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文化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江淮民系
Shen KuaSun yirang linguist

Zhou Xuan
總人口
約7700萬人[1]
分佈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香港)
美國
澳大利亞
語言
江淮官話
宗教信仰
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道教儒教中國民間宗教. 少部分基督教
相關族群
中原民系江南民系江右民系閩海民系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蘇省安徽省中部為中心形成和發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其間居民被稱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話(「江淮方言」、「江淮話」或「淮官」)的漢族民系之一,主要分佈於江蘇省中部、東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東南部部分地區;湖北省東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約7000萬。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話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外源性層次

範圍

  • 淮揚人(淮左人):操洪巢片淮東話方言,大致分佈於江蘇中部、安徽天長市。
  • 三泰人:操江淮官話泰如片方言
  • 淮西人(淮右人):操江淮官話洪巢片淮西話方言,大致分佈於安徽中部、江蘇南京市。
  • 黃孝人:操江淮官話黃孝片方言(有爭議,復旦大學陶寰認為應該歸入江右民系),大致分佈於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安慶東部和樅陽縣。

歷史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秦朝

西漢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十六國

南北朝

註:今江蘇鎮江南朝南徐州,當時仍屬吳方言區,故未列出。

隋朝

唐朝

註:今江蘇鎮江唐朝潤州,當時仍屬吳方言區,故未列出。

北宋

南宋

註:今江蘇鎮江南宋兩浙西路鎮江府,當時仍屬吳方言區,故未列出。 元朝

明朝

清朝

語言

位於江南南京操由金陵雅音演變成的官話。江淮一帶的「下江官話」又稱「江南官話」、「淮語」,其中南京官話在近代仍通行南方多個省份,曾一度被倡議作為華語正音。

學術

江淮自古尊師重教 桐城派「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都出自該區域。傳說明朝池州府狀元黃觀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明清著名章回小說的作者一大半出自江淮民系。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吳敬梓許仲琳陸西星蘭陵笑笑生都出生或成長於江淮地區。

近代代表科學家有鄧稼先楊振寧江澤涵等。

今天合肥南京都是中國政府規劃的科教名城。合肥是中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截止2017年底,合肥與上海,北京並列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哲學和宗教

道教

位於巢湖市境內的八仙山為道教洞天福地之一。相傳為呂洞賓、崔子顏等人修道之所,故稱「仙人洞」。九華山最早亦曾為道教聖地,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九華山道教興盛於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曾特許道教信眾在九華山營建開元觀,並詔以館元真。今觀沖,即是開元觀遺址。

佛教

九華山拜經台

位於青陽縣[a]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寺廟林立,為地藏菩薩道場。

基督新教

1950年代,安徽省基督新教有20多個教派,信徒共5萬人。其中中華內地會17000多人,集中在阜陽一帶;長老會信徒15000人,中心在懷遠宿縣(宿州)和壽縣;其他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教派還有聖公會基督會美南浸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蕪湖曾是多個教派的公共宣教區。「文革」以後的1987年,安徽省的基督教信徒猛增到45萬人。現在安徽的基督徒人數大約有200萬。北部的淮河流域分佈最為集中。並且在省會合肥開辦了2年制的安徽神學院。安徽神學院創辦於1986年,位址設於合肥市濉溪路8號,初設2年制專科(實際是中專)神學班,招收2屆學生之後停辦。之後有一年制義工培訓班開設若干年。

天主教

安徽省的天主教變化不大,人數仍然保持在6萬人的規模。主要分佈在北部原來的蚌埠教區。 江蘇省可統計的天主教信徒21萬人,分屬天主教南京教區蘇州教區海門教區徐州教區4個教區。其中人數最多的南京教區信徒共有12萬人,以無錫市最為集中。轄區包括蘇州、南通、徐州以外的10個市。

