每翼派侍卫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送至郑家庄……。皇考(康熙)曾有谕旨二阿哥(允礽)、大阿哥(允褆)断不可放出,是以朕遵奉而行。自登大宝以来扵二阿哥(允礽)处,未降一旨、未遣一人。
  21.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二年十二月甲申。诸王大臣等恭闻皇上有上□日:往奠二阿哥允礽,合词恳请停止亲往。得(雍正)旨:王大臣劝朕虽是,但朕心不能自己之处,尔等尚未尽知。二阿哥(允礽)获重罪于皇考,其身若在,仍系负罪之人。今既薨逝则罪案已毕,依然朕之兄也。…前日闻伊病笃,朕遣大臣往视,二阿哥允礽奏曰:臣蒙皇上种种施恩甚厚,臣心实深感激。又训伊子理郡王弘皙曰:尔若能一心竭诚效力,以事君父,方为令子等语,此皆二阿哥允礽至诚由衷之言。朕今往奠,乃兄弟至情不能自已,并非邀誉也。明日朕必往奠允礽,王大臣不必再奏。 又(雍正)谕:弘晳之母奉侍二阿哥(允礽)有年,人甚淳谨,着封理亲王侧福晋,令居弘皙府第(郑家庄),弘皙尽心孝养。理亲王(允礽)侍妾曾有子女者,伊子如欲迎养,听其迎养。有欲随侧福晋居住者,亦听其随住。不愿者另给廨舍与居。丰其衣食、以终余年,着遍谕理亲王府下人等知之。
  22.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8) 雍正二年八有二十三日。总理事务和硕廉亲王臣允禩、总理事务太保大学士伯臣马齐、署总理事务和硕裕亲王臣保泰协办总理事务多罗贝勒臣满都护,谨奏:为请旨事。 据理郡王弘晳旗分佐领均未奏称,仰蒙皇父之恩授封为王,因臣子弟众多,皇父又思虑周详,赏赐一年给养。臣弘晳全仰赖皇父养育之恩而生存。时至今年九月,可满一年养育之恩,恳乞皇父格外施恩,再赏赐一、二年养育之恩。等因,具折前来,雍正二年七年二十一日,奏事双全传谕旨:著交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钦此钦遵。伏思,皇上施以殊恩,封弘晳为理郡王,分别赏赐俸禄、米石、蓝披甲、村庄、商人,并一应诸物,又赏赐供养一年之诸样物品。今一年期满,理应裁减,皇上又敕令臣等议奏,此实为皇上之殊恩矣。为理郡王弘晳,现已供给俸禄、米石、蓝披甲钱粮、材庄,且再给一年供养之物,似为过多,故将供给理郡王一年之物,臣等根据需用酌减,以供给一年。俟一年期满,拟停供给。其应供给,应裁减之物件,开列于后,谨具奏览。请旨。 一年所用物件,如:肉,蔬菜,水果,茶叶,酒,绸缎,毛皮,笔墨纸砚,桌子凳子,……(原档残缺) 雍正朱批:知道了,按议再赏给三年。
  23. 大清清水的部落格. 理亲王弘晳《雍正朝满文硃批奏摺全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98). 大清史截录文. 2019-01-12 [2021-04-0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24.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8)(第一册180、186、193、347页)
  25.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和硕恒亲王臣允祺、和硕裕亲王臣保泰、和硕淳亲王臣允祐、多罗贝勒臣满都护,谨奏:为钦奉上谕事。 雍正元年五月初七日,奉奏事员外郎双全等发(雍正皇帝)朱批谕旨:“于郑各庄修盖房屋派出兵丁,想皇考(康熙帝)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允礽)前往居住,然(康熙)无明降谕旨,朕不可揣度料理。今弘皙既已封王,(康熙)令理郡王弘皙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合。