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大元
1368年-1388年或1635年
京城 
• 1368年-1369年
上都
• 1369年-1370年
应昌
• 1370年-1388年
哈拉和林
国君姓氏孛儿只斤
君主3
• 1333年-1370年
惠宗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开国)
• 1378年-1388年
天元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亡国)
语言蒙古语汉语女真语[1]
兴衰
• 1368年9月14日
明将徐达攻陷大都惠宗撤退至上都,北元开始
• 1388年11月1日
也速迭儿杀害天元帝大元国号废除,北元灭亡
• 1635年6月12日
额哲投降后金大蒙古国正式灭亡
宗教萨满教藏传佛教
前身
继承
元朝
鞑靼
瓦剌
今属于 中国
 蒙古
 俄罗斯联邦 布里亚特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 阿尔泰共和国

北元蒙古语ᠤᠮᠠᠷᠠᠲᠤ ᠥᠨ ᠥᠯᠥᠰ,1368年9月14日-1388年11月1日[注 1]或1635年6月12日[3])是由孛儿只斤家族退居蒙古高原之后统治的元朝残存政权[4]。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终于元天元帝天元十年(1388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为“都沁·都尔本[注 1](明朝称鞑靼瓦剌)所取代。[5]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派遣徐达领兵进攻元朝首都大都元惠宗妥懽贴睦尔被迫放弃大都,北走上都。[4][6]因国号仍称“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称之为“北元”。[7][8]此时的北元仍控制着中书省西部地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以及位于西南飞地云南行省等省份,与南边的明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9][10]经过与明朝的几次战争,北元先后失去几十万兵力,再也无力南下与明朝相争,元惠宗试图恢复中原故土的企图彻底失败。[11]元惠宗病重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已总理军国重事,元惠宗死后即位,是为元昭宗。于1370年建年号“宣光”,立意仿效周宣王姬静汉光武帝刘秀等中兴帝王一样中兴大元,恢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12]宣光八年四月十三日(1378年5月10日),元昭宗去世,其弟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进攻明朝边境。天元十年十月初三日(1388年11月1日),也速迭儿杀害元天元帝,废除大元国号,国号复称“蒙古”,北元灭亡。[13]北元的灭亡,对于明朝而言是失去了政治上的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个中原王朝的残余势力。[14]

自1388年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害元天元帝,并篡位称汗之后,蒙古开始逐渐分裂为东部鞑靼(蒙古本部)、西部瓦剌兀良哈三大部落。元天元帝败亡之后历经四代传至坤帖木儿鬼力赤于1402年杀害坤帖木儿,继而登上大汗之位。[2]1438年,瓦剌部脱欢扶植大汗脱脱不花击败同时并立的大汗阿岱,统一了蒙古诸部。[15]1449年,脱欢之子也先入侵明朝,俘虏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史称土木堡之变达延汗满都海哈屯在15世纪重新统一蒙古诸部,史称达延汗中兴。然而,达延汗在帝国以封地的名义分封于其儿子与亲戚,导致了帝国统治的权力下放。[16]尽管权力下放,但是达延汗与蒙古贵族之间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孛儿只斤家族的内斗并不严重,直到林丹汗统治期间(1604年-1634年),蒙古内部的纷争中削弱了自身的力量。1635年6月12日,林丹汗之子额哲投降清太宗皇太极统治的后金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历经430年之后正式宣告灭亡。[3][17]

国号

定义

1368年至1635年之间存在的蒙古政权有多种名称,其中包括“北元”。与元朝一样,“大元”国号在1368年至1388年之间正式使用。元天元帝死后,“大元”国号与中国皇帝尊号被篡位的也速迭儿废除,因此“北元”这个名称有时候在使用上受到限制,仅指代1368至1388年。“北元”的“北”用于区分1271年建立的元朝和1368年以后的政权。“大元”国号在达延汗统治期间短暂重新启用,其汗号“达延”来自“大元”的音译。[18]此外,有证据表明,脱脱不花也先在统治期间也曾经重新启用“大元”国号与汉制称号。[18]

在英语中,“北元”一词通常用于涵盖1368年至1635年的整个蒙古历史。除了“大元”(1388年之前与达延汗统治期间)之外,蒙古人仍然继续称作“大蒙古国”。在某些现代文献中,它也被称为“后蒙古帝国”、“蒙古汗国”[19],尽管大多数这些英语术语也可以指代在13-14世纪的蒙古帝国或元朝。

在蒙古历史中,这一时期也称为“四十与四的蒙古政治分裂时期”,意思为四十个东部蒙古部落和四个西部蒙古部落的政治分裂时期。[注 2]此外,蒙古史学还使用“政治分裂时期”、“蒙古的政治动乱时期”以及“14-17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等。[20][21]

争议

在中外蒙古史学者的论著中,屡见“北元”一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史学概念的使用范畴却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就是“北元”是指1368年-1388年这20年间的蒙古还是指1368年-1635年这268年间的蒙古。传统说法是1402年鬼力赤杀害坤帖木儿,为北元时期结束的时间。[2]关于这个问题,蔡美彪曹永年曾作过深入探讨,认为“北元”应适用于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此后大元国号已取消,仍称蒙古。[22][23]大元国号的废弃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蒙古政权放弃争夺中原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

北元历史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
时代

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时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纪

前11世纪

前256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
东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战国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汉 前202–8
9–23
更始帝 23–25
东汉 25–220
三国
220–280

229–280
蜀汉
221–263

220–265

265–42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五胡十六国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后梁555–587
西魏
535–557
东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国 907–979
(契丹)

