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印度历

历法是用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时间元素(单位)尚有:

历法系统

一个历法系统会为每一天设计一个历法上的日期,因此星期本身不算是完整的历法系统。若一个系统为一年内的每一天命名,但没有标别年份的方式,也不是完整的历法系统。

最简单的历法系统是以某一参考日或时间为准,计算经过了多少个时间单位,像儒略日UNIX时间就是这种系统,在时间单位不变的情形下,唯一可能的变化是更改参考日或时间,使计算的时间单位少一点,计算历法系统只需要加法及减法。

其他历法系统有一个或是多个较大的时间单位。

有一个较大的时间单位的历法系统。

  • 周次和每周的第几天:此系统不常见,其特点是没有年,每隔一周,周次就会加一。
  • 和此年中的第几天:例如ISO 8601的顺序日期表示法

有二个较大的时间单位的历法系统。

较大的周期也可以和自然现象同步:

星期是少数没有和自然现象同步的时间周期。

常常历法系统会包括一个以上的周期,或是同时有周期内及不在周期内的日期,像法国共和历的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五天或六天不属于任何一个月。

大部分的历法系统会整合更多复杂的时间周期,例如大部分的历法系统都会有年、月、星期、日,但定义可能不同。许多历法系统都有一星期的七天,已使用超过几千年[1]

太阳历

太阳历中的日

太阳历会为每一个太阳日定义一个日期,一日会以二次连续事件(如日落)之间的时间为准,一年当中,二次连续事件的间隔时间可能略有变化,或者会平均为平均太阳日,其他的历法也使用太阳日为时间单位。

历法改革

有许多有关历法改革的提议,像是世界历国际固定历全新世纪年汉克亨利万年历( Hanke-Henry Permanent Calendar)。类似的想法在不同时期都有出现,但因为没有连续性、实施时的大规模调整,或是宗教反对等原因,最后都没有实现。

太阴历

不是所有的历法系统都用太阳年为单位。太阴历就是以月相变化来计算日期的历法。因为回归年的长度不是月相周期的整数倍。单纯的太阴历很快就会无法和季节对齐.不过和其他现象会对齐的很好,例如潮汐,像伊斯兰历就是太阴历。

Alexander Marshack在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书籍中[2]认为一个骨棒上的痕迹(c. 25,000 BC)代表太阴历,而Michael Rappenglueck也认为一幅15,000年前的洞穴画中就有太阴历[3]

阴阳历

阴阳历为了让月份和季节可以对应,会以依一定规则加一个月的方式来调整,像希伯来历就有19年的周期,而农历闰月也有类似的规则。

历法的时间单位

参见:年代、​世纪千年

几乎所有的历法系统都会将数日整合为或是。在太阳历中,一年接近地球的回归年(也就是一个完整季节循环需要的时间),一般会用在农业活动的规划上。太阴历则是以月相变化为主,一些历法系统也会有其他的时间周期,例如星期

因为回归年的长度不是一日的整数倍,因此太阳历有些年的天数会和其他的年的天数不一样,例如在闰年要加一天(闰日)。若像阴历的月或是阴阳历中一年的月份数,也会有类似的情形,这称为置闰。像大多数太阳历的一年也无法分为长度相同,不会变动的十二个月。

一些文化会定义其他的时间单位,例如星期,而中国以往使用的一干支是60,因此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日。有些文化会用不同的年代起算日期,例日本的年份就是以天皇即位为准,并且有对应的年号,例如明仁天皇的年号是平成,2006年就是平成18年。

有些历法会定义特定的日期,例如农历中就会针对季节的变化,将一太阳年中选出二十四个日期,定为二十四个节气

其他历法分类

计算历法及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astronomical calendar)是以天文观测为准的历法,例如使用定气定朔的现代农历、宗教性的伊斯兰历及第二圣殿时的古犹太历。这种历法也称为是以观测为准的的历法,好处是完美而且永远准确,缺点是没有一定的公式,若要回推多久以前某一天的日期比较困难。

