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中国东北史前史
燕国 (辽西郡) 箕子朝鲜 东胡 肃慎 濊貊
(辽东郡)
秦朝 (辽西郡)
(辽东郡)
西汉 (辽西郡) 卫满朝鲜 匈奴
(辽东郡)
(汉四郡) 扶余国 沃沮 高句丽
东汉 (辽西郡) 乌桓 鲜卑 挹娄
(辽东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孙度)
(辽东郡)
(玄菟郡)
西晋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后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营州) 柔然 契丹 库莫奚 室韦 勿吉
东魏 (营州)
北齐 (营州)
北周 (营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 靺鞨
(燕郡)
(辽西郡)
唐朝 (营州) (松漠都督府) (饶乐都督府) (室韦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国
(渤海都督府)
(安东都护府)
辽朝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女真 东丹国
定安国
(东京道)
金朝 (东京路) (上京路)
东辽国 后辽 大真国
元朝 (辽阳行省)
明朝 (辽东都司) (奴尔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满洲地区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东三省) 俄占外满
中华民国
东三省
远东共和国
苏联远东
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伪满洲国
苏联占领下的满洲
中华民国
东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东北
远东
政区、政权大部在今东北三省者用粗体。
参见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是夏代商代生活在黑水(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的一个部族,可能源自通古斯族。与汉族濊貊东胡同被称为古代东北地区及外满洲的四大民族[1],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民族之一。[2]

肃愼名称的演变

古籍中把肃慎领地称为“肃慎国”,与中国中原王朝有往来。历史学家[谁?]认为时期直到南北朝时期的挹娄勿吉隋朝唐朝时的靺鞨渤海国,以及女真等民族都与肃慎很有渊源[原创研究?]

时代,肃慎曾经向舜朝贡东周战国至秦汉时的真番可能与他们有关,成为后来女真人诸申的族源之一。

朝代 名称
先秦时期 肃慎、息慎、稷慎
西汉 肃慎、挹娄
东汉 肃慎、挹娄、勿吉
三国两晋 肃慎、挹娄、勿吉
南北朝 挹娄、勿吉
靺鞨、渤海
五代十国 挹娄、渤海
公元前1世纪东夷诸国 肃慎位置。

中国古籍中对于“肃慎”的记载与解释

  • 先秦文献中的《尚书·序》、《逸周书》、《大戴礼记》的《少闲》篇以及《五帝德》篇、《竹书纪年》、《左传》、《国语》、《山海经》等都有所著录。两汉时期的文献《史记》、《淮南子》的《墬形训》和《原道篇》、《说苑》的《辨物篇》也有片断的记载。
  • 尚书》:“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贿肃慎之命。”
  • 左传·鲁昭公九年》:“肃慎、燕、,吾北土也。” 解释:周王朝声称肃慎、燕与亳,都是属于其管辖的北方领土。
  • 国语》卷二:“仲尼,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侯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名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分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解释:周武王时期,肃慎曾向周进贡楛矢与石砮,表示友好与臣服。周成王讨伐东夷胜利后,肃慎也进行了朝贡。[2]
  • 竹书纪年》:“帝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解释:不咸山,汉代称为盖马大山,隋唐称徒太山,太白山,即今长白山
  • 通典》中有:“挹娄即古肃慎,其国在不咸山北。”
  • 史记·孔子世家》:“……有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泯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方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孔子三岁,会争强,更伐陈,及,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 史记·五帝本纪》:“(虞帝)南抚交趾,……北山戎、发、息慎。” 郑玄注:“息慎,或谓之 ,东北夷。”
  • 汉书·武帝本纪》元光元年诏:“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窅(慎)北发渠搜,氐羌徕服。”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且东陼钜海,……邪与肃慎为邻。……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隃限,越海为田。” 郭璞注:“肃慎,国名,在海外也。” 颜师古注:“邪读为左,斜,谓东北接也。”
  • 后汉书·挹娄传》:“挹娄,古肃愼之国也,在扶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及。”
  • 晋书·四夷传》:“……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
  • 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凡有七种,其一号栗(粟)末部,……,其七曰白水(山)部,在栗(粟)末东南,胜兵并不过三千,而黑水部尤为劲健。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愼氏也。”
  • 新唐书·渤海传》:“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 解释:上京龙泉府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2]
  • 旧唐书·靺鞨传》:“靺鞨,盖肃愼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或臣于突厥。”
  • 辞海》的解释:“古肃慎地,夫余地,渤海地,上京东京道上京咸平路辽阳行中书省女真地,领于奴儿干都司,初为吉林将军辖区”。

关于肃慎的考古发现

  • 西团山文化遗址群 指中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中游吉林市附近西团山、长蛇山、两半山、猴石山星星哨土城子等遗址所代表的“西团山文化”,该遗址文化群目前判定为是春秋战国时代肃慎人社会发展较快的一支群落的文化遗存。[2]
  • 东康遗址 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康遗址,也揭示了挹娄社会的某些内容[需要解释]。该遗址用碳-14测定的年代为公元255±85年和公元315±95(ZK85),相当于后汉三国之际。

关于“肃慎”在民族学上的讨论

近来有少数学者(如徐松石著《日本民族渊源》)认为,实质上的通古斯民族此时尚在蒙古高原东北部,尚未从其他阿尔泰民族的共同始祖民族(群体)[需要解释]中分化出来。

勿吉与肃慎、挹娄是同种异族,婚丧习俗不同,而不是同一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称呼[来源请求][原创研究?]

透过古音来看,肃慎的上古发音应为 /siukdins/,与女真的 /dʒuʃən/ /ʐuʂən/ /ʑuʃən/ [来源请求]等发音不甚相近。又考察到中原群体在周民族东迁以前,民族成分中大部分体质与今楚科奇地区极为相似[来源请求],由此可推论,楚科奇所属的古亚洲民族在秦汉,乃至周前应该都居于中原北部及黑龙江流域以南,包括吉利雅克、科里亚克、尼夫赫及伊捷缅尔族。后来,由于周民族东迁所带动的移民潮将原阿尔泰民族带往蒙古高原东北部,自此,原通古斯族便不断往东迁移,同时也将古亚洲族切开,并且往其他方向移动,如楚科奇进入亚洲环境恶劣的最东隅。而原本居于长白山北边的古亚洲民族则进入朝鲜半岛,并与半岛南方的南岛人逐渐通婚,形成今日之朝鲜族(见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如上述情况,认为[谁?]肃慎所指可能为今日的楚科奇(Chukchee)。 而挹娄则指吉利雅克。[原创研究?][来源请求]

真正的通古斯[需要解释]应是勿吉、靺鞨,该名称被认为与今日之乌德海(Udege)族之族名同源,而该族又处于南北通古斯之交界,以“勿吉”一名的古音 /mudged/ /vudged/ 及“靺鞨”/modged/(唐初本写作靺羯/mò jié/,后改作靺鞨。故本应读作/mò jié/,而非今日之官方读音/mò hé/)来看,通古斯民族应于隋唐前迁徙至今日的黑龙江流域并且定居,并自此开始分化出南北通古斯(见胡增益著“鄂伦春语研究”)。[原创研究?]

参考资料

  1. 古代民族源流与建置. [2018-02-20]. 
  2. 2.0 2.1 2.2 2.3 2.4 王承礼. 渤海简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外部链接

[来源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