916–1125

西辽
1124–1218
定难军
881–982

西夏
1038–1227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国 1206–1271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后金 1616–1636
1636–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系列条目
汉族地区 外蒙古地区
战国时期
前476年–前221年
匈奴 东胡

前221–前207
两汉
前202–220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柔然 高车

581–619
突厥汗国 铁勒

618–907
东突厥
薛延陀部
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五代十国
907–979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960–1279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

1271–1368
岭北行省

1368–1644
北元 瓦剌
鞑靼(东蒙古)
喀尔喀蒙古

1644–1912
清代蒙古
内属·外藩·乌里雅
中华民国
1912–1949
蒙古地方自治
伪“大蒙古国”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949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国
文化 · 地理
泛蒙古主义

退居草原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南方,令徐达北伐中原,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24][25]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七日(1368年9月9日),元惠宗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1368年9月10日),元惠宗提议撤离至上都失列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者赵伯颜不花谏言不可行,应留下固守大都,元惠宗不听,夜半开大都的健德门北走上都,率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后妃、臣僚等撤离大都。[26][27]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明军从大都的齐化门攻城而入,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等人殉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回到本土蒙古草原。[26][28]

元惠宗撤离大都后,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当时高丽人称作“北元”。[7][8]这时候,元朝除了据有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等行省之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元朝将领还武装控制着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中书省的西部地区(今山西省),在西南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仍奉北元正朔。[9]此外,北元与高丽国以及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亚细亚等地仍旧保持着政治与经济上的联系。[29]

中原尽失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四日(1368年9月16日),元惠宗到达上都[30]至正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1368年11月8日),明将常遇春攻陷保定,再攻陷真定。至正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1368年11月13日),明将冯胜、汤和攻陷怀庆泽州潞州也相继被攻陷。[31]至正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1369年1月9日),明将徐达攻陷太原,扩廓帖木儿败走甘肃行省;至正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369年3月3日),常遇春攻陷大同,元朝失去中书省的西部地区。[32]

至正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1369年4月12日),明将徐达攻陷奉元,改奉元为西安,元将张良弼败走;至正二十九年三月十二日(1369年4月18日),明将常遇春攻陷凤翔,陕西行省平章李思齐败走临洮[33][34]至正二十九年四月初一日(1369年5月7日),晃火帖木儿也速分成二路以大都为目标进军。至正二十九年四月初七日(1369年5月13日),也速进攻永平失败。至正二十九年四月十一日(1369年5月17日),明军攻陷巩昌,总帅汪灵真保等人投降,忽都帖木儿留守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1369年5月19日),李思齐投降。[35]

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1369年7月8日),也速与明将常遇春于全宁开战,也速最后战败。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1369年7月15日),明军攻陷大兴,中书右丞脱火赤被俘虏。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1369年7月16日),明军逼近上都,元惠宗撤离上都,当天到达应昌。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等人留守上都。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369年7月18日),晃火帖木儿率领的元军于新开岭一战败于明军,晃火帖木儿战死。至正二十九六月十七日(1369年7月20日),明将常遇春攻陷上都,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等人殉国。[36]至正二十九年七月十九日(1369年8月21日),扩廓帖木儿的手下将领韩札儿攻克原州,又攻克泾州,想要借此救援庆阳。明将冯宗异驿马关率领明军迎击,韩札儿的元军败退。[37][38]至正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1369年9月22日),徐达攻陷庆阳,元将张良臣战死,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失陷。[39]

至正三十年正月初三日(1370年1月30日),明太祖发动第一次北伐,派遣明将徐达、李文忠、汤和分成三路来犯,三宝奴持元惠宗的诏书征召扩廓帖木儿。[40]至正三十年(1370年)二月,明将李文忠攻陷兴和,进军察罕脑儿,平章政事竹贞战败被掳。[41][42]至正三十年四月初七日(1370年5月2日),扩廓帖木儿与明将徐达于沈儿峪交战,扩廓帖木儿战败而退走哈拉和林 ,其麾下元军尽皆投降明朝。[43][44]

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因痢疾在应昌去世,享年51岁。[45]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皇位,是为元昭宗,并于1371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初九日(1370年6月3日),太尉蛮子、平章政事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人率领的元军败于明将李文忠开平丢失,平章政事上都马等人投降;太尉买驴落马河与明将孙兴祖一战,兵败战死。[46]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1370年6月10日),明将李文忠攻陷应昌,元昭宗次子买的里八剌与后妃皆被明军掳获,元昭宗撤至哈拉和林,扩廓帖木儿在不久之后也到达哈拉和林,元昭宗于国事上重用他,并坚持抵抗明军。[45][46]

宣光元年二月二十八日(1371年3月15日),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派遣右丞董遵、佥院杨贤投降明朝,进献降表、辽东地图及所属兵马钱粮的数额,明朝控制辽东地区(今辽宁省南部)。[47][48]然而之外的辽阳行省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恃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太祖的招抚。

镇守云南行省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朝对中国的统治结束,退居蒙古草原后依然继续忠效之;宣光元年(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攻灭据有四川的明玉珍的明夏政权,并且多次遣使劝降梁王未果。

