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正等正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无上正等正觉梵语अनुत्तर सम्यक् सम्बोधि罗马化:anuttara-samyak-sambodhi),音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义为“至高无上的全面彻底且独自的觉悟”,旧译作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真之道无上正道无上正遍知[1]。是指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觉悟、最高涅槃境界,证得此者即跟成佛一样。正等正觉梵语samyaksambodhi,三藐三菩提)[2][3],又作全自觉究竟觉妙觉正自觉等正觉正遍知等。佛教文献史上存在的以往常见的对“三藐三菩提”的汉语音译词予以逐个拆解汉字来解释各个字义的说法,因为不熟悉梵语而有相当的偏差。“三藐”(samyak)是一个完整的原文词,意谓全面的、彻底的(以描述佛所证悟的智慧范围),而不应被擅加拆字为“三”、“藐”,反而成了曲解;第二个汉字“三”(sam)则又是另一个完整的原文词(再后缀“bodhi”为结合词),意谓独自的(以描述佛证道的方式)。

词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a-)就是“无、没有、没尽头、没有限量”的意思,“耨多罗”(nuttara)则是“更高、更上”的意思,“阿耨多罗”(anuttara)义思为“无上”,就是“没有更高、更上”的意思,指的是“最高”。“三”(sam-)为“完全,合一,正”的意思,“藐”(-myak)则为“转向,弯曲,寰宇”之意思,“三藐”(梵语samyak巴利语Sammā)为“全体、所有”,可类比英文(源于拉丁文)的“universe”一词(“uni”为“统一”;“vers”为“转向”;“转向一体”即是宇宙),汉译为“正等”,或解释为“完美无缺的”,也从“所有”的含义翻译为“正遍”。“菩提”(bodhi)则是“觉知、觉悟、感觉、感受、道统、智慧”。

全自觉(者)、正等正觉(者)、等正觉(者)、正等觉(者)、正自觉(者)、正遍知(者)(梵语samyak-saṃbuddha巴利语sammā-sambuddha ,三藐三菩陀)是如来十号之一。上述在概念上翻译出的相关同义词,在梵语的原文或巴利语的原文里,已经表达佛的觉悟(者)的情况,尤其是上述“三藐”所反映的“全体、全面”意义的部分,前缀词“阿耨多罗”则是以修饰词去额外反映对于佛的觉悟(者)情况的形容。亦即在证悟(者)的层级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陀)”等同“三藐三菩提(陀)”,阿耨多罗是额外添加用以描述三藐三菩提(陀)已经具有的情况。

概述

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境界的智慧,佛家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示成佛。《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教修行以证量作为成果的验证,同时了解修行是否有所偏误,这称为证果证等,即分成四个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无上正等”不仅是指没有修行偏误(简称修偏)而获得“正等正觉”,且是最高(无上,没有更上层)的阶位,同时是没有偏差的正确觉知、领悟、感受。

参考

  1. 《佛学大辞典》【无上正等正觉】:(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2. 《佛学大辞典》【正觉】:(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证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3. 《佛教大辞典》【正等正觉】:(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