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俞大猷
大明福建总兵
中国闽南武术家
国家大明
主君明世宗(1535-1567)
明穆宗(1567-1572)
明神宗(1572-1579)
俞姓
大猷(Jû Tāi-iû)
志辅(Tsì-hú)
虚江(Hi-kang)
祖籍大明南直隶凤阳府霍邱县
出生1503年
大明福建行省泉州府北郊濠市
逝世1579年
谥号武襄
墓葬俞大猷墓
出身
嘉靖十四年武进士
经历
名将、南拳名家
著作
剑经》、《续武经总要》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志辅虚江福建泉州府北郊濠市河格头村(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人[1]祖籍南直隶凤阳府霍邱县(今安徽霍邱[2]。是明代嘉靖年间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亦是武术名家。曾任浙江总兵、福建总兵,追赠左都督,谥武襄

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参加武科会试,中武进士第五名,授千户,守卫金门

嘉靖三十四年,俞于浙江嘉兴倭寇约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总兵,先后平定浙西倭患,以及盘踞舟山的倭寇巢穴。

嘉靖四十一年,俞从山西被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戚继光等人攻克福建莆田东南平海卫,再度给予倭寇强烈打击,并收复兴化城(今莆田)。经过俞大猷的努力,至嘉靖四十五年,基本消除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与祸害。

为官清廉正直,不知逢迎赠贿予东厂,遭构陷入锦衣卫诏狱数月,为戚继光胡宗宪救出,俞因此郁郁以终。卒后,赠左都督,谥武襄

为了纪念俞大猷抗倭的成就,现浙江丽水有一条街道以俞大猷的名字命名:大猷街。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的俞大猷墓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儿子

次子俞咨皋克迈,亦曾出任明朝水师提督天启四年(1624年),俞咨皋时任福建南路副总兵官,曾率军发动澎湖之役,包围位居澎湖风柜尾的荷兰城堡,并顺利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澎湖驱往台湾而闻名。[3]

天启六年至天启七年(1626年至1627年),福建泉州同安县发生饥荒,翌年崇祯元年(1628年),时任福建巡抚朱钦相颁布米禁,并下令禁止民间由水路运送米粮,仅时任福建水师总兵的俞咨皋以派送蓬船前往广东收购米粮,垄断水路航线,趁隙大发灾难财;俞咨皋曾因此被多位朝中官员(颜继祖李鲁生等)参本,也导致不少灾民窜逃至海盗郑芝龙麾下。[4]:102-109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初一,郑芝龙集结九十艘战船,先在漳州东山岛朝福建水师发动第一次攻击,嗣后进攻厦门,击溃俞咨皋舰队,顺利解除米禁。同年夏末,俞咨皋及其部下则被崇祯皇帝处置,入狱治罪。[4]:102-109

武术贡献

俞大猷和戚继光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现称南拳,突显与少林拳之差异。(南少林也正在泉州之中)。

传下“荆楚长剑”、“杨家枪”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编写了《剑经》,详言棍法要义,授于各兵将,在对抗倭、虏战争中,连战皆捷。俞大猷早年师从赵本学,习兵法武功。

剑经》成于1557年,俞大猷将《剑经》与《兵法发微》连同他的老师赵本学所著的《韬钤内外编》合辑成《续武经总要》。

《剑经》实际上是讲“棍”法及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三法,俞认为“棍为艺中魁首”。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参考资料

  1.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泉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2. 《都督俞公生祠记》 载“原籍直隶凤阳霍丘县人,世泉州卫前所百户,以魁武科授正千户,累迁都督同知,虚江其别号云。岁嘉靖甲子冬十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南京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同安南洲许廷用撰。”
  3. 汤, 锦台.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Taiwan in the age of exploration" (台北市: 如果). 2011. ISBN 9789866702792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4. 4.0 4.1 郑, 维中.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 "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 蔡耀纬(翻译). 新北市: 卫城. 2021 [2013]. ISBN 978986993816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