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华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古巴华人
总人口
114,240 [1]
分布地区
夏湾拿
语言
西班牙语
汉语普通话粤语台山话客家话
宗教信仰
佛教罗马天主教
相关族群
秘鲁华人尼加拉瓜华人巴西华人海外华人

古巴华人吕文[注 1]:chino-cubano)是生于古巴或已经移民到古巴的华人社群。他们是海外华人一部分(或者华裔)。古巴华人原本是古巴岛上最大、最著名的亚裔族群,但由于古巴革命后的华裔移出,人数急剧下降。2012年古巴人口普查记录,有113名居住在古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他估计有 3百名华人和约2万名华裔。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统计,2006年至2018年期间,有3千名该国留学生在古巴进修。

历史

在哈瓦那的中国城入口处的牌坊

华人移民古巴始于 1837 年,当时大清粤籍客籍的合同工被带到古巴的蔗糖田间工作,也因此带来佛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数十万华裔工人从大清、英占香港葡占澳门台湾被引进,大约有 70万人,他们与非洲混血奴隶或自由人一起工作。华人合同工在完成8年合同之后获得自由后,有些人渴望返回家园,但大多数大清移民留在古巴永久定居。哈瓦那的唐人街 (Barrio Chino de La Habana) 是拉丁美洲最古老,也是曾经最大的唐人街。 在19 世纪后期,超过 10万名美国华人移民来到古巴,以逃避当时在美国的歧视行为。另有一波规模较小的华人移民潮在 20 世纪抵达,其中一些是古巴革命期间对于共产主义的支持者,另一些人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撤离的异议者。

当时华裔“苦力”人口中,几乎完全是男性,只有很少的女性(1%)。[3][4]当地一些印第安人原住民、混血族群、黑人和白人妇女与华裔男子发生性关系或有婚姻关系。黑人女性和这些华人移民间经常发生性行为,也有华裔男性购买女奴,然后释放女奴并与她们结婚,在当时,许多华裔男性与古巴黑人女性发生性关系,并生下许多下一代。 [5]1920 年代,又有 12 万名中华民国广东人和一群日本人抵达古巴,全男性的移民,与当地白人、黑人和混血儿人口迅速通婚。 [6]

1860年代古巴的十年战争中,2000 名大清移民与叛军作战。因此今日哈瓦那的一座纪念碑上,缅怀战争阵亡的古巴华人,上面刻着:“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成为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成为叛徒。”[7]1898 年,古巴华人参与美西战争,其中包括一些来自加州美国华裔在内,期待实现古巴脱离西班牙独立。但一些忠于西班牙的华人,在战后离开古巴,前往西班牙定居。

1959 年,当斐代尔·卡斯特罗领导的新革命政府上台时,经济和政治形势发生变化。许多华人杂货店的财产被新政府没收,他们因此离开古巴定居在美国,特别是佛罗里达州附近。随着移民之后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被称为华裔美国人或古巴华裔美国人。部分华人则逃往附近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其他拉美国家、以及波多黎各。在那里他们被称为华裔波多黎各人、古巴华裔波多黎各人或古巴华裔美国人,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在这些古巴华人移住的地区,流行有独特的华人文化以及古巴形态的中餐馆。

古巴华人原本是岛上最大、最著名的亚裔族群,但由于古巴革命后的华裔移出,哈瓦那唐人街的纯种华人数急剧下降。2012年古巴人口普查记录,有113名居住在古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8]其他估计有 3百名华人和 2万名华裔。[9]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政策大幅收紧,基本上再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移民至古巴。1940-1950年代移民者,最早在1980年代[10]时回乡探亲。[2]

文化发展

Cuchillo街,中文名古芝佑街,哈瓦那中国城的心脏地带

古巴独立战争中,古巴华人站在寻求独立的一方,因此战后在哈瓦那设有一座纪念碑,纪念古巴华人参加独立战争。在 1961 年斐代尔·卡斯特罗 (Fidel Castro) 统治开始,有些华人离开,但也有华人留下。与上一代华人相比,年轻一代的工作范围更为广泛,有些华人以作曲、演员、歌手和模特儿的身份进入演艺界

哈瓦那的唐人街 (Barrio Chino de La Habana) 曾经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唐人街之一,拥有中国建筑特色和具有中国背景的博物馆,但现在大多数古巴华人居住在唐人街外。

有些社区团体,特别是唐人街宣传小组 (Grupo Promotor del Barrio Chino),致力于重振唐人街褪色的中华文化。中国语言艺术学校(Escuela de la Lengua y Artes China)于1993年开办,协助古巴年轻华人加强汉语知识。今天,除了西班牙语和英语之外,古巴华人还倾向于说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以及华语西班牙语的混合语。古巴华人还努力发展小型企业,如美容院、机械店、餐馆和小杂货店,创造唐人街的新景观。

