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徽
成立日期1965年11月2日 (1965-11-02)
地址 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当局所属博物馆,主要收藏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时抢运自故宫的文物。分南北两个院区:总部即北院区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南院区位于台湾省嘉义县太保市。

建筑

北部院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现址的北部院区,占地212,000余平方米总楼地板面积58,145平方米。[a]正馆建筑设计起初由共同理事会常务委员兼两院迁建小组召集人王世杰在1961年邀请王大闳、吴文喜、杨卓成等5名建筑师以不公开竞图方式产生,后来王大闳结合密斯·凡德罗简约风格理念与双曲面倒伞状结构屋顶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胜出;但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兼台湾当局“行政院”院长陈诚对此结果不甚满意,评审之一的陈其宽转而委托建筑师黄宝瑜重新设计并执行此案。[1][2][3]1962年6月18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黄色正脊和绿色琉璃瓦盝顶明堂建筑,配上米黄色石英质无釉面砖外墙,主体在1965年8月落成,同年11月12日启用。[4]两翼建筑和护龙大致沿用相同立面形式,分别在1967年8月和1970年3月完工,使正馆整体格局呈中轴对称的凹字形配置;该配置之建筑本体和前方地景、华表大道、天下为公牌楼等并于2020年10月26日公告列属台北市历史建筑[5];后方钢筋水泥壁的山洞库房为1974年所建。[6][7]接着在2007年2月8日完成参观动线改善和建物耐震补强工程,现正馆面积为24,124平方米[b]

第一行政大楼面积12,496平方米,在1984年3月启用后,除了瓷器品项仍贮于山洞库房外,其余藏品陆续都移置行政大楼地下室自动化的库房内[7],正馆展厅也全面建立起防火、防震、防盗和恒温、恒湿等管控措施。1996年4月启用开放的图书文献大楼面积13,814平方米,大宗善本古籍和档案文献改贮藏于此。其中一楼1,220平方米的场域规划为第二展览区,用于举办各项特别展览;二楼至四楼的图书文献馆则采取开架陈列方式,供各界提阅古籍和文献的副本,以及阅览参考各种艺术文化、文物维护和博物馆学等类别的中、外文图书与学术期刊等。[8][9]由于院区馆舍空间仍不足以因应组织扩编后的办公需求及日益增加的典藏和访客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委员们于是在第三届第二次会议提议大故宫计划,并自2010年1月1日起着手推动;同年3月24日设置《大故宫计划筹建会成立要点》办理相关业务,待环境影响评估通过且经台湾当局“行政院”核准和“立法院”审议,才会招开竞图作业。

此外,1983年10月在张大千遗赠的台北故居摩耶精舍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隔年仿效养心殿西室书房于正馆四楼规划三希堂来提供游客茶点和热食。1985年和1994年于馆舍两侧再仿效中国园林分别设置至善园与至德园。正馆右前方面积4,810平方米由姚仁喜设计的帷幕墙建筑,是以BOT模式兴建运转的故宫晶华餐厅[c],自2008年6月25日开幕营运以来,除了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推出“‘国宝’宴”,也提供各式中华料理台湾小吃[10]

南部院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嘉义县太保市现址的南部院区,占地约703,334平方米。[11]博物馆主体建筑最初是由建筑师安东尼·普里达克在2004年11月24日的国际竞图中获得设计主导权,[12]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建计划稍后在12月15日核定。不过,其后遭特别预算冻结,执行阶段又先后发生景观和建筑顾问等标案违约终止契约所衍生的履约纠纷,以及莫拉克台风冲毁院区部分基地土堤造成损害等诸多问题,致使计划一再延宕而做通盘检讨修正。2010年10月22日修正计划核定后,同年12月23日改委由台湾当局“内政部”代办兴建相关工程,并结合民间企业资源,分期建设院区。

首期约200,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区相关工程,包括软件建置计划在内的整体工程预算约新台币79.33亿元,博物馆主体建筑核定兴建面积59,958平方米,首期开发面积为38,413.07平方米。由姚仁喜领军设计监造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工程和长度141.74米的至美桥先后在2013年2月和11月动工,2015年12月28日启用试营运。[13]

注释

  1. 其中,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占地1,910平方米,楼地板面积734平方米。
  2. 其中展厅9,613.91平方米;非展览用的公共空间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3,852.69平方米。
  3. 晶华丽晶酒店集团除了须支付开发权利金新台币1,000万元、每年依据台湾当局所谓“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公有土地出租及设定地上权租金优惠办法”支付基地租金、按每年收入的5%计算支付经营权利金(扣除兴建期,特许期为25年)之外,故宫晶华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额外提拨营运收入的1%,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文物展示、研究、餐饮文化等相关活动的推广经费。

参考文献

  1. 野岛刚著, 张惠君译.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07-20. ISBN 978-957-08-4017-9: pp.10–11, 22–23, 160–171.  (中文)
  2. 黄翔瑜. 《博物館學季刊·戰後臺灣古物與古蹟保存的早期實踐及其干擾 (1948-1972)》 (PDF) 30 (1). 台中: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p.19. 2016-01. ISBN 9599030286474 [2018-07-13].  (中文)
  3. 徐明松.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 台北: 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13-08-29: pp.126–131. ISBN 9789865829490. (中文)
  4. 黄宝瑜. 《故宮季刊·中山博物院之建築》 1 (1). 台北: 台北故宫博物院: pp.69–77. 1966-07. (中文)
  5. 台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公報》 (PDF) (209). 台北: 台北市政府秘书处: pp.63–65. 2020-11-03. ISSN 1813-6389. (中文)
  6. 王茜颖. 《商業周刊·深入故宮後山 探訪國家寶藏》 (1040). 台北: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pp.60–67. 2007-10-29. ISSN 1021-9536. (中文)
  7. 7.0 7.1 蒋祖怡. 《蔣復璁先生傳記——中華瑰寶的守護神》. 台北: 思行文化. 2013-08-21: p.25. ISBN 9789868895911. (中文)
  8. 黄世孟主持, “国家档案局”筹备处编. 《“國家檔案館”建築及設備設計規範》. 台北: 台湾当局“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2001-07-01. ISBN 9789860136029. (中文)
  9. 圖書文獻館>關於本館>館藏特色. 台北: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8-04-20 [2019-03-23]. (中文)(英文)(日语)
  10. 滕淑芬. 《Taiwan Panorama 臺灣光華雜誌·以國寶佐餐──故宮晶華上菜》 33 (8). 台北: 光华画报杂志社: pp.22–25. 2008-08. ISSN 1991-525X. (中文)(英文)
  11. 林国显等著. 《臺灣西部地區運輸系統發展策略——南部區域》. 台北: 台湾当局“交通部”运输研究所. 2011-12: p.2–47. ISBN 9789860305227. (中文)
  12. 周美惠. 故宮南院競圖 玉山意象奪冠. 台北: 联合报. 2004-11-25: C6版. (中文)
  13. 黄煌权, 吕慧瑜, 刘学圣. 故宮南院建築解密 原來是3種水墨技法. 台北: 联合报. 2015-12-28: 艺文版 [2017-04-14]. (中文)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