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闽越
Mìng-uŏk/Bân-oa̍t/Máng-e̤̍h/Mâing-ṳ̆e/men22vie53/mɛ̃4112
前334年-前111年
闽越国(东越国)的位置大致在汉朝版图的右下角
闽越国(东越国)的位置大致在汉朝版图的右下角
地位帝国、王国
首都东冶
城村闽越王城
常用语言古闽越语
上古汉语
宗教巫觋宗敎祖先崇拜山岳崇拜动物崇拜
政府君主制
闽越王 
历史时期上古时代
• 闽越建国
前334年
• 秦属闽中郡时期
前220年-前209年
• 无诸受封复国
前202年
• 北伐东瓯,南征南越
前138年-前135年
• 闽越分裂为东越与繇
前135年
前111年
前身
继承
百越
战国时代
西汉
今属于 中国福建省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闽 · 古闽人 · 闽越人
闽越 334 BC – 111 BC

 闽中郡 222 BC – 209 BC
两汉
 扬州刺史部
  会稽郡
孙吴
 扬州
  会稽郡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 564
  闽州 557 – 564
 丰州
  建安郡
  晋安郡
  南安郡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福建道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福建观察使
 威武军王氏政权893 – 909
909 – 945
  福州
  长乐府 932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 943
  镛州
  镡州
943 –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 947
清源军 949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 956
  忠义军 956 –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 951,977 – 978
  彰武军 951 – 977
两宋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剑州
  邵武军
  兴化军
  建宁军
  建宁府
  福安府
  兴安州

 泉州行宣慰司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泉州分省
  建宁分省
  兴化分省
 泉州行中书省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 136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6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 1646
 明郑政权 1646 – 1680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权 1674 –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 1930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华民国时期
 福建省 1912 –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 19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苏区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闽浙赣省 1932 – 1935
 闽东苏区 1934 – 1937
中华共和国 1933 – 1934
 福州特别市
 厦门特别市
 闽海省
 兴泉省
 龙汀省
 延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福建省

闽越闽东语Mìng-uŏk闽南语Bân-oa̍t莆仙语Máng-e̤̍h闽北语Mâing-ṳ̆e邵将语men22vie53闽中语mɛ̃4112)是中国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中国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于越人外迁至闽中地区,与当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于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闽越人,存在的时间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1]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方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定都于东冶(今福州),后东越王余善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部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历史

越人南迁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中期,由越王勾践所恢复起来、位于今浙江省绍兴一带的越国,再一次遭到灭国之灾。公元前334年,勾践七世孙越王无彊楚威王作战,战败被杀,越国遂被楚国所灭。部分越国王族航海入闽,徙居越迁山(今福建省福州长乐市)。越人在闽地北部定居下来后,与当地原住民逐渐融合成闽越人,建立了闽越国。

无诸之治

闽越王城博物馆的无诸雕像

公元前232年,闽越王睦去世,其子无诸继位为王,开始统治“闽越国”。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国消灭楚国后,开始向闽越进军,于东冶设置了“闽中郡[2]。当时秦王朝认为闽中远离中原,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而且越人强悍,难于统治。因此,“闽中郡”虽为秦王朝的四十郡之一,建制却不相同,秦未派守尉令长到闽中来,只是废去国王无诸的王位,改用“君长”的名号让无诸继续统治闽中。因此,秦王朝只是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在闽中实施统治。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君长无诸跟随吴芮北上中原协助各国诸侯消灭秦国。秦王朝灭亡后,项羽未分封无诸为王。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再度北上帮助汉王刘邦打击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建立汉王朝。刘邦建国后,大肆分封功臣。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无诸封爵闽越王、封国闽越,建都东冶,恢复并继续统治闽越国。公元前192年,无诸去世,统治闽越国长达40年。

郢王征伐

无诸死后,子孙为争夺闽越国王位发生了强烈冲突。公元前155年,夺取了王位。汉朝镇压吴楚等七国之乱后,吴王刘濞的儿子刘子驹逃亡到了闽越,劝说郢起兵讨伐东瓯。于是郢在前138年(建元三年)大举进攻东瓯国,包围其都城,东瓯国向汉朝求援。汉武帝遣严助率军,自会稽从海上增援东瓯。郢见汉军兵至,退兵回国。此后,东瓯国被汉朝迁到了江淮一带,闽越成为汉朝东南方最强盛的国家,百越诸部因此臣服,周边的刘姓诸国均以财物珍宝讨好闽越国。

