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鄂 | |
---|---|
省 | |
国家 | ![]() |
语源 | 地处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
省会 及最大城市 | 武汉市 |
行政区划 | 地级行政区13个、县级行政区105个、乡级行政区1234个 |
政府 | |
• 省委书记 | 应勇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应勇 |
• 省长 | 王忠林 |
• 政协主席 | 黄楚平 |
面积 | |
• 总计 | 185,900平方公里 |
面积排名 | 第14名(土地面积) 占全国1.94% |
人口(2020)[1] | |
• 总计 | 57,752,557人 |
• 排名 | 第10名 |
• 密度 | 311人/平方公里 |
• 密度排名 | 第16名 |
• 占全国 | 4.09% |
• 生育率(2010) | 1.34(第11名) |
族群[2] | |
• 民族 | 汉族(95.6%) 土家族(3.7%)等 |
• 方言 | 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 赣语 湘语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ISO 3166码 | CN-HB |
GDP(2020)[1] | ¥43443.46亿(第8名) |
• 占全国 | 4.28% |
HDI(2017) | 0.746( 高 ) 高 · 第13名 |
网站 | www |
湖北省 | |||||||||||
![]() | |||||||||||
汉语 | 湖北 | ||||||||||
---|---|---|---|---|---|---|---|---|---|---|---|
字面意思 | 洞庭湖之北 | ||||||||||
|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常住人口5775万[4],居全国第10位。
历史
湖北又称“千湖之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今武汉周边在西周中叶属于鄂国,湖北北部有随国、古麋国、罗国等诸侯国,春秋时期这些小国全部被楚国吞并,湖北西北部的汉水流域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中部大部分被沼泽覆盖,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属于楚国,湖北西部是楚国发源地,楚庄王曾问鼎中原。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古城。
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征伐岭南的秦军要经此南下,因此成为交通要道,人口开始增加,沼泽经过排水逐渐成为良田。秦在今湖北地区设立郡县。为避秦始皇父亲的名讳,将楚改称荆山(今南漳)之"荆"。因此后来湖北就多称荆州,有时合称荆楚;
汉朝设置江夏郡和南郡;均属于荆州刺使部;
晋代设置荆州;
东晋和南北朝时,这里分属于荆州和郢州,由于永嘉之祸后大量中原达官贵人和士族南迁,带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得到大发展。
唐朝时今湖北省分属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宋朝设置荆湖北路和京西南路,宋真宗之后今湖北地区逐渐繁荣;湖北成为重要的粮食,茶叶,棉花产地和四川到长江下游地区的中转地。
靖康之变后,这里受到金兵的蹂躏而被破坏;南宋后期,蒙古宋朝在此地发生长达十余年的襄樊之战。
元朝设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汉阳由汉阳军升为汉阳府,武昌成为两湖流域乃至湖广地区政治,军事,农业文化的中心,武汉双府衙武昌府与汉阳府使得武汉成为长江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明朝设置湖广布政使司,明末清初商贸发展繁荣,有三大茶市之一的汉口、四大米市之一的沙市、其中汉阳府治汉口镇成为当时四大名镇之一。
清朝早期属于湖广省,省治武昌府,康熙3年(1664年)后分湖广布政使司为左右2个布政使司,康熙6年(1667年),湖广左右布政使司分别改名为湖北布政使司和湖南布政使司,湖北、湖南两省从此定名,沿袭至今。湖北省会仍在武昌。清朝的湖北省下辖武昌府、汉阳府、荆州府、襄阳府、黄州府、安陆府(钟祥)、德安府(安陆)、郧阳府、宜昌府、施南府(恩施)和荆门直隶州。汉阳府治汉口镇曾成为清朝天下四聚之一——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在开埠前已成为有名的商业重镇。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沿长江上溯,汉口辟为商埠,并在旧市镇的下游设立了汉口英租界。1895年到1898年,又陆续设立了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另外,在1877年和1896年,宜昌和沙市也相继开辟为商埠。同一时期,洋务运动兴起,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兴办大量洋务企业,包括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使得湖北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省份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在湖北打响的第一枪(武昌起义),导致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济缓慢发展,又在抗日战争中又受到严重破坏,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进行了四个半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中南局设置在武汉,管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六个省区,湖北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中南地区的中心。1990年代前,武汉长期是中国前五大城市。
地理
湖北省位于华中地区,地处“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因而是南方省份,气候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湖北省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巴山区,东北部是大别山区,东部为幕阜山丘陵,中南部为江汉平原,长江横穿全省,长江三峡有两峡在湖北境内,在湖北境内一段是长江弯道最多的“荆江河曲”,湖泊众多。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在远古冰河时期受周围山地的保护,成为动植物的避难所,有许多活化石孓遗物种被保护下来,武当山位于西北部十堰境内。
地形
湖北山地为56%,丘陵岗地为24%,平原占20%,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地形可以分为四类:
- 鄂西山地
- 江汉平原
- 鄂东北低山丘陵
- 鄂东南低山丘陵
