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國同日本的關係

中國

日本
外交代表機構
中國駐日大使館日本駐華大使館
外交代表
大使 吳江浩[1]大使 金杉憲治[2]

中國同日本的關係簡稱中日關係(日語:日中関係日中关系にっちゅうかんけい Nitchū kankei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之間的雙邊關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日本在1952年與台灣當局「建交」,至1972年時與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現時,兩國關係定位為「戰略互惠關係」。

歷史

冷戰前期(1949年-1972年)

1949年6月2日,中共中央為與日本進行直接貿易問題致電東北局,指出:「在雙方有利而平等的條件下,我們不需要拒絕對日直接貿易,而應歡迎日船商到中國口岸來通商。」[3]:8933

1951年9月8日,美日為了從戰略上封鎖中國大陸,在對日和會上通過所謂「三藩市和約」(兩岸皆未被邀請參加),美國同時和日本簽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結成軍事同盟。10天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聲明指出對日和約是非法、無效的。1952年4月28日,日本又與台灣當局簽訂所謂「台北和約」,恢復官方關係。7天後,總理兼外長周恩來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此合約[4]

1956年6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宣佈,除45人外,釋放全部其餘1017名日本戰犯。日本政府允許中共在東京設立LT辦事處,以廖承志高碕達之助兩人之姓氏為名,負責商貿往來和民間交流;岸信介破天荒批准中國大陸乒乓球運動員入境參加世界乒乓球大賽。1958年5月2日,長崎發生日本右翼長崎國旗事件,中日貿易因此中斷。7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中日關係「政治三原則」:日本政府停止反華言行、停止製造「兩個中國」、不再阻撓兩國關係正常化。1959年3月12日,日本社會黨書記長淺沼稻次郎在北京發表演講,指出「美帝國主義是日中兩國人民共同的敵人」,引起日本右翼人士反彈,並在1960年選前大會上刺殺淺沼。

由於美國對日本壓力,兩國並未建交,並且因為未簽訂二戰和平條約,中日在1972年前屬於法律上的敵對狀態。然後中日雙方在冷戰前期雙方發展了活躍的民間貿易,並於1950年代先後4次簽訂民間貿易協定。1960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會見日本貿易界人士,提出「對日貿易三原則」:政府協定;民間合同;個別照顧。自1950年代中期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貿易大有增加,到六十年代中期以後,日本已經取代蘇聯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之間的調整時期,日本更成為了中國發展學習的重要對象。

1962年11月9日,中方代表廖承志與日方代表高碕達之助在北京簽訂了《中日長期綜合貿易備忘錄》,開啟雙方「LT貿易[4]。自中國共產黨據守中國大陸以來,日本執政之自由民主黨對中國共產黨雖不作正式之承認,但雙方自1962年後分別設立「備忘錄貿易辦事處」,從事商品之交易。日本左翼屢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經常派遣文化團體赴日本從事活動。「文化大革命」後,中共與日本貿易總額略有增加,因之日本政客積極從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活動。由於中國政府與日本佐藤內閣之間相互敵視,「建交」談判遲遲未獲具體結果。

1971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後,中日青年在越秀公園划船交流

1971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中日復交三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藩市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必須廢除[4]。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關係。同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美關係開始發展。日本也追隨美國開始了中日關係「正常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72年7月,田中角榮繼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9月25日,田中角榮訪問中國。27日,田中角榮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建立正式外交關係[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結束「敵對狀態」,致力於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接觸時期(1973年-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建交以來,以官方為主導積極發展兩國關係,在經濟、文化、科技等眾多方面開展雙邊合作。天津市神戶市於1973年6月24日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之間建立的第一對友好城市關係。1974年9月29日,中日定期航線正式通航[5]

1975年1月2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眾議員、前國務大臣保利茂一行時,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6]:3-4

1978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日,23日,與日本交換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4]。然而,就在鄧小平訪日前不久,1978年10月17日,靖國神社舉行例行「秋祭」時,正式把14名甲級戰犯的靈位放進了靖國神社[4]

