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

出自求聞百科
永樂大典卷2262,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及華夏最大的一緝書,編撰於永樂年間,全書正文22877卷、目錄60卷,共11,095冊,約3.7億字[1]。後《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現不知去向,副本今僅存439冊823卷,散藏於9個國家和地區的34個公私收藏機構[2],約為原書的4%。

修書過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過程召集147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集成》;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3],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據《進永樂大典表》稱,全書繕寫成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未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方式,保持書籍原始內容。但據專家[誰說的?]表示,《永樂大典》有不少錯漏,並非如人所譽「不曾擅減片語」,謝保成即指出《永樂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韻下「醫目」條引《唐語林》,原文出自《因話錄》卷六《羽部》,《永樂大典》隨意刪改此文的情況非常嚴重,連「善醫者沈師象」也訛作「喜醫者沉大師象」。[4]但謝保成該文仍正向評論永樂大典:「從編纂體例看,《永樂大典》凡所抄原書,均直錄原文,或整段移錄,或整篇移錄,甚至整部書移錄。……使這部類書在某種意義上又具有叢書的性質」並無認為『隨意刪改此文的情況非常嚴重』,而是認為文字錯漏甚多,隨意刪改和錯漏,概念上完全不同。

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皆為嘉靖年間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歡《永樂大典》,經常隨身攜帶,翻閱查找驗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寫了一部。[5]隆慶初告成,原本歸還南京[6]。其正本貯文淵閣,副本別貯皇史宬[7]。這套書到乾隆年間存有8,000冊。

對於原書的去向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歷史學界有多種猜測。顧炎武《日知錄》斷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個猜測是,原書已給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駕崩後沒有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8],當時抄本正在進行中,張忱石《〈永樂大典〉正本之謎》:「歸納起來,正本下落大體上存在五種說法。首先,毀於乾清宮大火……其次,毀於明亡之際……第三,毀於明萬曆宮中火災說……第四,藏皇史宬夾牆說……第五,殉葬說。……由於明世宗對《永樂大典》『殊寶愛之』,筆者認為極有可能正本為其殉葬於永陵……」

《永樂大典》在明朝即有佚失。[9]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庫全書》時﹐發現《永樂大典》已遺失或缺失2,422卷,約千餘冊。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大量佚書,其中有385種收入《四庫全書》,以為「菁華已載,糟粕可捐,原(書)可置不復道」。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大典》。[10]光緒元年(1875年)修繕翰林院建築時,清查《大典》已不足5,000冊。《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守自盜[11],據說文廷式一人即曾盜走百餘冊《永樂大典》。[12]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時僅剩800冊;現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13]:34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毀,《永樂大典》損壞三百餘冊。[14]光緒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15]不久又遭到監守者瓜分。[16]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僅剩64冊。

現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85冊,位於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63冊,另外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藏有40冊,英國各地包括大英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劍橋大學等存有51冊,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等存有5冊,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天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韓國奎章閣亦有蒐集[17]

賞析

永樂大典的頁面

明成祖編纂《永樂大典》,延續了「盛世修書」的傳統,如宋朝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冊府元龜》、《文苑英華》,清朝乾隆時修《四庫全書》,是一個時代「文治」的象徵。《永樂大典》收錄中國明朝之前的圖書文獻近八千種,內容包括十三經、史書、子書、集部、釋藏、道經、農藝、戲劇、工技等各類典籍文章,采掇蒐羅,浩繁淵博。全書以《洪武正韻》為綱,「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繫事」[18],按韻列單字,先註明每一字的音義,次錄各韻字的反切與解說,再行記錄各書寫體,彙輯與此字有關的各種資料,乃至於抄錄整本書、整篇內容,全文錄入。[19]書名和作者名稱,用紅字寫出。明世宗之後命人照永樂原本摹寫兩部,正本存放文淵閣,副本存於皇史宬。正本在明亡時已下落不明。

《永樂大典》的功能多用於輯佚與校勘。嘉靖年間張四維從《大典》輯出《名公書判清明集》十七卷,是最早的輯佚之作。[20]乾隆元年全祖望李紱家中,通過李紱借閱《大典》,輯出王安石周官新義》60卷、高氏《春秋義宗》150卷等。清朝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中輯出512種書,均見於《四庫全書總目》,包括已失佚的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薛居正舊五代史》、林寶元和姓纂》、胡瑗洪範口義》、趙善湘洪範統一》、《兩朝綱目備要》(佚名)、周巽性情集》、錢宰臨安集》、路振九國志》、《東南紀聞》(佚名)等巨篇,皆由邵晉涵自《永樂大典》輯出。嘉慶中葉修《全唐文》,從中輯出大量唐文,學者徐松又輯出《宋會要》500卷、《宋中興禮書》300卷、《中興禮書續編》80卷;至清朝戴震四庫館發現《永樂大典》幾乎保存了完整的《水經注》(卷11127至卷11141),酈道元水經注序》原已失佚,也由《永樂大典》保存。其他的輯文還有《析津志》等。張忱石整理點校《永樂大典方志輯佚》,是唯一比較完整保存在殘本《大典》中的宋朝方志