气候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鄂西南长江三峡以南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区,其余广大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区,具有季节变化明显和南北过渡性的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河流湖泊
湖北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水资丰富。据2003《湖北农业年鉴》湖北全省拥有1194条大小河流。湖北湖泊众多,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有一千余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省”。湖北如今百亩以上湖泊仅有750余个,截至2012年省内湖泊总面积为2705.984平方千米[5],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
- 长江向东横贯,境内流长1061公里。
-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北向东南,蜿蜒境内878公里。
- 东湖曾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六倍。(现最大城中湖为汤逊湖)
- 梁子湖面积482.5平方公里,处在武汉、黄石、鄂州、咸宁的交界处。
资源
铁矿:集中分布在鄂东南和鄂西南地区,尤其是黄石、大冶、鄂州三市县
铜矿:集中分布在黄石、大冶和阳新三市县
盐、石膏、芒硝:集中分布于江汉平原
极点
行政区划
湖北省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03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包括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和1个林区。
区划代码[7]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注 1]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注 2][8]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 | 县级行政区划[9] | ||||
---|---|---|---|---|---|---|---|---|---|---|
市辖区 | 县级市 | 县 | 自治县 | 林区 | ||||||
420000 | 湖北省 | Húběi Shěng | 185,937.41 | 57,752,557 | 武汉市 | 39 | 26 | 35 | 2 | 1 |
副省级市 | ||||||||||
420100 | 武汉市 | Wǔhàn Shì | 8,569.15 | 12,326,518 | 江岸区 | 13 | ||||
地级市 | ||||||||||
420200 | 黄石市 | Huángshí Shì | 4,564.56 | 2,469,079 | 下陆区 | 4 | 1 | 1 | ||
420300 | 十堰市 | Shíyàn Shì | 23,666.16 | 3,209,004 | 茅箭区 | 3 | 1 | 4 | ||
420500 | 宜昌市 | Yíchāng Shì | 21,230.14 | 4,017,607 | 西陵区 | 5 | 3 | 3 | 2 | |
420600 | 襄阳市 | Xiāngyáng Shì | 19,727.68 | 5,260,951 | 襄城区 | 3 | 3 | 3 | ||
420700 | 鄂州市 | Èzhōu Shì | 1,596.46 | 1,079,353 | 鄂城区 | 3 | ||||
420800 | 荆门市 | Jīngmén Shì | 12,339.43 | 2,596,972 | 东宝区 | 2 | 2 | 1 | ||
420900 | 孝感市 | Xiàogǎn Shì | 8,904.41 | 4,270,371 | 孝南区 | 1 | 3 | 3 | ||
421000 | 荆州市 | Jīngzhōu Shì | 14,099.21 | 5,231,180 | 沙市区 | 2 | 4 | 2 | ||
421100 | 黄冈市 | Huánggāng Shì | 17,457.20 | 5,882,719 | 黄州区 | 1 | 2 | 7 | ||
421200 | 咸宁市 | Xiánníng Shì | 9,751.50 | 2,658,316 | 咸安区 | 1 | 1 | 4 | ||
421300 | 随州市 | Suízhōu Shì | 9,613.86 | 2,047,923 | 曾都区 | 1 | 1 | 1 | ||
自治州 | ||||||||||
422800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Ēnshī Tǔjiāzú Miáozú Zìzhìzhōu |
24,060.26 | 3,456,136 | 恩施市 | 2 | 6 |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 ||||||||||
429004 | 仙桃市 | Xiāntáo Shì | 2,519.06 | 1,134,715 | 沙嘴街道 | 1 | ||||
429005 | 潜江市 | Qiánjiāng Shì | 1,993.14 | 886,547 | 园林街道 | 1 | ||||
429006 | 天门市 | Tiānmén Shì | 2,612.42 | 1,158,640 | 竟陵街道 | 1 | ||||
429021 | 神农架林区 | Shénnóngjià Línqū | 3,232.77 | 66,571 | 松柏镇 | 1 |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16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核实为32297.91亿元,排名第七,人均GDP为55196元(资料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局2017统计年鉴,按去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为8133美元,中部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产GDP比重变化,2016年,湖北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499.3亿元、14375.13亿元和14423.48元,分别增长3.9%、7.8%和9.5%。三次产业结构为10.8:44.5:44.7。
外贸状况
2016年,全省累计进出口总额2,600.1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1,720.1亿元,下降5.3%,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进口880.0亿美元,下降13.6%。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01.29亿美元,增长13.2%。 2016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235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财政收入
