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寺庙中的梵天石刻
19世纪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印度教(英语:Hinduism),梵文称吠陀教天城体梵文वैदिकधर्मः vaidikadharmaḥ)、娑那旦那教[1]天城体梵文सनातनधर्मः sanātanadharmaḥ )或阿耶法[2]天城体梵文आर्यधर्मः āryadharmaḥ),是古印度六派哲学流传到今天所产生的各种信仰体系的统称。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亚次大陆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并包含许多不同的传统[注 1]。印度教基于一种独有的知识或哲学观点。它包括了婆罗门教湿婆派[4]毗湿奴派沙克达教及其他许多的印度教教派,和以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法论,内容是广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种不同的知识或是价值观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刚性、共同的信仰[5]

印度教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注 2],有些人则认为印度教是超越人类起源的“永恒的”,“永恒的规律”或“永恒的道路”超越了人类的起源。[14][15][16]。其中规定一些永恒的责任,如诚实、仁慈、纯洁、忍耐和自我约束等等。是不分阶级、种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web 1]

印度教有十亿信徒,其中的九亿居住在印度,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虽然印度教信仰人数高于佛教[17][18],但是,普遍认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数集中在特定国家印度,因此普遍认为佛教比印度教更适合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作为经典教义。在此之外,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教并不是一个多神论的宗教,而是属于介于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间的单一主神教[19]

历史

起源

“印度教”或“兴都教”一词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时期印度人根据波斯人对印度人的称呼创造的英语新词,现存记录最早由拉姆·莫汉·罗伊使用。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吠陀娑那旦那教(意“恒法”)称之,至今东部印度语(如孟加拉语)仍常用“娑那旦那法”一词;注意:佛教梵文中也用“恒/散那旦那”一词修饰法,但与印度敎无关,能够将印度教和佛教、耆那教区分开来的梵文称呼只有“吠陀法”一词。事实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义的区别很大,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之间的差异。

公元前20至10世纪是古印度教发展时期。 印度大陆原居民的本土宗教与亚利安人吠陀宗教的集合体,受到婆罗门教反吠陀的思潮后印度诸宗教的影响[20]。印度教的起源相当复杂。基本上,印度教承袭了旧婆罗门教的系统,并且融合了沙门运动后印度新兴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等诸多宗教的元素。婆罗门教在印度衰落已久后,于八世纪时开始有了婆罗门教的复兴运动。其中,出自于湿婆派的大师商羯罗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去掉了婆罗门教的一些糟粕,并且整合了梵天派、湿婆派与毗湿奴派的学说及印度各地区的民间信仰,而形成了印度教商羯罗并且仿效佛教的僧团制度,让印度教的发展得以快速的成功。印度教不是只分布于南亚,在东南亚也有人信仰。

当代发展

印度当代最有影响的组织是国民志愿服务团世界印度教大同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由海德格瓦于1925年创立,它以罗摩神作为崇拜对象,支持印度教社会化活动[21]。世界印度教大同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组织,是印度教各派别的联合体,由国民志愿服务团领袖高瓦克创立于1964年。该组织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机构庞杂的宗教联合组织,有100多个派别和51个指导委员会,与30多个国家的印度教徒都有联系。

信仰和学说

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22][注 3]。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善行能使人升为婆罗门,恶行则能令人堕为首陀罗贱民甚至畜类。因此,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与梵合一。“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印度婆罗门教有燃火祀天的仪式,火被当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烧的话,上天可以吃到供品,就可降福人类。虽然印度教有轮回观念,但认为倘若破坏种姓制度的原则,则会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结果,故上至婆罗门下至贱民,均不敢废除该教义,纵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认种姓制度。

印度教具有强烈的封闭特色:不鼓励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励外国人入籍印度(但印度境内亦有历史悠久的犹太人帕西人等移民群体);印度人生来即被视为印度教徒,外国人则不被视为印度教徒;没有后天加入印度教的观念,也没有叛教的观念(纵使一位印度人宣称亦然,仅视之为挑衅行为。破坏种姓规矩及杀牛等行为亦同,但可能会招来包括谋杀私刑制裁)。穆斯林和外国人虽不适用种姓制度,但除非对方不友善,原则上按刹帝利对待。

