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美國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待春留言 | 貢獻於2023年11月14日 (二) 17:45所做的修訂

華裔美國人
Chinese Americans
總人口
5,143,982 (2018)[1]
佔美國總人口的1.5%;佔亞裔美國人口的22.4%[1]
分佈地區
主要分佈於紐約大都會地區大洛杉磯地區舊金山灣區大波士頓地區芝加哥都會區巴爾的摩-華盛頓都會區西雅圖都會區夏威夷州大休士頓德拉瓦谷
語言
美國英語(通用於學校及政府機構)
粵語廣州話台山話)、標準漢語閩南語(包含臺灣話潮州話)、閩東語客家話吳語溫州話上海話
其他語言:泰語越南語印尼語西班牙語等(來自其他國家的華人移民)
宗教信仰
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無宗教
相關族群
海外華人加拿大籍華人澳籍華人紐西蘭華人
華裔美國人
繁體字 華裔美國人
簡化字 华裔美国人

華裔美國人(英語:Chinese Americans)又稱美籍華人,指具有華裔血統美國國民,是亞裔美國人海外華人的一部分。華裔美國人包括來自華語圈和世界各地後來歸化美國公民的華裔,以及他們在美國自然出生的後代。截至2018年,總人數有約514萬人[1],佔美國總人口中約1.5%,高於其他亞裔在美國所佔的比例,同年間華裔占亞裔美國人口中約22.4%[1]。美籍華人大多數居住在紐約大都會地區舊金山灣區大洛杉磯地區

過去200年來,華裔美國人曾受歧視,著名的《排華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廢止。加利福尼亞州議會於2009年、美國參議院於2011年,正式向華裔美國人為歷史的排華法案道歉[2][3]

歷史

普遍上認為華裔「移民」美洲最早在1785年。那一年,被美國人奧多奈爾(John O’Donnell)招募的32名印度以及4名中國水手乘着美國商船「帕拉斯號」(PALLAS),抵達了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首次將亞洲貨品輸送到美洲,有記錄顯示這些勞工曾要求美國政府將他們送回母國,其後再也沒有這4名中國水手的消息,沒有任何資料顯示他們在美國定居[4][5]。因此,一般上,華裔移民美國只能追溯到1820年代,歷史上,華裔移民美國有數次移民潮。據美國政府記載,首次的移民潮大約發生在1820年左右。從1820年代到1840年代末的中國移民以男性為主,每次數量很少。不過,由於移民地區只有少數的中國女性,很多移民都選擇與當地的歐洲移民的女性後裔結婚(包括一些愛爾蘭裔)。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華裔移民是舉世聞名,具有華裔血統的暹羅雙胞胎

雪中的華裔鐵路工人, 19世紀
二戰期間一名受訓中的華裔美軍士兵,1942年

較大的華裔移民潮始於1850年代。當時北美西岸加州淘金潮期間得以迅速開發;中國南方廣東政治與經濟動蕩不安,許多貧困、操粵語台山話粵語廣州話(即標準粵語)的華裔移民從廣東省來到美國修建鐵路。他們不願再忍受家鄉貧困的生活景況,情願為預付金簽下往美國長期勞動的合同。許多人把掙來的錢全寄回家,不再期望能活著回家。他們的實況就有如「賣豬仔」。

1868年美國清政府簽訂《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又稱《蒲安臣條約》),其第五條款規定華裔願常住美國或入美國籍,皆須聽其自由不得禁阻[6]。此條約為美國和加拿大來華招攬大量華工開方便之門。1871年,在洛杉磯的華人有19名華裔人士被屠殺。1877年美國加州經濟轉入低迷,出現第一次排華浪潮。1880年美國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其第一條規定限制華裔到美的人數和年限[6]。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許多西部州也開始生效了一些有種族歧視的法律,使得中國和日本移民很難擁有自己的土地或者找到工作。這些法律直到1950年代民權運動開始時才被廢止。

第二波華裔移民是在1952年和1965年,美國移民法解禁之後,大量台灣留學生到美國求學,其中一部分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而成為移民,成為華裔美國人。自1965年起,美國移民局對華裔移民分別予以中國內地英佔香港台灣出生不同的配額。1970年代,台灣經濟漸趨發達,故來自台灣的華裔美國人於1970年代末開始減少。1977年中國大陸開始送學生往美國,此類移民在1980年代越來越多。這群華裔傾向集中在市郊地區,並且遠離市區的唐人街。這些華裔說廣東話普通話

自1980年起,曼哈頓唐人街美國華人博物館就一直記載著美國華僑的歷史

按照「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和1898年美國最高法庭對「美國訴黃金德案」的判決,任何在美國出生的華裔皆是美國公民。歸入美國籍時,移民並不需要放棄原有的國籍[7]

