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级行政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Raymon090留言 | 贡献2023年11月26日 (日) 22:5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省级区划类型
红点为各省级行政中心驻地
分類行政區劃一級行政區
位置 中国
创建时间1912(北洋政府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數量34
人口680,000(澳門) – 115,210,000(广东省
面積32.9 km2(12.7 sq mi)(澳門)[1]– 1,664,897 km2(642,820 sq mi)(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
下級副省級市,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中国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省級行政區,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现行行政区划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至1953年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大行政区),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省、1自治区(内蒙古)、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西藏地方)、1地区(昌都地区);到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省、1自治区、14直辖市、1地方、1地区。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自治区(内蒙古)、3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地方(西藏)、1地区(昌都地区)。1958年,天津市并入河北省为地级市、省会。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省、5自治区、2直辖市,之后省级行政区一直基本稳定。

目前全国共有34个一級行政區,即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代码 名称 简称 省会首府 地区 代码 名称 简称 省会首府 地区
11 北京市 华北 43 湖南省 长沙市 中南
12 天津市 44 广东省 广州市
13 河北省 石家庄市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14 山西省 太原市 46 海南省 海口市
15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50 重庆市 西南
21 辽宁省 沈阳市 东北 51 四川省 川/蜀 成都市
22 吉林省 长春市 52 贵州省 黔/贵 贵阳市
23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53 云南省 滇/云 昆明市
31 上海市 华东 54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32 江苏省 南京市 61 陕西省 陕/秦 西安市 西北
33 浙江省 杭州市 62 甘肃省 甘/陇 兰州市
34 安徽省 合肥市 63 青海省 西宁市
35 福建省 福州市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
36 江西省 南昌市 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37 山东省 济南市 71 台湾省 台北市 华东
41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南 81 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南
42 湖北省 武汉市 82 澳門特別行政區
注: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不设首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级行政区设置、省会产生过变更,本表仅为目前情况。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国家机构设置
行政区类型 权力机关/
立法机关
权力机关/
立法机关的常设机关
行政机关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监察机关

自治区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政府 高级人民法院及其分院 人民检察院及其分院 监察委员会
直辖市 高级人民法院
若干中级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及其若干分院
香港特别行政区 立法会 行政會議 特别行政区政府 香港法院系统 律政司 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 立法会 行政會 特别行政区政府 澳门法院系统 检察院 廉政公署

历史

秦朝以来,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区划,其名称经过演化,其主体名称元朝行省”,明朝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到清朝为“”,之后以“省”的形式固定下来至今。

州郡时代

  • 秦朝时期直属秦朝中央政府的行政区为“”,秦立国之初设立“三十六郡”;郡设守(郡守,主持民政)、尉(郡尉,主持军事)、监(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
  • 西汉实行郡国制,西汉初年设有60多个郡,至公元2年共103郡、国(封国);自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刺史部(州部)”,每个刺史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刺史部是监察区,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最初称“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 东汉时期,全国分为14个一级行政区,即13和1个西域都护府;州下辖郡、国。
  • 三国时期,魏国13个一级行政区即1个司隶校尉和12州;吴国5个州;蜀国2个州。
  • 西晋时期,全国分为12州。
  • 隋朝时期。隋初实行州、县两级制。炀帝时改州为郡。

道路时代

  • 唐朝时期。唐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
  • 宋朝时期。北宋分全国行政为二十四,军事为三十一路;南宋分全国为十七路。路下辖、州、
  • 辽朝的一级行政区分为5道,道下设府、州、军、4种政区。
  • 金朝划分为十九路。

行省时代

布政使司/省时代

  • 明朝原定都南京,後遷北京為京師,形成南北兩直隸。其餘地方區劃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通稱「兩京十三省」。外加设于东北等地的羁縻机构。
  • 清朝初期分为十八省布政使司)、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二十五个一级行政区域,另设内蒙古等旗盟即内蒙古六盟、套西二旗和察哈尔八旗。后增至22省。

民国时期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大致上仍暫時承襲清朝舊制,依當時順序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22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京兆地方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域,西藏蒙古青海3個地方膠澳淞滬等2省級商埠,另保留阿爾泰塔爾巴哈台伊犛3地區(後均併入新疆省)。

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後,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併京兆特別區入河北,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改建為6個省(川邊特別區改建西康省),總計28個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個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東省特別區威海衛行政區,並先後設置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武漢(後改名為漢口)、廣州(後降為省轄市抗戰勝利後再升格)、西京(後降為省轄市,抗戰勝利後改稱西安並再升格)、重慶(抗戰時期設置)等9個特別市(即直轄市)。

1945年後,國民政府將東北三省劃分成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瀋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澎湖,臺灣成為行省之一。並將海南岛及南海諸島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作為建省之準備。

截至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全国設35個省、12個直轄市、2個地方、和1個特別行政區。

編號 行政區名 簡稱 省會/首府 地區 編號 行政區名 簡稱 省會/首府 地區
01 江蘇省 镇江县 華中 20 甘肅省 蘭州市 華北
02 浙江省 杭州市 華中 21 寧夏省 銀川市 塞北
03 安徽省 合肥縣 華中 22 青海省 西寧市 西部
04 江西省 南昌市 華中 23 綏遠省 歸綏市 塞北
05 湖北省 武昌市 華中 24 察哈爾省 張垣市 塞北
06 湖南省 長沙市 華中 25 熱河省 承德縣 塞北
07 四川省 成都市 華中 26 遼寧省 瀋陽市 東北
08 西康省 康定縣 西部 27 安東省 通化市 東北
09 福建省 福州市 華南 28 遼北省 遼源縣 東北
10 臺灣省 臺北市 華南 29 吉林省 吉林市 東北
11 廣東省 廣州市 華南 30 松江省 牡丹江市 東北
12 廣西省 桂林市 華南 31 合江省 佳木斯市 東北
13 雲南省 昆明市 華南 32 黑龍江省 北安市 東北
14 貴州省 贵阳市 華南 33 嫩江省 齐齐哈尔市 東北
15 河北省 清苑縣 華北 34 興安省 海拉爾市 東北
16 山東省 济南市 華北 35 新疆省 迪化市 西部
17 河南省 開封縣 華北 36 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口市 華南
18 山西省 太原市 華北 37 西藏地方 拉萨市 西部
19 陝西省 西安市 華北 38 蒙古地方 庫倫 塞北

参考文献

  1. Macao in Figures. Government of the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tatistics and Census Service. 2016 [2018-08-15]. 
  2. Archived copy 6-1 自然资源划 [6-1 Overview of natural resources]. Xinjiang Bureau of Statistics. [19 December 2015] (中文). 
  3. 3.0 3.1 中國的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單位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4. 4.0 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 人民网
  5. 香港基本法. [2015-09-07]. 
  6. 澳門基本法. [2015-09-0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