冀望中兴

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地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诏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明太祖称为“当世奇男子”。[49]宣光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372年3月1日),明太祖发动第二次北伐,徐达从雁门出发进攻哈拉和林,负责中路;李文忠则是从居庸出发,经应昌进攻哈拉和林,负责东路;冯胜从兰州出发攻取甘肃行省,负责西路。[50]宣光二年三月二十日(1372年4月23日),扩廓帖木儿先是与明将蓝玉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一战佯败,诱敌深入。[51]宣光二年五月初六日(1372年年6月7日),扩廓帖木儿的元军于岭北行省大破明军,负责中路的徐达的明军阵亡万余人。[52][53]元朝太师哈剌章土剌河与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一带与负责东路的明将李文忠交战多日,哈剌章的元军于宣光二年六月二十九日(1372年7月29日)这天败退。[54]李文忠的明军追至称海时,各路元军会合之后又发动攻势。李文忠认为无法取胜,虽未像中路的徐达一样惨败,但是明将曹良臣等人也战死沙场,损失惨重,就决定撤兵而回,只有负责西路的冯胜的明军连战连捷。[55]宣光二年六月初三日(1372年7月3日),元军在瓜州沙洲两地败于冯胜,元朝被明朝夺取甘肃等处行中书省[56]自此之后,明军十几年不再进攻漠北。[53]

宣光三年二月初三日(1373年2月25日),元昭宗派遣伯都帖木儿玉山不花出使到访高丽国,以玺书高丽恭愍王王颛:“顷因兵乱,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朕复正天下。”二人刚入境时,恭愍王想要派人杀害伯都帖木儿等人,群臣阻拦,于是北元使团被送到高丽国首都开城。宣光三年二月初六日(1373年2月28日),恭愍王在夜里会见伯都帖木儿,说自己有眼疾,不能见太阳,只能待在夜里,其意思是害怕明朝知道此事。宣光三年二月十三日(1373年3月7日),两人只能返回北元,恭愍王也向北元献上苎布[7][57]

宣光八年四月十三日(1378年5月10日),元昭宗去世,其弟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于宣光八年四月十六日(1378年5月13日)继位,明年六月改元天元,其属下丞相驴儿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元军将领聚众于应昌与哈拉和林二地,对于明太祖的招降都坚持不从,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进攻明朝边境。[58]

大元终结

天元二年(1380年)二月,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上万元军于哈拉和林屯扎,得知此事的明太祖发动第三次北伐,派遣沐英率领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明军进攻北元。[59]天元二年三月二十一日(1380年4月26日),脱火赤、爱足的元军于亦集乃与沐英的明军交战,最后在哈拉和林被击败,脱火赤、爱足被俘虏,其麾下元军投降。同年冬季,平章完者不花也被明军俘虏 [60][61]

天元三年正月初二日(1381年1月27日),乃儿不花率领元军进攻明朝边境。明太祖发动第四次北伐,派遣徐达、汤和、傅友德率领明军迎击。[62]天元三年四月十五日(1380年5月9日),徐达率领明军分东西两路出击,灰山的元军被傅友德的东路明军夜袭而败,人畜皆被夺取。北黄河(今西辽河)的元军闻讯之后落荒而逃,明军追击,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人被俘虏。[63]知院李宣与其部众则是被从古北口出发,直捣高州嵩州全宁诸部,渡过胪朐河(今克鲁伦河)的沐英的西路明军俘虏。北元因此丢失全宁四部。[63]

天元三年九月初一日(1381年9月18日),明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南征云南行省。[64]天元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382年1月2日),司徒平章达里麻的元军在曲靖白石江败于明将傅友德,达里麻被俘虏。天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382年1月6日),认为局势已经无法挽回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于晋宁州忽纳寨自缢而死。[65][66]天元四年闰二月二十三日(1382年4月7日),明将蓝玉、沐英攻陷大理,元朝大理总管段世投降明军,至此明军平定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全境,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67][68]从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大理国,到1382年明军击败元军夺取云南,元朝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69]

天元九年(1387年),这时扩廓帖木儿已逝世,元军也大多被消灭或投降明朝,唯独纳哈出仍拥有二十万元军驻军于金山,数度窥伺辽东地区。[70]天元九年正月初二日(1387年1月21日),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70][71]经过多次战争,天元九年六月二十九日(1387年7月14日),纳哈出投降蓝玉,元朝失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72]纳哈出的投降对于北元而言不仅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也切断了北元与高丽国之间的联络。

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明将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从大宁出发,穿越过戈壁沙漠到达草原东部的庆洲[73]天元十年四月十二日(1388年5月18日),蓝玉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大败元军,俘虏元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元天元帝与长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走。[74]元天元帝打算与丞相咬住和林会合,行经至土刺河(今土拉河)时,遭遇其部将也速迭儿袭击,与捏怯来等十六人逃走,元天元帝与咬住、太尉马儿哈会合,前往投靠人马众多的阔阔帖木儿,后来因为大雪三日而不得前进;天元十年十月初三日(1388年11月1日),元天元帝与长子天保奴被也速迭儿派遣的大王火儿忽答孙、王府官孛罗掳获,最后被以弓弦缢杀;捏怯来、失烈门派遣右丞火儿灰、副枢以剌哈、尚书答不歹等人率其部属三千人投降明朝。[75][76]从1388年开始,也速迭儿废除大元国号,也不再使用年号、帝号,北元灭亡。[13]