前135年(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南越王赵胡上表汉廷请求增援。汉武帝遣大行王恢率军自豫章出发,大司农韩安国会稽出发,水陆并进攻打闽越。郢立即发兵拒险。其弟余善认为汉军强大,不可与之为敌,与大臣合谋,用𫓩(矛)击杀了郢,向汉朝投降。也暂时结束了闽越国向外扩张的野心与企图。

双王共和

前135年(建元六年),郢被杀后,汉朝军队撤回北方,汉武帝册封并未参与入侵南越国行动的闽越国繇君-为“繇王”,命令其统治闽越国。然而,刺杀郢成功的余善早已受到闽越国宗室与贵族们的支持,威行于国中,权力远远超过繇王。于是,汉廷只好再册封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一同统治闽越国;然而,闽越国的权力基本上仍在东越王余善的手中。前120年,丑去世,由其子居股继承繇王的爵位。

余善称帝

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余善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发兵反汉。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进攻闽越国。余善建六座城池拒汉兵。

居股降汉

汉王朝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彻底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举国迁往江淮内地。闽越国的古城及其宫殿正是在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所派遣的大军所毁。

地理与人口

疆域

闽越国辖境南界南海国北(今福建九龙江一带)[3],西达今江西省东北部铅山[4]北至东瓯国南。境内有泉山

部族

闽越国的居民主要是闽越人,是古代福建的原住部落,为百越的一支。对于闽越部落的形成,史学界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闽越人是福建的原住部落;第二种则认为是越国人与百越的融合。

人口

有人认为南越、闽越二国的甲卒都各有数十万,甚至近百万,其全国人口当然都以百万计。[5]

根据《汉书》给出公元2年的人口数据,原越国、东瓯国、闽越国故地的会稽郡人口有1,032,640人[6]

统治政策

秦占有闽越后,设立了闽中郡,但实际上却无法有效控制该郡,真正的统治者依然是君长无诸。为了加强对闽中的控制,秦王朝一方面把大量闽越人迁移到现在的浙江省北部和安徽江西等省境内;另一方面又把中原的罪犯流放到闽中来。这一政策一方面造成了各个不同地区人群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闽越文化和华夏文化的互相交流[来源请求]。然而,由于秦朝国祚甚短,所以地域融合的效果并不显著。

外交

与秦朝的外交

公元前222年,秦朝攻克闽越后,于东冶设置闽中郡,并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继续统治该郡。此时的闽越国名义上已经亡国;但事实上,此时的闽中郡并未直接受到秦朝的统治。

与汉朝的外交

闽越国与汉朝的外交可分为两个阶段,臣属与对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后,刘邦战胜项羽称帝。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分封功臣,无诸因此受封闽越王,封国闽越。此时闽越国的地位是汉朝的外臣(与南越国、东瓯国相同)。公元前112年冬(元鼎六年冬十月),汉武帝发兵消灭南越国后。翌年,余善得知汉朝有进攻闽越国的企图,勃然大怒,遂自称“东越武帝”,并刻皇帝印玺以自立。此后的闽越国(东越)自主并与汉朝对立,直到余善被繇王居股杀害、闽越亡国为止。

与南越国的外交

南越国位于闽越国的西南面,疆域包含今日的两广北。南越国是秦朝南海尉赵佗于秦末时建立的国家,都城位于番禹。前196年,赵佗第一次臣服汉朝后开始,此时,南越国和闽越国同臣属于汉朝,皆为汉朝的外臣,是平等的关系。前135年,闽越王入侵南越国,赵眜请求汉武帝出兵,杀死了闽越王郢。在这之后,闽越国重新臣属汉朝,和南越国恢复了平等的关系直至南越亡国。

与东瓯国的外交

根据史记记载,闽越国与东瓯国的王室都是越国王室的后裔。当两国分别传位至无诸时,皆被秦始皇征服并废位,后降级为隶属于秦朝的“君长”。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又皆因帮助汉高祖刘邦称帝,而分别受封复国,国号闽越与东瓯。

