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本条目为澳门文化系列之一
人民与生活
艺术

另见:
香港文化   中国文化   台湾文化
葡萄牙文化

其他澳门主题
文化人口 - 教育 - 经济
地理 - 历史 - 政治政府
澳门主题

澳门文化中华文化的一环,亦因葡萄牙人居留澳门四百年,构成了澳门独有的土生葡人文化,而且在语言文学宗教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亦融合出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

人民与生活

语言

澳门基本法》第九条规定中文葡萄牙文为官方语言。

饮食文化

澳门烹饪吸收了广东地区的烹饪法和食材,以及香港葡萄牙印度非洲东南亚的特色,创制出独一无二的澳门土菜,例如烧腊多士非洲鸡马介休葡国鸡沙嗲等。

宗教

博彩

由于殖民时代葡萄牙引入赌场,所以赌博业是澳门人的经济支柱。

艺术

建筑

旅游业地标建筑物:
大三巴牌坊

由于澳门在近代中国与外国联系中的重要地位,蕴藏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05年7月15日,22座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1]。另外,富有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亦被收录在《澳门文物名录》内。澳门旅游局文化局曾于2006年定为“2006澳门世界遗产年”,并合办多项文化及促销活动,藉以吸引各地游客[2]

在2007年11月底,因为东望洋灯塔附近的建筑项目影响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通过该组织的北京办事处向澳门政府致函,表达对有关问题的关注。经过与教科文组织协调,政府于2008年4月公布规范东望洋灯塔附近建筑物高度限制的法律文件,而该处附近有争议的部分建筑项目,也在该规定公布后停止施工。

澳门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砖画(azulejos)艺术作为蓝本。[3]其蓝色和白色的主调,配以中文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称,成为了澳门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时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称一般占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积,中文则占四分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便把街道名牌的设计修改,中葡文街名各占名牌面积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称也由原来的直书改为横书。目前民政总署正逐步更换澳门的街道名牌,其中离岛区的街道名牌已全部采用新的设计,澳门区旧有的街道名牌设计也正逐渐减少。

澳门葡色碎石路

早期澳门的街道以原色碎石铺砌,罅隙较大。在1990年代澳葡政府重金在葡萄牙请来技师,在议事亭前地铺砌葡式碎石路(Calçada Portuguesa),使之成为行人专用区。后来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在妈阁庙前地都铺上碎石。惟后期铺设的碎石造工不佳,大雨过后碎石脱落有碍观瞻,且易绊倒行人。另外在市政当局在旧城区也铺设石板街。

文学

澳门文学奖-天子屠龙 (澳门)

电影

《夜了又破晓》《澳门圣诞 2005》《黄金屋》-《濠情岁月》《望洋杀机》《而是一人》

音乐

-澳广视至爱新听力颁奖音乐会

话剧

-晓角话剧研进社 - 戏剧庄- 澳门剧社 - 晴轩剧社- 慈艺剧社 - 小山艺术会 - 足迹 - 梦剧社

漫画

-澳门动漫文化产业协会

流行文化

网络文化

网络社区

网络电台

在网络多媒体发展的趋势下,创办许多如艺骏Radio澳门网络电台(853radio)第一网络电台七号月台等澳门网络电台,表达市民之间不同的心声。

网络诗社

别有天诗社是在网络拥有属于自己的牧场,自由地追求诗的梦想为宗旨的澳门网络组织。于2002年宣布成立。成立时间虽短,举办网络创作比赛、网聚等活动,借此加强诗社会员创作交流。诗社发表新诗为主,同时设立旧体诗、散文和小说的发表地区,容纳不同类型的文学创作。现时管理员是澳门诗人贺绫声甘草

文化活动

文化团体

澳门文娱设施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英文) 2005-07-15
  2. 2006澳门世界遗产年 -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
  3. 融合设计的典范──富有人文色彩的澳门瓷砖街牌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