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南京条约
中英江宁条约
双方于汗华囇号上签署《江宁条约》
条约类型不平等条约
签署日1842年8月29日
地点大清江宁府汗华囇船
盖章日1842年8月29日
生效日1843年6月26日
生效条件经签字国君主批准,并互换批准书
签署者太子少保 耆英
乍浦都统 伊里布
署理两江总督 牛鉴
陆军少将 砵甸乍
缔约方大清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保存处台北故宫博物院
英国 英国国家档案馆
语言中文英文

南京条约》(英语: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1],是清朝首个因对欧美国家战败而签定的条约。主要条款是清朝割让香港岛和开放五口通商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对大英帝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双方代表在江宁府静海寺谈判并在泊于江宁府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汗华囇号上签署《江宁条约》。1943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签订《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美签订《中美新约》,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内容,例如治外法权。《南京条约》原件之一由英国政府保存;另一份正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因蒋介石逃往台湾,现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战争背景

《南京条约》原件,展于大英博物馆
于江宁府港口的汗华囇号

1839年3月,大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至广州严禁鸦片,与大英产生贸易、司法和外交冲突,使得英政府内阁在同年10月1日,决定派遣远征军至大清,从而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

谈判过程

1842年8月4日,大英军舰驶抵江宁府下关江面,清政府代表在静海寺与大英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谈判约4次。8月12日,砵甸乍(又译璞鼎查)提出:“让地通商一端,大清必将香港地方让与大英永远据守。盖大英之国体,既被大清之凌辱,理当让地方以伏其罪,而补所伤之威仪也。”[2]

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大英代表砵甸乍在英军旗舰汗华丽号上正式签订《南京条约》[3]

同年10月27日,道光皇帝批准条约;同年12月28日,维多利亚女皇批准条约。

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皇颁发《英皇制诰》。同年6月26日,耆英与砵甸乍在香港就《南京条约》换约,砵甸乍依据《制诰》,成为香港首任总督。同年12月2日,大英帝国授予砵甸乍GCB表彰其功劳。

条款

南京条约的各项条款

中英文版本误译

《南京条约》的翻译工作由英方人员担任,由于清政府缺乏通晓英语的外交官员,所以主要的翻译都也是由大英的外交官马儒翰郭士立罗伯聃负责。由于当时的翻译条件并不如现在的成熟,因此,大清政府的版本和大英政府的版本在原文原意上出现差异[8],令英人迟迟未能进入广州城。

条约第二条的中文译文为: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领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文版本为: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hat British Subject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establishments, shall be allowed to reside, 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n their mercantile pursuits, without molestation of restraint at the cities and towns of Canton, Amoy, Foochow-Fu, Ning-po and Shanghai, and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etc.,will appoint Superintendents,Consular Officers,to reside at each of the above-named Cities and Towns.

条约第三条中文译文为:

……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而英文条款为:

...the Island of Hongkong, to be possessed in perpetuity by Her Britannic Majesty, Her Heirs and Successors, and to be governed by such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etc., shall see fit to direct.

英文版本中“in perpetuity”的中文正确翻译为:永远、永久;而中文版本中的“常远”的解释却有空间讨论。

影响

割让香港

1842年至1898年,大清先后三次割让新安县城城外50公里的香港岛九龙半岛及租借新界英国,所谓香港割让。香港岛远在中原边陲,英国人曾埋怨它“荒芜、不卫生、无价值”,[9]后来才发掘到它是优良港口。英占香港的法律不受清廷规管,由此成为兴中会的革命基地,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助力甚大,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亦萌芽于英占香港。[10]

近代史第一次割地

香港割让通常被表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割地。(南京条约签订的1842年,澳门尚未被割让,只是自明朝特许葡萄牙帝国商人的居住点)。[11]而在近代史以前,割地的例子在史籍记载不少,有前燕虎牢关以西予前秦[12]唐朝西突厥和亲时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13]后晋燕云十六州辽国[14][15]南宋在绍兴和议邓州唐州金国[16][17][18],等等。

关税

作为南京条约的后续,《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1843年10月8日)。大英相继取得了协定关税治外法权(仿照中美望厦条约索取了领事裁判权,中外人民诉讼各按本国法律管理)、划定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停泊口岸等外交权利,在与大清帝国贸易时享有更多利益,清朝亦因大英的压力而开放国门,加速现代化,亦间接为往后清朝覆亡、中华民国成立埋下伏笔。

上海崛起

1843年至1844年,基于条约厦门、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相继开埠。厦门、福州、宁波因地理限制,商务并不繁盛。而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因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当时清朝政府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1853年起,上海开始取代广州,成为全大清最大贸易港口。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