君主列表


 生前合法在位的北元皇帝(共3位)
北元君主年号
肖像 庙号 谥号 尊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陵寝
北元皇帝
惠宗
[77][78]
顺帝
(明太祖朱元璋谥)
[45][77][78]
乌哈噶图汗[79][80]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 至正 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 起辇谷
宣仁普孝皇帝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谥)
昭宗
[77][81]
必里克图汗[81][82]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达腊 1340年1月23日-1378年5月10日 宣光 1370年5月27日-1378年5月10日 起辇谷
益宗
[83][84]
乌萨哈尔汗[81][82] 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1342年3月7日-1388年11月1日 天元 1378年5月13日-1388年11月1日 起辇谷
蒙古大汗
卓里克图汗[85][86] 孛儿只斤·也速迭儿 1359年-1391年 1388年-1391年
恩克卓里克图汗[85]
孛儿只斤·恩克 ?-1394年 1391年-1394年
尼古埒苏克齐汗[87] 孛儿只斤·额勒伯克 1362年-1399年 1394年-1399年
托欢汗[88] 孛儿只斤·坤帖木儿 1377年-1402年 1400年-1402年
File:オルク・テムル・ハーン.jpg 兀雷帖木儿汗 孛儿只斤·鬼力赤 1379年-1408年 1402年-1408年
完者帖木儿汗 孛儿只斤·本雅失里 1379年-1412年 1408年-1412年
File:Дэлбэг хаан 1395-1415.jpg 孛儿只斤·答里巴 1395年-1415年 1415年
孛儿只斤·斡亦剌歹 1387年-1425年 1415年-1425年
孛儿只斤·阿岱 1390年-1438年 1425年-1438年
岱总汗[89] 孛儿只斤·脱脱不花 1416年-1452年1月19日 1433年-1452年1月19日
孛儿只斤·阿噶多尔济 1423年-1453年 1451年-1453年
大元田盛大可汗[90] 绰罗斯·也先 1407年-1454年 添元 1453年-1454年
乌珂克图汗[91] 孛儿只斤·马儿古儿吉思 1448年-1465年 1454年-1465年
File:Molon.jpg 摩伦汗[92] 孛儿只斤·脱古思猛可 1437年-1466年 1465年-1466年
File:Manduul.jpg 孛儿只斤·满都鲁 1438年-1478年 1475年-1478年
大元大可汗[93] 孛儿只斤·巴图蒙克 1464年-1517年 1480年-1517年
达延汗[94]
赛音阿拉克汗[95] 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 1490年-1531年 1517年-1519年
File:Bodi Alagh Khan.jpg 阿拉克汗[96] 孛儿只斤·博迪 1504年-1547年 1519年-1547年
File:Daraisung.jpg 库登汗[97] 孛儿只斤·打来孙 1520年-1557年 1547年-1557年
扎萨克图汗[98] 孛儿只斤·图们 1539年-1592年 1557年-1592年
File:Buyan.jpg 彻辰汗[99] 孛儿只斤·布延 1554年-1604年 1592年-1604年
库图克图汗[100] 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 1592年-1634年 1604年-1634年
孛儿只斤·额尔克孔果尔 1622年-1641年3月4日 1634年-1635年6月12日


注释

  1. 北元灭亡的时间点有两种说法,一说为1388年,也速迭儿废除大元国号;另一说为1402年,鬼力赤废除大元国号。[2]
  2. In the 17th century the memory of the Yuan had faded among the Mongols, although editors of chronicles described in the 18th century mentioned clearly that Kublai was the founder of the Yuan dynasty. For details, see [1]
  1. 蒙古语ᠳᠥᠴᠢᠨ ᠳᠥᠷᠪᠡᠨ意思是“四十与四”,指代东蒙古四十万户与西蒙古瓦剌四万户

