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柳麟谔留言 | 貢獻於2023年10月19日 (四) 08:27所做的修訂 →‎行政區劃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格言:사회주의강성국가
「社會主義強盛國家」[1]
國歌:애국가
愛國歌
地位有核國家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平壤
官方語言朝鮮語文化語
族群朝鮮民族
政府單一制共和國
金正恩[注 1]
崔龍海
• 國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內閣總理
金德訓
• 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朴正天李炳哲
• 最高人民會議議長
朴泰成
• 祖國統一戰線議長
金完洙
立法機構最高人民會議
現役軍人1,200,000人(第5名
歷史
• 日本殖民結束
1945年8月15日
• 成立
1948年9月9日
1991年9月17日
面積
• 總計
120,540平方公里(第97名
• 水域率
0.11%
人口
• 2022年估計
25,990,675(第54名
• 2008年普查
24,052,231人
• 密度
198.3/平方公里(第45名
GDPPPP2021年估計
• 總計
12,1億美元第160名
• 人均
1,700美元(第184名
GDP(國際匯率)2017年估計
• 總計
300億美元(第114名
• 人均
1,300美元(第177名
人類發展指數0.564(2016年)
 · 第195名
貨幣朝鮮圓)(KPW
時區UTC+9平壤時間
日期格式
  • yyyy-mm-dd
  • 主體yy年mm月dd日
• 曆法
主體曆公曆
行駛方位靠右行駛
電話區號+850
ISO 3166碼KP
互聯網頂級域.kp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Chosŏn Minjujuŭi Inmin Konghwaguk ),簡稱朝鮮조선朝鮮),大韓民國台灣香港澳門等地亦稱北韓북한北韓),而日本則稱北朝鮮북조선北朝鮮),是一個成立於1948年9月9日的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實際控制領土約12萬平方公里(約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5%),法定首都與最大城市為平壤,與大韓民國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疆以鴨綠江圖們江(朝韓稱豆滿江)為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接壤。

1910年,朝鮮半島被大日本帝國吞併日本二戰投降後,由美軍政廳控制的半島南部在1948年8月15日率先建立大韓民國政府,而由蘇聯民政廳控制的半島北部稍晚於9月9日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後,「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支援南朝鮮方面;戰火延及中國東北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支援朝鮮人民軍方面。最終,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議。朝韓雙方以新三八線為界保持半島「停戰」狀態至今。

朝鮮憲法》稱,朝鮮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為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2]。北韓擁有約120萬軍力的現役部隊,是全球武裝部隊人數第五多的國家。2017年朝鮮宣稱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5彈道飛彈的投射能力,2018年宣布停止核計劃,集中進行經濟建設。

朝鮮在建國初期經濟發展較快,但20世紀70至80年代開始被大韓民國反超,1990年代發生大饑荒後陷入困難。

國名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諺文(上)和漢字(下)
諺文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漢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馬-賴式Chosŏn Minjujuŭi Inmin Konghwaguk

該國漢字全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朝鮮國內通常使用朝鮮共和國共和國北半部[3]

歷史

建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根據年初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國蘇聯共同託管,並在三八線劃地而治。同年8月26日,北方成立「平安南道人民政治委員會」作為臨時行政機構。10月10日,朝鮮共產黨北朝鮮分局成立,11月18日改名為「北朝鮮共產黨」,金日成當選為第一書記。1946年2月,北方設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北朝鮮人民會議」,2月8日建立了以金日成為委員長的「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作為最高行政機關。11月3日,北方各道市舉行地方人民委員會代議員選舉。1947年2月17日成立了最高權力機關「北朝鮮最高人民委員會」和最高行政機關「北朝鮮人民委員會」,並開始土地改革

1948年4月29日「北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並在8月25日舉行普選,產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議員。同年8月15日,大韓民國率先正式成立,緊接着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宣布成立,金日成出任內閣首相。此時,朝鮮半島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正式誕生。12月,蘇聯軍隊撤出半島北部。1949年6月28日朝鮮成立「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實際上成為最高人民會議內部的政黨聯盟,控制了議會百分之百的議席。

金日成執政時期

朝鮮戰爭

朝鮮立國後,朝韓雙方都試圖以武裝力量統一朝鮮半島。但是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認為,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臺灣海峽、進攻臺灣才是最為緊要的,幫助朝鮮半島統一的問題中朝應該事後再談。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軍於6月28日攻下漢城(今稱首爾),並迅速攻到洛東江一帶。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蘇聯中國缺席的情況下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所謂「聯合國軍」侵略朝鮮半島,支援李承晚軍,「聯合國軍」「司令」由美國指派。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後,漸漸扭轉了戰爭的局面:其先於9月28日重佔漢城,並在10月9日越過三八線進行反攻,打下平壤,使朝鮮中央政府一度北遷到江界。隨後,金日成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支援,其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聯合國軍」因而遭到擊退,漢城再度失守。不久,「聯合國軍」又重奪漢城,並將戰線重新推進到三八線。此後,雖有「聯合國軍」的美軍在平壤進行無差別轟炸,也有朝鮮人民軍在喋血嶺的抗戰,但戰爭一直處於膠著狀態。

1951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進行停戰談判。在經歷了幾次的談判後,雙方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朝鮮半島沿三八線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亦標誌著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實質上的結束。