前154年,汉朝发生七国之乱,兵败后,吴王刘濞逃至东瓯国避难,但却遭东瓯王弟“夷鸟将军”刺杀而死。吴王子刘驹则是逃至闽越国,由于对东瓯国刺杀其父十分不满,因此他经常游说闽越朝廷发兵进攻东瓯。前138年(汉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困东瓯都城,东瓯转而向汉朝求援。但在汉军抵达前,闽越军早已闻讯撤退。闽越军队撤退后,东瓯迫于闽越国的压力,因而请求汉朝允许东瓯举国迁往江淮,国除。闽越与东瓯的关系也就此告一段落。

文化

宗教崇拜

福建至今仍传承著闽越人遗留的古代信仰,如皇太姥武夷君等闽越山神;无诸白马尊王等闽越英雄神;猴神齐天大圣、蛇神蟒天神王及九使爷、蛙神铁甲将军等闽越动物神,这些闽越古神多已汉化并融入汉人民间信仰。据《三山志·祠庙》记载,福州在唐朝大历之前,有名望得以通祀的只有南台庙(祭祀无诸)、鳝溪庙(祭祀驺寅,即白马尊王)、城隍庙、明德赞福王庙(祭祀郢)四处庙宇,除城隍外,其余三处皆为闽越人所遗留,今唯独对明德赞福王郢的崇拜似已失传。

语言文字

境内土著所说的是闽越语,为百越语的一个分支。现今的闽语闽东语闽南语)的用词主要来自五胡乱华起由中原带来的古汉语,但闽语支仍保留了部分闽越语底层词汇。

建筑文化

闽越王城占地48万平方米,有四个城门。东西城门之间是一条宽10的大道,用鹅卵石铺成。大道北面是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宫殿区,仅主殿就有900多平方米。当时的闽越国是汉代时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城村的王城也是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李菁 2005)。在往后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闽越人民一方面保持了福建远古百越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文化、艺术等,又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华夏文化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公元前202年,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这一年,无诸开始修建闽越王城“冶”。公元前110年,闽越国被汉武帝消灭。

闽越王城的确切地点在学术界曾引起各种争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戴显群教授表示,之前曾出现“崇安论”、“福州论”、“浙南论”等,而武夷山汉朝古城遗迹的发现更是一度让“崇安论”独领风骚。但是近几年,屏山附近的考古发现丰富,使“福州论”成为主流说法。

福建省考古队队员高建斌表示,1990年代在屏山一带曾有不少考古发现,其中鼓屏路钱塘巷基建工地,发现了汉朝文化堆积层、几何图案的陶片等文物。1997年,屏山永辉超市附近,出土多块“万岁瓦当”,轰动一时,并可能与汉朝皇宫有关。此后,省财政厅工地的探方中又发掘出两期叠压的建筑遗迹。而在后续屏山站地铁施工现场的考古勘察中,年代分明的地层、宫廷级别的汉朝陶片、疑为城墙遗址的“砖墙”,再一次为闽越王城“福州论”提供了有力论证。[1]

风俗仪式

两千多年前,闽地(今福建[7])对中原文明来说还是偏远之地。当地毒蛇很多,人们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图腾。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这里称为闽。台湾学者吴守礼认为汉朝许慎著作《说文解字》时解释这个“闽”字为“东南越蛇种”。请看:“闽”字的构成,从“门”从“虫”;“门”是音符,“虫”是义符。依我看,这义符“虫”,可能就是许慎解释做“蛇种”的由来,就是说许氏据字形而做的解释。如今我们似乎可以用民俗学的眼光,把“闽”解释为:以蛇纹的形状做“图腾”(Totem)的民族,并不是“蛇”变“人”,这样比较合理。

遗迹

城村闽越王城

闽越王城遗址模型

1958年,闽越古城遗迹正式被发现,并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城平面似长方形,南北长约860米,宽约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高湖坪,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完整,底下还铺设了流畅的排水系统。在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居住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器陶器、建筑材料和铜器。其中的陶器,无论是形制或纹制,皆与中原地区的陶器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城村闽越古墓