传教

鸦片战争时,在清朝约有30万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没有公开传教,只有20名英美传教士在澳门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例如翻译圣经以及编写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诏弛禁天主教,归还原有教堂,天主教于是转而公开活动。耶稣会负责江苏、安徽和直隶东南部的传教工作,遣使会负责直隶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会则专门负责福建。来自英、美、德三国十余个新教差会也纷纷在五口设立教堂、学校、医院。其中美国归正会在厦门兴建了基督教在大清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长老会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了清朝第一所西医院博济医院

参见

参考文献

  1. 虎门条约
  2. 尔东. 周海燕 , 编. 《香港历史之謎》. 香港: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页21. ISBN 978-962-973-634-7. 
  3. 中外旧约辞典 3页 ISBN 978-7-5436-0835-1
  4. 《南京条约》原文: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5. 包括烟价六百万圆、公行商欠三百万圆及水陆军费一千二百万圆。
  6. 《南京条约》原文: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7. 《南京条约》原文: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8. 季压西, 陈伟民. 来华外国人与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7729177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9. Morris, Jan. Hong Kong:Epilogue to an Empire. Faber and Faber. 1988 [2008]: 70. Robert Montgomery Martin, an early Colonial Treasurer, arriving in 1844, dismissed it almost at once as small, barren, unhealthy and valueless 
  10. Dr. Sun Yat Sen's Address: A Neat Compliment to Hong Kong - Why He Became a Revolutionist. To Establish A Hong Kong type of Government in China.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3-02-21.  全文转载于:Sun Yat-sen's Addr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hy I Became a Revolutionist?". The Man, the University, the History - Sun Yat-sen. [2021-01-29].  英语演说的通行中译本出自1923年2月21日《香港华字日报》,以文言文行文,多处修改孙中山的措辞,该译本收录于罗香林,《国父在香港之历史遗迹》,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71年初版。
  11. Letter to Captain Charles Elliot, RN. 21 April 1841. You have obtained the Cession of Hong Kong, a barren island with hardly a house upon it; and even this Cession as it is called, seems to me, from the conditions with which it is clogged, not to be a cession of the Sovereignty of the Island, which could only be made by the signature of the Emperor, but to be a permission to us to make a Settlement there, upon the same footing on which the Portuguese have an establishment at Macao.Now it seems obvious that Hong Kong will not be the Mart of Trade,any more than Macao is so; that the Trade will still continue at Canton ;and unless you shall have obtained in your further Negotiations, all the securities which we demanded for our Residents in China, matters will remain practically just as they have been. 
  12. 蔡宗宪. 永嘉之乱后的洛阳及其镇戍化 (PDF). 《中国史学》 (京都: 朋友书店). 2010, 20卷: 72页 [2021-08-15]. 桓温北伐时,前燕允诺割虎牢以西之地向前秦求援,桓温败退后,前秦即依约求取割地,至乃攻陷邺城,消灭前燕 
  13. 耿振华. 从唐蕃会盟碑探討汉藏民族的历史记憶 (PDF). 蒙藏季刊. 2014, 23 (4) [2021-08-15]. 而唐朝不仅对吐蕃对其他少数民族和亲时一样会有大量的花费及割地的情况。(略)即使是英明的唐太宗,也曾割属地作为西突厥可汗的聘礼,《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即634年)六月丁卯(初七),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入贡,且请婚;上许之,且使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以为聘礼。” 
  14. 胡辉芳. 燕云十六州入辽后的社会发展——兼谈燕云的得失对辽宋的影响. 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 2010. 约定事成之后,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地方作为报酬,送予辽朝 
  15. 契丹国志》卷22,“南京幽州地,自割弃,建为南京,又为燕京析津府”。
  16. 周立志. 宋朝外交运作研究. 河北大学博士论文. 2013 [2021-01-29]. 南宋割出二州,以邓州西南、南四十里为界。但两国实际边界并非完全是和议规定的边界,具体执行边界交割时 
  17. 岳飞,《金佗稡编》卷十五《乞解军务札子》。转引自:朱恒夫. 岳飞故事:史实的拘泥与民间性的失度 (PDF). 《明清小说研究》. 2005, (4) [2021-01-29]. 岳飞确实因与高宗赵构意见不合而多次上书请求辞去兵柄,如在绍兴九年的二、三月间,他在反对和议无效之后,曾愤然上书请求解除军职,奏书云:‘比者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复于用兵,且无嫌于避事。伏望陛下俯照诚悃,曲赐矜从,令臣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歌咏陛下圣德,为太平之散民,臣不胜幸甚。’ 
  18. 陶晋生. 讲座摘要:宋朝外交的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 2011 [2021-01-29]. 北宋的外交以维持皇帝地位及疆土完整为主要目的,不惜用岁币来代替割地。南宋因对金的实力不够,甚至皇帝的地位岌岌可危,所以如不能维持土地,就割地和赠送岁币,而尽力维持皇帝的名分。 

外部链接

  • 第七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 - 中英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