计算历法(arithmetic calendar)是以严格的数学公式计算的历法,例如现在的犹太历,也称为是以规则为准的历法,好处是容易计算特定时间是哪一天,不过和自然变化的精准性就比较差,即使历法本身非常的精准,也会因为地球自转及公转的略为变化,造成其精准性慢慢变差,因此一个计算历法使用的期间有限,可能只有数千年,之后就要用新的历法系统代替。

完整历法及不完整历法

历法也分为完整及不完整。完整历法会为每一天设定一个日期,而不完整历法就不会。像古罗马历没有为冬天的日子设计日期,直接跳过,统称为冬日,这就是不完整历,大部分的历法就是完整历法。

用途

历法的主要用途是识别日期,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告知或同意末来的某一事件。日期可能有农业上、生活上、宗教上或社会上的重要性。例如历法可以用来决定何时要播种或是收割,哪几天是法定假日或是宗教假日,日期可以标示会计年度的开始及结束,有些日期有法律上的重要性.例如需缴税的日子或是合约的期限。一天的日期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资讯,例如其季节。

历法也是完整计时系统的一部分,有日期及时间即可精确的定义某一特定的时刻,现代的计时器可以显示日期、时间及星期几。

中国古代的历法

朝代 历名 编者 使用年份
西汉 太初历/三统历 邓平 前104年-84年
东汉 四分历 编䜣 85年-205年
乾象历 刘洪 206年-236年
曹魏 景初历 杨伟 237年-442年
刘宋 元嘉历 何承天 443年-462年
大明历 祖冲之 463年-520年
北魏 正光历 李业兴 521年-539年
兴和历 李业兴 540年-549年
北齐 天保历 宋景业 550年-565年
后周 天和历 甄鸾 556年-578年
大象历 冯显 579年-583年
开皇历 张宾 584年-607年
皇极历 刘焯 605年-617年
大业历 张胄玄 608年-618年
戊寅历 傅仁均 619年-665年
麟德历 李淳风 666年-728年
大衍历 一行 728年-761年
五纪历 郭献之 762年-784年
贞元历 徐承嗣 785年-821年
宣明历 徐昂 822年-892年
崇玄历 边冈 893年-955年
五代 钦天历 王朴 956年-959年
北宋 应天历 王处讷 960年-980年
乾元历 吴昭素 981年-1000年
仪天历 史序 1001年-1023年
崇天历 宋行古 1024年-1063年
明天历 周琮 1064年-1073年
奉元历 卫朴 1074年-1091年
观天历 皇后卿 1092年-1102年
占天历 姚舜辅 1103年-1105年
纪元历 姚舜辅 1106年-1126年
大明历 杨级 1127年-1179年
重修大明历 赵知征 1180年-1280年
南宋 统元历 陈德一 1135年-1160年
乾道历 刘孝荣 1167年-1177年
淳熙历 刘孝荣 1177年-1190年
会元历 刘孝荣 1191年-1198年
统天历 杨忠辅 1199年-1206年
开禧历 包翰元 1207年-1250年
淳祐历 李德卿 1251年-1252年
会天历 谭玉 1253年-1270年
成天历 陈鼎 1271年-1274年
乙未历 耶律履 1180年

一些特殊的历法

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是指政府或企业为预算、会计或纳税而设的年度。一个会计年度共有12个月,开始及结束时间则依各国而不定,例如美国的会计年度是从10月1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印度和香港的会计年度是从4月1日开始,到3月31日结束,不过有些小公司的会计年度会从屠妖节开始,到隔年的屠妖节前一天结束。

在会计上常会用4/4/5 日历,每一个月会有固定的周数,以便各月之间和各年之间的比较。例如一月固定有四周,二月固定有四周,三月固定有五周等,每五至六年会自动加上第53周,ISO 8601是有关日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办法,一周固定从周一开始,在周日结束。第一周是包括公历中一月四日的那一周。

参考文献

引用

  1. Zerubavel, The Seven Day Circ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2. James Elkins, Our beautiful, dry, and distant texts (1998) 63ff.
  3. Oldest lunar calendar identified. BBC News. 2000-10-16 [2013-03-14]. 

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