至分家之处,昨俱已交内务府总管办理,其旗下兵丁现拟择日迁移,俟府佐领人数定后,弘晳择吉日移居可也,一切器用及属下人等如何迁移、如何安置、何日迁移、兵丁如何当差、府佐领人等如何养赡、及如何设立长久产业之外,著恒亲王、裕亲王、淳亲王、贝勒满都护,会同详议具奏,一切供用务令充裕,勿使弘皙艰难并贻累属下之人,彼处距京城既然有二十余里,不便照在城居住诸王一体行走,除弘晳自行来京请朕安外,其如何朝会及会射诸事,著亦议奏”。钦此。钦遵。 臣等议覆:为安置理郡王弘皙,主子(雍正帝)详思降旨甚是,谨遵施行,因给弘晳分家事,钦命俱交付内务府总管……,弘皙之弟在大内养育者二人,与弘晳居住一处者三人,弘晳之子在大内养育者三人,与弘晳居一处者五人,将此俱与弘晳一起迁移郑各庄居住。弘晳子弟住房不敷之处,臣等亲往查看,若应添加,再行添建。弘皙有一子由十五阿哥养育,仍由十五阿哥养育之。弘皙之弟弘晋之子,于甯寿官其母处养育者一人,履郡王养育者一人,既系其弟之子,仍留之。弘皙自京师迁移(京郊)郑各庄时,由内务府兵部领官车……。今将诚王之人185人、简王之人80人、弘昉之人80人,共345人给理郡王弘晳。既然弘晳初次分家,故现有之护军、领催、甲兵及近身随侍之柏康阿等……。嗣后整饬王等佐领,定议具奏奉旨时,其佐领、管领、护军校、骁骑校、护军、甲兵整饬拣放之处,俱由弘皙遵定例补放..驻郑各庄之六百甲兵惟守城门,并无多余官差除城门官差外,再添堆子四处,守护王(弘皙)之家。每个堆子不论章京、骁骑校,各一员各率甲兵十人进班。既然弘晳已并入镶蓝旗领取王之俸禄米石及属下人之钱粮米石时……。现今郑各庄城内,有房400间,臣等亲自前往将此阅看..,若不敷使用再行添建。弘皙所属太监共百余人(朱批:虽无给发王等府太监钱粮之例),因初次分家,随迁之子弟有十一人(朱批:入多)……。 郑各庄距京二十余里,除弘皙自行来京外,不便照在城居住诸王一体行走,故除上升殿之日听传来京外,每月朝会一次、射箭一次。若圣主(雍正)前往野外,停止每日朝会。(朱批:来京)再,正月初一日拜堂子,向主子(雍正)进表,凡坛庙祭祀,弘晳俱前来,故交付内务府总管,拨给住房及一办事房为弘皙下榻之所。视郑各庄房屋修缮完竣,交付钦天监,择吉日迁移之。 为此谨奏,请旨。
  26.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七,雍正元年癸卯五月乙酉:“谕宗人府:‘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札兵丁,想皇考(康熙)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康熙)今弘晳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协。其分家之处,现今交与内务府大臣办理。其旗下兵丁择日迁徙之处,俟府佐领人数派定后举行。弘晳择吉移居,…郑家庄城内原有房四百间,如尚不敷,再行添造。现有钦放长史一员,所请护卫十二员、暂行跟随侍卫三员、蓝翎侍卫一员,俟有缺出,照例咨部题明补放。郑家庄离京二十余里,升殿之日,理郡王听传来京,每月朝会一次、射箭一次。’从之,设驻防郑家庄城守尉一员、佐领六员、防御六员、骁骑校六员、笔帖式二员、领催二十四名、兵五百七十名。”
  27. 《太宗文皇帝实录》崇德三年四月,谕之曰尔等可传谕沈总兵,彼至时即当召见。因国中痘疫流行,伊适自南来,故不即见也。尔等当重加抚慰,设大宴宴之。
  28. 世祖章皇帝实录》顺治二年冬十月,以京城出痘者众,免行庆贺礼。顺治三年正月三十日万寿圣节,以京城痘疹盛行免朝贺,遣官祭太庙、福陵、昭陵。顺治六年正月一日元旦,上避痘免朝贺。顺治九年正月一日元旦,上避痘南苑,免行庆贺礼。顺治十三年正月一日元旦,上避痘南苑免朝贺。
  29. 《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二月甲辰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谨奏,皇上御极六十年普天大庆恭请行庆贺礼。上谕大学士等曰:朕素性不喜行庆贺礼,是以元旦惟照例行礼停止筳宴,虽万寿日亦久不行庆贺礼,今王大臣等为朕御极六十年奏请庆贺行礼,钦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懽,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正月初七日世祖章皇帝忌辰、二月十一日孝康章皇后忌辰,朕何敢于正月初七、二月十一日以前行庆贺礼,此所奏不准行。