派别

伦理观和社会观

种姓制度

传统上认为印度教包涵种姓制度,但近代有些研究认为种姓制度并非源自印度教而是印度社会,因为印度教的教条中并没有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许多其他宗教也曾经或仍然有种姓制度。无论如何,印度教信徒间目前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

尽管废除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从属关系在印度教的组成中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

等级又可以分成很多次等级(Jatis),因此一共有2000到3000个等级。尽管等级制度起源于印度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接受并采纳了等级划分,甚至印度基督宗教中等级也很明显,如今印度许多的教会教堂中,低等级的成员必须坐在后排。

印度教中的低等级贱民在社会上受到压迫,而印度法律无能为力,只能改宗包括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在内的其他宗教[23]

母性

印度教中妇女们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弘扬母性。怀孕的每一个阶段直至孩子的出生都将有神职人员伴随和保护,保证孩子和母亲的身心健康。过去妇女们要尽可能多的孕育孩子,以保证整个家族的安全和生存。尽管印度教徒并不会普遍地漠视女孩,但是时至今日,部分家庭中女孩子还是被看作包袱,因为结婚的时候,她们要带着嫁妆离开。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么大量的嫁妆将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很高的堕胎率。

很多现代的特别是城市中的印度教徒逐渐地愿意抚养女儿,因为女儿能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

家庭

一个典型的家庭由四个生活阶段组成。它规定,接受教育之后组建一个家庭,然后在孩子们都成长之后,出世而虔诚的学习,拯救自身。

印度教教徒将牛视为看护者和母亲[24]以及无私奉献的象征[25]。印度教教徒也不会吃牛肉。

人口统计

世界各国印度教人口的比例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约占印度13亿人口中的79.5%[web 2]。其他印度教信徒人口较多的国家有尼泊尔(2300万人)、孟加拉(1500万人)以及印尼巴厘岛(330万人)。

以下是印度教徒比例较多的国家列表(截至2008年 (2008-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

  1.  尼泊尔 81.3%[web 3]
  2.  印度 80.5%
  3.  毛里求斯 48.5%[26]
  4.  圭亚那 28%[web 4]
  5.  斐济 27.9%[web 5]
  6.  不丹 25%[web 6]
  7.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2.5%
  8.  苏里南 20%[web 7]
  9.  斯里兰卡 12.6%[web 8]
  10.  孟加拉国 9.6%[web 9]
  11.  卡塔尔 7.2%
  12.  留尼汪 6.7%
  13.  马来西亚 6.3%[web 10]
  14.  巴林 6.25%
  15.  科威特 6%
  16.  新加坡 5.1%[web 11]
  17.  阿联酋 5%
  18.  阿曼 3%
  19.  伯利兹 2.3%
  20.  塞舌尔 2.1%[web 12]

在2010年时,根据《2010年全球宗教景观——世界主要宗教的规模与部分》报告,印度教是世界信徒第三多的宗教,仅次于基督宗教伊斯兰教[27]

注解

  1. 印度教有定义为“宗教”、“一套宗教信仰及实践”、“宗教传统”等,在Gavin Flood的Establishing the boundaries 2008 (2003), pp. 1-17有进一步的说明.[3]
  2. 参见: "最古老的宗教:
      • Fowler:"也许是最古老的宗教(probably the old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6]
      • Gellman & Hartman:"印度教,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Hinduism, the world's oldest religion)"[7]
      • Stevens:"印度教,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Hinduism, the old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8]
    • 最古老的宗教(The "oldest living religion")[9]
    • 世界上仍有人信仰的最最古老的宗教(The "oldest living major religion" in the world.)[10][11]
      • Laderman:"世界上最古老且没有灭绝的文明及宗教(world's oldest living civilisation and religion)"[12]
      • Turner:"一般也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要宗教(It is also recognized as the oldest major religion in the world)"[13]
  3. 佛教的轮回与此轮回不同。