参考文献

引用

  1. E. P. Bakaeva; K. V. Orlova. Монгольские этнонимы:вопросы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и этн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ава Монгольских народов [Mongolian ethnonyms: questions of the origin and 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Mongolian peoples] (PDF). Kalmyk Scientific Center. 2003 [2018-02-02]. 
  2. 2.0 2.1 2.2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 韃靼》 (中文). 而敌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 
  3. 3.0 3.1 曹永年. 内蒙古通史‧第二卷. 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第452页. ISBN 9787811152111 (中文). 林丹汗死后,察哈尔部众纷纷投往后金,只有汗室困守大漠。1635 年(崇祯八年,天聪九年)二月,后金派多尔衮等人率精骑一万,远征察哈尔余部。四月二十八日,清军抵达林丹汗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驻地托里图,额哲母子被迫归降。 
  4. 4.0 4.1 李天成. 《中华历史大辞典》编委会 , 编. 中華歷史大辭典‧第一卷. 中国: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85页. ISBN 9787806483855 (中文). 【北元】明朝建国后对漠北元朝残存政权之称。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走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乐闪电河北岸),与明对抗。 
  5. 曹永年.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 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1日: 第77页. ISBN 9787810744447 (中文). 又谓,蒙古四十万户,卫拉特四万户,所以往往以“都”(蒙语四十)代表蒙古,“都尔本”(蒙语四)代表卫拉特,或连称“都沁·都尔本”以表示全体蒙古人。 
  6.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丙寅,克通州,元帝趋上都。是月,征天下贤才为守令。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庚午,徐达入元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遣将巡古北口诸隘。 
  7. 7.0 7.1 7.2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三年二月,遣伯都帖木儿、玉山不花便于高丽,以玺书赐高丽王曰:“顷因兵乱,迁于北。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朕复正天下。”是时,高丽称和林为北元。伯都帖木儿等入境,王欲杀之,群臣以为不可。于是王夜见伯部帖木儿,托言目疾,恐明人知之也,使还,附苎布以献。 
  8. 8.0 8.1 郑麟趾. 高麗史‧卷第四十三‧世家第四十三‧恭愍王六 (中文). 北元辽阳省平章刘益、王右丞等欲归附大明,虑迁居民,以辽阳本我地,若我国请命,可免迁徙,遣使来告。 
  9. 9.0 9.1 达力扎布. 明朝漠南蒙古歷史硏究. 中国: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7年12月: 第4页. ISBN 9787805066288 (中文). 这时元朝除据有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之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地主武装还控制着陕西行省及中书行省的西部(即今山西省)地区,在西南云南行省仍奉北元正朔。 
  10. 俞祖华; 李炳泉.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一百次戰爭. 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中文). 与明朝南北对峙,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 
  11. 达力扎布. 明清蒙古史論稿. 中国: 民族出版社. 2003年6年1日: 第5页. ISBN 7105054611 (中文). 过几番较量,北元先后丧师几十万,再也无力南下与明朝相争。元惠宗试图恢复旧疆的企图彻底失败。 
  12. 达力扎布. 明清蒙古史論稿. 中国: 民族出版社. 2003年6年1日: 第5页. ISBN 7105054611 (中文). 惠宗病重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昭宗)已总理军国重事,惠宗死后即位。于洪武三年(1370)建年号“宣光”,立意仿效周宣王、汉光武帝中兴大元,恢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13. 13.0 13.1 白㿟皛. 元朝宮廷軼事. 中国: 民族出版社. 2003年7月1日: 第346页. ISBN 7105055456 (中文). 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里不哥当年激烈地同忽必烈争夺帝位,又是反对使用汉法的贵族保守势力的代表。也速迭儿夺位,取消“大元”的国号,不建汉语年号。 
  14. 章恺. 正說元朝十五帝:解密歷史真相, 走出「野史」誤區. 中国: 群言出版社. 2005年12月1日: 第267页. ISBN 9787800805608 (中文). 北元的灭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 
  15. 曹永年.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 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1日: 第116页. ISBN 9787810744447 (中文). 1438年脱欢卵翼下的脱脱不花汗终于杀死阿台汗、朵儿只伯。数十年来,一直与瓦刺并强的蒙古本部,被脱欢兼并,蒙古暂时实现了有限度的特殊形式的统一。 
  16. 勒内·格鲁塞. 草原帝國. 中国: 商务印书馆. 1998年5月1日: 第508页. ISBN 9787100028622 (简体中文). 
  17. 业喜. 蒙古族古代名將錄. 中国: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年10月1日: 第235页. ISBN 9787806448724 (繁体中文). 林丹汗妻子苏泰太后与其子额哲,因大势已去,乃献皇帝国室归降。至此,成吉思汗建立的字儿只斤王朝经430余年后崩溃。 
  18. 18.0 18.1 冈田英弘. <Dayan Khan as a Yuan Emperor :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15th Century Mongolia〉.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1994年, 第81卷: 第52页-第53页. 
  19. (Бага хаадын үеийн Монгол улс; Ж.Бор – Монгол хийгээд Евразийн дипломат шашстир, II боть)
  20. Улс төрийн бутралын үеийн Монгол [Political disruption in Ancient Mongolia]. Mongolcom. 2016-08-03 [2018-02-02]. 
  21. Л.Жамарсн.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3-р боть [Mongolian History Volume 3] (PDF). Монгол улсын түүх. 2003 [2018-02-02]. 
  22. 蔡美彪. 〈明朝蒙古與大元國號〉. 《南开学报》. 1992年, (第1期). 
  23. 曹永年. 蒙古民族通史. 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3年: 第71-第72页 (中文). 
  24. 张廷玉.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一 (中文). 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25.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26. 26.0 26.1 宋濂. 元史‧卷第四十七‧本紀第四十七‧順帝十 (中文). 乙丑,白虹贯日。罢内府兴造。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城。丙寅,帝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同议避兵北行。失列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者赵伯颜不花等谏,以为不可行,不听。伯颜不花恸哭谏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卒不听。至夜半,开健德门北奔。八月庚午,大明兵入京城,国亡。 
