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护法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闽南护法区
汀漳道
1918年-1920年
国旗
首都漳州
常用语言汉语
政府军政府
援闽粤军总司令 
• 1918年-1920年
陈炯明
历史 
• 闽南护法区形成
1918年9月1日
• 援闽粤军撤退
1920年8月12日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闽 · 古闽人 · 闽越人
闽越 334 BC – 111 BC

 闽中郡 222 BC – 209 BC
两汉
 扬州刺史部
  会稽郡
孙吴
 扬州
  会稽郡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 564
  闽州 557 – 564
 丰州
  建安郡
  晋安郡
  南安郡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福建道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福建观察使
 威武军王氏政权893 – 909
909 – 945
  福州
  长乐府 932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 943
  镛州
  镡州
943 –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 947
清源军 949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 956
  忠义军 956 –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 951,977 – 978
  彰武军 951 – 977
两宋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剑州
  邵武军
  兴化军
  建宁军
  建宁府
  福安府
  兴安州

 泉州行宣慰司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泉州分省
  建宁分省
  兴化分省
 泉州行中书省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 136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6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 1646
 明郑政权 1646 – 1680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权 1674 –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 1930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华民国时期
 福建省 1912 –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 19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苏区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闽浙赣省 1932 – 1935
 闽东苏区 1934 – 1937
中华共和国 1933 – 1934
 福州特别市
 厦门特别市
 闽海省
 兴泉省
 龙汀省
 延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福建省

闽南护法区是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援闽粤军于1918年9月-1920年8月在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26县建立的割据政权。该政权实行了一些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政策[1]

概述

1917年12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护法军政府组建援闽粤军,总司令为陈炯明。1918年1月,援闽粤军进军福建。5月,闽粤战争爆发。9月1日,攻占漳州,建立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形成闽南护法区,基本控制汀州、漳州各属以及安溪德化大田等26县。12月6日,闽粤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援闽粤军在护法区进行为期两年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1920年8月12日,根据闽粤双方约定,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闽南护法区遂撤销[2][3]

政治体制

1918年9月,陈炯明在闽南护法区内沿用旧制汀漳道,管辖26个县,又设置汀漳镇守使,以保卫政权。其下设政务处、警务处、高等法院、财政局、工务局和教育局等。

闽南护法区政权稳固后,陈炯明着手建立地方各级权力机构。在地方官员配置上,任命制、聘任制、荐举制并行,将政府权力下放到地方士绅和开明人士手中。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只负责地方县长任命[4]

行政区划

闽南护法区下辖26县,包括:诏安县云霄县平和县漳浦县南靖县龙溪县海澄县长泰县永定县漳平县宁洋县大田县龙岩县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宁化县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归化县清流县连城县德化县安溪县沙县(另有将永春县同安县仙游县计入的说法)[3]

漳州新政

在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陈炯明主持下,漳州建设第一座钢筋水泥桥梁、第一条四车道石板马路、第一个现代公园(漳州第一公园,今漳州中山公园)、第一片城乡公路网、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公开游乐休闲场所,还建设贫民工艺厂、迎宾大旅馆,拆除城墙改成道路,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在漳州第一公园的门口,竖着高大的石碑,四面分别篆刻着“博爱、自有、平等、互助。”

陈炯明大力延揽全国人才,包括一批“自由社会主义者”(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复的信徒),帮他一起办教育,并筹办大学。1919年夏,陈炯明从广州专门聘请梁冰弦任教育局长。此外,在各县设立劝学所和教育行政专员,改革旧教材[4]。陈炯明在农村设立现代学堂,做到“一乡一校”。禁绝私塾,设立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1920年,又增办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当年就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闽南护法区还派遣了数百名去法国勤工俭学留学生,包括后来的中国托派领袖郑超麟[4]

报纸杂志也纷纷涌现,《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刊》出现,《闽南新报》《闽锋周刊》《军事日报》《云中周刊》也先后创办。陈炯明在《闽星》发刊词里写道,“思想一变就会打破旧生活、旧组织,直向进化线上,一起大努力,创造新生活、新组织,达到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的境地……”,并明确提出“全人类社会主义[5]。《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刊》的编辑人员大多是无政府主义者,这两份报刊大力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特别是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3]

192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发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称“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他还特别提到了漳州宽广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以及漳厦公路[3]

在陈炯明的努力之下,闽南26县被时人誉为“模范小中国”、“闽南的苏俄”。陈炯明也声名远播,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明星[6]

与苏俄的关系

闽南护法区的各方面成就,引起苏俄政府的重视。1920年4月29日,苏俄代表路博(又译波达波夫)将军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后,转道漳州访问陈炯明。路博带来苏俄领导人列宁的亲笔信,内容大意是对中国革命表示关怀,对陈炯明表示敬佩和鼓励。路博还转达列宁请陈炯明多做农民运动,注意发动群众等意见。陈炯明热情接待了路博,并请路博转交他给列宁的信。陈炯明在信中表示支持列宁及其从事的事业,希望“新中国与新俄国将如同挚友一般携手并进”,并宣称“我更坚信布尔什维克主义定将造福于人类,我愿将尽全力将布尔什维克主义原则传播到全世界”[3]

评价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张慧卿认为,陈炯明在闽南护法区建设过程中推行政治革新依靠的是他的个人权威、好恶和政治诉求,同时身边也有不少不赞同“民主”、“自治”政治理念的钻营者。因此,政治革新所带来的“民主”政治新气象屡屡遭到遏制,乃至最终熄灭。五四运动期间,闽南护法区多次对学生罢课、通电、示威游行进行镇压就是明证。即便是陈炯明个人推崇的无政府主义,在闽南护法区传播时同样受到刁难[4]

参考资料

  1. 国家历史杂志. 无政府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琪”世界. 凤凰网. 2009-04-29 [2020-02-13] (简体中文). 
  2. 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南护法区的建立. 福建炎黄纵横. 2019-04-25 [2020-02-13] (简体中文). 
  3. 3.0 3.1 3.2 3.3 3.4 张慧卿. 闽南护法区研究 (硕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4 [2020-02-13]. 
  4. 4.0 4.1 4.2 4.3 张慧卿. 陈炯明与闽南护法区的政治革新.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7): 96–100. 
  5. 赵立人.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者陈炯明. 广州文史. [2020-02-20] (简体中文). 
  6. 新京报. 陈炯明:悲伤的乌托邦. 观察者网. 2011-01-12 [2020-02-13] (简体中文). 

Template:联省自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