  30.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二十一年,谕理藩院尚书阿穆瑚琅等曰:京城痘疹盛行,今年朝贺元旦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已出痘者,许其来朝;其未出痘者,可俱令停止。康熙三十六年十月,……车陵三鲁卜在途出痘而死……。康熙四十一年十月,谕理藩院,今岁京师痘症甚多。蒙古王台吉中,有未出疹痘者,元旦,著免来朝贺。
  31. 《万寿盛典初集 卷二十四》康熙五十一年,从前元旦来朝人内未经出痘者不令前来,今或令其前来或不必令其前来伏候圣裁等因具题奉旨依议其未出过痘之人,不必令其前来。
  32. 《御制诗初集/四集卷三十三》昨岁渠已出痘因亦来京朝正即命其于筵前进酒。
  33. 《御制诗初集/四集卷三十八》皇祖辟此避暑山庄每岁巡幸俾蒙古未出痘生身者皆得觐见宴赏锡赉。
  34.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十一月十三日恭遇皇祖忌辰感成长句。浩荡洪慈被九州,一人常厪万年忧,丝纶允协衣裳治冠剑,今惊岁月流自隔,音容周一纪敢忘,恩泽永千秋朝来更忆攀,龙日仰首高空泪不收。
  35. 《上谕内阁(四库全书本)》:十五日,王大臣等以二阿哥患病溘逝,䝉皇上降㫖,亲往致祭,合词恳请停止。奉上谕,王大臣劝朕虽是,但朕心不能自已之处尔等尚未尽知,二阿哥获重罪扵皇考,其身若在仍属负罪之人,今既如此,则罪已毕矣,罪既毕,依然朕兄也。从前裕亲王之事,皇考自热河囬京即躬临致奠,朕之弟兄亦著穿孝。今封二阿哥为亲王即与裕亲王无异。从前皇考曾有谕㫖,二阿哥大阿哥断不可放出,是以朕遵奉而行,自登大宝以来,扵二阿哥处未降一㫖未遣一人。……
  36. 《世宗宪皇帝实录》……前日闻伊病笃,朕遣大臣往视,二阿哥允礽奏曰:臣蒙皇上种种施恩甚厚,臣心实深感激。又训伊子理郡王弘皙曰:尔若能一心竭诚效力,以事君父,方为令子等语,此皆二阿哥允礽至诚由衷之言。朕今往奠,乃兄弟至情不能自已,并非邀誉也。明日朕必往奠允礽,王大臣不必再奏。
  37. 《雍正朝起居注》雍正二年冬间,二阿哥抱病。朕命䕶守咸安宫之大臣䓁于太医院拣择良医数人、聼二阿哥自行选用,二阿哥素知医理自与医家商订方药,迨至病𫝑渐重。朕遣大臣往视二阿哥,(二阿哥)感朕深恩涕泣称谢云:“我本有罪之人,得终其天年皆皇上保全之恩也,又谓其子弘晳云我受皇上深恩今生不能仰报,汝当竭心尽力以继我未尽之志”。及二阿哥病益危笃,朕令备仪卫移于五龙亭,伊见黄舆感激朕恩以手加额口诵佛号。以上情事咸安宫宫人内监百余人皆所目睹者及病故之后,追封亲王一切礼仪有加且亲往哭奠以展悲恸,其丧葬之费动支库帑悉从丰厚,命大臣等尽心办理,封其二子(弘晳)以王公之爵优加赐赉。
  38.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十八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页1026-1031。七月二十四日。……朕若精神心力能常如此,内外大臣朕一人调停训导皆可为国家贤助。若求独立不倚,心如金石者,朕八年来观内外诸王大臣官员中,惟怡亲王与卿也。今王遐举矣,卿观朕此旨,而不时加珍重,则负朕处无可言喻也。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
  39. 《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五年三月乙酉。谕内阁。闻会试举人、感朕特恩。以今年为朕五十万寿。…朕仰赖皇考福庇。在藩邸数十年。所蓄器玩颇有。及即位后。见宫中传留古玩器皿。皆质朴之物。实无奇异、为人所罕见者。言之于人。亦令人难信。视朕藩邸所藏。尚属不逮。朕深用愧于怀。当日二阿哥在东宫时。广蓄奇巧珍贵之物。数倍于皇考宫中之所有。朕仰思皇考恭俭至德。实可垂法万世。钦服之诚。切于五内。益觉二阿哥之所为。实属无益。当为鉴戒也。朕既深知二阿哥之非。若朕此时。复留心玩好。广收进献。则将来子孙之贤而有识者。岂不以此为朕躬之累乎。朕意欲俟暇时。将宫中所有之物。或系皇考传留。或朕藩邸旧蓄。一一分晰标记。以明皇考之俭德。俾世世子孙共知之。又安肯多收玩好。以滋朕心之愧乎。朕澄清吏治。令督抚诸臣。共励隅…