伊斯蘭教

信徒為該地區的回族,主要分佈在北部淮河流域。

藝術

文學和戲劇

江淮文化區的傳統戲劇有黃梅戲淮劇揚劇等。

音樂和舞蹈

美術、書法和攝影

金陵畫派

金陵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於南京地區的藝術流派,以龔賢為首。據畫史載,一般公認者有龔賢、樊圻、蔡澤、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為表現內容。其作大多雄偉而秀麗,很具江南山水特色。

揚州八怪

清朝乾隆年間活躍於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的總稱,代表畫家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思想、品格、學問、才情都很高,以畫花卉草木為主,有詩書畫三絕之說,與正統畫風迥然不同。

民俗

飲食

江淮文化區最著名的有淮揚菜金陵菜、徐海菜等,其中淮揚菜是江淮文化區菜系的代表。此外風味獨特的各地小吃亦馳名中外,如南京小吃揚州小吃

  • 淮揚菜流行於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並覆蓋泰州鹽城南通等地區,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清淡、營養、美味、美觀深受海內外食客喜愛,至今許多國宴仍以淮揚菜為主角,在刀工、選料、造型、火候上要求格外嚴謹。
  • 金陵菜又稱京蘇菜或京蘇大菜,指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風味。金陵菜起源於先秦,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 、烤、煨等烹調方法,口味平和,鮮香酥嫩。
  • 徐海菜是自江蘇省徐州向東沿隴海鐵路至連雲港一帶地方風味菜。
  • 安徽 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熏技藝,其菜餚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無為板鴨」、「李鴻章雜燴」等。
  • 小吃名點有:頂市酥、、合肥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片)、耿福興酥燒餅、蕪湖小籠包馬廠酥笏牌、大救駕、八公山豆腐、安慶雪花貢糕、無為送灶粑粑、一品玉帶糕、油炸臭豆腐、固鎮油茶、淮南牛肉湯、廬州湯包店鴨油湯包、江淮酒家鴨油燒餅等

教育

江淮地區高等教育發達,合肥市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和院校。 南京市是大陸僅次於北京與上海的科教高校城市,有南京大學等諸多高校。

文化遺產

黃山九華山明孝陵大運河等。

旅遊

黟縣宏村
安徽花鼓戲

安徽省江淮地區共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江蘇省江淮文化區共有3處世界遺產、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京杭大運河的江蘇段)、6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位置 風景名勝區 簡介
南京 鐘山風景名勝區 包括紫金山、玄武湖、明朝城垣,景區內有明孝陵、中山陵、梅花山、孫權墓、紫金山天文台等景觀。
連雲港 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以山水岩洞為特色,其中花果山因結緣《西遊記》而聞名海內外。
揚州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 由瘦西湖、蜀崗名勝、唐子城、筆架山、綠楊村等組成。瘦西湖是全國著名的湖上古典園林群之一。
鎮江 三山風景名勝區 由金山、焦山、北固山組成,三山沿江屹立。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共23個: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風景區、南京市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景區、鎮江市三山景區、鎮江市句容茅山景區、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南通市濠河名勝風景區、泰州市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淮安市周恩來故里旅遊景區、鹽城市大豐中華麋鹿園景區、連雲港市花果山景區

名人

江淮屬於名人眾多的地區,從古至今名人輩出。

政治、軍事界

朱元璋
古代
劉邦
曹雪芹
清末淮軍系統
李鴻章

其他還有吳長慶聶士成程學啟劉瑞芬張樹珊周盛波周盛傳唐殿魁唐定奎潘鼎新葉志超馬玉昆吳毓蘭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 段祺瑞:北洋皖系軍閥首領,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 李經羲: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
  • 汪大燮:曾任中國政府外務總長等要職,並曾擔任臨時國務總理。
  • 龔心湛: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國務總理。
  • 許世英: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 賈德耀: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 周學熙:財政總長、實業家。山東大學首任校長。
  • 徐樹錚:蕭縣人,曾收復外蒙古。

其他還有段芝貴薑桂題倪嗣沖陸建章聶憲藩楊善德張廣建馬毓寶鄭士琦施從濱吳新田吳炳湘雷震春,趙理泰,孫毓筠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其他還有方振武吳忠信徐謙徐庭瑤羅本立劉和謙陳鎮湘郭汝霖,程邦治,丁之發尹士豪杭立武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
陳獨秀