冷戰時期

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勞動黨政權試圖進一步強化其統治。朝鮮政府擴張對金日成的個人崇拜主體思想也於1950年應運而生。金日成還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企圖推翻他的「延安派」與「蘇聯派」成員,史稱八月宗派事件。此後,他又根據國民的家庭背景將民眾劃分為三個社會階級

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4],但總體上中朝關係仍然較為穩定友好[5]。同時儘管朝鮮與蘇聯也有過多次矛盾,但雙方關係總體上也比較穩定[6]。在蘇聯的支援下,朝鮮的經濟穩步上揚,當中特別以重工業的發展最為顯著。朝鮮的供電網在1970年早已超越韓國,覆蓋了全北朝鮮境內的村子及家庭。在1971年,朝鮮人均能量消耗為1326千瓦,較韓國的521千瓦高出一倍有多,類似情況持續至1988年才有改變。至1976年,朝鮮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領先韓國。而在1980年代以前,更有不少中國朝鮮族人因中國「大躍進」及其後的所謂「三年困難時期」而逃回朝鮮;「文化大革命」期間,朝鮮也是接濟中國難民的一方。

19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改善、冷戰的對峙形勢緩和,朝韓關係開始好轉。1971年,韓國紅十字會向朝鮮紅十字會提議召開會談以討論尋求離散家屬團聚的方法,並得到朝鮮的回應。同年9月,雙方的紅十字會舉行了首次的預備會議,並在次年8月正式展開會談,南北雙方長期對立的關係從而被打破。同時,韓國總統朴正熙於1972年5月派情報部長李厚洛密訪朝鮮,與金日成商討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等問題。數日後,時任朝鮮第二副首相朴成哲回訪漢城。雙方最終在同年7月4日發表《朝鮮北方和南方聯合聲明》,以圖實施朝鮮半島的和平及統一。

1980年代,朝鮮半島南北關係更進一步,實現了雙邊貿易和民間的交流。同時,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在1980年成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隨後在1982年加入最高人民會議。他不但取得「親愛的領袖」的專稱,作為其父繼任人的地位也更為鞏固。但另一方面,朝鮮面臨著經濟危機。隨著蘇聯的經濟衰退,蘇聯不能再以特優價格向朝鮮提供糧食、能源和肥料等資源,朝鮮的進口量因而大減,埋下了1994年至1998年間全國糧食短缺的隱患。

金正日執政時期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在統治朝鮮近半個世紀後於1994年7月8日在其官邸逝世,享壽82歲。1997年10月8日,朝鮮第二代領導人、金日成之子金正日當選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正式上臺執政。

「苦難行軍」

1991年蘇聯解體後,對朝鮮的援助被停止,而朝鮮與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之間的貿易只剩下原來的5.5%。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8月24日與大韓民國建交,朝鮮不但失去主要的政治盟友和支援,並因為外交因素與一向有著經濟往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惡,開始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的孤立與被排斥狀態。由於內部糟糕的糧食政策和外部支援的缺乏,朝鮮於1994年爆發大規模的飢荒,朝鮮官方稱之為「苦難的行軍」。

飢荒過後,金正日宣佈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朝鮮正式邁向所謂「強盛大國」年代。韓國總統金大中在1998年入主青瓦臺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和日本等鄰國的關係;2000年,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希望以和談等手法處理朝鮮半島分裂的局面。同年6月13日至6月15日,第一次南北高峰會在平壤召開,金大中與金正日舉行會談。這是朝鮮半島分治55年後的首次首腦會議,會議後雙方發表了《北南共同宣言》。這也是自半島分裂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晤後簽署的歷史性文件。此後,韓國無條件地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雙方又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上建立合作關係,朝鮮半島的局勢進一步緩和。

發展核武

韓國對朝鮮實施經濟援助後,朝鮮取得發展核武的資金,並承認正在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美國在2003年與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與朝鮮展開了六輪六方會談。期間,朝鮮曾在2006年7月6日發射導彈及進行核試驗﹔但隨後會談在2007年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朝鮮同意分階段放棄核武並願意對濃縮鈾問題採取合作態度。然而,朝鮮在2009年4月14日又宣佈退出六方會談[注 2],並重新啟動核設施。同年5月,朝鮮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

朝鮮半島北南關係也在此時再度惡化。2010年3月26日晚間,大韓民國海軍的天安號護衛艦在黃海海域巡邏時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美國稱是朝鮮所為,但朝鮮方面一直未承認[7]。同年11月23日,朝鮮又發動延坪島炮擊事件

金正恩執政時期

2011年12月19日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離世,享年69歲。其第三子金正恩接任最高領導人之位。朝鮮核問題和朝鮮半島的局勢未有改善,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同年3月5日,朝鮮宣佈撕毀「朝鮮停戰協定」並切斷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觸發新一輪的朝鮮半島危機

鞏固政權

2013年是金正恩進行思想定義的一年。6月,朝鮮修改了地位高於憲法及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刪除「共產主義」及「無產階級專政」等字眼,改為「主體革命」並明定朝鮮由「白頭血統」世襲。同年國慶日,勞動黨官方報紙《勞動新聞》登載文章,強調聯邦制度才是最光明正大的民族共同統一方案[8]。12月,金正恩整肅內部,將其姑父張成澤開除黨籍,外界相信他已被處決[9]。2015年8月15日,當局把時區UTC+9改為+8:30朝鮮標準時間);至此思想運動暫告一段落[10]。隨後,朝鮮加速進展核武器計畫,於2016年1月3日宣稱進行氫彈(熱核武器)試爆並取得成功,洲際飛彈的試射也使世界多國學者表示朝鮮的技術實力被低估[11]

