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日归泥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娘日归泥章太炎提出之汉语音韵学理论,即中古汉语中的娘母日母上古汉语中归于泥母。该理论补足了钱大昕未竟之理论

古纽研究结论
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古无正齿
娘日归泥
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
照二归精
照三归知
古无邪纽

内容

古汉语语音中,中古音是承上古音,开启下近古现代音的。中古音可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隋唐之际”的中古前期与“唐末宋初”的中古后期。古汉语语音之研究,以“隋唐之际”的中古音为主干。钱大昕已提出古无轻唇音这原理,而他亦提出古无舌上音。“知彻澄娘”等舌上音在中古前期(隋唐)已出现,“知彻澄娘”等舌音于隋唐时可能仍念作“端透定泥”等舌头音,而到后来才变作舌上音,无损中古前期知彻澄娘等舌上音的规律。另外,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指出“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为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也。”提出古无正齿音。但对于娘日归泥,钱大昕“古无舌上音”中,已指出中古前期始出现的“知彻澄”上古为“端透定”,但却没有提及“娘”与“泥”的关系,因此只提出“知彻澄”上古为“端透定”的见解。章太炎则能找出证据,证明“娘”古亦当为“泥”。如文献中,章太炎于《国故论衡‧上‧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示例

  •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中,“女,通汝。”﹝《辞源》﹞女字为娘母,而汝字为日母,是同声母,娘日均为泥母。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乃,‘乃’﹝泥﹞是‘而’﹝日﹞的古读。
  • “入”、“内”、“纳”、“讷”、“呐”、“妠、“枘”、“汭”等八个单音节词,它们今音声母并不相同,但它们具同源分化关系。“入”、“枘”、“汭”为日母;、“内”、“纳”、“讷”、“妠”为泥母;“呐”、“妠”为娘母,属于同一声母。按章太炎娘日归泥的理论,便清晰解构。

参考文献

  •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五十‧答问第十二》
  • 钱大昕《大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诗经‧魏风‧硕鼠》、《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