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傳說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東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漢 前202–8
9–23
更始帝 23–25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80

229–280
蜀漢
221–263

220–265

265–420
西晉 265–316
東晉
317–420
五胡十六國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後梁555–587
西魏
535–557
東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國 907–979
(契丹)

916–1125

西遼
1124–1218
定難軍
881–982

西夏
1038–1227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271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1
中華民國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相關條目
中國歷史年表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君主,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

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口耳相傳下年代已經久遠不可考,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考古發現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指導考古工作者搶救性整理了人祖廟,發現戰國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按照目前的考古狀況有人認為三皇五帝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先後興起的不同族群[1]。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的都城可能為西坡遺址,堯的都城可能為陶寺遺址。但良渚文化的發掘經年代測定為距今5100年以上,且有巨型水壩工程遺跡,為堯舜大禹等時代的眾多故事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科學化研究基礎,至少其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玉璧、尊、琮、鉞等中華特徵的禮器,且動員萬人以上的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在當時已經可行。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史書記載

三皇五帝屬中國上古時期,距今久遠,少有當時的文字實物資料流傳,主要靠傳說流傳至今,因此這段歷史對於後來的人們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處。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綜合史料,大致為:

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如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這個傳說紀錄了母系部落的特徵。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的部落聯盟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崇拜[2],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3],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係,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部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亦有觀點認為夏朝之前存在虞朝,《左傳》、《國語》等史書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之句甚多,古籍中可考君主名有數個,虞朝可能不止虞舜一位君主。不過由於歷史久遠,史實與傳說混雜一起,難以考證。

三皇

唐朝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一九六七年出土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院館藏

關於上古傳說史中的三位聖王三皇,有各種說法: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紀錄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這個說法最早在秦始皇時代就有了,到了漢代將之寫成書紀錄下來。道教後來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備註:雖然世間流傳各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天皇燧人氏地皇神農氏人皇伏羲女媧氏三位。其中黃帝地位較為特殊,既是人皇,同時也是五帝之首。

五帝

關於上古傳說史中的五位聖王五帝,有各種說法:

另外,郭店楚簡《唐虞之道》載有「六帝」之說:「六帝興於古,咸由此也。」[5]

五帝世系圖

參見

延伸閱讀

參考

參考文獻

  • 大戴禮記·五帝德》
  • 大戴禮記·帝系》
  • 《史記·五帝本紀》
  • 《史記·夏本紀》
  • 《史記·殷本紀》
  • 《史記·周本紀》
  • 《史記·楚世家》
  • 《史記·三代世表》
  • 《竹書紀年》
  • 《山海經·海內經》
  • 《水經·若水注》
  • 《世本》
  • 帝王世紀
  • 《蜀王本紀》
  • 《華陽國志·蜀志》
  • 《漢書·律曆志》
  • 《史記索隱》

參考資料

註釋

  1. 《堯舜之都》,中央電視台紀錄片。
  2. 太平御覽》卷九二九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包犧氏,風姓。有景龍之瑞,故以龍紀官」。《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曹植《庖犧贊》曰:「木德風姓,八封創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拾遺記》卷一《春皇庖犧》載:「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居之國,有華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長眉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
  3. 《世本·帝系篇》首先將炎帝和神農氏合稱「炎帝神農氏」。《資治通鑑外記》記載,「炎帝神農氏,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曰女登,少典氏之正妃。黃帝,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母曰附室。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
  4. 《後漢書》卷40〈班彪列傳下〉註:「五位,五帝也。《河圖》曰:『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白帝白招矩,黑帝葉光紀。』」
  5.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157頁。
前任者:
青銅時代
中國朝代
距今約6000年前-前21世紀
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