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漢音
假名かんおん
平文式罗马字Kan-on

汉音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类,古代训读为“漢聲からこえ”。汉音是公元八、九世纪的奈良时代后期至平安时代初期由遣唐使和留学僧从中原习得带回日本的汉字音。相对于通常的汉音,往往被称为“新汉音”。

汉音的普及

持统天皇从唐招来续守言并聘为“音博士”,致力于汉音的推广普及。桓武天皇也于延历11年(792年)颁布了奖励汉音使用的敕令,规定大学寮的儒学学生必须学习汉音。对于佛教,在僧侣的考试中音博士也会进行以汉音诵读经典的考查,不学汉音的僧侣不得前往中国。汉音学习者认为吴音由来不明,且是有日本口音的不正统发音,以“吴音”的蔑称称呼之,而以汉音为正统发音。尽管如此,在日常语中固定使用的吴音并未能被完全排除,直到江户明治时代汉音也未占据绝对优势。

江户时代开始了以假名表达汉字音读的“字音假名遣”研究,当时相对于日常使用的吴音,更具体系性的汉音被更加详细的研究。以字典和韵书为依据,绝大多数的汉字的汉音都被推定,几乎没有无法用汉音读的字。因此汉音取得了汉字音的核心地位,在明治时代导入西方科学和思想时成为了创造新译语(和制汉语)的有力工具。

特征

声母

吴音的鼻音声母在汉音中变为浊塞音或浊塞擦音,吴音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变为清音。

去鼻音化

汉音反映出唐朝长安音出现的去鼻音化(鼻音的后半部的口音化)现象。三十六字母的鼻音中,明母由[m]变为[mb],微母ɱ变为ɱv,泥母由[n]变为[nd],疑母由ŋ变为ŋg,日母由ȵ变为ȵʑ。这些鼻音在汉音中变为)、)、デイ)、)、ジツ)等。因此,相对于吴音,汉音中鼻音声母很少出现。但韵尾为[ŋ]的字往往保留鼻音声母,如メイネイ);韵尾为[n]的字也有若干保留鼻音声母,如メンネン)。

全浊音清化

汉音反映了当时长安音有开始失去清浊对立的倾向。因此汉音几乎不反映中古音的清浊区别,吴音的全浊音基本变为清音。如:(吴音:→汉音:),(吴音:ヂャウ→汉音:テイ),(吴音:ゴン→汉音:キン),(吴音:ゼン→汉音:セン),(吴音:ジュジュウ→汉音:ショウ),(吴音:→汉音:)等。

匣母

匣母合口字在吴音中以行音表示,汉音中以行音表示。如:和(吴音:→汉音:クヮ),(吴音:→汉音:クヮイ),(吴音:ワク→汉音:コク),(吴音:→汉音:クヮイ),(吴音:ワウ→汉音:クヮウ)。

韵母

详见吴音条目下“特点及与汉音的区别”部分。

  • 吴音的段音(歌戈韵)与段音(麻韵二等)统一于汉音的段音,体现一二等字合流,如:吴音 歌 カ,家 ケ,在汉音中皆为
  • 吴音アイ韵变为汉音エイ韵(齐韵)。如: 吴音タイ,汉音テイ
  • 吴音ヤウ韵变为汉音エイ韵(梗摄三四等字),如: 吴音シャウ 汉音セイ
  • 吴音オン韵变为汉音イン(真韵B类及欣韵)或エン(仙韵B类及元韵),如(吴音:オン→汉音:イン),(吴音:ゴン→汉音:キン),(吴音:コン→汉音:ケン),(吴音:ゴン→汉音:ゲン)。

以汉音诵读的佛经

佛经原则上以吴音诵读。真言宗的“理趣经”以汉音诵读则是例外。如开头的“如是我闻”不按吴音读作“ニョゼガモン”,而按汉音读作“ジョシガブン”。此经典论说“烦恼即菩提”,有肯定“男女双修”等爱欲的内容,为不招致不必要的误解,故意以汉音诵读,使得即使惯读佛经之人仅凭听也无法明白意思。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