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小仓由菜對話 | 貢獻於2022年8月11日 (四) 10:14所做的修訂 (我来啦, replaced: 項 → 项, 遠 → 远, 擁 → 拥, 機 → 机 (2), 創 → 创 (2), 註 → 注 (4), 設 → 设, 課 → 课, 繼 → 继, 網 → 网, 遊 → 游, 係 → 系, 樹 → 树, 虛 → 虚, 寫 → 写, 銜 → 衔, 簽 → 签, 題 → 题, 傑 → 杰, 訊 → 讯, 視 → 视 (8), 講 → 讲 (3), 轉 → 转 (3), 時 → 时 (5), 別 → 别 (2), 顯 → 显 (2), 則 → 则, 萊 → 莱, 濟 → 济, 備 → 备, 躍 → 跃, 雞 → 鸡, 隨 → 随, 貫 → 贯 (2), 檔 → 档, 飾 → 饰, 換 → 换, 說 → 说 (9), 賢 → 贤, 齊 → 齐, 礎 → 础, 繫 → 系, 陰 → 阴 (2), 誤 → 误, 記 → 记 (3), 「 → “ (7), 」 → ” (7), 譽 → 誉, 歲 → 岁 (2))

張三丰
君寶
三丰
出生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
遼西懿州人(一說福建省邵武人)
逝世天順二年(1458年)(211歲)
種族漢族
宗派道教
修行法門性命雙修
頭銜通微顯化真人(明英宗御封)
韜光尚志真仙(明憲宗御封)
清虛元妙真君(明世宗御封)
代表作《玄譚全集》
《玄要篇》
《無根樹詞》

張三丰(1247年—1458年),本名全一,字君寶,號三丰遼西懿州人(一說福建省邵武人)[注 1][1]南宋道士[2]

武當山道教中人相傳,張三丰[3]湖北均縣武當山修道,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神。另據現存武當派武術各分支派傳人及弟子相傳,亦是武當派武術的開山祖師。[4]
現代常被引用為武俠小說中人物,尤以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為最。

生平

按《明史·方伎傳》[1]記載,張三丰曾在武當山結廬而居,後來在寶雞死而復活,還和明朝蜀獻王見過面。明太祖明成祖派人到處尋找張三丰但都沒有找到。後來明英宗給他贈了個「通微顯化真人」的封號[5]

亦有因「丰」字和「丰」的簡體字同形而不少人誤寫為「张三丰」。

主要思想

張三丰抱持三教合一思想,學貫三教, 更精研於理學。張三丰認為「」為三教共同之源,道生天地萬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6]

張三丰認為正邪之別比三教之分重要。他說,儒、佛、道都講道,它們的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濟時」,佛家「悟道覺世」,道家「藏道渡人」,同孔子一樣,老子所傳的也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儒家修養人道,仙家修煉仙道。張三丰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修正身心學說合在一起,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他的修煉方法主張性命雙修,當時另有一名道士「張三峰」提出男女雙修,倡導房中術,此張三峰非武當張三丰,「三峰」不同「三丰」此多被後人混淆。

著作

有《張三丰先生全集》,由清朝李西月編著,是明清道教隱仙派的作品匯集,主要章節有:《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譚全集》、《玄要篇》、《無根樹詞》、《雲水前集》、《雲水後集》等。

榮譽

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為「清虛元妙真君」[7]

衍生教派

明時出現的道教派別多與張三丰有所聯繫,如:武當玄武派、千師仙道派、寶雞三丰派武當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萊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繼出現。

道光年間,出現一位名叫李西月的人,自稱遇張三丰親授秘訣,講道納徒,活躍於四川樂山一帶,創立了當時最大的道派之一[8][9]

張三丰晚年把火龍真人隱仙派法脈傳承,傳予太和四仙中的楊善登,楊善登亦是千師仙道派的開山祖師,直到清末千師仙道派部分傳承因為戰亂丟失,幸好蘇齊把民間道教混合進來,並易名千師仙館,現時千師仙館由千師三子發展到有五個分館。

影視形象

電視劇

電影

動漫

  • 天子傳奇6洪武大帝》:設定師承於文天祥,父親為張世傑,擁有最強肉身可隨意轉換年齡,越年長實力越強,同南宋末帝趙昺為君臣關係,於南宋滅亡後同趙昺於太極玄棺修練 ( 此情節明顯違背史實,趙昺實際上於 8 歲時被蒙古軍逼至崖山,由宰相陸秀夫背負投海身亡 ),數十年出棺一方面收武當七子為徒創立武當派,另一方面指導朱元璋等人去修練。

註釋

  1. 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館學者傅喚民指出張三丰是福建省邵武市人

參考資料

  1. 1.0 1.1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2. 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編. 历代咏陕诗词曲集成 古代部分 下.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12: 158. ISBN 978-7-80736-294-4. 
  3. “中国武当网”有关张三丰的简介. 
  4. 国家体委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工作研究员之论文 -- 太极拳的源与流 (文/欧阳学忠) -- 转载、原文自 "武谈、太极拳源流之谜"。山西科技出版社. 
  5. 胡哲編著;何林顧問. 武当方圆八百里.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5.07: 110. ISBN 978-7-307-15911-2. 
  6. 干春松著. 神仙传.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5.01: 228–229. ISBN 7-5060-2055-6. 
  7. 文可仁主編.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宝典 1. 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0.01: 111. ISBN 7-80648-362-4. 
  8. 詹石窗總主編. 百年道学精华集成 第4辑 大道修真 卷7.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8.03: 238. ISBN 978-7-5439-7225-4. 
  9. 蔣振華著. 元明清道教文学思想研究.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8.12: 354. ISBN 978-7-5506-292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