成書之後

  •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淵閣大火,《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宮中失火,奉天門及三大殿均被焚毀,收藏在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正本險些毀於大火。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寫一本副本,召選書寫、繪畫生員109人,正式抄繪,耗時六年。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竣工。
  •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毀於此時的戰火。[21]
  • 雍正年間: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庫全書》,發現《永樂大典》缺失2422卷,有千餘冊不知所終。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庫全書纂修官黃壽齡私自將《永樂大典》六冊,帶回家中,途中失竊。乾隆帝指責說:「《永樂大典》,為世間未有之書!本不應該聽纂修等攜帶外出!」下令嚴查,全城戒嚴。不久六冊書在御河橋邊被發現,失而復得。
  •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奉乾隆帝諭旨,翰林院清查後確認,紀錄為22937卷,缺2404卷,實存20473卷,共9881冊。
  • 嘉慶十三年(1808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閣參考《永樂大典》。
  • 道光年間纂修《大清一統志》,多參考《永樂大典》。
  • 光緒元年(1875年):不足五千冊。
  • 光緒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查點,僅存八百餘冊。
  •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外國使館,6月20日,清廷命令榮祿攻打使館區,武衛軍董福祥甘軍自6月20日至6月23日強攻東交民巷,6月23日,位於英國使館北鄰的翰林院遭甘軍縱火,《永樂大典》幾乎全部遭到焚燬,所餘無幾。翰林院內僅存六十四冊被陸潤庠運回府中。(有說永樂大典為八國聯軍燒燬,但此時八國聯軍剛剛登陸大沽,尚未進入北京。事實上為清廷甘軍為波及使館區而火燒翰林院)。[22]
  •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館交回三百三十冊大典。[23]
  •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國務院批准將翰林院所存《大典》殘本送歸教育部,60冊置於京師圖書館,4冊置於教育部圖書室展覽。
  • 1920年,葉恭綽赴歐洲考察實業,在倫敦一間小古董鋪裡意外發現並購回《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殘本。
  • 1934年,館藏《大典》達93冊。
  • 1951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將11冊《永樂大典》歸還中國。上海商務印書館董事會將原藏商務印書館所屬東方圖書館的二十一冊捐獻出來。顧子剛捐贈三冊,系北洋軍閥徐世昌所有,天津市副市長周叔弢(杭字韻卷7602至7603)、趙元方張季薌鄭廣權王富晉陳李藹如趙玉林等先後各捐一冊。
  • 1954年: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贈還原藏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大連圖書館的《永樂大典》52冊(劉承幹嘉業樓舊藏)。
  • 1954年,從香港藏書家陳清華手中購回4冊。
  • 1955年:東德總理格羅提渥訪華,將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藏3冊歸還中國。蘇聯科學院將原藏海參崴遠東大學的夢字韻1冊通過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移贈。
  • 1956年,北京琉璃廠藻玉堂書店出售給北京圖書館1冊。
  • 1958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將所藏「水」字韻的《水經注》後半部四冊,移送北京圖書館收藏。
  • 1959年:收集《永樂大典》原本兩百一十五冊,加上副本微縮膠片等,共七百三十捲,約佔全書總卷數的3%[24]
  • 1962年9月6日,廣東省博物館將佛山鍾毅弘的《永樂大典》3冊共8卷移交北京圖書館。
  • 1965年,趙萬里捐出所藏2冊《永樂大典》。
  • 1983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從山東掖縣孫洪林處徵集入藏1冊[25]
  • 2013年,收購加拿大華裔袁葰文所藏1冊(卷2272~2274)。
  • 2020年 ,在法國博桑·勒費福爾拍賣行舉行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私人藏家拍得2冊(卷2268—2269,卷 7391—7392)。

館藏概況

目前完整冊有439冊,其中,中國大陸收藏185冊(42.1%),臺灣72冊(16.4%),日本60冊(13.7%),美國54冊(12.3%),英國51冊(11.6%),德國5冊(1.1%),越南4冊(0.9%),愛爾蘭3冊(0.7%),韓國1冊(0.2%)。[26]

