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在佛教中与“迷”相对[1][2],是佛教徒的修行目的,指依佛陀所教导的真理修行而有所体会见地,获得“体验性的智慧[1]

在广义上等同于菩提觉悟梵语bodhi);在禅宗的语言文化里,也可以说成开悟证悟悟入梵语praviṣṭa,义为“趋入”)。禅宗所言的开悟,通常是指“明心见性”,即悟到真如实相,但未及证得究竟佛果,仍需继续实修[3],但相对于凡夫对世间本质及生命实相的无所知道,已经有了初步的证量

参见

参考文献

  1. 1.0 1.1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佛光大辞典》【
  2. 《佛学大辞典》【悟】(术语)觉之意。对于迷而言。即自迷梦醒觉也。与觉悟同义。
  3. 印光大师文钞·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着,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