1979年12月5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提供第一批政府貸款[4]。此後,日本共為中國大陸提供了4批數萬億日元政府貸款,對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1980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訪日,這是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和中國政府首腦首次訪問日本。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時,修改日本在二戰期間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不滿和抗議。9月26日,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日中關係已進入成熟時期,關於教科書問題,日本政府將按照《中日聯合聲明》的精神加以解決。[4]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錢其琛以國家主席楊尚昆特使身份出席裕仁天皇葬禮[4]。1989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鵬訪日,日本明仁天皇在會見李鵬時談到中日間「不幸歷史」時,第一次以「表示遺憾」這種方式表達歉意[4]

蜜月時期(1989年-1996年)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後,日本在內的西方七國集團對中國實施制裁,凍結第三批政府貸款,停止雙方高層往來。直到1990年7月11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樹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宣佈將恢復對中國的政府貸款[4]。1991年8月10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率先訪問北京,改善了當時中國在外交上的孤立局面[4]

1992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日,並邀請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23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應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訪問中國,這是歷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訪問中國。

1995年5月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訪華,首次參觀了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戰後五十周年之際代表日本政府就歷史問題發表談話,明確表示願正視歷史,承認侵略,對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這段話後來被稱作「村山談話[4]。但從「村山談話」之後,中日關係沒有像村山講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1995年8月29日,日本政府抗議中國大陸進行核試驗,宣佈凍結對中國的政府貸款援助[4]

1996年至今

1996年7月起,日本右翼團體成員連續四次登上釣魚島,引發中國內地、香港等地民間保釣運動[4]。1998年4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胡錦濤訪日,強調發展中日關係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4]

1998年1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訪日,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日,也是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第三代領導核心和最高領導人後第二次訪日。雙方發表《中日聯合宣言》,宣佈兩國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4]

2001年8月14日,中國人馮錦華在東京靖國神社門前的石犬底座上用油漆噴寫了「該死」兩字,抗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此前一天參拜靖國神社[7]。這並沒有影響10月份小泉到北京進行訪問,並參觀了位於北京西南的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對日本侵華歷史表示反省和道歉[4]。但是,小泉擔任日本首相6年,參拜靖國神社6次,使中日關係陷入最低谷。

2003年9月1日,中國單方面允許日本公民持普通護照免簽證入境中國大陸15天,目前,內地中國公民入境日本必須提前辦理簽證。但近年來日本逐漸放寬了內地中國公民辦理簽證的要求。[8]

2005年4月9日,因日本謀求「入常」和屢次篡改歷史教科書問題,引起中國民眾普遍憤慨和反日情緒,爆發大規模集會遊行和抵制抗議活動,活動從北京上海等地迅速波及全國十數個大中城市。日方認為,自發反日示威若無政府默許絕無可能,所以示威必定為有中國政府做幕後推手。指責中國暗中策動。對此中方予以反駁,並認為這純粹是日本政府一系列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舉動引發的結果,活動純屬民間自發行為。最後日本首相小泉公開致歉。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趁即將離任之際,在日本投降的紀念日又一次參拜靖國神社,再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不過自小泉下野後,在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期兩國領導人積極改善兩國關係。

2007年12月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訪問北京,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領導人親自會見。

2008年4月26日「餃子投毒事件」還未平息,又發生了北京奧運火炬在日本長野傳遞時日本右翼分子試圖破壞火炬傳遞、毆打中國留學生,僑民的事件[9]。雖然兩國摩擦不斷,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還是在2008年5月對日本進行了五天的訪問,雙方簽訂兩國第四份重要條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與日本首相在此之前的訪問分別被媒體稱為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10]

2008年10月25日,參加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回國前,接受了中國央視《高端訪問》欄目的採訪,表示願意對「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並不認同中國威脅論的可能[11]

在2009年後民主黨鳩山由紀夫菅直人政權,接近中國,融入亞洲的「新外交政策」,使得中日關係取得了進展。而然,民主黨政權內政外交,尤其是關於遷走美軍沖繩基地問題上的失誤,使得民主黨的新外交走向終結,民主黨最後一任的野田政權,在外交政策上基本撤退到了自民黨保守右翼的路線,並且在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重新引起了中日之間的嚴重分歧。加之中國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中國在對日問題上不願過多妥協。

