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地的战争场景。
左上:参加万家岭战役中国国民革命军部队;右上: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澳大利亚部队使用25磅炮进行攻击;左中: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作战;右中:在1943年至1944年东线战场上正在展开攻势的德国斯图卡战机;左下:威廉·凯特尔于1945年5月9日在德国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右下:美国海军在仁牙因湾战役中驶向仁牙因湾海岸。
日期1931年-1945年
地点
结果

同盟国胜利

参战方
同盟国

美国
苏联[a]
英国
中国[b]

轴心国

纳粹德国
大日本帝国[b]
意大利王国[c]

指挥官与领导者

同盟国领袖
富兰克林·罗斯福
约瑟夫·斯大林
温斯顿·丘吉尔
蒋介石

……

轴心国领袖
阿道夫·希特勒
裕仁
贝尼托·墨索里尼 ……

详情…
伤亡与损失
士兵死亡:
超过16,000,000人
平民死亡:
超过45,000,000人
合计死亡:
超过61,000,000人(1937─45)
更多详情…
士兵死亡:
超过8,000,000人
平民死亡:
超过4,000,000人
合计死亡:
超过12,000,000人(1937─45)
更多详情…
  1. 1939年,根据同德国的约定,苏联入侵波兰东部。1939年至1940年冬季,苏联入侵中立国芬兰,并由此被驱逐出国际联盟。
  2. 2.0 2.1 中华民国和日本自1931年便开始交战。
  3. 意大利于1943年9月签订停战协议,此后王国政府与同盟国一同作战,而轴心国则在北部建立共和国政府
  4. 1940年11月起为轴心国成员,但在1944年8月政变(面对苏联攻势)推翻安东内斯库政权后加入同盟国阵营,并同苏联一起对德作战。
  5. 1941年3月起为轴心国成员,但在1944年9月亲苏政变之后加入同盟国阵营,并同苏联一起对德作战。
  6. 伊朗官方立场为中立,但同盟国认为其君主礼萨汗倾向轴心国,因此对其进行入侵,逼迫其让位予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后伊朗加入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1931年至1945年爆发的全球军事冲突,涉及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轴心国

这次战争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双方动员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军事冲突。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全部经济、工业、科学技术用于战争之上,同时将民用和军用的资源合并以便规划。包括有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肃清大屠杀卡廷大屠杀马尼拉大屠杀、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以及最终美国对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弹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的军事冲突,总死亡人数达7000万,是人类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1]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局势,英国法国欧洲殖民帝国衰落,美国、苏联则取代欧洲殖民帝国的地位成了新的超级大国并在战后形成两强格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在1931年9月,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建立傀儡国家伪满洲国,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拉开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建立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欧洲方面,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英国、法国德国宣战。自1939年到1941年为止,德国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并和意大利、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而保持中立的苏联在和德国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后,也开始侵略,陆续占领或吞并在欧洲边界的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英国及大英国协的成员国则持续与轴心国作战,并在北非大西洋海上爆发多次军事冲突,而这也使英国成了欧洲少数仍继续抵抗德军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欧洲的轴心国决定撕毁和苏联的合作约定,联合入侵苏联,这次攻势也使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行动爆发,也就是巴巴罗萨行动,但在之后让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

到了1941年12月,亚洲轴心国日本在华作战已经多年而趋于疲软,为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获得领导地位,发动珍珠港事件,袭击位于太平洋的英美殖民地以获取南洋资源,导致美国向轴心国宣战,欧亚战场合拢的格局明显浮现,虽然日本很快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但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在中途岛海战损失四艘航空母舰,欧洲的意大利也陆续于北非战役及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败退,这些都使轴心国暂停进攻的脚步。1943年时,意大利在西西里岛战役被同盟国部队经其殖民地突尼西亚登陆打败投降,推进至意大利南部,国内政变,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失势,导致分裂成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线的主动权,同时美国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将布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诺曼底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进攻其他轴心国。在苏联部队攻入柏林后,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部队并陆续占领数个重要的西太平洋岛屿,这使得日本列岛随时面临同盟国部队入侵的危机。最后在美军分别于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原子弹并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8月,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消灭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亚洲战事的停息,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胜利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1942年美国政府印刷的"盟国为自由而战"海报(现藏于重庆抗博)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影响极为深远,改变往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特别是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够促进各国合作并防止未来的军事冲突;同时战胜的盟军各国,也纷纷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5个国家为首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主导世界秩序[2]。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二者势力大幅扩张,成为彼此对立的超级大国,并在战争结束后展开长达44年的冷战局势。与此同时过去各个欧洲大国的影响力则逐渐下降,促使各个亚洲与非洲殖民地出现非殖民化的运动,陆陆续续有许多地方宣告独立。而为了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各个国家也开始为自身的产业推出振兴经济措施;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欧洲也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目标。二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来源

  1. Donald Sommerville, The Complet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 authoritative account of the deadliest conflict I human history with analysis of decisive encounters and landmark engagements. 美国安尼斯(Anness): Anness. 2009年3月16日: 第5页 [2012年4月21日查阅]. ISBN 978-0-7548-1898-4 (英文).
  2.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 联合国基金会(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 [2012年4月21日查阅]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