2016年湖北省地方财政总收入4974亿元,增长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02.02亿元,增长7.3%。湖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22.89亿元,增长7.7%。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支出6453.07亿元,增长5.0%。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87元,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6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5元,增长7.4%。
支柱产业
湖北的十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生物医药和金融。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其中汽车、钢铁、石化、食品主营业务突破3千亿元。
发展状况
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湖北的发展速度属于中等偏上;高于全国平均速度。2016年,湖北城镇化率达到56.85%,领先于中西部各省,仅次于东部沿海以及东北地区,全国排行第七。湖北是中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之一,国家千人计划项目,截止目前,人数已经位于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2016年,全省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202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927.73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574.54亿元。省会武汉是中国5大教育科研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间,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以及80所高等院校,含2所985以及7所211工程院校,2016年,武汉的大学生数量,本科以上达到100余万,源源不断的大学生人才也使得武汉光谷多次得到国家关注,是国家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推动了整个湖北的高等教育科研发展。2010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0所,中等职业学校413所,其中黄冈中学与华师一附中全国闻名。湖北省提出鄂西生态圈,武汉城市圈配合长江经济带,一主两副协调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
湖北农业是中国北方产麦区和南方产稻区之间的过渡区,因此已经实现稻麦和棉麦两熟,南部实现了双季稻和三季稻,因此农业产量相当高。由于湖泊众多,水产养殖是湖北的强项,是中国三大淡水养殖区之一,长江鱼苗可以供应全国,著名的“武昌鱼”更是闻名遐迩。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780.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粮食总产量2554.11万吨,连续8年丰收,比上年增产14.54亿斤,增长3.14%。生猪出栏增长1.1%,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3.4%。油菜籽、淡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水果、茶叶、蔬菜产量分别增长18.4%、11.2%、7.3%。林业全年植树造林任务超额完成,林业产值增长9.9%。
工业
2016年,湖北GDP32297.91亿元,进入全国第七位,比2015年提高了一位。湖北的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工业产值占总产值一半以上,其中重工业多集中在武汉、宜昌、黄石、襄阳、十堰等地。例如,中国最大钢铁公司宝武钢铁集团的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在武汉、十堰和襄阳设有工厂;长江第一座大坝葛洲坝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在宜昌境内。湖北矿产丰富,有大冶铁矿,应城石膏矿,荆襄磷矿等,因此冶金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历史悠久,比较发达。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51万亿元,增速达到6.8%。全省39大类行业中,38个实现增长,26个增长20%以上,16个增速超过30%。实现销售产值4.87万亿元,增长11.5%。工业品产销率97.3%。全省完成出口交货值1931.2亿元,增长8.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6934.77亿元,增长35.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97.41亿元,增长29.3%,慢于产值增幅7.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095.04亿元,占全省的59.5%,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分别增长14.4%、33.7%。
交通
湖北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交通发达,省会武汉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从湖北前往中国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最多只需要跨越两个省份。
公路
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207国道、209国道等
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公路、G55二广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G59呼北高速公路、G70福银高速公路等。
桥梁
湖北内有已建和在建的长江大桥超过20座,自上游到下游分别是巴东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大桥南端在江西省境内)。
铁路
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丹铁路、襄渝铁路、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长荆铁路、汉十高铁
航空
湖北省内有七个大中型民用机场,分别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中国民用航空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航空枢纽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宜昌三峡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 、荆州沙市机场。