藏處 冊數 入藏時間 來源 去向 備註
中國國家圖書館 185冊 一東,二支,六模,七皆,八灰,九真,十寒,十二先,十三蕭,十四爻,十六麻,十八陽,十八陽 ,十九庚,二十尤,二十二覃,二紙,四濟,六姥,八賄,十四巧,一送,二寘,四霽,五御,六暮,七泰,八隊,九震,十八漾,十九敬,二質,三術,七藥,八陌,九緝,十合
上海圖書館 2冊 二支,十八陽
南京圖書館 1冊 二支
四川大學博物館 1冊 1922年 1900年庚子之役被掠奪到英國。1922年一位英國友人把它贈送給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川大博物館的前身) 現藏 該冊上寫「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九千七百九十一頁」等字,現存有「服」一卷,「后妃服」一卷,「元服」一卷,「朝服」一卷,「公服」一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 63冊 1965年 民國26年(1937年),因應局勢巨變,原接收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之北平圖書館在上海揀選善本古籍,裝箱運往美國國會圖書館寄存,其中即包括62冊《永樂大典》。1965年(1965年),經中央圖書館向美方交涉運回寄存,從此歸由故宮博物院典藏。 現藏,全文影像亦已數位化 一東,二支,六模,八灰,九真,十寒,十六麻,十八陽,十九庚,二十尤,四濟,六姥,一送,二寘,四霽,六暮,十二霰,十八漾,一屋,二質,三術,十合
台北「國家圖書館」 8冊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購入 一東,九真,十八陽,四濟,三未,九震,二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冊 現藏傅斯年圖書館 三微,六模,九真,十八陽,六暮
日本國會圖書館 1冊 舊上野圖書館藏1冊(卷2279—2281)
日本東洋文庫 34冊 (卷6826—6827)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冊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二卷,共四十二葉。今存卷目如次:卷665(雄·南州府二·山川);卷666(雄·南州府三·人物)。
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 2冊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五卷,共九十九葉。今存卷目如次:卷910(屍·總敘);卷911(屍·洞玄靈寶滅度五煉生屍經、太帝制鬼伏屍法;卷912(屍·二屍中經·治三屍法);卷12929(宋·高宗百七十一·中興聖政草);卷19929(宋·高宗百七十二·西垂筆略)。
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 3冊 卷2398—2399,卷7303—7304,卷14628—14629
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 5冊 六模,八灰,十八陽,二寘,四霽
日本靜嘉堂文庫 9冊 六模,八灰,九真,十八陽,十三嘯
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 1冊 日本武田長兵衛氏。清末民初,董康在北京書肆購得,到日本京都時贈送給內藤湖南 武田科學財團杏雨書屋 武田科學財團杏雨書屋藏二卷,共四十三葉。今存卷目如次:卷2608(台·御史台三·元憲台通紀);卷2609(台·御史台四·元憲台通紀續集)
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 1冊 一冊(卷8647—8648)
日本神戶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1冊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二卷。今存卷目如次:卷8569;卷8570
日本石黑傳六氏 1冊 石黑傳六氏二卷,共三十六葉。今存卷目如次:卷9765(巖·巖名三);卷9766(巖·巖名四)
日本小川廣己氏 1冊 小川廣己氏藏二卷,共四十五葉。今存卷目如次:卷2336(奴·匈奴四·東漢書·晉書·南齊書);卷2337(奴·匈奴五·通鑑紀事本末)
英國國家圖書館 24冊
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 19冊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 5冊
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 2冊
英國阿伯丁大學圖書館 1冊
愛爾蘭都柏林切斯特·比蒂圖書館 3冊 卷10110,10111,10112 專題:詩詞,造紙,竹子
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 1冊
德國柏林民族學博物館 4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 41冊
美國華盛頓(不詳)[27] 1冊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 3冊
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 3冊
美國康奈爾大學華氏圖書館 2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圖書館 2冊
美國紐約市公共圖書館抄本檔案部 1冊
美國洛杉磯聖馬力諾亨廷頓圖書館[28][29] 1冊 1968年 傳教士於庚子拳亂時攜回美國 現藏 1968年由傳教士後裔捐贈予該館
越南河內法國遠東學院 4冊
韓國漢城奎章閣 1冊

