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人间佛教是指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一种持续的思想和运动,它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佛教复兴思潮,而以太虚大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思想和运动作为合适的开端。从广泛意义来探讨“人间佛教”,则举凡抱有“以人为本”及“社会参与”之价值方向的佛教团体,以及他们所弘扬的佛教,都可以看作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就是佛教,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思想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人间的佛陀,他选择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降世成道,说明了佛陀是以人间为主的。而佛陀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以下六种特性:

1.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他与我们同样有父母、家庭及人间的生活,但是在生活中,无不流露出慈悲、戒行、般若的行持,他是具有人间性的佛陀。

2.生活性:对于日常的家居生活,佛陀也有教示,举凡生活中的衣食,乃至行住坐卧等,都有生活上的教导,甚至对家庭人伦的相处之道,国家社会的活动参与等,亦有明确的教示。

3.利他性:佛陀降诞于世间,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以利他为本怀,来教化众生,予众生利益。

4.喜乐性:佛教是给人欢喜的宗教,而佛陀的慈悲教义,正是为了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5.时代性:佛陀与我们这个世间特别有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直至今日,我们依然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人生的准则。

6.普济性:在时间上,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与未来,但更重视现世的普济;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可是更重视此世界的普济;谈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佛教更重视人类的普济。

人间佛教,是要我们把人间建设成佛国净土,如太虚大师所说的“人成即佛成”,让每一个佛教的信徒,都能得到佛法带给他的心灵的平安,能有佛法去除他的贪瞋烦恼,让他安身立命、家庭和谐、彼此友爱,享受人生的乐趣。

人间佛教的影响

太虚大师为人生佛教思想的提倡者,也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者,太虚大师之后,尚有大醒法师慈航法师东初法师印顺导师星云大师赵朴初居士等僧信大德继承。星云大师来台后,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宣传及弘扬,致力于人间佛教理论的思考与探索,为人间佛教的实践者与实行者。星云大师所领导的佛光山道场,秉持着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从各领域落实佛法。

现今台湾推行人间佛教的道场及团体有:

这些道场或者团体除专心于弘法外,也全力投入文化、教育、慈善事业,为社会贡献更多心力。

后人间佛教的发展

今日人间佛教以各种方便法门为社会服务、奉献与大家结缘,人间佛教已经为佛教写下许多创意及具体作法如下: 在教育方面:各中小学、大学、佛学院、佛教研究所、中华学校、信徒讲习会、都市佛学院、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等。

在传播方面:杂志、报纸、电台、电视、网路教学等。

在美学艺术方面:展览馆、美术馆、出版《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辞典》,博物馆如佛陀纪念馆等。

在餐饮方面:设立素食餐馆、滴水坊等,提倡简食。

在慈善方面:云水医院、育幼院、老人院、如意寮、安宁病房、友爱服务队、救援队、云水护智车等。

在教化方面:各种夏令营、青年团、儿童班、童军团、信徒香会、行脚、社会运动、佛化婚礼、法座会、印度朝圣、朝山团、云水书车、设立讲坛、百万人共同兴学、监狱、三军及离岛布教等。

在体育方面:成立篮球队、棒球队、体操队、足球队、啦啦队等,增加佛教在体育方面的人口。

在会议方面:各种国际会议,如人间佛教研讨会、国际僧伽会议、世界佛教论坛,以及两岸的各种佛教和文化的论坛;帮助“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走出亚洲,在美洲、澳洲等地的佛光山举办。

在学术出版方面:成立出版社、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法藏文库》、《普门学报》双月刊、《人间佛教》学报‧艺文等数百种学报期刊杂志等。

在修持方面:假日修道会、人间佛教读书会、全世界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三坛大戒等。

在音乐舞蹈方面:歌咏队、合唱团、梵呗音乐会。

在制度方面:成立社团、主张僧信平等、人事序级、檀(弘)讲师、善财、妙慧讲师等制度,落实僧众男女平等、国定佛诞节的推动等。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