2000年,在闽越王城遗址东南3公里处,又发现了一处古墓。2002年10月,研究人员开始了探索性的挖掘,经考察后,发现这是一处闽越王时期的贵族古墓。

福州屏山闽越宫殿

2012年12月,在福州修建地铁1号线的时候,在屏山一带意外发现了另一座闽越国王城的宫殿遗址。[8]随后工程停止,考古队进行发掘。部分遗址被切割运走异地保存,待地铁施工完毕后将运回原址复原。[9]其发掘出来的文物被运往福州市博物馆,部分文物于2014年1月在该馆公开展览。[10]

君主列表

闽越国君主 编辑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君长
闽越王
无诸 前232年[来源请求]—前220年
前220年-前209年
前209年-前192年[来源请求]
秦始皇废位
秦属闽中郡时期
刘邦称帝,受封闽越王复国
闽越王 [来源请求] 前191年–前164年[来源请求] 闽越王无诸世子病终
闽越王 [11] 前163年—前155年[来源请求] 无诸之次子,遭弑(待考证)
闽越王 前155年[来源请求]—前135年 无诸之幼子,为余善所杀
越繇王
东越王[12]

余善
前135年—前120年[来源请求]
前135年-前110年
闽越王谟之子,受封繇王
无诸,受封东越王
东越武帝[13]
繇王
余善
居股
前110年
前120年[来源请求]—前110年
称帝反汉,为居股所杀
降汉,举国迁江淮,亡国
  1.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元封元年冬十月,东越杀王余善降后面挖出一支毛法证明了新石块。诏曰:“东越险阻反复,为后世患,迁其民于江淮间。”遂虚其地。据《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封元年冬十月等同儒略历公元前111年11月3日至12月2日
  2. 史记-东越列传
  3.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4. 广信府志:秦属闽中部
  5. 潘悟云. 語言接觸與漢語南方方言的形成,《語言接觸論集》2003,上海教育出版社。. 
  6.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会稽郡,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
  7. 唐朝开元二十一年以后始称福建,闽后来也就演变成福建的简称。
  8. 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 [2012-12-20]. 
  9. 因发掘闽越国地下遗址 地铁屏山站延期1年后昨恢复掘进. [2014-11-23]. 
  10. 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成果展完成布展 31日起亮相
  11. 根据《汉书·严助传》记载,闽越王郢进犯东瓯国的时候,淮南王刘安曾向汉廷上表,内有一句:“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可见在此期间可能有一位名叫“甲”的闽越王。
  12. 闽越国自此分裂,开始了“东越王”与“越繇王”双王并立的局面。
  13. 东越王余善刻“武帝”玺,自立为帝。


继续阅读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收入书籍篇章和期刊论文)

  •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 閩越文化研究.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 ISBN 7-80640-689-1. 
  • 黄荣春. 閩越源流考略.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2. ISBN 7-80562-910-2. 
  • 沈孝辉. 閩越歷史自然雙星遺產‧武夷山. 台北: 大地地理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 吴春明、林果. 閩越國都城考古研究.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 ISBN 7-5615-1460-3. 

注释

  • 李菁,2005,武夷山下:闽越故地 [online]。np:中国中央电视台。1月14日 [引用于2005年1月26日]。万维网网址:[2]
  • 唐风宋韵网页,2004a,闽越融合逐步汉化 [online]。np:唐风宋韵网页。10月28日 [引用于 2005年1月21日]。万维网网址:
  • 唐风宋韵网页,2004b,古远文明的魅力:闽越王城 [online]。np:唐风宋韵网页。10月28日 [引用于 2005年1月21日]。万维网网址:
  • 吴守礼,1986,闽南方言过台湾:“综合闽南方言基本字典”代序 [online]。np:老医之家:Dr. 吴昭新的Home Page。[引用于2005年1月13日]。万维网网址:[3]
  • 新华网福建频道,2003,福建历史沿革 [online]。北京:新华网。[引用于 2005年2月3日]。万维网网址:[4]
  • 新浪,2004,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闽越王城 [online]。南京市:江苏新闻网。5月24日 [引用于2005年1月21日]。万维网网址:[5]
  • 中华万年网,nd,楚汉战争,见秦朝 [online]。np:中华万年网。[引用于2005年2月4日]。万维网网址:[6]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