  27.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乙丑,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师。丙寅,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议幸上都。左丞相失列门、知枢密院事黑厮、参知政事郭庸及宦者赵伯颜不花固谏,不从。是夜,出建德门,率三宫后姐、皇太子幸上都,群臣扈从者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哈刺章、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百家奴、观音奴等百余人。 
  28. 张廷玉. 明史‧‧卷第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徐達 常遇春 (中文). 逾日,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不降,斩之,其余不戮一人。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29. 余元盦. 內蒙古歷史槪要. 中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年1月: 第64页 (中文). 当时蒙古地区虽与中原断绝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但在东面则仍与高丽保持了宗主国与藩属的关系,在西面也通过回回及畏兀儿商贾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亚细亚等地保持了经济的联系。 
  30.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壬申,车驾至上都。 
  31.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乙丑,常遇春下保定,遂下真定。冬十月庚午,冯胜、汤和下怀庆,泽、潞相继下。 
  32.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十二月丁卯,徐达攻陷太原,扩廓帖木儿走甘肃,山西平……庚申,常遇春取大同。 
  33.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三月庚子,徐达至奉元,张思道遁。振陕西饥,户米三石。丙午,常遇春至凤翔,李思齐奔临洮。 
  34. 董伦.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四十. : 第808页 (中文). 大将军徐达师至鹿台,遂入奉元路。初,元行省平章李思齐据凤翔,副将许国英、穆薛飞等守关中,张思道与孔兴、脱列伯、金牌张、龙济民、李景春等驻鹿台,以卫奉元。及闻大兵入关,思道等先三日由野鱼口遁去。达至,遣都督佥事郭子兴将轻骑直捣奉元,而自率大军继进渡泾渭。至三陵坡,父老千余迎降,达遂按兵,令左丞周凯入城抚谕。明日,达整师入,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以夏德润署府事,常达署经历。 
  35.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夏四月乙丑朔,招晃火帖木儿、也速分道趋京师。辛未,也速攻永平路不克。乙亥,明兵陷巩昌,总帅汪灵、真保等俱叛降。忽都帖木儿为上都留守。丁丑,李思齐以临洮叛降于明 
  36.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六月丁卯,也速与明将常遇春战于全宁州,败绩。甲戌,明兵陷大兴州,执中书右丞脱火赤。乙亥,车驾幸应昌府。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等留守上都。丁丑,晃火帖木儿与明兵战于新开岭,败绩,晃火帖木儿死之。己卯,常遇春陷上都,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俱死之。 
  37.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辛亥,扩廓帖木儿部将韩札儿复原州,遂复泾州。 
  38. 钱谦益. 國初群雄事略‧卷十一‧河南擴廓帖木兒 (中文). 七月,王保保部将韩札儿攻破原州,又陷泾州,欲以援庆阳。冯宗异自驿马关引兵击之,札儿遁去。 
  39.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癸未,徐达克庆阳,斩张良臣,陕西平。 
  40.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三十年春正月壬辰,帝疾瘳。癸巳,明将徐达、李文忠、汤和分三道来伐,三宝奴赍手诏征扩廓帖木儿入卫。 
  41.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二月,李文忠陷兴和,进至察罕脑儿,平章政事竹贞败绩。 
  42.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是月,李文忠下兴和,进兵察罕脑儿,执元平章竹贞。 
  43.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夏四月乙丑,扩廓帖木儿与徐达战于沈儿峪,败绩。 
  44.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㭎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尽降其众,扩廓走和林。 
  45. 45.0 45.1 45.2 宋濂. 元史‧卷四十七‧本紀第四十七‧順帝十 (中文). 后一年,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寿五十一,在位三十六年。太尉完者、院使观音奴奉梓宫北葬。五月癸卯,大明兵袭应昌府,皇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并宝玉皆被获,皇太子爱猷识礼达腊从十数骑遁。大明皇帝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而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 
  46. 46.0 46.1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三十年夏四月,惠宗崩于应昌,皇太子即皇帝位。五月丁酉,李文忠败太尉蛮子、平章政事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次开平,平章政事上都马等叛降于文忠。太尉买驴与明将孙兴祖战于落马河,兵败,死之。辛丑,李文忠趋应昌,未至百余里,获使者,始知惠宗已崩。甲辰,应昌陷,帝以数十骑奔和林。文忠穷遣至北庆州,不及而还。既而,扩廓帖木儿至和林,帝以国事任之,改元宣光。 
  47.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壬午,至自中都。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 
  48. 董伦.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六十一. : 第1191页 (中文). 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藉其兵马钱粮之数,遣右丞董遵、佥院杨贤奉表来降。 
  49. 张廷玉. 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擴廓帖木兒 陳友定 把匝剌瓦爾密 (中文). 及扩廓视师河南,太祖乃复遣使通好,扩廓辄留使者不遣。凡七致书,皆不答......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50.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甲戌,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应昌,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取甘肃,征扩廓帖木儿。 
  51.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三月丁卯,都督佥事蓝玉败扩廓于土剌河。 
  52.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五月壬子,徐达及元兵战于岭北,败绩。 
  53. 53.0 53.1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二年春正月,明大将徐达来伐,由雁门趋和林。三月,明将蓝玉败扩廓帖木儿于土拉河。夏五月,扩廓帖木儿大破明徐达兵于岭北。自是,明兵不复渡漠。 