2016年5月9日,朝鮮勞動黨時隔36年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2018年4月20日,朝鮮勞動黨召開七屆三中全會,通過若干個和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決議和戰略路線,例如「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向經濟建設大進軍」、「在黨和國家的全盤工作中,優先重視經濟工作」等等,被認為是釋放了類似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經濟建設信號,以及出現和美國開始密切外交接觸的苗頭[12]。同年4月30日,朝鮮廢除先前新制定的朝鮮標準時間,自當年5月5日起再次使用和韓國、日本同一時區的東9區標準時間[13]

在2021年1月10日的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隨後的八屆一中全會選舉金正恩、崔龍海李炳哲金德訓趙勇元中央政治局常委[14]

曲折外交

2018年6月12日,美國和朝鮮雙方歷史性破冰,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新加坡舉行首腦會談並簽署聯合公報,是韓戰結束後兩國領導首次會面。2019年2月27日至28日,雙方領導人在越南河內舉行第二次朝美首腦面談,探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實行方式,但未能就解除制裁達成共識,最終談判破局。同年6月30日,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朝韓非軍事區板門店,同金正恩舉行會面。特朗普與金正恩委員長握手,隨後跨過朝韓軍事分界線,並站在朝方一側合影,特朗普成為首位踏上朝鮮實際控制領土的美國在任總統。

與此同時,朝韓關係經歷了先好轉再惡化的過程。金正恩與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於2018年4月27日在板門店大韓民國一方的和平之家舉行朝韓首腦會晤,這是繼2007年時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與韓國總統盧武鉉的南北首腦會談後,時隔11年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正式會談前,兩位首腦牽手越過邊界,此次相逢為朝鮮戰爭後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踏足韓國土地。之後,兩國簽訂《板門店宣言》,同意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爭取在年內宣布結束戰爭狀態等。同年5月9月,朝韓雙方又進行了兩次會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外交成果。2020年6月16日,韓國縱容脫北者團體沿朝韓非軍事區散播傳單,引發朝鮮不滿。朝鮮以韓國違反《板門店宣言》為由,派遣朝鮮人民軍炸毀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被暫時關閉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建築。此舉被指造成韓朝雙方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重趨緊張。

地理

疆域

朝鮮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北部,跨越北緯37度至43度、東經124度至131度,面積為120,540平方公里,佔據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5%。該國三面沿海:西面有黃海及其海灣西朝鮮灣,東部臨日本海及其海灣東朝鮮灣,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接大韓民國。東北角的羅先市與中國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圖們江(朝方稱之為「豆滿江」)相望。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萬(2008年),其他主要城市包括西部的南浦、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咸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地貌

朝鮮山多平地少,逾八成的國土皆為山地,部份海拔超過2,000米,平均海拔440米。山區集中於北面,在東北地區高於2,000米的山就有50餘座。該國山脈的高度由北向南逐漸遞減,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和南部地區。因此,朝鮮的農地大多位於南部,耕地面積有限,只占14.4%。

朝鮮全國有138條40公里以上長的河,主要河流包括其與中國的界河鴨綠江圖們江。其中,鴨綠江是全國最長的河流,長度為790公里。

氣候

朝鮮半島全境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在3月至5月,夏季為6月至8月,秋季則在9月到11月,冬季為12月至2月。年平均溫度為8-12°C,年降雨量為1,000至1,200毫米;雨季集中在7月至8月時的夏天,旱季則在4月至5月。由於該國河流的上游流經山區,加上非法伐木,造成河床上升。因此每當暴雨時,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急劇提升,容易導致洪災。此外,沿海地區還會受到颱風吹襲。

人口

朝鮮的人口為約2400萬,兩性人口比例平均。年齡構成為0-14歲占16.1%,15-64歲占68.2%,65歲及以上佔15.7%[15]。按聯合國人口老齡化的定義標準(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7%,60歲及以上佔總人口10%),朝鮮是一個人口高齡化社會。此外,朝鮮也是一個種族結構比較簡單的國家。該國絕大多數人口為朝鮮族,另有少部分華人以及日本人

行政區劃

編號 名稱 朝文名稱 首府 面積(km²) 人口 傳統地方(朝鮮八道
1 平壤市 평양시 3,194 3,255,388 平安
2 羅先市 라선시 746 205,000 咸鏡
3 南浦市 남포시 829 983,660 平安
4 開城市 개성시 179 377,544 京畿
5 慈江道 자강도 江界市 16,613 1,147,946 平安
6 平安北道 평안북도 新義州市 12,191 2,450,110 平安
7 平安南道 평안남도 平城市 12,330 3,597,557 平安
8 黃海南道 황해남도 海州市 8,450 2,310,485 黃海
9 黃海北道 황해북도 沙里院市 8,157 2,113,672 黃海
10 江原道 강원도 元山市 11,091 1,477,582 江原
11 咸鏡南道 함경남도 咸興市 18,534 3,050,000 咸鏡
12 咸鏡北道 함경북도 清津市 15,980 2,327,000 咸鏡
13 兩江道 량강도 惠山市 13,880 660,000 咸鏡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大城市排名
2008年人口普查[15]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劃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區劃 人口
平壤市
平壤市

