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威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3年9月9日 (六) 06:57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丁令威道教崇奉的古代仙人[1]西漢時期遼東人鶴野人,原是一位州官,為政廉潔,愛民如子,兩袖清風。為官之餘,他的最大樂趣就是養鶴。傳說曾學道於靈墟山,後駕鶴升仙。丁令威成仙傳說載於六朝小說《搜神後記》。《逍遙墟經》記載,丁令威成仙后化為仙鶴。部分道教徒認為明朝道士張三丰為丁令威轉世。(太極拳中有「白鶴亮翅」的招式。)

生平事跡

「駕鶴飛升」的故事

據載,丁令威是遼陽鶴野(今亮甲附近)人,曾是遼陽刺史。他為政廉潔,愛民如子。為官之餘,他的最大樂趣就是養鶴。丁令威任職時期,適逢洪災,人民四處逃荒,哀鴻遍野。丁令威曾多次呈書京都,希望開倉濟民,卻音訊杳無。因不忍見百姓處於危難之中,丁令威私自下令開官倉賑濟災民,這在當時屬於不赦之例,因此丁令威也就面臨殺頭了。

丁令威被綁赴法場,要求臨刑前再見見他的鶴。監斬官便差人把他家的一隻白鶴牽到法場。往常這隻鶴見着主人,總是展開翅膀翩翩起舞。可是,此時此刻,白鶴見了主人卻兩眼垂淚,不住地對空長鳴。就在這當兒,只聽半空中也傳來一聲鶴鳴,接着又有一隻白鶴凌空而下,那正是三年前飛走的一隻。兩隻鶴象久別重逢,互相吻頸……就在監斬官命令刀斧手開斬時,只見兩隻鶴展開了雙翅交叉在一起形成一板平雲,丁令威不知不覺地穩坐在了上面。剎時,法場上狂風四起,飛砂走石,天昏地暗,還沒等劊子手刀落,丁令威已乘着兩隻鶴騰空而去。白鶴馱着他飛到了太平府靈虛山去學道……

典籍記述

  • 詩人陶淵明《搜神後記》第一篇,原文記述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 康熙《江南通志》:「丁令威,遼東人,為涇縣令。游姑孰,樂靈墟山泉石幽秀,煉丹於此。丹成,翔虛去。」[2]
  • 《輿地紀勝》云:「靈墟山在當塗縣城東三十五里,世傳丁令威得道飛升之所。山椒有壇,址猶存。」

歷史影響

宗教文化影響

  • 在中國道教成仙的人物中,丁令威也極負盛名。在「紫丁香謎苑」網編錄的《中國神話人物輯》中,丁令威不僅與婦孺皆知的「八仙,壽星,七仙女,二郎神」等齊名,而且與「堯,禹,軒轅,蒼頡」等華夏精英並列榜上。在《中國道教》第三卷記有:「『嵩岳嫁女』中記述西王母宴會周穆王,漢武帝的場面」。席間,「麻姑彈琴,謝自然擊築,丁令威唱歌,王子晉吹笙」。
  • 流傳千百年的《道教三字經》有:「七歲童,丁令威,學仙道,千年歸。」足以看出丁令威及其得道的故事,在道教中被重視以及被普及的程度。
  • 一些道教人士認為丁令威是張三丰的前世。

文學影響

  • 在中國的文史典故和成語故事中,丁令威的影響很大。其中,「千年華表」,「城郭人民」,「丁令威」,「遼東鶴」,「離家千年」, 甚至「有鳥有鳥」等被隨處引用。 成語「千年鶴歸」、 「開倉賑濟」、「駕鶴飛升」、「靈虛學道」、太極拳中有「白鶴亮翅」等也與丁令威有關。
  • 丁令威這個人物不僅在《搜神後記》中出現,還經常出現在《太平廣記》、《新遊俠列傳》、《續金瓶梅》等等各朝各代的各類文學作品之中。
  • 丁令威其人其事是中國古代許多詩人詞客喜愛的素材。

萍蹤仙跡

遼陽昔日八景先有「華表仙因」,後有「華表仙樁」,當年旗倉胡同有「華表柱」,今天城東邱家堡子有華表山。 蘇州有丁令威宅;當塗有靈虛山;鞍山有仙人台,來鶴亭;諸暨西岩有月台,丹井,登雲跳,丁公鶴。

有關丁令威的部分詩詞

(清)康熙帝《巡幸遼陽》最後兩句詠道:「 欲問襄平舊郛郭,千年華表鶴飛翔。」[3]

(清)乾隆帝《遼陽懷古》中詠道 :「唐宗戰壘久成空,管邴曾聞度海東。只有千年華表鶴,時看來往白雲中。」[3]

李白在《姑孰十詠,靈虛山》中詠道:「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煉九丹成,方隨五人去。松蘿蔽幽洞,桃杏深隱處。不知曾化鶴,遼海幾歸度。」

杜甫在《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中詠道:「伐竹為橋結構同,褰裳不涉往來通。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卜居》:「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圭。……」

杜牧(晚唐傑出詩人)有「千年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庾信(1500年前南北朝時的文學家、詩人)寫過 「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的詩句。

歐陽修有「歸來恰是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蘇東坡(北宋大文學家)有「古觀久已廢,白鶴歸何時?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王安石(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的「當日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文天祥(南宋傑出愛國詩人)的 《金陵驛》:「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的《寓驛舍》中有「九萬里中鯤自化,一千年外鶴仍歸」

參考資料

  1. 存档副本. [2007-06-14]. 
  2. 灵墟山. 中國李白網. 2006-06-08. 
  3. 3.0 3.1 前人歌咏(清朝). [20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