文化推广机构

中华娱乐机构 (El Casino Chung Wa)位于哈瓦那,创建于1893年,汇集全岛华人社区的活动。[11] 娱乐机构不仅是帮助移民解决问题的场所,甚至曾经是领事馆所在地。到 20 世纪中叶,全古巴大约有 60 个协会,将所有华人及其后裔的文化联系凝聚在此地。[9]

中华娱乐机构设有中国传统艺术馆,经常举办研讨会、展览和座谈会,还提供华人烹饪艺术、舞蹈、武术、绘画和雕塑等活动。[11]于 1990 年代设立唐人街推广小组,目的在复兴哈瓦那社区的中国文化根源和历史。于 1993 年设立中国语言艺术学院。[12]

媒体与文学

光华报 (Kwong Wah Po) 是古巴唯一编辑自哈瓦那唐人街的中文报纸,读者华人社区的大众。自 1928 年 3 月 20 日起,由中华娱乐机构出版,为小报式,共4页,其中3页为中文,最后一页为西班牙文,每月发行 600 份。该报发行量有限,至今印刷方式仍采百年前极为陈旧的技术进行。[8]

2006年,美籍古巴裔作家戴娜•查维亚诺 (Daína Chaviano)在小说《无限爱之岛》(La isla de los amores infinitos)中,对于华人移民对古巴文化的影响有很好的文学描述与体现。情节跨越 150 年,从 1840 年代到 1990 年代,几乎涵盖华人来到古巴的完整移民轨迹。[13]该小说最初在西班牙出版,其后有16 篇被翻译成 25 种语言发行。

2007年,威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的小说《幽灵国度》(Spook Country),故事描述一个卷入国际阴谋的古巴华人家庭。

著名的古巴华人

  • 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1901年1月16日-1973年8月6日),具有中国血统,1933年-1940年间为古巴实际的军事领导人,1940年-1944年间,成为古巴总统。1952年通过军事政变,成为古巴最高领导人。1959年,被菲德尔·卡斯特罗所领导的游击运动驱逐出境。
  • 林飞龙(1902年12月8日-1982年9月11日),西班牙文名Wifredo Óscar de la Concepción Lam y Castilla(威尔弗雷多·奥斯卡·德拉康塞普西翁·林·伊·卡斯蒂利亚),古巴超现实主义画家。

参见

脚注

  1. “吕文”的称呼源于清朝闽粤一带,指西属东印度群岛宋岛的语,后来中华民国改用译名“西班牙语”。“吕文”至2010年代仍通用于古巴华人和香港书籍。[2]

参考资料

  1. CIA World Factbook. Cuba. 2008. May 15, 2008.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cu.html>.
  2. 2.0 2.1 雷竞旋. 古巴华侨口述历史报告 (PDF). 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 3-19. 2014年7月 [2021-03-10]. 
  3. Isabelle Lausent-Herrera (2010). Walton Look Lai; Chee Beng Tan (eds.). The Chinese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Brill ebook titles. BRILL. p. 143. ISBN 978-90-04-18213-4. Retrieved May 17, 2014.
  4. Adam McKeown (2001). Chinese Migrant Networks and Cultural Change: Peru, Chicago, and Hawaii 1900-1936 (illustrated 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47. ISBN 0-226-56025-2. Retrieved May 17, 2014.
  5. "Sino-Cubans: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as discourse" (PDF). Retrieved December 31, 2011: (For a British Caribbean model of Chinese cultural retention through procreation with black women, see Patterson, 322-31).
  6. Cuba: a Lonely Planet travel survival kit. Lonely Planet. 1997. ISBN 978-0-86442-403-7.
  7. Westad, Odd Aren (2012) 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 (New York: Basic Books), pp.227–28. ISBN 978-0-465-01933-5
  8. 8.0 8.1 «La más numerosa diáspora de ultramar radicada en Cuba es también la más desconocida». Havana Times. 17 de junio de 2014.
  9. 9.0 9.1 «Diario chino mantiene vigor en Cuba más de 80 años». Spanish.news.cn. 21 de marzo de 2011. Archivado desde el original el 22 de diciembre de 2014.
  10. 改革开放
  11. 11.0 11.1 Historia del Barrio Chino de La Habana hacia 1926, En Caribe.
  12. «Havana's Chinatown». Vedado Havana.
  13. Riverhead Books, June 2008

延伸阅读

  • López-Calvo, Ignacio (June 2008). Imaging the Chinese in Cub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ISBN 0-8130-3240-7. 
  • López-Calvo, Ignacio. “Chinesism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hinese Cuban culture.” Alternative Orientalisms in Latin America and Beyond. Ed. Ignacio López-Calvo. Newcastle, England: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7. 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