咸興市
咸興市

1 平壤市 平壤市 3,255,288 11 順川市 平安南道 297,317 清津市
清津市

南浦市
南浦市

2 咸興市 咸鏡南道 768,551 12 平城市 平安南道 284,386
3 清津市 咸鏡北道 667,929 13 海州市 黃海南道 273,300
4 南浦市 南浦市 366,815 14 江界市 慈江道 251,971
5 元山市 江原道 363,127 15 安州市 平安南道 240,117
6 新義州市 平安北道 359,341 16 德川市 平安南道 237,133
7 端川市 咸鏡南道 345,875 17 金策市 咸鏡北道 207,299
8 价川市 平安南道 319,554 18 羅先市 羅先市 196,954
9 開城市 開城市 308,440 19 龜城市 平安北道 196,515
10 沙里院市 黃海北道 307,764 20 惠山市 兩江道 192,680

政治

意識形態

朝鮮以主體思想先軍思想(2019年從憲法中刪除)、社會主義治國。自1948年建國後,該國便由朝鮮勞動黨實行黨國體制,其餘的幾個政黨(如朝鮮社會民主黨天道教青友黨)則以參政黨的身份輔助勞動黨執政。此外,最高領導人的地位是一直由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金氏家族所世襲。祖孫三人曾任執政勞動黨的總書記和委員長,甚至一些重要政府部門首長的職位也由金氏家族的成員擔任。

朝鮮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政權,是一個斯大林主義國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1992年該國在修憲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刪除,並寫入「主體思想」(但在朝鮮勞動黨黨章中,仍名義上保留,作為革命原則);2009年,朝鮮又在憲法中去除共產主義一詞,並強調「先軍思想」。現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憲法中規定朝鮮為社會主義國家,並以主體思想和先軍思想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指導方針」,如以本國偉人取代外國偉人,掌握對朝鮮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闡釋,防止思維混亂和國家變色。

政府結構

朝鮮的立法機構最高人民會議,為憲法規定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五年選舉一次,全年召開兩次定期會議,並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召開。最高人民會議的權力包括修訂憲法、法律和確保國家對內外政策的基本原則等;其職能則包括選舉如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內閣總理國家領導人、審議和批准國家財政預算、接受中央政府和內閣的工作進度報告。為確保最高人民會議就執行上述的職能,人民會議下設法律、預算等委員會。

職能,最高人民會議共有議員687人,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龍海,履行部份國家元首之一。此外,除中央設立人民會議外,道、市和郡都有其地方人民會議,代議員的任期為4年。

政府內閣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行政執行機關。內閣由總理、副總理、委員長和政府各部長所組成,任期5年。內閣下設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全體會議由內閣全部成員組成,討論國家的新問題;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和總理任命的內閣成員組成,討論全體會議委託的問題。現在,內閣由兩個委員會、27省、1院、1個銀行和兩個局所組成。

國家的權力機關是國務委員會,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並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委員構成,其責任為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並全面領導國家事務,現任委員長為金正恩,第一副委員長為崔龍海

憲法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48年首次通過下成立,它規定了政府的架構、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職能與政府運作的關係。憲法保證公民擁有言論自由權、選舉權、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朝鮮政府曾四度修憲,而最近的一次修憲是在2012年,在序言中首次寫明朝鮮為「有核國家」(「(金正日同志)使我們的祖國轉變成政治思想強國、擁核國和無敵的軍事強國」)。修改後的憲法,增加了前一年逝世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業績,稱「金正日是絕世的愛國者,社會主義朝鮮的守衛者。金正日將我們的共和國強化、發展成為金日成同志的國家,將民族的尊嚴和國力提升到了最高境界」。同時,憲法的別名由原來的「金日成憲法」變為「金日成-金正日憲法」。

司法

朝鮮的法院檢察院是朝鮮的國家審判和檢察機關,並須服從朝鮮勞動黨的絕對領導,其審判制度由憲法、法院構成法和刑事訴訟法等組成。

中央裁判所(中央法院)是朝鮮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下設道(直轄市)法院、地方人民法院兩級法院。另外,該國還設有軍事法院和鐵路法院這兩種特別法院。當中,中央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負責指導司法行政工作、通過非上訴事件的審理、處理在道法院和特別法院一審的上訴和抗訴,以及自我監督。道(直轄市)法院則監督所屬的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管轄道內的叛國罪和15年以下的勞改等一般罪行和處理管轄道內人民法院的上訴和抗訴。基層行政區設立的人民法院則負責一般犯罪民事案件,並負責仲裁、法律解釋、資料宣傳、法律商談、公證等工作[16]

中央檢察所是朝鮮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檢察院具有犯罪搜查和提出起訴的職能,並有義務保障公民的申訴權和辯護權,解釋勞動黨的司法政策和法律,以確保社會主義遵紀守法。檢察院和法院一樣,都以中央檢察院為中心,下設道(直轄市)檢察院、市(區)、郡檢察院和特別檢察院。朝鮮的檢察院制度由中央檢察院統一指導,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和中央檢察院的領導[16]

