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2日 (五) 11:23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學 → 学, 與 → 与, 師 → 师 (25), 導 → 导 (3), 語 → 语, 領 → 领, 應 → 应 (4), 寧 → 宁 (2), 莊 → 庄 (2), 魯 → 鲁, 來 → 来 (2), 對 → 对 (4), 發 → 发, 極 → 极, 蓮 → 莲, 傳 → 传 (4), 詞 → 词 (4), 號 → 号, 譯 → 译, 簡 → 简, 稱 → 称 (7), 為 → 为 (6), 於 → 于, 亞 → 亚, 種 → 种, 術 → 术, 靈 → 灵, 頭 → 头, 認 → 认, 個 → 个 (3), 當 → 当, 錫 → 锡, 驗 → 验, 銜 → 衔, 題 → 题, 識 → 识, 經 → 经 (5), 軌 → 轨, 備 → 备, 響 → 响, 從 → 从, 瑪 → 玛 (2), 話 → 话, 價 → 价, 這 → 这 (2), 「 → “, 」 → ”, 儀 → 仪)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宗师一词最早出自《庄子 大宗师》,“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也就是“”,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简称大师宗师。对应印度教-佛教的称呼是上师(对应梵文梵语गुरुGuru),又译为古鲁、咕噜、师、上师、道师,意为教师或导师,指在某个领域中具备深厚知识、经验,可指导方向,教育他人的大师

这个词经常被当成宗教性名词来使用。在道教儒家学派、武术流派中,经常用于尊称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在印度教锡克教中,指引你灵性发展的宗教导师都被称为上师。在藏传佛教中,也经常使用这个称号,仁波切藏传佛教上师的一种尊称。藏语中的喇嘛对应到梵文的上师。密宗僧侣常把传授自己秘法或仪轨的上师,尊称为阿阇梨

道家

宗师一词最早出自《庄子 大宗师》,“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也就是“”,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大道。 《大宗师》全文可以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是之谓真人”,虚拟一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第二部分至“而比于列星”,从描写“真人”逐步转为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第三部分至“参寥闻之疑始”,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第四部分至“蘧然觉”,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进一步讨论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气”的变化,是自然的现象,因而应“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只有这样精神才会超脱物外。第六部分至“乃入于寥天一”,说明人的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而与自然合成一体。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世俗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世俗价值是对人的精神摧残。第八部分至“丘也请从而后也”,论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余下为第九部分,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印度教

印度教的虔信派十分重视上师。印度教一些瑜伽因很危险,一定要上师指导下才可学。

密宗

密宗中,莲花生大师被认为是宁玛派的根本上师。宁玛派中有上师相应法(密宗四加行之一)。“上师”就是善知识,有二种:一是外在上师,一是内在上师。佛陀说没上师任何修证也不能成就,佛陀也说末法时代佛陀会化身上师教育弟子。[来源请求]。密宗的修持需要上师灌顶,没的一律不得成就。上师与弟子结下师徒关系以后,就是生生世世的,直到弟子成佛为止。从中亚传来的密宗经典,没有上师的用法。日本真言宗也没有上师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