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反清复明天地会旗号写作“反㳉复汨[注 1])指明朝灭亡后,清初至乾隆初期一系列为恢复明朝或汉人国家而推翻清朝的活动,其中以顺治康熙中期一段时间最为激烈和鼎盛。

各地的反抗活动

南明

自从清兵入关之后,明朝的遗臣拥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史称南明。但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

1648年,最后一位南明皇帝永历帝遣出使罗马教廷,请求教宗出兵协助抗击满清。但十年之后教宗的回书才被卜弥格带到交趾(安南),此时南明政权已经覆灭。

南明灭亡后,不少遗臣不愿臣服于满清,流亡海外。例如朱舜水流亡日本杨彦迪陈上川鄚玖流亡安南高棉。中国出现了天地会哥老会等等一系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会社

东宁

郑氏王朝(东宁[2])是一个郑成功家族三世在台湾建立的政权。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时,曾吸纳大量明朝的遗臣为自己的下属,并且坚守藩国藩王身份,沿用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昭宗永历年号,以维持形式上与早已灭亡的明朝之间的宗藩关系

由于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的缘故,在1645年至1674年期间,郑成功及郑经曾经先后十次遣使赴日本,请求日本江户幕府出兵增援,史称“日本乞师”。但江户幕府当时秉承锁国的政策,因此没有接受这个请求。1674年,郑经西征响应参与三藩之役

郑经在位中末期,东宁朝鲜一样,逐渐放弃反清复明,而走向反满复汉的模式,提出希望能够成为清朝藩属国的要求,双方并有过多次谈判,但最终失败。

朝鲜

朝鲜王朝原为明朝藩属,1619年萨尔浒之战中曾派遣军队支援明朝抗击满清。后在1627年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中受到满清的侵略,最终在1637年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与明朝断绝了关系并承认为满清的藩属。

朝鲜朝廷将此城下之盟视为国耻,包括王室在内的朝鲜贵族大多反清。朝鲜孝宗即位后,立即筹划北伐,任命李浣为大将,训练军队,改筑城池。此外从漂泊到济州岛的外国船只那里购买新式武器,登用宋时烈宋浚吉等人扩充军备。准备响应三藩之乱明郑等反清复明势力。

然而此计划因朝鲜财政的困难而被一再推迟。最终中国国内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孝宗的计划也被清朝朝廷得知,先后六次遣使调查和警告。1659年,孝宗抱憾而终,此计划最终流产。[3]

东南亚

清朝建立后,明朝遗臣纷纷逃往东南亚各国避难,并谋匡复旧朝;从荷兰人手中夺取台湾的郑成功也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与清朝对抗,天地会小刀会等主张反清复明的组织也积极活动。台湾被清军攻陷后,遗民志士相率逃往南洋各地,继续宣扬反清复明的思想[4]

宗教教派

反清复明是部分被视为邪教的民间教派例如闻香教等的政治态度,表明对朝廷的不合作立场,然而相关教派着重的并不是统治者的身份,而是为了取代现行统治者,在明清战争时期闻香教极力“联清反明”,后来清朝由盛转衰,闻香教便借用朱明为自己开道,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发动暴乱[5]

此外,在理教义和团早期即以反清复明为主旨招揽信徒。

排满

清朝晚期,“反清复明”不可避免地被与革命党人的排满主张相提并论,因为二者都极力主张推翻满洲人统治,恢复建立汉人政权。以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将自己的反清革命与明太祖朱元璋抗元起义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相提并论,视朱、洪二人为民族革命的两大先驱。革命党人利用各种排满口号激发汉族群众的反清情绪,并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事件唤醒民众对满清的仇恨。很多满人,甚至于操北方口音的汉人都遭到革命党的杀戮,孙文本人也在清帝逊位后亲往祭拜明孝陵,以示“驱除鞑虏”的胜利,这使得本应是以反帝制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很大程度上成了排满革命[6]。正因如此,辛亥革命时期很多群众并不了解所谓的民主共和思想,以为他们也和天地会等反清组织一样,是要给明朝复仇,这一点在近代作家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有所体现:“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注 2]皇帝的素。”

注释

  1. “㳉”读作“清”、“汨”读作“明”,是天地会的造字。[1]
  2. 明思宗年号“崇祯”在雍正年间以后的避讳说法。

参考文献

  1. 《清稗类钞·会党类》
  2. 查继佐《罪惟录》:“夏五月,延平王招讨大将军国姓成功薨于东宁。先是,入台湾,改称东都、再称明京,以俟桂主巡狩。久之,缅变确,乃改为东宁。”
  3. 《史海钩沉: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秘密计划》健康导报
  4. 李恩涵《东南亚华人史》,台湾商务印书馆
  5. 朱玫等《中国邪教史》,群众出版社,2007年
  6. 贾艳丽《辛亥革命中的满汉冲突与调适》,清史研究,2011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