  54.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甲辰,李文忠败元兵于阿鲁浑河,宣宁侯曹良臣战没。 
  55. 张廷玉. 明史‧卷二‧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李文忠 鄧愈 湯和 沐英 (中文). 明年复以左副将军由东道北征,出居庸,趋和林,至口温,元人遁。进至胪朐河,令部将韩政等守辎重,而自帅大军,人赍二十日粮,疾驰至土剌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列骑以待。文忠引军薄之,敌稍却。至阿鲁浑河,敌来益众。文忠马中流矢,下马持短兵斗。指挥李荣以所乘马授文忠,而自夺敌马乘之。文忠得马,益殊死战,遂破敌,虏获万计。追奔至称海,敌兵复大集。文忠乃敛兵据险,椎牛飨士,纵所获马畜于野。敌疑伏,稍稍引去。文忠亦引还,失故道。至桑哥儿麻,乏水,渴甚,祷于天。所乘马跑地,泉涌出,三军皆给,乃刑牲以祭。遂还。是役也,两军胜负相当,而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俱战死,以故赏不行。 
  56.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戊寅,冯胜克甘肃,追败元兵于瓜、沙州。 
  57. 郑麟趾. 高麗史‧卷第四十四‧世家第四十四‧恭愍王七 (中文). 二月乙亥,北元遣波都帖木儿及于山不花来,诏曰:“顷因兵乱,播迁于北,今以廓扩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王亦世祖之孙也,宜助力,复正天下。”初二人入境,王欲遣人杀之,群臣皆执不可。于是,访以拘留,放还,执送京师,三策,群臣皆曰,放还便。戊寅,王夜见元使曰:“予眼疾,见日则大剧故,以夜待之。”盖畏朝廷知也。乙酉,元使还,以苎布附献。 
  58.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 (中文). 洪武十一年夏,故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卒,太祖自为文,遣使吊祭。子脱古思帖木儿继立。其丞相驴儿、蛮子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拥众于应昌、和林,时出没塞下。太祖屡赐玺书谕之,不从。 
  59. 董伦.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 : 第2061页 (中文). 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众万余,屯于和林,恐为边患,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兵,往讨之。 
  60.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壬子,沐英袭元将脱火赤于亦集乃,擒之,尽降其众。 
  61.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 (中文). 十三年春,西平侯沐英师出灵州,渡黄河,历贺兰山,践流沙,擒脱火赤、爱足等于和林,尽以其部曲归。冬,完者不花亦就擒。 
  62. 董伦.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五. : 第2137页 (中文). 戊子,故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寇边上,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诸将士往讨之。 
  63. 63.0 63.1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夏四月庚午,徐达率诸将出塞,至北黄河,击破元兵,获全宁四部以归。 
  64.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九月壬午朔,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帅征支南。 
  65. 张廷玉.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中文). 戊辰,傅友德大败元兵于白石江,遂下曲靖。壬申,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走普宁自杀。 
  66. 张廷玉. 明史‧卷二‧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擴廓帖木兒 陳友定 把匝剌瓦爾密 (中文). 太祖知王终不可以谕降,乃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帅师征之。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下普定。王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驻曲靖。沐英引军疾趋,乘雾抵白石江。雾解,达里麻望见大惊。友德等率兵进击,达里麻兵溃被擒。先是,王以女妻大理酋段得功,尝倚其兵力,后以疑杀之,遂失大理援。至是达里麻败,失精甲十余万。王知事不可为,走普宁州之忽纳砦,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夜入草舍,俱自经。 
  67. 张廷玉. 明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三 (中文). 闰月癸卯,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68. 张廷玉.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李文忠 鄧愈 湯和 沐英 (中文). 英乱流斩关进,山上军亦驰下,夹击,擒段世,遂拔大理。 
  69.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雲南省志‧卷六十一‧民族志. 中国: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第667页. ISBN 7222039015 (中文). 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共89年(1279~1368) ,而元朝在云南的统治则长达128年(1253~1381)。 
  70. 70.0 70.1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 (中文). 时王保保已先卒,诸巨魁多以次平定,或望风归附,独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万众据金山,数窥伺辽。二十年春,命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率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将兵二十万征之…… 
  71. 张廷玉. 明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三 (中文). 二十年春正月癸丑,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副之,率师征纳哈出。 
  72. 张廷玉. 明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三 (中文). 丁未,纳哈出降。 
  73. 张廷玉.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二十‧朱亮祖 周德興 王弼 藍玉 謝成 李新 (中文). 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 
  74.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 (中文). 明年春,玉以大军由大宁至庆州,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遁去,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聚铠仗焚之。 
  75. 董伦.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四. : 第2910页 (中文). 捏怯来、丞相失烈门于耦儿千地,遣右丞火儿灰、副枢以剌哈、尚书答不歹等率其部三千人至京进马乞降,命锦衣卫指挥答儿麻失里赍白金彩叚往赐之初,虏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为我师所败,率其余众欲还和林,依丞相咬住行至土剌河,为也速迭儿所袭击,其众溃散,独与捏怯来等十六骑遁去,适遇丞相咬住、太尉马儿哈咱领三千人来迎又以,阔阔帖木儿人马众多,欲往依之会天大雪三日不得发,也速迭儿遣大王火儿忽答孙、王府官孛罗追袭之获,脱古思帖木儿以弓弦缢杀之,并杀其太子天保奴,故捏怯来等耻事之遂率其众来降。 
  76.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外國八韃靼 (中文). 脱古思帖木儿既遁,将依丞相咬住于和林,行至土剌河,为其下也速迭儿所袭,众复散,独与捏怯来等十六骑偕。适咬住来迎,欲共往依阔阔帖木儿,大雪不得发。也速迭儿兵猝至,缢杀之,并杀天保奴。于是捏怯来、失烈门等来降。 