經濟

朝鮮在建國後以農業工業維生。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鮮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國家結盟,經濟發展較快。但是,由於朝鮮自身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在1970年代中期經濟漸走下坡路。最終在1990年代蘇聯解體外援急劇減少後經濟瀕臨崩潰(到2000年代金正日已承認南韓比北韓富裕)。隨後,朝鮮的分配製度癱瘓,並出現了嚴重的通漲。有見及此,朝鮮政府先後局部性開放其經濟,又推行「經濟管理改善措施」,以嘗試開源節流和平抑物價,但成效有限。2009年11月30日,朝鮮突然宣佈從12月1日起,全面推行貨幣改革,現有的100圓將改為1圓,每戶限定換10萬舊幣。由於朝鮮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貨幣改革導致國家確定物價前商品無法銷售,加之民眾恐慌兌換外幣,引發經濟混亂。因此本次改革以失敗告終[17]。由於貨幣改革徹底失敗,新幣不斷加速貶值,市場各類商品均是有價無市,經濟已走向崩潰,原朝鮮勞動黨計劃財政部部長朴南基也因主導貨幣改革而被免職後槍斃。

據估計,工業是現時朝鮮最主要的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3.1%,服務業為33.6%,農業為23.3%[18]

農業

朝鮮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依然實行集體農業並以此為主的國家。自1948年立國後,朝鮮則沿用蘇聯的集體化生產,農民會從國家分配到種子農具肥料機器,並按照政府的要求耕種。農民要將收成上交政府,他們則會取得食物和其它日用品作酬勞。由於朝鮮山多平地少,可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22%,耕地大多集中在如咸鏡兩道江原道等東部地區,加上蘇聯解體後失去了支援,造成肥料和燃料短缺,農產量頓時下降,之後中國曾一度接手援助角色。1993年,中國曾向朝鮮大量出口燃料和食品,佔當年朝鮮77%和68%的燃料和糧食進口量;2年後,停止對朝鮮的援助。在1994年至1996年間,該國的糧食產量就銳減六成,並從而造成了五年大饑荒的出現,直到21世紀後中方逐漸恢復援助。

為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農產量,朝鮮政府2002年推行的改善措施中推行承包製,又提高農作物的收購價格。私人農場也在此時被政府提出,農民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並自行決定所種的作物。在這些的政策下,朝鮮的糧食產量有所增長,2004年,該國的農產量躍升至4百萬噸,是1997年的兩倍。然而,由於缺乏肥料、機器協助生產和天災,儘管產出有所增長,但農產量還是相當有限,並仍不時出現局部性的饑荒或糧食短缺。2007年發生的水災,就令南部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有鑑於此,朝鮮政府在2012年決定進一步改革農業:集體農場可有更大的自由度選擇耕作的作物及對其的處置權。

工業

朝鮮在工業上同樣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會為工廠提供燃料和材料,廠方則會按政府的要求製造所需產品和數量。在1950年代,朝鮮的工業快速發展,其總工業產出量在1953年至1960年間增長了39%,是為全球之冠。同時,朝鮮也是繼日本後的第二大東亞工業國。然而,隨著蘇聯解體,朝鮮失去了主要的盟友,能源入口量大減,工業嚴重衰退,在2002年,全國共有四分之三的工廠倒閉,朝鮮的經濟形勢更為嚴峻。

工業還是現時朝鮮最主要的產業,並以重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為主,其主要製品有機器製造、化學、採礦、冶金、紡織、食品加工。礦產有石墨、磷酸鹽、;自產礦的優勢除了核武能力外也有核能開發潛力。同時朝鮮是全球第15大的產螢石國,也是第12大的產國和產鹽國。

商業

朝鮮實行計劃經濟,並且反對資本主義。故此,金日成時期除了從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糧食、肥料和燃料外,很少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另一方面,金日成在任期間又大力掃蕩民間的自由商業活動,國內貿易和商業也幾乎完全由國家控制。1969年,他推行「反市場政策」,從事買賣者會被視為「敵對階級」。國內的商店均由國家所有,民眾會在工作單位取得各種的劵(如傢具劵),並憑劵到國營店取得所需的東西,空有金錢而無劵者不能在店內取得所需物資。

到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朝鮮政府陷入財困,情況因而出現了改變。為賺取外匯,朝鮮成立《投資法》,又開設羅先經濟特區容許外國企業到當地投資。此外,外匯商店也應運而生,這種出售各種進口商品,包括食物、傢具、電器等。外匯商店只接受美元歐元人民幣三種通貨,且一般只向外國人開放。2000年,朝鮮貿易省又開設資本主義制度研究院,又在兩年後實行局部性的「價格自由化」,並放寬市場產品限制,減低國營企業的壟斷

另一方面,在1990年代後,隨著國家分配系統的失靈,國營店無法提供各種的必需品於市民,加上通漲的出現,民眾的薪金不足應付日常需要。為了賺取額外收入,一些民眾在街上擺賣自家製作的日用品和食物,這種小買賣可佔一個家庭的八成收入。儘管這些的買賣有違朝鮮的意識形態,但由於政府可從中取得稅收,平壤當局不但未表反對,反而大表讚同,更宣稱這是「實踐式的社會主義」。及後,朝鮮又承認市場的存在,鼓勵民眾租賃攤位經營,社區的商品和街邊的固定攤位也因而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景區出現了擺賣飲料的小販,朝鮮的經濟環境出現變化。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朝鮮的最大貿易國,出入口分別佔了42%和57%,其主要出口貨品包括礦產、冶金產品、製造品、紡織品、農產品及漁業產品等等﹔進口貨品則如石油、焦煤、機械設備、紡織品、穀物等等。2012年,兩國的貿易額達60億美元