水运
城市轨道交通
截至2018年11月武汉地铁是湖北省境内唯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有运营线路10条,共288公里,远期规划25条。
人口
湖北省2020年总人口为57,752,557人,人口多集中在江汉平原,鄂西山区人口稀疏。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男女性别比为104.1,劳动适龄人口为75.91%,少儿14.28%,老龄人口9.81%。城市人口比重为40.59%。
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满族等50多个,多分布于鄂西。
地区 | 常住人口 | 比重 | ||
---|---|---|---|---|
常住人口数 | 位次 | 2020年 | 2010年 | |
湖北省 | 57,752,557 | 全国第10位 | 占全国4.09% | 占全国4.27% |
武汉市 | 12,326,518 | 1 | 21.34 | 17.10 |
黄石市 | 2,469,079 | 11 | 4.28 | 4.24 |
十堰市 | 3,209,004 | 8 | 5.56 | 5.84 |
宜昌市 | 4,017,607 | 6 | 6.96 | 7.09 |
襄阳市 | 5,260,951 | 3 | 9.11 | 9.61 |
鄂州市 | 1,079,353 | 13 | 1.87 | 1.83 |
荆门市 | 2,596,927 | 10 | 4.50 | 5.02 |
孝感市 | 4,270,371 | 5 | 7.39 | 8.41 |
荆州市 | 5,231,180 | 4 | 9.06 | 9.94 |
黄冈市 | 5,882,719 | 2 | 10.19 | 10.77 |
咸宁市 | 2,658,316 | 9 | 4.60 | 4.30 |
随州市 | 2,047,923 | 12 | 3.55 | 3.78 |
恩施州 | 3,456,136 | 7 | 5.98 | 5.75 |
仙桃市 | 1,134,715 | [注 4] | 1.96 | 2.05 |
潜江市 | 886,547 | [注 4] | 1.54 | 1.65 |
天门市 | 1,158,640 | [注 4] | 2.01 | 2.48 |
神农架林区 | 66,571 | [注 4] | 0.12 | 0.13 |
文化
习俗
- 湖北皮影戏
湖北皮影戏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沔阳皮影戏以玲珑剔透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别具一格的伴奏、丰富多彩的剧目,形象逼真的效果,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皮影制作材料,经过了鞋壳、纸壳、牛皮与驴皮几个演变价段。皮影制作工艺,采取沔阳剪纸的雕刻、镂空技巧,运用夸张、变形、美化手法,制作出线条细腻、柔和清晰、黑白分明、色彩艳丽、造型隽美、形象逼真的皮影人物形象。影像由头部、身躯、四肢三截组成,表演时能自由活动,并模仿戏剧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脸谱、头盔、铠甲、服装、道具等式样设计,分辨忠、奸、善、恶,形神兼备,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与美学特征。沔阳皮影戏内容,有东周列国、楚汉相争、三国、隋唐、月唐、水浒、西游、说岳、杨家将、薛家军、李自成、公案、剑侠等传统剧目100多个。
- 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原称“沔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后命名为“天沔花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发祥于清道光年间沔阳州一带(即今湖北省仙桃市)。闹年的花鼓、采莲船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以及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荆州花鼓戏的声腔,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其主要声腔“高腔”是在当地流行的“薅草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声腔。
- 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民间古老的“跳丧”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它像一阵风从土家山寨吹进县城,甚至涉足到现代舞厅,大有与外来“迪斯科”“摇摆舞”一争高下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峰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
- 荆楚文化神灵崇拜
楚地归入统一的秦王朝版图以及设置郡县之后,荆楚大地的崇巫习俗,便逐渐融入以华夏本主神为主要尊崇对象的民间民俗活动之中。民间俗神崇拜习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强功利目的的文化景观。其功利性特征主要表现于祈福消灾,趋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验效应。
- 荆州关帝庙会
每年正月和历5月l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湖北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州军民就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夹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胜街”。逢年过节,荆州人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绣有关羽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荆州的大人小孩,差不多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的故事。
- 湖北过春节习俗
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时期,从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别是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游人在游览武当山时,有时在宫观内会听到鼓乐声声,随着悠扬婉转的乐声,道众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式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在坛场(殿堂)里翩翩起舞,犹如在演一场古装戏。这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在举行道教法事活动,也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俗称“办道场”“做法事”“建醮”。