參考文獻

  1. 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收藏史話 (PDF). 中國國家圖書館 (簡體中文). 
  2. 《永樂大典》國內影印出版情況
  3. 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十三》載,《永樂大典》的編修隊伍共有「正總裁3人,副總裁25人,纂修387人,催纂5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續送教授10人,辦事官吏20人,凡2180人」
  4. 謝保成:《〈永樂大典〉的價值、流傳與利用》
  5. 《明世宗實錄》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
  6. 《舊京詞林志》
  7. 《春明夢余錄》卷12
  8. 《禮記‧王制》「天子七月葬。」皇帝停柩七月,非常正常合乎禮制。
  9. 張岱撰《陶奄夢憶》卷六《韻山》說:「胡儀部青蓮攜其尊人所出中秘書,名《永樂大典》者,與《韻山》正相類,大帙三十餘本,一韻中之一字猶不盡焉。」
  10. 繆荃孫《永樂大典考》載:「咸豐庚申(1860)與西國議和,使館林立,與翰林院密邇,書(《大典》)遂漸漸遺失。」
  11. 劉聲木在《萇楚齋隨筆》卷三中記載:「其盜書之法,早間人院,提一包袱,包一棉馬褂,約如《永樂大典》兩本大小。晚間出院,將馬褂穿於身上,偷《永樂大典》兩本,包於包袱內,如內帶式樣。」
  12. 葉德輝《書林清話》(嶽麓書社1999年版)185頁載:「文廷式有百餘本(《永樂大典》),文氏故後,家人求售。」
  13.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03. ISBN 7501326231. 
  14. 英人威爾《庚子使館被圍記》記載有人將火把拋進翰林院中,翰林院頓時著起大火,但當時聯軍仍在大沽。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8月14日,前後相距54天之久。
  15. 《國家圖書館藏清朝孤本外交檔案》第32冊
  16. 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吳懷清」條載:「山陽吳蓮溪給諫懷清,為余言庚子之亂,洋兵入城,有英兵入翰林院,大掠器物外,《永樂大典》若干冊在焉。事為主將所聞,勒令送還,英兵索收據,而掌院已逃。守門役乃邀集諸翰林留京者商處置,既發遣英兵去,眾議瓜分《大典》,人得若干冊。事後未有究者,而《大典》亦無售處。嗣蓮溪於同事家,又收得若干,共百餘冊。宣統間,值驟貴,蓮溪因以致富。夏屋渠渠,而書亦垂盡矣。」
  17. 《永樂大典》的歷史. 北方網. 2002年5月21日 [2010年6月10日]. 
  18. 《明太宗實錄》卷73
  19. 謝保成:〈《永樂大典》的價值、流傳與利用〉:「所謂『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是吸收了韻書檢字的做法,既有事目,又按韻檢索,改變了類書單純分類、不易檢索的弊端,是對傳統類書編撰方法的一個突破。而且,所抄原書的書名、作者標示非常醒目,便於查考。」
  20. 胡道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富有學術價值》
  21. 世人對《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有諸多猜測。談遷顧炎武認為《大典》正本早毀於大火。明末太監劉若愚酌中志》說:「舊《永樂大典》二部,今又見貯於何處也?」。《四庫全書總目》說「明祚既傾,南京原本和皇史宬副本並毀」。全祖望認為順治帝曾閱讀過《永樂大典》正本,猜測「乃知其正本尚在乾清宮中,顧莫能得見者。」。《鮚埼亭集外編》卷十七:「會逢今上纂修《三禮》,予始語總裁桐城方公鈔其(副本)《三禮》之不傳者,惜乎其缺失幾二千冊。予嘗欲奏之今上,發宮中正本以補足之,而未遂也。」繆荃孫承襲此說:「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一場大火,正本被燒毀了。」
  22. 《四庫》底本《永樂大典》遭焚探秘. 新華網. 2003年2月27日 [2010年6月10日]. 
  23. 蔣芷儕《都門識小錄》載:「……又言洋兵入城時,曾取該書之厚二寸許長尺許者以代磚支墊軍用等物,武進劉葆真太史拾得數冊,閱之,皆永樂大典也。今外交部舊櫝尚存,劉太史言諸總署,向英館索歸大典三百三十冊之檔案,則此三百本者,皆得諸索拾之餘耳。」
  24. 1959年3月7日,趙萬里《光明日報》發表《談談〈永樂大典〉》一文
  25. 「掖縣《永樂大典》佚卷始末」。《中國文化報》,2008年12月21日。
  26. 永乐大典. yongle.shidianguji.com. [2024-03-11]. 
  27. 永乐大典. yongle.shidianguji.com. [2024-03-11]. 
  28. Press Release - Huntington Curators Uncover Unique Volume Comprising Two Sections of a 16th-Century Chinese Encyclopedia. October 16, 2014 [2015-01-13] (英語). 
  29. 永乐大典. yongle.shidianguji.com. [2024-03-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