能源

此圖截取自201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從太空拍攝製成的的世界夜間燈光地圖。朝鮮相比鄰國嚴重缺乏照明和電力,在地圖中朝鮮部分相對較大的亮點為其首都平壤市

朝鮮於立國後,就從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廉價購入能源。因此,在1940年代至1980年代間,其能源供應較為穩定。然而,隨著蘇聯的經濟不景氣,蘇聯要求朝鮮以正價購入燃料,令後者的的能源提供開始不穩。朝鮮國內水電的裝機容量占總電力裝機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0%,然而,現在的國際形勢對朝鮮來說並不有利,聯合國和美國對朝鮮施行的制裁和經濟封鎖,使得朝鮮國內的環保設備進口——包括用於可再生能源建設的設備進口,都變得十分困難。

1991年,蘇聯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朝鮮最大的援助國。1993年以前,中國向朝鮮大量出口燃料,並佔當年朝鮮77%的燃料進口量。但隨著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雖然試圖維持中朝關係而派遣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訪朝,但仍招致朝鮮的外交報復,中國遂終止援助,導致朝鮮在能源提供方面只能自給自足。現時,朝鮮以水力作為本國主要的供電源。

交通

朝鮮的交通系統覆蓋道路鐵路水路航空。當中,朝鮮的道路全長31,200公里,其682公里為高速公路,但依有93.6%(29,203公里)的道路未有鋪設砂礫或碎石。

機動車方面,朝鮮汽車數量較少,且其中多為非私家車;卡車等車輛較常見。此外,自行車電動車也是朝鮮平民常用的代步工具。首都平壤是全國交通最發達的地區,除了地鐵外,平壤還有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巴士公共交通工具。

鐵路

大鐵

朝鮮在建國後即大力發展鐵路運輸。該國的鐵路共有11條國內線路,並連接到全國各主要城市,全長5,224公里。此外,八成的火車已電氣化。由於覆蓋面積大,加上費用便宜,火車是長途旅程的主要工具,它擔起了全國八成的載客任務。然而,由於能源短缺和線路老化的關係,朝鮮的鐵路行走速度有限。

朝鮮的鐵路能與國外接通,包括所有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大韓民國)。2002年,朝韓同意把京義線接通起來,並在2007年5月17日正式通車,這是自朝鮮半島分裂後,該路線時隔56年後再次開通。2008年,隨著兩國關係惡化,京義線再度暫停運作至今。

城市軌道交通

朝鮮的大中型城市有一至多條城市軌道交通路線。截至2022年底,朝鮮僅有平壤擁有地鐵,平壤清津擁有有軌電車,咸興有通勤鐵路西咸興-西湖間窄軌鐵路

水路

該國主要港口位於南浦羅津清津元山咸興;主要的內河路線則在鴨綠江大同江,國內內河航線共長2,250公里。

航空

朝鮮的民航始於1946年,當時蘇聯和朝鮮成立了合資的航空公司。1954年,朝鮮取得該航空公司的經營權,並交由朝鮮人民軍管轄。1993年易名為高麗航空,是唯二能飛往朝鮮境內的航空公司(另一家為中國國際航空)。提供北京海參崴飛往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

疫情前,朝鮮的定期航線包括從曼谷-蘇凡納布北京大連上海西安哈巴羅夫斯克加德滿都吉隆坡科威特莫斯科-謝列梅捷沃瀋陽哈爾濱海參崴到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的來回航班。朝鮮為應對新冠大流行而關閉邊境後,朝鮮暫停了所有國際航線。2023年8月22日,朝鮮高麗航空的JS151航班於上午9時17分左右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是高麗航空自2020年初以來的首個國際商業航班。[19]

除了國際航線外,朝鮮在1958年時已有從平壤飛往咸興清津的內航線。今天,高麗航空還提供了飛往平壤、咸興、海州開城江界吉州郡清津新義州三池淵郡元山南浦的航線。

旅遊業

為吸納外匯,朝鮮在1990年代後期起致力開發旅遊業。在1998年,朝鮮和韓國現代集團開闢金剛山觀光地區。時至2007年,共有170萬人到過當地,並帶來1億美元的收入。除了金剛山外,平壤板門店也是旅客常到的地方,觀看阿里郎表演也是常見的活動,另有朝鮮刺繡中心等紀念品展售中心。

朝鮮並未容許自由行,要在當地旅遊,遊客必須有官方的導遊和監察員陪同,並禁止任意遊覽,對攝影有一定限制,並在出境時會檢查相機照片。相關檢查,對中國大陸遊客較寬鬆,但對西方國家的遊客則較為嚴格。遊客在參觀當地時,理論上也不得向當地人散發任何物品,但時常有人將小禮物饋贈兒童、老人。旅遊業已成為朝鮮的經濟支柱,每年也有10萬遊客到訪朝鮮,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和日本旅客為主。