- 神文化
神架的历史文化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的天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经坪西沟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镌“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垭的峰峦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宽55厘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镌“严禁石木”四个大字。这两块石碑是神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楚文化
楚文化指先秦时期在楚国蕴育,产生并发达的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特指在楚国灭亡之后,楚文化在湖北地区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荆楚文化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语方言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包括武汉市)以汉语西南官话为主,现在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绝大多数也使用汉语的西南官话作为其第一语言。湖北省东部部分地区则主要通用江淮官话,东南部一带则通用赣语。
汉剧
汉剧是一种流行于湖北,但是对京剧和周边省份的曲目都有显著影响的剧目。[10]
自然文化景观
教育
湖北是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都在中国名列前茅。
高等教育
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五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
目前湖北共有普通本科院校41所,其中部属普通本科院校8所,普通本科军事院校6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7所。
- 部属普通本科院校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
- 普通本科军事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 |
-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中等教育
湖北的中等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年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湖北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湖北省也素有“中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乡”的美誉。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襄阳四中、襄阳五中、黄石二中、荆门龙泉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荆州中学、沙市中学、仙桃中学、鄂南高中等一批著名中学每年都有大量考生通过参加高考、考前保送等方式进入海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人物
政治
地方首长
机构 | ![]() 中国共产党 湖北省委员会 |
![]()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湖北省委员会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省长 | 主席 |
姓名 | 应勇 | 王忠林(代)[11] | 黄楚平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籍贯 | 浙江省仙居县 | 山东省费县 | 湖北省黄冈市 | |
出生日期 | 1957年11月(66岁) | 1962年8月(61岁) | 1962年10月(61岁) | |
就任日期 | 2020年2月 | 2020年6月 | 2021年5月 | 2021年1月 |
友好省州关系
与湖北省结为友好城市的省州 | ||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 国家统计局.
- ↑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国家统计局.
- ↑ 湖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016-09-23].
-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 www.stats.gov.cn.
- ↑ “千湖之省”给湖泊上“户口”之后. 新华网.
- ↑ 湖北省民政厅关于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代码的公告. 湖北省民政厅.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湖北省统计局.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 ↑ 楚剧. 湖北百科.
- ↑ 王忠林任湖北省代省长. 新华网. [2021-05-07].
- ↑ 我省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 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2017-03-03 [2017-06-05].[失效链接]
外部参考
- 朱大仁. 中国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7-5031-2150-5.
- 杨永恒; 冯文猛; 王东; 刘波. 附录. 刘香玲 王梦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PDF) 2019年12月第一版. 中国北京: 中译出版社. 2019年12月: 197 [2021-05-11]. ISBN 978-7-5001-6138-7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 官方
- 中国·湖北省政府网站(简体中文)(英文)(法文)
- 媒体
- 荆楚网(简体中文)
- 旅游
-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
- 文化
- 湖北省博物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
![]() |
陕西省 | 河南省 |
![]() | |
重庆市 | ![]() |
安徽省 | ||
| ||||
![]() | ||||
湖南省 |
江西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