2020年3月,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美國爆發,在休士頓波士頓紐約市舊金山洛杉磯唐人街當地餐廳客流量大幅下降[8][9][10]

人口

歷年華裔美國人的人口數如下圖所示[11]

年份 華裔人口數目 美國人口[12] 華人/每萬人
1850年 4,018 23,191,876 1.7
1860年 34,933 31,443,321 11.1
1870年 63,199 38,558,371 16.2
1880年 105,465 50,189,209 21.0
1890年 107,488 62,979,766 17.0
1900年 89,863 76,212,168 11.8
1910年 71,531 92,228,496 7.8
1920年 61,639 106,021,537 5.8
1930年 74,954 123,202,624 6.1
1940年 77,504 132,164,569 5.9
1950年 117,629 151,325,798 7.8
1960年 237,292 179,323,175 13.2
1970年 435,062 203,211,926 21.4
1980年 806,040 226,545,805 35.6
1990年 1,645,472 248,709,873 57.8
2000年 2,432,585 281,421,906 86.4
2010年 3,347,229 309,162,581 108.3

傳統意義上的華裔美國人大多聚居於州內大城市的唐人街,與同鄉一起生活。但是也有例外。有大量華裔美國人的美國城市包括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西雅圖費城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特區巴爾的摩波特蘭。從1960到1970年代,這些城市大多有唐人街,新舊住有移民。在一些地區,華裔美國人和其他亞裔群體保持密切聯繫,特別是越南裔美國人。這些聯繫是有幫助的,事實上許多越南裔美國人在民族上是華裔,因此大部分華裔越南裔美國人並不將自己歸入越南裔美國人

紐約布魯克林華埠

除了大城市,小部分華裔美國人散居遍及美國的鄉村小鎮,特別是一些大學城。2000年,華裔美國人占加州人口接近3%,東北部佔超過1%。在夏威夷這個歷史上亞裔比重較高的州,佔接近10%。

整體上,華裔美國人由於移民繼續高速增長,而平均出生率低於美國白人,人口相對迅速老化。近年來,從中國收養小孩,尤其是女孩,也增加了華裔美國人的數量,儘管大部分收養者是白人父母。

華裔美國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很廣泛。儘管許多住在大城市唐人街的華裔是貧窮的,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人士住在諸如丘珀蒂諾帕羅奧多奇諾崗鑽石吧聖馬力諾這樣的地方。上層和下層華裔的社會地位區別很大。下層華裔常常被上層歧視,看成未受教育的工人,非法移民。例如在聖蓋博谷,儘管蒙特利公園聖瑪利諾兩座城市都是華裔美國人社區,地理上彼此靠近,卻被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收入差異區別開。

知名人物(不完整)

科學教育界

政界

警界

財經界

  • 司徒炎恩:少年成名,有「華爾街投資神童」之譽。

企業界

  • 陳士駿(Steve Chen):YouTube創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楊致遠(Jerry Yang):雅虎創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體育界

演藝界

知名人物(不完整)

科學教育界

政界

警界

財經界

  • 司徒炎恩:少年成名,有「華爾街投資神童」之譽。

企業界

  • 陳士駿(Steve Chen):YouTube創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楊致遠(Jerry Yang):雅虎創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體育界

演藝界

歌唱界

  • 費翔(Kris Phillips):出生於台灣,中國大陸知名藝人,惟一一位橫跨亞洲流行音樂與美國百老匯音樂劇領域的歌手。(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黃大煒(David Wong):出生於香港,台灣流行樂歌手、作曲家、製作人。青少年時代曾在美國夏威夷組樂團、發專輯。(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陶喆(David Zee Tao):出生於香港。台灣流行樂歌手、作曲家、製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李玟(CoCo Lee):出生於香港,2歲時移民美國舊金山。台灣流行樂女歌手,演員;首位進軍美國歌壇並於全球發行英語專輯、首位登上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獻唱、首位在NBA籃球賽中場演唱美國國歌、首位獲邀於美國洛杉磯華特·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舉辦個人演唱會的華語歌手。(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 何潤東(Peter Ho):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台灣流行樂歌手,演員。現活躍於中國大陸,集歌手、演員、製作人、導演、編劇於一身。
  • 王力宏(Alexander Leehom Wang):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台灣流行樂歌手、作曲家、製作人,演員、導演;第一位在中國北京鳥巢舉辦演唱會的流行樂歌手;2019年參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奮鬥吧中華兒女》,與成龍、張韶涵、韓雪、張靚穎等共同演唱《不忘初心》。
  • 潘瑋柏(Wilber Pan,藝名Will Pan):出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台灣流行樂歌手、作曲家,演員、主持人、商人;愛奇藝中國有嘻哈》及《中國新說唱》的明星製作人。
  • 歐陽靖(Jin Au-Yeung,藝名MC Jin):出生在美國邁阿密,中美饒舌歌手,演員;愛奇藝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饒舌導師,《中國新說唱2018》北美賽區明星製作人。
  • 側田(Justin Lo,原名羅定偉):出生在美國紐約,香港歌手,作曲人。
  • 羅百吉(Jerry Lo):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電台主持人、歌手、作曲家。與馬來西亞華裔黃明志共同演唱《不要去Club》。
  • 范瑋琪(Christine Fan,藝名FanFan):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台灣流行樂女歌手。
  • 關詩敏(Sharon Kwan):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美國華裔女歌手。2015年6月參加浙江衛視節目《中國好聲音》,首次登上了中國最重要的舞台。與陶喆共同演唱《好好說再見》。
  • 段宜恩 (Mark Tuan):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韓國男團GOT7成員,擔任門面、領Rapper。
  • 馬蒔權(艾倫 Allen):韓國男團CRAVITY的成員
  • 劉逸雲:歌手,韓國女團f(x)成員。
  • 郭偉亮(Eric Kwok Wai Leung):香港出生,擁有美國國籍仍然居於香港的歌手及音樂製作人。(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建築界

