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韵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等韵学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古代以审音为主,分析汉字读音,说明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门学科,其课题范围和研究方式都类似于西方的音韵学(phonology)。中国的音韵学实质上是汉语历史语言学的语音门类,而等韵学则是研究具体某一时段、某一地区汉语音系的的断代音韵学(共时语音学)。

研究方法

传统等韵学主要以等韵图作为音系的描述方法,以字母表明声母系统(如三十六字母),以七音五音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以清浊解释声母的发音方法,以内外转来揭示韵母的结构,以来概括韵类。由于是该学科中最复杂的概念,也是核心概念,其内含涉及到声母韵部介音等语音系统的诸多方面,而且古人的音韵学研究往往侧重于韵,所以该学科就被称作等韵学

目的和功用

等韵学的重点是对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和对整个语音系统的展示。是对反切注音和韵书的必要补充。韵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反切上下字及其所拼字音的音位学特征,提供了利用反切拼读出正确字音的理论基础,韵图又完整地展现了所有汉字的字音所构成的语音系统(音系),也就标明了韵书中散乱分布的每一小韵在音系中所处的地位。

现代的等韵研究

今人的等韵研究,目的不在于通过韵图来描述现代汉语方言,而是通过对古韵图进行解读、整理,结合韵书和其他相关材料,还原出韵图和韵书所载录的语音系统,并用科学的描述手段再现出来,为汉语的历史演变研究提供断代材料。

等韵学概念

“纽摄转呼等”音韵五分论

声韵调口介(音韵五分论),或谓“纽摄转呼等”五分论,是等韵学的精华,将南北通塞区别问题纳入《广韵》模型之中,可通论北语(邺下音)兼论南言(金陵音)。“纽摄转等呼”音韵五分论,所指亦即以“四十一声纽”、“十六韵摄”、“阴阳入三调对转”(阴阳对转)、“开合二口”、“介音四分”(开齐合撮/开合洪细)共五种分类方式将汉字音韵结构共时语言学属性与历时语言学属性整合为一,可通论共时的“声韵调/纽摄转”也可兼论历时的“等呼”问题(古今是非问题)。“等呼”本为共时语言问题,开合二口呼、介音四分等本都是一般音韵描述方式,但“四等呼”的定义争议(开齐合撮/开合洪细)使得其于共时语言描述上出现歧异,反而在说明历时语言问题时更方便,“等呼”自此成为历时语言研究的用语远甚共时语言研究用途。

等呼论

等呼,为声韵学上分析韵母结构的一种方法。音的洪细叫做等(四等),唇的开合叫做呼(二呼)。洪细的标准以韵头(介音)或韵腹(主要元音)是否具有元音[i]为断,有的叫做细,无的叫做洪。开合的标准以韵头或韵腹是否具有元音[u]为断,有的叫做合,无的叫做开。宋元的等韵学家按[u]的有无先分开合,然后再按[i]的有无区分洪细,同一洪细又按古今音变区分为一二三四等。大体来说,一等是古音的洪音,二等是变音的洪音,三等是变音的细音,四等是古音的细音。到明清时代,以实际的读音为准,把古今音变的因素抛开,于是开口的一二等叫开口呼,合口的一二等叫合口呼,开口的三四等叫齐齿呼,合口的三四等叫撮口呼。潘耒类音说:“初出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间,谓之齐齿,敛唇而蓄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以现在的话来说,凡是韵头或主要元音有[i]没有[u]的叫做齐齿呼。例如坚[tɕian],娇[tɕiau];有[u]没有[i]的叫合口呼。例如关(kuan),乖(kuai);有[i]又有[u]的叫撮口呼。不过[iu]变成了[y]就是了。例如捐[tɕyan],绝[tɕye];没有[i]也没有[u]的叫开口呼。例如干[kan],高[kau]。这就是所谓的四呼了。(陈新雄)

阴阳对转[1]

  1. 指古音阳声韵阴声韵之间的相互变化。
  2. 狭义阴阳对转,指无韵尾或有元音韵尾的韵同有鼻音韵尾的韵相互转变;
  3. 广义阴阳对转,包括了有塞音韵尾的入声韵,把入声韵当作阳声韵,阳入对转也称阴阳对转。
  4. 兴起于清儒戴震及其弟子孔广森先后总结并提出的。他们提出这一理论并不是从语音成素的增加或减少来研究语音变化的实际情况,而是指古韵阴声韵与阳声韵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为研究古韵分部服务。

戴震提出

孔广森重整

章太炎成均图》重议

  • 章太炎的阴阳对转与孔广森有三点不同:
  1. 孔广森是“一阴对一阳”,章太炎认为有一阴对一阳,也有“二阴对一阳”还有“三阴对一阳”。章太炎分古韵为廿三部,有阴阳相配关系。
  2. 孔广森九阴对九阳的内部顺序没有考虑到元音的侈弇(开口度大小),存在一定的任意性;章太炎则依照元音侈弇把阴阳各分成两类。
  3. 孔广森把“缉”、“盍”入声当作阴声,章太炎归入阳声。章太炎阴阳对转不同于孔广森,源于二者倡导这一学说的目的不同。
  • 孔广森的阴阳对转为古韵分部服务,章太炎为讲文字谐声、假借、孳乳张本。所以章太炎在《成均图》中更多的是讲旁转

旁转

  • 指古韵某部的字与邻近韵部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章太炎把所有阳声韵与阳声韵、阴声韵与阴声韵之间的通转都称做旁转,只要同为侈声弇声即可。
  • 章太炎概括了三种情况:
  1. 主元音发生变化。
  2. 收尾音发生变化。
  3. 主元音和韵尾同时改变。

旁对转

注解

参看

注释

参考资料

  1. 曹述敬(1991)《音韵学辞典》长沙:湖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