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鸠摩罗什译版《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梵:Sukhāvatī-vyūha;Amitābha sūtra(अमिताभ सूत्र))或称《小无量寿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

内容

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的来源与意义;其后说明释迦牟尼佛劝导众生念无量寿佛之名号阿弥陀佛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1东、2南、3西、4北、5下、6上等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之事迹作结尾。

《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念佛人修行的重要依据。古来注解此经者,不乏其人,其中莲池大师之《疏钞》,极尽精微;幽溪大师之《圆中钞》,广大洪博;藕益大师之《要解》,文畅意达。清朝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诸佛怜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阿弥陀经》于佛教如此重要,而我们面对义理甚深之经典,一定要抓住其要旨,提纲携领,这样才能深入精义,融会贯通。本经典的要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理、事、果、行。理是西方净土的义理,事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事,成果是指阿弥陀佛,释迦佛劝我们持名念佛。如果我们先弄明白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整部经典的真义就一目了然了。[1]

汉文版本

依时代、人物之翻译顺序:

  1. 后秦(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一卷
  2.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 一卷。(早已散佚,今仅存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往生咒咒文及利益文。)
  3. 唐朝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一卷

其中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简洁、流利,广泛流传于东亚各国。

历代注解

注解 卷数 朝代 作者
《阿弥陀经义记》[2] 1 隋朝 智𫖮
《阿弥陀经义述》[3] 1 唐朝 慧净
《阿弥陀经疏》[4] 1 唐朝 慈恩窥基
《阿弥陀经通赞疏》[5] 3 唐朝 慈恩窥基
《佛说阿弥陀经疏》[6] 1 唐朝 元晓新罗
《佛说阿弥陀经疏》[7] 1 宋朝 智圆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8] 1 宋朝 元照
《佛说阿弥陀经句解》[9] 1 元朝 性澄
《弥陀圆中钞》[10] 明朝 幽溪传灯
《佛说阿弥陀经略解》[11] 1 明朝 大佑
《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12] 2 明朝 大佑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13] 4 明朝 莲池祩宏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14] 1 明朝 莲池祩宏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15] 1 明朝 莲池祩宏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16] 4 明朝 云栖古德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17] 1 明末 蕅益智旭
《阿弥陀经疏钞撷》[18] 1 清朝 徐槐廷
《阿弥陀经已决》[19] 1 明朝 大惠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20] 3 清朝 达默
《佛说阿弥陀经略注》[21] 1 清朝 续法
《阿弥陀经注》[22] 1 清朝 郑澄德、郑澄源
《阿弥陀经约论》[23] 1 清朝 彭际清
《佛说阿弥陀经直解正行》[24] 1 清朝 了根
《佛说阿弥陀经摘要易解》[25] 1 清朝 真嵩

影响

此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简单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越南等地。

在中国,由唐朝善导大师开创了净土宗。净土宗在中国逐渐传播,最后成为与禅宗并列为中国佛教主要的两大宗派。

在日本,法然法师也创立了日本的净土宗。之后更有法然的徒弟亲鸾开创的净土真宗(又称一向宗)、一遍开创的时宗以及良忍开创的融通念佛宗等。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