2012年10月17日,第二次安倍內閣上台,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參拜了靖國神社,一度令中日關係惡化。安倍晉三重新上台執政後,附和美國奧巴馬政權,重返亞太,鞏固軍事同盟,遏制威懾中國的策略,其帶領的自民黨提出修憲,更改憲法解釋,主張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以允許自衛隊到海外部署,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12]。這些親美遏華的外交安全政策(稱謂安倍的「安全三箭」)構成了對中國安全形勢的挑戰,兩國關係再度惡化。另外,在歷史問題方面,2013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上任後首次參拜靖國神社,質疑日本二戰「侵略」之性質,再次修改教科書,這些新的歷史修正主義行為也促使中日關係的惡化[13]

2015年,停止三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重新啟動召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朴槿惠出席會議。

2018年5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邀請,正式訪問日本,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活動等。這是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後首次訪問日本,亦是自2011年5月時任總理溫家寶訪日後,再有中國總理到訪日本。

2018年10月,安倍晉三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於25日至27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正式訪問。[14]

2018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國集團(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2019年8月8日下午,中國外交部官網發佈公告稱中日雙方將於8月10日在日本舉行新一輪中日戰略對話。這是雙方自2012年6月以來,時隔7年以來的首次戰略對話。

2019年12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四川成都,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韓國總統文在寅共同出席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5]12月25日,李克強與安倍晉三在青城山舉行會談,之後一同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16]

2020年11月2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赴日,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東京共同會見記者,並宣佈兩國在中日關係(增進互信,正向互動)、奧運人文交流(促進2020東京奧運會2022北京冬奧會兩個盛會的成功舉辦展開合作)、經濟合作、東海海洋安全(將東海發展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合作助力RCEP早日生效、疫情經濟復甦(月內啟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等方面達成共識[17][18][19],2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見王毅再談雙方就改善、發展中日關係與奧運人文交流方面的共識[20][21]

經濟

中國和日本的經貿往來早在「關係正常化」之前便已開始。1972年雙方「恢復正式邦交」後,兩國經貿關係也從以往的「半民半官」轉變為「官民並舉」。1972年中國大陸和日本的貿易額為11億美元,但在建交後的1973年,貿易額上升至20.1億美元。在1972年至1977年這6年間,貿易總額已達167.1億美元,是1952年至1971年20年貿易總額的1.9倍。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期。1978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額是50.8億美元,1980年上升至84億美元,1983年達到100億美元,1987年貿易額迅速發展到156.5億美元,在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間貿易額增加3倍。

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額達831.66億美元。從2002年開始,日本對中國貿易轉為順差。2003年前的11年,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這一地位已被歐盟美國所取代。近年來在日本經濟嚴重不振的情況下,許多大企業的利潤主要是來源於對華投資或對華貿易。根據日本貿易統計,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在2004年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

2005年中日貿易額達1893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中日貿易的依存度下滑和日本經濟關係已顯現趨冷跡象,「政冷」正在導致「經冷」。從雙邊層面分析,雙方經貿關係發展相對緩慢;日本對華經濟援助急劇減少;雙發經貿摩擦近年連續不斷,合作進程明顯滯後。從中國角度看日本作為其主要貿易夥伴的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降低,貿易熱度在降溫;從日方角度分析,雙方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日本對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的貿易額已超過對美國的規模,表明目前雙方貿易還在升溫。未來可能「升溫的少,降溫的多」,總體發展趨勢是降溫。

2004年日本對中投資4900億日元中國成為日本第三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居第二位的美國僅相差100億日元。在兩國關係艱難的2005年,日本對中國投資達到新高,較2004年上漲了19.8%達到65.3億美元占日本對外投資總額的15%。日本對中國投資主要涉及電子、纖維、汽車製造及配套企業、食品加工和金融保險、物流、市場調查、諮詢、廣告流通、飲食、美容美發等服務業等領域。2005年下半年日資汽車在中國轎車市場份額已接近30%。 至2005年末,在中國日本企業達3.5萬家。

2012年6月1日,人民幣日圓正式開始直接兌換,不再途經美元

科技、文化

1971年9月,清水正夫團長和松山樹子副團長率領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訪問中國