其他:陳延年陳喬年張勁夫黃鎮等,共產黨將領有許繼慎李克農洪學智王克丁文昌溫宗仁皮定鈞陶勇曾紹山滕海清徐立清周衣冰等。

中國共產黨高級軍官
其他

學界

  • 華佗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方士、醫師。
  • 祖沖之,生於南京,劉宋時代數學家、天文學家。
  • 王蕃 (228-266),安徽廬江人,數學家、天文學家。
  • 嵇含 (263-306),安徽濉溪人,文學家、植物學家。
  • 黃觀(1364-1402),江浙行省池州府貴池縣(今安徽貴池)人。明初狀元。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 方以智 (1611-1671),安徽桐城人,明末哲學家、科學家。
  • 鄧以蟄 (1892—1973),安徽懷寧人,美學家和藝術理論家,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之一。
  • 朱光潛 (1897—1986),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 高一涵 (1885—1968),安徽六安人,政治學大師。
  • 方東美 (1899-1977),安徽桐城人,新儒學八大家之一。
  • 徐中舒 (1898-1991),安徽懷寧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 金克木 (1912-2000),安徽壽縣人,印度學家、翻譯家、文學家。
  • 吳於廑 (1913-1993),中國世界史學科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
  • 週一良 (1913-2001),安徽建德(今東至縣)人,歷史學家。
  • 嚴耕望 (1916-1996),安徽桐城人,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唐德剛 (1920—2009),安徽合肥人,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
  • 余英時, 安徽潛山人,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江澤涵 (1902-1994),中國拓撲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 任新民 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開創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 黃緯祿 (1916-2011),安徽蕪湖人,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 葉篤正 (1916 - 2013), 安徽安慶人,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慈雲桂 (1917-1990),安徽桐城人,中國計算機科學之父。
  • 陳學俊, 安徽滁縣人,中國多相流熱物理學科的奠基人。
  • 鄧稼先 (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
  • 楊振寧 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吳敬璉 (1930—),生於南京,中國經濟學家。
  • 厲以寧 (1930—),江蘇儀徵人,生於南京,中國經濟學家。
  • 茅于軾 (1929—),江蘇鎮江人,生於南京,中國經濟學家。
  • 鮑亦和,南京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鮑亦興,南京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蔡金濤,南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竺,祖籍鎮江,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部長,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馮康,生於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
  • 高行健,祖籍泰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管惟炎,南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胡正明,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IEEE Fellow
  • 厲鼎毅,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劉必治,鹽城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柳詒徵,鎮江人,中央研究院院士
  • 羅振玉,淮安人,金石學家、甲骨文專家
  • 呂叔湘,鎮江人,中國語言學家
  • 馬相伯,鎮江人,復旦公學創始人
  • 茅以升,鎮江人,著名橋樑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閔乃本,南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閔乃大,南通人
  • 湯仲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田剛,南京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吳京,南京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吳鞠通,淮安人,中醫溫病學家
  • 謝宇,鎮江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徐皆蘇,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許靖華,南京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楊祖保,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楊祖佑,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周仁,南京人,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朱堅章
  • 莊小威,南通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文學界

曹操

其他:方令孺阿英,蔣光慈,臺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韋素園,朱湘梁小斌周而復

藝術界

梅蘭芳

工商界

  • 王致和 中華老字號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的發明創始人。
  • 胡兆祥 中華老字號安慶「胡玉美」蠶豆醬創始人。
  • 張昌翼 (1869-1931),中華老字號北京「張一元」茶莊創始人。
  • 江春 (1720-1789),清朝乾隆時揚州大鹽商,揚州瘦西湖白塔由其集資建造。

其他:曹素功,謝正安,胡炳衡,胡練九,周學熙周叔弢史玉柱王傳福,呂向陽,楊元慶,祝義才,張近東,尹同耀等

體育界

註釋

  1. 現已設地級池州市直轄的副地市級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