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普通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
语系
中国手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中国
 联合国
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ISO 639-6cosc (普通话)
普通话
繁体字 普通话
简化字 普通话
字面意思普遍共通的汉语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国家通用语言[1][2]。普通话大体继承了民国时期的现代标准汉语标准,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92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标准化汉语,称为“国语”。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将国语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中文成为其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国语遂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别台湾当局所称的“国语”,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3];“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指普通话具有“普遍”和“共通”的特点[4]。“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见于港澳地区台湾地区则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华语”。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2]

历史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普通话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三朝北京为首都时以北方音调为基础而形成的语言。

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统一后,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汉语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根据研究,其天下通语依据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音(音)[5]。元朝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来自大都,使用燕京腔调,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使用北方官话的面貌,如《经典大典》的著作编写,反映出一般有效交流的语言工具仍以北方话为主体[6][7][8]。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普通话,是近代普通话形成的原始基础。

明朝开始称官方语言为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正音(称为“中州音”),形成汉语共同语系统,称为“正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当时的“南京正音在明朝占据重要地位”,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下江官话。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官话仍以南京音为官语,南京音调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张卫东等学者认为“明朝官话有南北两支的差别”,而以南京官话为主导。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清末中国切音新字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因为定都北京故,明清官话腔调逐渐染上以北京语音和北方话腔调,经过时间生成了北京官话。北京官话自清中叶起逐渐流行起来,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主流。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定为国语。此后的国语运动先是推行以糅合南北方言的老国音,最终在“京国之争”中确认了以较为简单的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正音,这也是普通话语音的来源[9]

1902年,学者吴汝纶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统一语言时,曾提到“普通话”。1904年,秋瑾留学日本时,曾组织一个“演说联系会”,内容提到普通话。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曾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成“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并定义普通话为“各省通行之话”。

武昌起义后,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意义展开辩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应使用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也强调普通话是教给儿童的语言,并应推广,在方言区域须特别注意正音工作。

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提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并将“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新中国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5年11月4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在军队中推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实现语言规范化的通知》。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指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0]

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地方非官话的其他汉语语言依然盛行[11],但不利于各地交流,因此政府极力推广普通话[12]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53.06%。截至2014年,仍有30%人口[13](约4亿人)无法用普通话交流[14]。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示,中国内地的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15]

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普通话的机构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该机构现设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期对普通话进行审核读音、确定字形等工作。

普通话国家标准

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历经八年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及“续编”“三编”,1963年合并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奠定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基础。

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组织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展了第二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以《总表初稿》为基础,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此表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16],是普通话语音的国家标准。2011年10月28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建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17]

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是两本常用的普通话工具书。1950年8月国家出版总署组建新华辞书社(后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新华字典》,该字典第一版由魏建功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是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1956年2月6日开始编纂,并于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8]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 2005-08-02 [2020-06-22]. 
  2. 2.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5-08-31 [2020-06-22]. 
  3. 王东杰. 官话、国语、普通话:中国近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 学术月刊. 2014, (2): 168页. 
  4. 张奚若. 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中国语文. 1955年, (第12期). 
  5. 胡安顺. 音韵学通论.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ISBN 9787101032970. 
  6. CaoGuangshun.and Dandan Chen. 2009. Yuan baihua teshu yuyan xianxiang zai yanjiu [Reexamination of the special features in Yuan baihua]. Lishi Yuyanxue Yanjiu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2:108-123.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7. 周德清 《中原音韵》1324年初版
  8. 曹广顺 2013《元白话语言性质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元白话语言性质再研究 /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9. “普通话”如何诞生. 中国网. [2019-06-03]. 
  10. 周恩来.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1956-02-05 [2020-06-21]. 
  11.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2016-03-21]. 
  12.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2016-03-21]. 
  13. 我国仍有30%人口不会说普通话. [2016-03-10]. 
  14. 教育部:中国有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016-03-10]. 
  15. 教育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 [2021-06-02]. 
  16. 审音 为普通话定标准“腔”. [2016-03-18]. 
  17. 普通话审音工作通讯2011年第4期(总第4期). [2016-03-18]. 
  18. 《现代汉语词典》又有新版. [2016-03-18]. 

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