在古代,日本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日本在第三次遣隋使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22]也間接反映了日本當時對地理環境的認識[23]。這使得中原文明成為日本文化輸入的第一選擇。在公元8世紀以前,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這之前的日本歷史除了考古發現以外,更主要的是通過中國的史書得以保存和研究。早在中國的東漢就有了日本來中國朝貢的記載,中原文化最早是從朝鮮半島間接傳入日本。到了中國的唐朝,日本派遣了大批的留學生和留學僧,全面學習了唐朝的典章制度、律法、建築、宗教、醫學、音樂、棋藝、書法、繪畫、工藝、武術、服飾、飲食等等等等,相撲和服料理以及茶道無不脫胎於中國文化,京都甚至就是中國的兩京長安洛陽的一個縮影。也是在這個時期,日本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才有了自己的歷史記載。

公元894年,由於唐帝國的衰落,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此後,中國向日本的文化輸入陷入低谷,日本也走上了一條文化本土化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與日本鉅細無遺的了解中國不同,中國直到清朝時對日本的印象還是《後漢書》、《三國志》中的寥寥幾筆。戴季陶在《日本論》開篇曾說道:「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驗管裏化驗了幾千百次。」[24]到了19世紀中葉,日本的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著名的「脫亞入歐」論,對日本近現代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迅速強大起來,並強烈影響着東亞各國近現代化進程,中國也不例外。歷史戲劇性的逆轉,中國開始向日本派遣大批留學生,學習日本的經驗。從1898年至1911年間,至少有2.5萬名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24]然而,中國向日本的學習比之於日本就顯得過於粗略和傲慢了。有證據表明,「中國留日學生的總體水平低得可憐」[25]

1949年以後,中國和日本開展了非常有限的民間交往。中國與日本民間科技交流始於1960年代初期,當時交流的主要形式是主辦中日科技座談,日本工業界技術人員來到中國,專題介紹日本新的技術,中日雙方技術人員進行討論。該項交流規模逐年擴大,成為當時中國技術人員了解世界科技發展情況的重要渠道之一,一直延續到1970年代中期。[4]

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後,中國和日本的科技和文化交流發展很快。1978年日本政府同發展中國家進行科技合作的執行機構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開始同中國建立聯繫。1979年12月6日中國和日本政府簽署了《中日文化交流協定》;1980年5月20日,中國和日本簽訂了《中日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目前,中日民間科技、文化交流亦發展到相當規模[4]

參考文獻

  1. 驻日本国大使馆.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4-26]. 
  2.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2-05-21]. 
  3.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华民国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日双边关系. [2009-06-11]. 
  5. 热烈庆祝中日两国定期航线正式通航. 人民日報. 1974-09-30.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 《鄧小平思想年編(一九七五——一九九七)》.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 
  7. 《神社狮像喷写“该死” 中国男子在日被捕》. 明報 (香港). 2001-08-16: B14版. 
  8. 关于对短期来华日本公民实行免签的通知. 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 [2014-03-29]. 
  9. 圣火长野传递中国留学生被日本右翼打伤. [2009-06-11]. 
  10. 中日关系:"破冰"、"融冰"、"迎春"、"暖春". [2009-06-11]. 
  11. 麻生向中国人民道歉 “鹰派”渐变“温柔”. [2008-10-27]. 
  12. 「憲法改正草案」を発表. [2013-12-10]. 
  1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参拜靖国神社. 2013-12-26 [2014-02-14]. 
  1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访华. [2018-10-16]. 
  15. 外交部就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新華網. [2019-12-26]. 
  16.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9-12-26]. 
  17. 王毅:中日达成五点重要共识和六项具体成果. 澎湃國際. 中國外交部. 2020-11-24 [2020-11-24] (中文). 
  18. 王毅:中日达成五点重要共识和六项具体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11-24 [2020-11-24] (中文). 
  19. 日中外相会談及びワーキング・ディナー. 日本外務省. 2020-11-24 [2020-11-24] (日語).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日本首相菅义伟会见王毅. 2020-11-25 [2020-11-29] (中文). 
  21. 外務省. 王毅中国国務委員兼外交部長による菅総理大臣表敬. 2020-11-25 [2020-11-29] (日語). 
  22. 原文見《日本書紀》。
  23. 葛繼勇、鄭屹:隋倭「國書事件」新考釋 ,《東北亞學刊》2001年第4期
  24. 24.0 24.1 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東:《中日千年錯看史》
  25. 任達:《新政革命與日本》,轉引自 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東:《中日千年錯看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