銀行業

朝鮮的中央銀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負責發行朝鮮圓和負責處理國際貿易事務。

國防

朝鮮的武裝力量為朝鮮人民軍,分陸軍海軍空軍戰略軍特種作戰軍特種部隊六個軍種。其最高統帥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現任統帥為金正恩元帥。具體的軍事指揮由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國務委員會下設有國防省﹔常設領導機關為總參謀部總政治局,這些都是朝鮮的軍事機關。

朝鮮現時有正規軍120萬。為鞏固國防,朝鮮實行兵役制,所有年滿17歲和身體健全的男子和女子都需服10年兵役。

金正日繼承最高領導人後提出先軍政治,強調軍事的重要性。為此,他把軍人的地位置於工人、農民和知識份子之上,其膳食和衣物也得到優先的照顧。在這風氣下,軍人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此外,士兵除了參與國防外,還需協助興建西海水閘、平壤地鐵等基建,因此朝鮮的軍人深得尊重,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核武器

核發展

朝鮮於1956年成立核子物理研究所,1962年又在距平壤北方90公里的寧邊郡興建反應爐。1978年,朝鮮開採到大量的。隨後的30年間,朝鮮先後建立了6個核研究中心、兩座研究堆、6座鈾礦和1座核電試驗堆。

1990年,美國通過衛星影像懷疑朝鮮擁有核武,朝鮮先否定有製造核武的動機和能力,其後又在次年與大韓民國簽訂《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並在1992年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下《核安全協定》,同意該組織檢驗其核設施,以證明朝鮮沒有使用核武器。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6次對朝鮮進行核驗,均沒有發現核武的存在。然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其後根據情報發現朝鮮正分離至少148克的,與該國申報的90克有所差距,故懷疑朝鮮正在發展核武,並令要再度進行驗查。朝鮮表示拒絕,1994年10月,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個人身份到平壤與金日成會談,並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

2000年代朝鮮再次計劃發展核武。2002年朝鮮承認此事並稱「正在研究更強的武器」。2005年2月,朝鮮表示已擁有「核遏制力」,隨後又將8,000支廢燃料棒再處理,意味着朝鮮可生產核武器。翌年10月9日,進行首次核試驗,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2007年儘管朝鮮在六方會談承諾放棄核武,但在2009年5月25日,又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第三次地下核試後其核武計畫有顯著進展,2015年更疑似列裝了發射小型彈道飛彈的新浦級潛艇,若有水下核打擊能力理論上朝鮮將有極高成功率毀滅或重創首爾東京,許多國家並不能再以和朝鮮開戰只會是有限局部戰爭的角度來看待。2016年1月和9月又進行了兩次核試驗(第四次氫彈核試驗第五次核試驗)。2017年9月3日朝鮮發生規模6.3強烈地震,震源深度零公里,地震地點就在朝鮮核子試驗場所在地豐溪里。朝鮮宣稱成功試爆可安裝在洲際飛彈上的氫彈。2017年9月15日朝鮮向日本領土方向發射了彈道導彈。導彈飛行距離為3,700公里,飛行高度為800公里。

核政策

2022年9月8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頒布關於朝鮮核武力政策的法令,宣布朝鮮核力量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單獨指揮[20]。法令對朝鮮核武器使用原則作出規範,分別是遭受侵略時使用核武器和除無核國家參與對朝鮮的侵略外,不對無核國家進行核威懾核打擊[20]。該法令還對核武力政策屬防衛性質、核武器的使用前提、核武力的使命、組成、指揮控制和核不擴散等方面作出法律規定[20]

外交

朝鮮於1975年5月,成為「七十七國集團」正式成員國,同年8月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起加入了聯合國。2000年7月,加入東盟地區論壇(ARF)。與163個國家(含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朝鮮自建國後即與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維持著緊密的關係。蘇聯解體後也跟俄羅斯保持一定聯繫,另外1961年簽訂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框架下,朝鮮是中國的唯一軍事盟友。

朝鮮戰爭中,金日成得到了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力協助。戰後,三國之間曾經出現過一些波折,例如:金日成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延安派與親蘇聯的蘇聯派;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來回搖擺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4][6]。但是,整體而言該國與中、蘇兩國的關係仍然較為穩定[5]。這情況一直維持至蘇聯在解體前夕與韓國建交(蘇聯在和韓國建交不久後解體),導致朝鮮與其斷交;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令朝鮮一度與其交惡,使朝鮮外交在1990年代陷入孤立與被排斥狀態。隨後,朝鮮試圖打破僵局,改為與越南老撾柬埔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因為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南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沙群島主權問題上存在尖銳對立[21];又在1991年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另一方面,由於朝鮮視美國日本大韓民國為「敵對政權」,故此一直未與這三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朝鮮更是唯一未與日本建交的聯合國成員國。雖然如此,但在2000年代後,朝鮮與這三個國家的接觸日漸增多。2002年,朝鮮在與日本的首腦會談中承認曾在1977年到1988年間綁架日本人一事,並釋放依然生還的5人[22]。2003年,朝鮮核危機爆發,朝鮮被邀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大韓民國俄羅斯出席六方會談,以鼓勵放棄核武。2007年,朝鮮先宣佈同意放棄核武,金正日又與時任大韓民國總統盧武鉉就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無核化、擴大經濟合作等問題達成多項協議,並簽下《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共同宣言》。2008年,紐約愛樂樂團亦曾訪問朝鮮。