  40. 40.0 40.1 《雍正朝起居注》
  41. 《康熙朝汉文谕旨汇编》
  42. 雍正《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十一年。癸丑。春正月。雍正谕宗人府:“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康熙)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嘉悦。着封亲王。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年岁俱已二十外。亦着封为亲王。所有一切典礼。着照例举行”
  43. 乾隆《高宗纯皇帝实录》自己证实这段历史:十一年。癸丑、春正月。世宗谕阁臣曰:“皇四子(乾隆弘历)素为康熙钟爱。今年岁巳二十外。学识增长。朕心嘉悦。其集礼官、撰吉稽典。锡授藩封。钦定为和硕宝亲王。尔时睿虑渊深。册立不名。而为天下得人。贻以大宝。”
  44. 除了当朝纪录的《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对于后人事后才编撰的诸多史籍如:《清皇室四谱》、《清史稿》中关于熹妃晋封熹贵妃的记录,不少人存有质疑。从现行史料看,熹贵妃仅在雍正八年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下嫁时,内务府有关筵宴的请旨中有贵妃钮祜禄氏字样。也缺乏雍正皇帝册封贵妃的金册或金宝。
  45. 雍正二年六月,雍正帝封一批圣祖仁皇帝的先朝妃嫔。雍正遣官册封皇考:皇贵妃(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之妹)、贵妃(瓜尔佳氏)、密妃(王氏)、定妃(万琉哈氏)、通嫔(纳喇氏)、有一常在年已七旬封为贵人……。(雍正不尊封先朝妃嫔太妃之位)。
  46. 乾隆《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二年丁巳。五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自幼龄。仰蒙皇祖(康熙)慈爱。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悫惠皇贵妃)。太妃贵妃(惇怡皇贵妃)。提携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千秋之后。另建园寝。令王大臣稽查旧例。王大臣奏称古有另建园寝之制。今若举行。于典礼允协。朕奏闻皇太后。钦奉懿旨允行。可传谕该部、于景陵稍后附近之处。敬谨相度。择地营造。其规制稍加展拓。以昭朕敬礼之意。
  47.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二册 283页》雍正十三年。九月戊午。本日总理事务王大臣奉。 上谕向来理密亲王之子弘日为弘晥孙永璥因年尚幼穉蒙皇考垂慈恩养仍住宫中近伊等年已长成皇考原欲赐宅另居尚未降旨兹朕仰体圣慈为筹画久远之计应酌拨府第俾令安居并赍予赡给以副皇考恩养抚育之盛心其应加封爵及如何赐第居住给与养赡务期妥协之处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内务府定议具奏钦此。
  48. 总理事务大学士为撰擬上奏书由. 数位典藏与学习联合目录. [2021-04-07]. 
  49. 乾隆《高宗纯皇帝实录》雍正十三十月。 礼部会同总理事务王大臣内阁翰林院。拟定恭上皇太后尊号、曰崇庆皇太后。得旨、是。依议。
  50. 乾隆《乐善堂全集》版本改訂考. www.historychina.net. [2021-04-07]. 