傳媒界

  • 黃曉翔:「希望之聲」(網臺節目)資深男主播
  • 張秀春Emily Chang,即艾米莉·張):出生於美國夏威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2007—2010年主要在中國北京市英國倫敦擔任。
  • 賴澤誠:「華語電視」(三少天地)新聞記者節目主持人 (Koltv)創辦人
  • 宗毓華(Connie Chung):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出生,資深電視新聞主播及記者

其他

  • 甄文達(Martin Yan):中國料理廚師。(註:非美國本土出生)

語言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漢語為美國第三大語言,在加利福尼亞州,由於華裔移民人數眾多,漢語為常見的語言。其中有200萬美國華裔至少會說一種漢語,主要是講粵語。在紐約官話隨處可見,來自福建福州長樂的移民帶來閩東語福州話長樂話),閩南語使用者大多來自閩南潮州臺灣和東南亞華人聚居地區,吳語使用者主要來自江浙的東南部。雖然美國華裔第一語言為英語,但基於傳承文化和維持親族間的聯繫,大部分美國華裔都會教導其子女學習中文,隨著來自中國大陸新移民成為華人社會的主流,簡體中文是美國華裔使用最多的書面語言,但美國的中文公告和中文標語一般都是使用繁體中文

美國各州的漢語使用者人數(2000年)[22]
州屬 漢語使用人數
加利福尼亞州
815,386
紐約州
374,627
德克薩斯州
91,500
新澤西州
84,345
麻薩諸塞州
71,412
伊利諾州
65,251
2005-2009美國社區調查在家使用的漢語[23]
漢語 使用人數' 誤差範圍 使用英語能力"非常好" 誤差範圍
漢語(「Chinese」,原文如此) 1,867,485 13,875 1,054,885 8,578
粵語 458,840 6,487 257,625 4,433
官話 487,250 7,953 240,810 5,571
閩東語 1,450 455 1,175 418
閩南語 77,675 2,687 44,140 1,939

宗教

餅圖,共6個元素。
餅圖元素,第1項,標籤內容:未表態,數值:52,百分比:51.485148514851%。
餅圖元素,第2項,標籤內容:基督新教,數值:22,百分比:21.782178217822%。
餅圖元素,第3項,標籤內容:佛教,數值:15,百分比:14.851485148515%。
餅圖元素,第4項,標籤內容:天主教,數值:8,百分比:7.9207920792079%。
餅圖元素,第5項,標籤內容:中國民間信仰道教,數值:3,百分比:2.970297029703%。
餅圖元素,第6項,標籤內容:其他,數值:1,百分比:0.99009900990099%。
美國華人宗教信仰 (2012)[24][25]

 未表態(51.485148514851%)

 基督新教(21.782178217822%)

 佛教(14.851485148515%)

 天主教(7.9207920792079%)

 中國民間信仰道教(2.970297029703%)

 其他(0.99009900990099%)

大多數美國華裔社群對於宗教信仰無表態。43%的美國華裔轉換不同的宗教,54%的美國華裔只有童年時有宗教信仰。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在2012針對美國華裔調查,52%的15歲以上的美國華裔表示他們沒有宗教信仰。調查對像中,有15%為佛教徒,8%信奉天主教,22%信奉基督新教,3%為中國民間信仰道教[24][25]

影響

飲食

目前,華裔美國人大部分最喜歡吃粽子餃子牛肉麵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中國菜,但部分華裔美國人喜歡吃炸雞漢堡包薯條色拉披薩以及起司。在手機上,如果華人用戶願意吃中國菜,可以透過第三方外送服務點餐來配送到收貨地址。