2017年11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內閣前會議上表示[23],由於朝鮮「除了以核毀滅威脅全世界外,朝鮮還屢次支持國際恐怖主義行徑,其中包括在外國土地上的謀殺行徑」,美國將把朝鮮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錄。

然而,在這段時期,朝鮮也有和這些國家發生衝突。2009年4月14日,朝鮮宣佈退出六方會談,並在其後重開核設施,進行第二次的地下核試。同年,朝鮮稱有兩名美國女記者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中國越過朝鮮邊界被捕,並判二人勞改12年。該事件最終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訪朝鮮後平息,兩名記者獲釋並回國。2010年3月26日,發生天安艦事件。同年11月23日,朝鮮又對韓國的延坪島進行炮擊。2013年3月5日,朝鮮宣佈撕毀「朝鮮停戰協定」,又切斷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

現時,朝鮮共與165國保持外交關係,並有24個國家在首都平壤設有大使館。歐洲只有法國與愛沙尼亞與朝鮮從未建立外交關係。

從2017年3月5日起,由於金正男遇刺事件,馬來西亞政府基於安全考量,宣布取消朝鮮公民的免簽證待遇,並且禁止馬來西亞公民前往朝鮮。2018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對於2018年朝美首腦會晤表示歡迎,並表示世界不應對金正恩懷疑並應學習他對於和平的期盼[24],在東京的一個記者會上,馬哈迪希望朝美首次峰會能取得好結果,並表示馬來西亞重開北韓駐當地大使館,改善因金正男遇刺事件而低落的兩國關係。2021年3月19日,因馬來西亞批准美國對一名朝鮮男子的引渡申請,朝鮮宣布與馬來西亞斷絕外交關係。

2022年7月13日,朝鮮宣布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成為繼俄羅斯敘利亞後第三個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地位的聯合國成員國,隨後烏克蘭宣布與朝鮮斷交。

主要節慶

參見

注釋

  1. 金正恩除了勞動黨總書記和國務委員長外,還擔任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擁有共和國元帥軍銜。
  2. 朝鮮離開後,會談改名為五方會談。

參考文獻

  1. 조영남. 《우리 나라에서 사회주의경제강국건설과 그 담보》. ryongnamsan.edu.kp. 2015-05-14. 
  2. (簡體中文)我的國家. 社會主義憲法. [2016-06-03]. 
  3.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외무성.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개관. [2019-12-08] (朝鮮語). 
  4. 4.0 4.1 凤凰网:中朝关系60年來多次面临重大考驗. News.ifeng.com. [2017-09-06]. 
  5. 5.0 5.1 新浪网:中朝關係六十年梳理. News.sina.com.cn. [2017-09-06]. 
  6. 6.0 6.1 日本NHK電視台紀錄片《北朝鲜》. Video.sina.com.cn. [2017-09-06]. 
  7. 韩国公布天安号军舰遭朝鲜鱼雷击沉证据(图). 新浪軍事_新浪網. [2018-10-29]. 
  8. 朝鮮官媒:聯邦制度才是最光明正大的民族統一方案 ,鳳凰網,2013年10月11日
  9. 張成澤被處決. 資訊頻道_鳳凰網. [2018-10-29]. 
  10. 王京濤. 李敦球:金正恩執政以來,朝鮮經濟為何連增. 環球網. [2017-09-06]. 
  11. 朝鮮宣布成功進行氫彈試爆 看中美日韓俄英如何表態. 鳳凰網. [2018-10-29]. 
  12. 亞太日報評論員朱芹. 朝鮮七屆三中全會,會成為“改革開放”的歷史拐点嗎?. 搜狐新聞. 2018-04-23 [2020-01-21]. 
  13. 搜狐. 朝鮮正式變更標準時間以東9區標準時間為准 朝鮮時間同步. [2018-05-05]. 
  14. 劉陽. 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新華社. 2021-01-10 [2021-01-10]. 
  15. 15.0 15.1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08 Census of Population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conducted on 1–15 October 2008 Retrieved on 2009-03-18.
  16. 16.0 16.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朝鲜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8-03-24]. 
  17. 朝鲜为消除贫富悬殊强推货币改革 引发严重混乱_资讯_凤凰网. 鳳凰網. [2018-10-29]. 
  18.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
  19. 環球時報. 外媒:朝鲜航班3年来首次降落北京. thepaper.cn. 2023-08-22 (簡體中文). 
  20. 20.0 20.1 20.2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최고인민회의 법령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핵무력정책에 대하여. 朝鮮中央通訊社. 2022-09-08 [2022-09-09] (朝鮮語). 
  21. 凤凰网:朝鲜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后20年来出售给越南300枚导弹威胁中国城市. Phtv.ifeng.com. [2017-09-06]. 
  22. "Country Guide". The Washington Post. 26 1 2008.
  23. 特朗普总统在内阁会议前的讲话. 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領事館. [2017-11-21]. 
  24. Jonathan Loh. Malaysia PM Mahathir says the world can learn from Kim Jong Un’s ‘new attitude’ and decision to meet Trump. Business Insider. 12 June 2018 [15 Jun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