  77. 77.0 77.1 77.2 王世贞.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北虜始末志 (中文). 大元主开门北遁,至应昌,二年殂,其国人谥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顺帝。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立,……凡十一年而殂,谥曰昭宗。 
  78. 78.0 78.1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夏四月乙丑......帝崩于应昌......。群臣上庙号曰惠宗皇帝,国语曰乌哈图汗。明祖以帝能顺天命,退避而去,上尊谥曰顺帝。 
  79.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四. : 第16页 (中文). 托欢特穆尔‧乌哈噶图汗,戊午年生,岁次癸酉年十六岁即位。 
  80. 黎东方. 細說元朝.五三.惠宗(順帝)妥歡帖睦爾. [2020-01-24]. 
  81. 81.0 81.1 81.2 柯劭忞. 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 (中文). 八年夏四月,帝崩于金山,群臣上庙号曰昭宗皇帝,国语曰必里克图汗。......弟脱古思帖木儿嗣,惠宗第二子也,改元天元,在位十年,国语曰乌萨哈尔汗。 
  82. 82.0 82.1 盛昱. 蒙古世系譜‧卷四 (中文). 必里克图汗者,哲宗也。按谱,惠宗殂,哲宗继立,是即爱育识里达腊,改元宣光,洪武十一年六月殂。传位脱古斯帖木儿,改元天元,谱中之乌萨哈尔汗也。 
  83. 中国蒙古史学会 (编). 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 1981. 中国: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第74页 (中文). 乌萨哈尔可汗,必力克图可汗的弟弟,名脱古思帖木儿。生于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壬午年)。于一三七九年(己未年) ,即可汗位,时年三十八岁。诏改明年为天元元年。于一三八八年(戊辰年)十月,被也速迭儿缢死。在位十年,享年四十七岁。谥号益宗,蒙古语称乌萨哈尔可汗。 
  84. 郑天挺; 吴泽. 中國歷史大辭典: A-J. 中国: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8月1日: 第2669页. ISBN 9787532622740 (中文). 蒙古别部领主也速迭儿袭杀。庙号益宗。 
  85. 85.0 85.1
    ① 《蒙古渊流》与无名氏《黄金史》认为只有恩克卓里克图汗,在位四年(1389年-1393年),详见《钦定蒙古源流》卷五,第三页:“恩克卓里克图汗,己亥年生,岁次己巳年三十一岁即位,在位四年。岁次壬申年三十四岁殁。”
    ② 罗卜藏丹津《黄金史》认为有卓里克图汗恩克汗:卓里克图汗,在位四年(1388年-1391年)。恩克汗,在位四年(1391年-1394年)。详见札奇斯钦《蒙古黄金史译注》(联经,1979)第193至194页:“卓里克图(Jorightu)可汗即大位。在位四年。羊儿年[辛未,一三九一]殡天。恩克(Engke)可汗在位四年。其后就在这狗儿年(甲戌,一三九四年),额勒伯克(Elbeg)可汗即大位。”
  86. 中国蒙古史学会 (编). 蒙古史研究, 第6期. 中国: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第296页. ISBN 9787810741149 (中文). 也速迭儿在位四年,1391卒,蒙古汗号为卓里克图可汗(Joriyuu gayan)。 
  87.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五. : 第3页–第4页 (中文). 弟额勒伯克汗,辛丑年生,岁次癸酉年三十三岁即位,举国上尊号称为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 
  88. 赵云田. 《北疆通史‧第二卷》. 中华人名共和国: 中州古籍出版社. : 第626页. ISBN 9787534818929 (中文). 两种《蒙古黄金史》在额勒伯克之后列的是托欢可汗,1401 ~ 1402年在位。 
  89. 赵云田. 《北疆通史‧第二卷》. 中华人名共和国: 中州古籍出版社. : 第387页. ISBN 9787534818929 (中文). 最高君主为可汗,当时脱欢、也先立元裔脱脱不花为可汗,称“岱总汗” (一说为太宗汗的音译)。可汗之下设“济农”(此职位始于此),地位仅次于可汗,高于百官(包括最大的权臣太…… 
  90.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列傳第二百十六‧外國九 瓦剌‧朵顏福余 泰寧 (中文). 明年冬,也先自立为可汗,以其次子为太师,来朝,书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末曰添元元年。田盛,犹言天圣也。报书称曰瓦剌可汗。 
  91.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五. : 第43页 (中文). 岱总汗续娶之福晋萨睦尔太后生一子,名䝉古勒克哷青吉斯,丙寅年生,年七岁贮于皮柜,以马负之,伊母萨睦尔福晋持刀带领骑牛、乘马及步兵出师,由库奎扎巴哈往伐四卫喇特,大有俘获,撤兵而回,即奉䝉古勒克哷青吉斯台吉即位,维时七岁,称为乌珂克图汗。 
  92.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五. : 第46页 (中文). 摩伦汗,自癸酉至甲戌,在位二载年,十八岁殁。 
  93. 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列傳第二百十六‧外國八 韃靼 (中文). 亦思马因死,入寇者复称小王子,又有伯颜猛可王。弘治元年夏,小王子奉书求贡,自称大元大可汗。朝廷方务优容,许之。自是,与伯颜猛可王等屡入贡,渐往来套中,出没为寇。 
  94.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五. : 第55页–第56页 (中文). 满都海彻辰福晋,系戊午年生,年三十三岁,巴图䝉克,系甲申年生,年七岁,定为夫妇。本年庚寅,因欲占据达延国,遂称为达延汗,于老福晋前即汗位。 
  95. 郑天挺; 戴逸. 中國歷史大辭典: 清史卷(下). 中国: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 第726页. ISBN 9787532622740 (中文). 明朝蒙古达延汗第三子。正德七年( 1512 )授为济农,驻鄂尔多斯,统治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次年嗣父汗位,号赛音阿拉克汗。未几死。 
  96.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六. : 第75页–第76页 (中文). 博迪台吉,生于甲子年,至甲辰年四十一岁即位,科尔沁之巴图尔摩罗齐建议右翼,原系强斡之俦或征掠,以离散之或酌量入于左翼,均分之博迪阿拉克汗。 
  97.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六. : 第79页 (中文). 达赉逊库登台吉,甲辰年生,岁次壬申年二十九岁于白室前称汗号,与右翼三万人和睦相㑹,而旋,阿拉克第二子阿勒坦来迎向汗求赐号,云今统治已平,原有䕶卫汗治索多汗小汗之号,祈即将此号赐我,我情愿䕶卫大统,汗然之,遂与以索多汗之号,由是库登汗之号…… 
  98.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六. : 第80页–第81页 (中文). 图们台吉,乙亥年生,岁次癸卯年二十九岁即位,岁次壬子年三十八岁,往见盘结腰刀之噶尔玛喇嘛,遂受禅教聚集六万人,传示大政,令左翼三万人内,察哈尔之阿穆岱鸿台吉、喀尔喀之卫征索博该;右翼三万人内,鄂尔多斯之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阿苏特之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土默特之楚噜克鸿台吉执政理事,遂称为扎萨克图汗。 
  99.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六. : 第81页 (中文). 布延台吉,己卯年生,岁次丁巳年三十九岁即位,大众称为彻辰汗。 
  100. 萨冈. 欽定蒙古源流‧卷六. : 第82页 (中文). 长子陵丹巴图尔台吉,壬辰年生,岁次甲辰年十三岁即位,大众称为库图克图汗。 

参考书目

  • 李学:《北元、蒙古、明朝蒙古—兼与鲍音先生商榷》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
  • 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1一72页。
  • 蔡美彪:《明朝蒙古与大元国号》,南开学报 1992年第1期。
  • 薄音湖:《北元与明朝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参见

中国朝代和政权
前朝
大元
北元
1368年9月14日-1388年11月1日
鞑靼
1388年-1635年6月12日
后朝
大明
后金
西域及蒙古地区政权
前朝
大蒙古国
大元察合台汗国
北元、察合台汗国
1368年9月14日-1388年11月1日
后朝
鞑靼瓦剌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