  51. 《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四年己未十月己丑。…据宗人府一一审出…但无知小人,如弘晳、弘昇、弘昌、弘晈辈见朕于王加恩优渥,群相趋奉,恐将来日甚一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彼时则不得不大加惩创,在王固难保全,而在朕亦无以对皇祖在天之灵矣。弘晳乃理密亲王之子,皇祖时父子获罪,将伊圈禁在家。我皇考御极,敕封郡王,晋封亲王,朕覆加恩厚待之,乃伊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即如本年遇朕诞辰,伊欲进献,何所不可?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今事迹败露,在宗人府听审,仍复不知畏惧,抗不实供,此尤负恩之甚者…。
  52.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三,乾隆四年己未十月壬寅:宗人府奏:‘和硕理亲王弘晳因罪革退,其王爵请令何人承袭’。得旨:‘弘㬙著封为郡王。’
  53. (四库全书本)《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卷134》、《钦定皇朝通典 卷五十三》
  54.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四库全书本)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三十日奉   乾隆上谕:“……皇祖时理密亲王亦尝立为皇太子,且特选公正大臣如汤斌者为之辅导。乃既立之后,情性乖张,即汤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皇祖圣虑,终至废黜。且即理密亲王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第二子)弘晳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皇祖有鉴于兹,自理密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康熙)龙驭上宾,传位皇考(雍正),绍登大宝,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皇考(雍正)敬法前徽,虽不预立储位,而于宗祏大计,实早为筹定。雍正元年,即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书密封匣,常以随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雍正)升遐,朕同尔时大臣等敬谨启视传位于朕之御笔,复取出内府缄盒密记,核对吻(吻)合,人心翕然,此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依皇考(雍正)之例,曾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禀命不融,未几梦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将其名彻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也……”。( 《国朝宫史续编》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奉谕旨:朕历览前代建储诸弊,及我朝家法相承,于立储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谕旨,宣示中外。至史册所载,因建立储贰致酿事端者,不可枚举。自当勒成一书,以昭殷鉴。著诸皇子等同军机大臣及尚书房总师传等,将历代册立太子事迹有关监戒者,采辑成书,陆续进呈。即著皇孙等之师传为誊录。书成,名为古今储贰金监。)
  55. 大义觉迷录》和《雍正朝起居注》,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十一日,上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朕请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应于斋所虔诚斋戒,朕遵旨于斋所至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允祉、允祐、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允䄉、允祹、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是时惟恒亲王允祺以冬 至命往孝东陵行礼,未在京师,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俱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允祉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此当日之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56.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禛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著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宣读)遗诏:“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
  57. 57.00 57.01 57.02 57.03 57.04 57.05 57.06 57.07 57.08 57.09 57.10 57.11 57.12 57.13 57.14 57.15 57.16 57.17 57.18 潘国森. 〈古今观照〉. 《明报》. 1998-08-17. 
  58. 资料链接:(清)(锡林觉罗)鄂尔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獻处共同制作. [2020-09-10].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59. 《清世宗实录》卷3
  60. 《清世宗实录》卷13
  61. 李伶俐. 《清雍正时期反腐及当代启示研究》. 吉林大学. 2016. 
  62. 《清世宗实录》卷6
  63. 《雍正起居注》,雍正五年二月初三日条
  64. 《雍正起居注》,雍正五年正月十三日条
  65. 关嘉录; 佟永功. 《从<镶红旗档>看雍正帝整饬旗务》.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 (01期). 
  66. 张世德. 《雍正、审计与会考府》. 《河北审计》. 2000年, (第4期). 
  67. 王飞. 《论雍正时代的廉政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 2014年. 
  68. 冯元魁. 《论清朝养廉银制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 (02期). 
  69. 倪军民. 《雍正帝改革科学制度考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70. 70.0 70.1 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据曾静供称,伊在湖南有人传说: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禵,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其他诬谤之语得之于从京发遣广西人犯之口者居多等语…查数年以来从京发遣广西人犯多系阿其那、塞思黑、允䄉、允禵门下之太监等匪类,此辈听伊主之指使,到处捏造肆行流布…又如允禵依傍景陵居住,尚有奸民蔡怀玺投书院中,称伊为帝,而伊藏匿之,是伊等之逆心,断不改除;伊等之逆党,断不解散。朕早夜筹思,总无可以料理措置,以全顽梗,以安宗社之良法,万不得已,将阿其那、塞思黑、允䄉、允禵分别拘禁,而料阿其那、塞思黑相继皆伏冥诛。
  71. 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逆书之所谓怀疑诛忠者,朕细思朕于年羹尧、鄂伦岱、阿尔松阿三人之外,并未诛戮忠良之大臣,想逆贼即以年羹尧、鄂伦岱、阿尔松阿、苏努、隆科多等为忠良乎?
  72. 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阿其那、允禵纵酒无忌,而加以酗酒之名,阿其那等蓄心阴险、存倾陷国家之念,怀与皇考为仇之心,而反一一加之于,总因阿其那等平日之逆谋不遂,畜养匪类者久矣,播散讹言,分门立户各各收买党羽,欲以蛊惑人之耳目,俾素蓄逆念之蠢动而起,然后快心,祖宗之社稷所不顾也。夫加以凶暴恶名…阿其那、塞思黑等之罪,实万死不足以赎矣,伊等之奸谋若此,目今败露者,即不胜其数,其他匪类邪党之听其驱使者,奚止数千百人!造作种种诬谤之语,已流散于极边远塞,则宇宙之内,乡曲愚人,为其所惑者,岂止曾静数人而已哉!
