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又稱韻攝,是唐字聲韻學將韻歸類的方式,尤其指中古音《廣韻十六攝。凡聲韻學講的攝,通常即為十六攝之一。

攝,即統攝之意,源自於佛教[1],將近韻歸納。攝歸法只看韻腹韻尾,不理四聲開合韻頭等,將近韻歸入同一攝。

歷史

《廣韻》是北宋時期將《切韻》與《唐韻》重新整理的韻書。《四聲等子》首先用攝。等韻學家將《廣韻》韻目按以上原則歸納爲十六攝。

十六攝

《廣韻》二百零六韻由十六攝統領,如下:

舒聲韻 促聲韻 可能的等呼
構擬 構擬
通攝
ɨuŋ
uk
ɨuk
[注 1]
(腫) ok
ʉoŋ ʉok
江攝 ɣoŋ[注 2] ɣok
止攝 ie/ye[注 3] 無入聲 開合
i/yi 開合
ɨ
ɨi/ʉi 開合
遇攝 ɨə 無入聲
ʉo
o
蟹攝 ei/uei 無入聲 開合
iei/yei 開合
ɑi/uɑi 開合
ɣe/ɣue 開合
ɣei/ɣuei 開合
ɣai/ɣuai 開合
uəi
əi
ɨəi/ʉəi 開合
臻攝 in/yin it/yit 開合
yin yit
in (隱) (震) it
ʉn ʉt
ɨn ɨt
uən uət
ən ət (沒)
山攝 ɨən/ʉən ɨət/ʉət 開合
ɑn ɑt
uɑn uɑt
ɣan/ɣuan ɣat/ɣuat 開合
ɣen/ɣuen ɣet/ɣuet 開合
en/uen et/uet 開合
ien/yen iet/yet 開合
效攝 eu 無入聲
ieu
ɣau
ɑu
果攝 ɑ 無入聲

ɨɑ/ʉɑ
開合
假攝 ɣa/ɣua
ia
無入聲 開合
宕攝 ɨɑŋ/ʉɑŋ ɨɑk/ʉɑk 開合
ɑŋ/uɑŋ ɑk/uɑk 開合
梗攝 ɣaŋ/ɣuaŋ
iaŋ/yaŋ
ɣak/ɣuak
iak/yak
開合 開合
ɣeŋ/ɣueŋ ɣek/ɣuek 開合
iaŋ/yaŋ iak/yak 開合
/ueŋ ek/uek 開合
曾攝 ɨŋ ɨk/ʉɨk 開合[注 4]
əŋ/uəŋ ək/uək 開合
流攝 ɨu 無入聲
u
iu
深攝 im ip
咸攝 əm əp
ɑm ɑp
iem iep
em ep
ɣem ɣep
ɣam ɣap
ɨəm ɨəp
ʉəm ʉəp

冬韻上聲、臻韻上聲、臻韻去聲、痕韻入聲《廣韻》無獨立韻目,分別寄於腫、隱、震、沒韻,表中用括號表明。

另說十三攝,合併「宕」與「江」,「曾」與「梗」,「果」與「假」。[來源請求]

  1. 「中」表示該韻母開合中立,下同
  2. 二等韻的構擬不同學者差異較大,表中用ɣ在韻母前表明,但不代表這是一個濁軟齶擦音。下同
  3. 為了簡明,重紐韻未作進一步區分,下同
  4. 合口僅限職韻

引用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