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正等正覺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無上正等正覺梵語अनुत्तर सम्यक् सम्बोधि羅馬化:anuttara-samyak-sambodhi),音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義為「至高無上的全面徹底且獨自的覺悟」,舊譯作無上正真道無上正真之道無上正道無上正遍知[1]。是指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覺悟、最高涅槃境界,證得此者即跟成佛一樣。正等正覺梵語samyaksambodhi,三藐三菩提)[2][3],又作全自覺究竟覺妙覺正自覺等正覺正遍知等。佛教文獻史上存在的以往常見的對「三藐三菩提」的漢語音譯詞予以逐個拆解漢字來解釋各個字義的說法,因為不熟悉梵語而有相當的偏差。「三藐」(samyak)是一個完整的原文詞,意謂全面的、徹底的(以描述佛所證悟的智慧範圍),而不應被擅加拆字為「三」、「藐」,反而成了曲解;第二個漢字「三」(sam)則又是另一個完整的原文詞(再後綴「bodhi」為結合詞),意謂獨自的(以描述佛證道的方式)。

詞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a-)就是「無、沒有、沒盡頭、沒有限量」的意思,「耨多羅」(nuttara)則是「更高、更上」的意思,「阿耨多羅」(anuttara)義思為「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指的是「最高」。「三」(sam-)為「完全,合一,正」的意思,「藐」(-myak)則為「轉向,彎曲,寰宇」之意思,「三藐」(梵語samyak巴利語Sammā)為「全體、所有」,可類比英文(源於拉丁文)的「universe」一詞(「uni」為「統一」;「vers」為「轉向」;「轉向一體」即是宇宙),漢譯為「正等」,或解釋為「完美無缺的」,也從「所有」的含義翻譯為「正遍」。「菩提」(bodhi)則是「覺知、覺悟、感覺、感受、道統、智慧」。

全自覺(者)、正等正覺(者)、等正覺(者)、正等覺(者)、正自覺(者)、正遍知(者)(梵語samyak-saṃbuddha巴利語sammā-sambuddha ,三藐三菩陀)是如來十號之一。上述在概念上翻譯出的相關同義詞,在梵語的原文或巴利語的原文裡,已經表達佛的覺悟(者)的情況,尤其是上述「三藐」所反映的「全體、全面」意義的部份,前綴詞「阿耨多羅」則是以修飾詞去額外反映對於佛的覺悟(者)情況的形容。亦即在證悟(者)的層級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陀)」等同「三藐三菩提(陀)」,阿耨多羅是額外添加用以描述三藐三菩提(陀)已經具有的情況。

概述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境界的智慧,佛家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示成佛。《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云:「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教修行以證量作為成果的驗證,同時瞭解修行是否有所偏誤,這稱為證果證等,即分成四個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無上正等」不僅是指沒有修行偏誤(簡稱修偏)而獲得「正等正覺」,且是最高(無上,沒有更上層)的階位,同時是沒有偏差的正確覺知、領悟、感受。

參考

  1. 《佛學大辭典》【無上正等正覺】:(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新譯。法華玄贊二曰:「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2. 《佛學大辭典》【正覺】:(術語)梵語三菩提Sambodhi,此譯正覺。如來之實智,名為正覺。證語。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覺。法華玄贊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覺。」
  3. 《佛教大辭典》【正等正覺】:(術語)三藐三菩提,新譯為正等正覺。法華玄贊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