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古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豫州,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而作為實際的行政區劃,開始於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十三個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轄境約今淮河以北、南北汝河流域以東的豫東、皖北與江蘇豐、沛兩縣地。但這裏的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並無治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域,其中豫州治所為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轄區在河南東部和安徽西部,下轄潁川郡汝南郡2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4國。

三國的曹魏時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縣(今河南正陽縣東北、南汝河西南岸)。下轄潁川郡陳郡魯郡汝南郡譙郡弋陽郡陽安郡襄城郡汝陰郡9郡,以及梁國沛國2國。西晉時期,豫州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縣),下轄10個郡國。東晉治所屢有遷徙,轄境伸縮無常,最大時有今蘇、皖長江以西,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區。

十六國前趙移治許昌縣(今河南許昌市東);前秦改豫州為東豫州,另置豫州治洛陽縣(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南北朝時期,州的數量增多,地域縮小,南朝宋設有南豫州,治所在姑熟(今安徽當塗),南朝齊除南豫州外,還另設有豫州,治所在壽春(安徽壽縣)。北魏初改豫州為洛州,另改司州為豫州,治上蔡縣(今河南汝南縣)。北周改名舒州。後又改為溱州

隋朝初年,復為豫州,大業初又改名為蔡州,另置豫州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三年(607年)改為河南郡。唐初復置豫州,治汝陽縣(今河南汝南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豫州。寶應初又改為蔡州。

隋朝行政區劃變遷
區劃 開皇元年
洛州 陝州 熊州 和州
河南郡 洛陽郡 河陰郡 陽城郡 崤郡 閿鄉郡 宜陽郡 同軌郡 新安郡 伊川郡 新城郡
河南縣 洛陽縣
緱氏縣
河陰縣 陽城縣
堙陽縣
康城縣
陝縣
崤縣
閿鄉縣
湖城縣
宜陽縣
甘棠縣
昌樂縣
熊耳縣
澠池縣
新安縣
東垣縣
南陸渾縣 新城縣
北陸渾縣
區分 大業3年
河南郡
河南縣 洛陽縣 緱氏縣 陽城縣 嵩陽縣 陝縣 閿鄉縣 宜陽縣 壽安縣 熊耳縣
澠池縣 新安縣 陸渾縣 伊闕縣 桃林縣 偃師縣 鞏縣
唐朝豫州轄縣
618年 汝陽縣上蔡縣新蔡縣褒信縣真陽縣朗山縣吳房縣西平縣新息縣改屬息州平輿縣改屬輿州
621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吳房縣新蔡縣褒信縣改屬舒州朗山縣改屬北朗州西平縣改屬道州
624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吳房縣平輿縣來屬)
627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鮦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來屬,廢除吳房縣平輿縣
634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鮦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重設吳房縣
642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廢除鮦陽縣
689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改名淮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
691年 汝陽縣上蔡縣淮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重設平輿縣[1]西平縣[2]
692年 汝陽縣上蔡縣淮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平輿縣(廢除西平縣
705年 汝陽縣上蔡縣淮陽縣(改名真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平輿縣
723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3]吳房縣平輿縣
738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平輿縣西平縣[4]來屬)
762年 汝陽縣上蔡縣真陽縣新蔡縣褒信縣新息縣朗山縣郾城縣吳房縣平輿縣西平縣

刺史

唐朝豫州刺史

註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