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景雲)

出自求聞百科

福建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福建
 曇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334 BC – 111 BC

 閩中郡 222 BC – 209 BC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孫吳
 揚州
  會稽郡
   會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兩晉、南朝
 揚州
 江州
 陳氏政權 550 – 564
  閩州 557 – 564
 豐州
  建安郡
  晉安郡
  南安郡
隋唐
 江南道
 嶺南道
 江南東道
 福建道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閩州
  福州
  武榮州
  泉州 (711年後)
  漳州
  汀州
  長樂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臨汀郡
 福建觀察使
 威武軍王氏政權893 – 909
909 – 945
  福州
  長樂府 932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鎮安軍 941
  鎮武軍 941 – 943
  鏞州
  鐔州
943 – 945
  建州
  鏞州
  鐔州
威武軍李仁達政權945 – 947
清源軍 949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軍 945 – 956
  忠義軍 956 – 976
吳越
  威武軍 947 – 951,977 – 978
  彰武軍 951 – 977
兩宋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劍州
  邵武軍
  興化軍
  建寧軍
  建寧府
  福安府
  興安州

 泉州行宣慰司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泉州分省
  建寧分省
  興化分省
 泉州行中書省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道宣慰司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亦思巴奚政權 1357 – 1366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6
南明
 隆武政權 1645 – 1646
 明鄭政權 1646 – 1680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權 1674 – 1676
廈門英租界 1852 – 1930
鼓浪嶼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華民國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49
 閩南護法區 1918 – 1920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閩西蘇區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閩浙贛省 1932 – 1935
 閩東蘇區 1934 – 1937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別市
 廈門特別市
 閩海省
 興泉省
 龍汀省
 延建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福建省

泉州,中國唐朝時設置的治所在今福建省泉州市

聖歷二年(699年),以泉州分出的南安縣莆田縣龍溪縣武榮州,治所在南安縣,後治所在晉江縣。三年(700年),廢武榮州,諸縣還隸首府在今福州的泉州。久視元年(700年)復置武榮州。景雲二年(711年),更名泉州,同時將原首府在今福州的泉州更名閩州天寶至德間為清源郡。《太平寰宇記》:泉山「在州北五里,因此為名。」開元八年(720年)置晉江縣附郭。下轄四縣:晉江縣、南安縣、莆田縣、仙遊縣。轄境相當今晉江和木蘭溪流域、澎湖列島廈門同安金門等市縣。戶二萬三千八百六,口十六萬二百九十五。

五代後,西北部包有德化縣

宋朝宋太宗太平興國(976年-984年)時期後,東北部木蘭溪流域劃出,置興化軍;西南部長泰縣劃屬漳州北宋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於泉州城置市舶司。為全國最繁盛的對外貿易中心,城南有「蕃坊」,為阿拉伯地區商人聚居處。

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譽其為世界最大港之一。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泉州路

唐朝泉州轄縣
711年 南安縣龍溪縣莆田縣[1]清源縣[2]
720年 南安縣龍溪縣莆田縣清源縣(新增晉江縣[3],為州治)
741年 晉江縣南安縣莆田縣清源縣龍溪縣改屬漳州
742年 晉江縣南安縣莆田縣清源縣(改名仙遊縣[4]
唐朝泉州刺史

注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