  73. 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嗣令侍郎杭奕禄、副都统海兰,前往湖南拘曾静到案,…而深恨从前之误听浮言,遂妄萌悖逆之念,甘蹈赤族之诛也,盖其分别华夷中外之见,则蔽锢陷溺于吕留良不臣之邪说;而其谤及朕躬者,则阿其那、塞思黑、允䄉、允禵等之逆党奸徒,造作蜚语,布散传播,而伊误给以为实之所致。…今日案内著邪书、造谤言之首恶俱已败露,确有证据,并不始于曾静者…。
  74. 衣长春. 《论清雍正帝的民族“大一统”观——以《大义觉迷录》为中心的考察》. 《河北学刊》. 2012. 
  75. 《清文献通考》
  76.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6、81、94。《雍正朝起居注册》元年九月初九日条。
  77. 陈捷先. 雍正-勤政的皇帝,传奇的一生. 台北: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9年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页码请求]
  78. 阎崇年. 正说清朝十二帝. 中华书局. [2019-03-18]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页码请求]
  79. 《食肉底账》:皇后下官女子三十二人、皇贵妃下官女子十二人、齐妃下官女子五人、熹妃下官女子八人、裕妃下官女子八人、懋嫔下官女子七人、老贵人下官女子五人、郭贵人下官女子四人、常常在下官女子四人、海常在下官女子四人、苏答应下官女子三人、启祥宫官女子二人、云惠下官女子一人、兰英下官女子一人、吉官下官女子一人。
  80. 《宫内等处女子嬷嬷妈妈里食肉底账》:皇太后官女子十二人、贵妃官女子四人、齐妃官女子六人、……安贵人官女子四人、李贵人官女子四人、海贵人官女子一人、李常在官女子三人、马常在官女子二人、吉常在官女子二人、兰答应官女子二人、春常在官女子一人。
  81.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三。雍正三年四月初八日,奉上谕:“看来新满洲蒙古等艰于子息者,大都为出痘所伤,此亦无力种痘之故耳。新满洲蒙古侍卫官员等有未经出痘之子弟欲行种痘者,著告知太医院…派种痘之医生令其诊视,若痘疹科医生不敷用着奏请添取,特谕”。《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九,同上。
  82. 《清史稿·卷九·本纪九》
  83. 《清世宗实录·卷一》
  84. 马睿. 《李氏朝鲜君臣眼中的康熙帝与雍正帝》. 《辽宁师范大学》. 2010年. 
  85. 《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十三》,三年(雍正元年)九月癸未条,第42册,第181页
  86. 《清室外纪》,《清外史丛刊》本,第62页
  87. 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第389页。
  88.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香港: 人生出版社. 1955. 
  89. 任之.《新编中华历史五千年—清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730页
  90. 「康熙遺詔」现身!破解四爺篡改遺詔之謎. ETtoday新闻云. 2012-09-04 [2019-12-10]. 
  91. 91.0 91.1 兰文里. 雍正继统之謎. 台北“中研院”. [2019-12-10]. 
  92. 康熙遺詔. 台北“中研院”. [2019-12-10]. 
  93. 《清史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页47。
  94. 金梁.《清帝外纪·世宗崩》:序本,1934年:第89页
  95.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来源

书籍
  • 冯尔康 著:《雍正传》,上海三联书店。ISBN 978-7-5426-1275-5
  • 杨启樵 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台湾金兰出版社 1982年出版。
  • 庄吉发 著:《清朝奏折制度研究》
  • 新清史》,卷九 本纪九 圣祖四;卷十 本纪十 世宗一;卷十一 本纪十一 世宗二。

研究书目

  •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
  • 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上海:上海书店出社,2002)。

参见

雍正帝
清朝
出生于:1678年12月13日逝世于:1735年10月8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清圣祖玄烨
(父)

年号:康熙
大清皇帝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雍正十三年八月廿三
继任:
清高宗弘历
(子)

年号:乾隆
西藏文殊皇帝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蒙古大汗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