服裝

目前,華裔美國人大部分穿休閒服、西裝,但部分華裔美國人穿漢服旗袍(女性)和牛仔服(主要流行於西雅圖波特蘭舊金山聖地牙哥洛杉磯)。

科技

華裔美國人大部分使用蘋果三星電子華為,但由於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各牌手機有洗牌趨勢。

社群媒體

華裔美國人大部分使用微信新浪微博TikTok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1.2 1.3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4133538/https://data.census.gov/cedsci/table?q=chinese%20alone%20or%20in%20combination&t=Race%20and%20Ethnicity&tid=ACSDT1Y2018.B02018&hidePreview=true
  2. California Apologizes to Chinese Americans. [2012-03-05]. 
  3. Senate Apologizes to Chinese for Past Discrimination. [2012-03-05]. 
  4. chineseamericanheroes.org (PDF). [2016-03-13]. 
  5. 存档副本. [2016-03-13]. 
  6. 6.0 6.1 梁啓超《記華工禁約》《飲冰室合集·專集》二十二
  7. U.S. State Department. [2006-12-14]. 
  8. Douglas, Erin; Takahashi, Paul. 'People just disappeared': Coronavirus fears weighing on Houston's economy. HoustonChronicle.com. 2020-02-06 [2020-02-13] (美國英語). 
  9. Chinatown restaurants say the coronavirus is impacting their businesses. Here's what to know.. [2020-02-14]. 
  10. Gwynne Hogan; Richard Yeh. Despite Zero Cases In NYC, Chinese Shops In Manhattan And Queens Suffer Amid Coronavirus Scare. Gothamist. 2020-02-13 [2020-02-15] (英語). 
  11. U.S. Census Bureau Delivers Illinois' 2010 Census Population Totals, Including First Look at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Data for Legislative Redistricting. U.S. Census Bureau. [2011-02-20]. 
  12. Historical Census Statistics On Population Totals By Race, 1790 to 1990, and By Hispanic Origin, 1970 to 1990, For Large Cities And Other Urban Pl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ereau. 2005-02 [2018年8月11日]. 
  13. Chinese American Heroes. Chinese American Hero: David Waymond Lim. Port Authority Retirees Association, Inc. 2009-09-09 [2022-01-26]. 
  14. 14.0 14.1 广西通志 外事志.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8: 211. ISBN 7-219-03810-0. 
  15. Hugh H. Mo, ESQ: Chairman, AAPEX Advisory Board. Asian American Police Executives Council (AAPEX). [2022-02-11]. 
  16. Celebrating Agents of Asian Ancestry: Weysan Dun.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 [2021-10-16]. 
  17. 劉美玲. 聯調局首位華裔分局長:敦畏三接掌新州紐瓦克分局 從小嚮往FBI探員工作. 北美世界日報. 2007-08-25: E06. 
  18. Chinese American Heroes. Chinese American Hero: David Waymond Lim. Port Authority Retirees Association, Inc. 2009-09-09 [2022-01-26]. 
  19. Hugh H. Mo, ESQ: Chairman, AAPEX Advisory Board. Asian American Police Executives Council (AAPEX). [2022-02-11]. 
  20. Celebrating Agents of Asian Ancestry: Weysan Dun.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 [2021-10-16]. 
  21. 劉美玲. 聯調局首位華裔分局長:敦畏三接掌新州紐瓦克分局 從小嚮往FBI探員工作. 北美世界日報. 2007-08-25: E06. 
  22. Table 5.Detailed List of Languages Spoken at Home for the Population 5 Years and Over by State: 2000 (PDF).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3-02-25 [2012-10-03]. 
  23. 存档副本. [2017-05-20]. 
  24. 24.0 24.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pewforum.org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25. 25.0 25.1 Chinese Americans. Projects.pewforum.org. 2012-07-18 [2017-12-15]. 

來源

書籍
  • Chinese Americans and Their Immigrant Parents: Conflict, Identity, and Values, May Pao-May Tung, Haworth Press, 2000, paperback, 112 pages, ISBN 0-7890-1056-9
  • Chinese Americans: The Immigrant Experience, Dusanka Miscevic and Peter Kwong, Hugh Lauter Levin Associates, 2000, hardcover, 240 pages, ISBN 0-88363-128-8
  • Compelled To Excel: Immigration, Education, And Opportunity Among Chinese Americans, Vivian S. Loui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aperback, 272 pages, ISBN 0-8047-4985-X
  • 張純如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Viking, 2003, hardcover, 496 pages, ISBN 0-670-03123-2
  • Being Chinese, Becoming Chinese American, Shehong Che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 ISBN 0-252-02736-1 electronic book
  • On Gold Mountain: The One-Hundred-Year Odyssey of My Chinese-American Family, Lisa See, 1996. ISBN 0-679-76852-1 Program Exhibition based on book from Smithsonian Asian Pacific American Program

外部連結

Template:華裔美國人 Template:亞裔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