参考文献

引用

  1. “散那旦那”(सनातन)并非印度敎专有名词,其他宗敎比如佛敎《法句经》就有“eṣa dharmaḥ sanātanaḥ ”(此恒常法)的用法。
  2. “阿唎耶”(आर्य)并非印度敎专有概念,其他宗敎与世俗团体均使用该词。
  3. Flood 2008,第1-17页.
  4. Nath 2001,第31页.
  5. Georgis, Faris. Alone in Unity: Torments of an Iraqi God-Seeker in North America. Dorrance Publishing. 2010: 62. ISBN 1-4349-0951-4. 
  6. Fowler 1997,第1页.
  7. Gellman 2011.
  8. Stevens 2001,第191页.
  9. Sarma 1953.
  10. Merriam-Webster 2000,第751页.
  11. Klostermaier 2007,第1页.
  12. Laderman 2003,第119页.
  13. Turner & 1996-B,第359页.
  14.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Ed. John Bow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5. Harvey, Andrew, Teachings of the Hindu Mystics, Boulder: Shambhala, xiii, 2001, ISBN 1-57062-449-6 
  16. Knott 1998,第5页.
  17. 全球差传数据 (PDF). [2014]. 
  18. The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 2012 [2014-09-02]. 
  19. Why does Hinduism have so many gods? (英文)
  20. 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 Tmps.hc.edu.tw. [2014-07-16]. 
  21. 作者:joye. 经济学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 穿短裤的人们. 2014-06-23 [2014-07-19].  已忽略未知参数|wbsite= (帮助)
  22. 印度教教义. Dfg.cn. [2014-07-19]. 
  23. 印度贱民改宗为哪般? 人民网网络文摘. People.com.cn. [2014-07-16]. 
  24. Walker 1968,第257页.
  25. Richman 1988,第272页.
  26. Resident population by religion and sex (PDF). Statistics Mauritius: 68. [2012-11-01]. 
  27. 最新全球佛教统计数据. [2014-07-19]. 
引自网络来源
  1. "The Editors o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sanatana dharm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Britannica.com. [2014-07-19]. 
  2. CIA-The world factbook. [2014-07-19]. 
  3. 2011 Nepal Census Report (PDF). [2014-07-19]. 
  4.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2014-07-19]. 
  5.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2014-07-19]. 
  6. Bhutan. [2014-07-19]. 
  7. Suriname. [2014-07-19]. 
  8. Department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The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2011
  9. SVRS 2010 (PDF).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2-09-02]. 
  10.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2014-07-19]. 
  11.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 Statistical Release 1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Language and Religion (PDF). 2011-01-12 [2011-01-16]. 
  12.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2014-07-19]. 

来源

出版物
  • Flood, Gavin,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Hinduism, John Wiley & Sons, 2008 
  • Nath, Vijay, From 'Brahmanism' to 'Hinduism': Negotiating the Myth of the Great Tradition, Social Scientist, 2001: 19–50 
  • Flood, Gavin D., An Introduction to Hindu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Fowler, Jeaneane D., Hinduism: Beliefs and Practices, Sussex Academic Press, 1997 
  • Gellman, Marc; Hartman, Thomas, Religion For Dummies, John Wiley & Sons, 2011 
  • Stevens, Anthony, Ariadne's Clue: A Guide to the Symbols of Humanki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 Morgan, Kenneth W.; Sarma, D. S., The Religion of the Hindus, Ronald Press, 1953 
  • Klostermaier, Klaus K., A Survey of Hinduism 2nd, SUNY Press, 1994 
  • Laderman, Gary, Religion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s, Diversity, and Popular Expressions, ABC-CLIO, 2003, ISBN 1-57607-238-X 
  • Turner, Jeffrey S., Encyclopedia of relationships across the lifespan, Greenwood Press, 1996 
  • Merriam-Webster,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Encyclopedia, Merriam-Webster, 2000 

外部链接

参见

印度教
相关宗教系统及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